前文中谈到,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为了在资本不断集中的前提下维持市场交易所必须的资金链不断裂,人们通过金融机构不断地索取未来的钱来填充今天的市场。 市场的泡沫已经相当的大了,整个社会账面的资金(存款数额,不计债务)早已超过了全世界所有商品价格的总和,而且超过的不是一点点,是数百倍、千倍乃至万 倍而不止。老实说,人们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同时花掉自己所有的钱,因为世界上就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卖。本来嘛,未来的钱是用来代表未来的商品的价值的,那些 商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呢,就把钱拿来花了,当然是买不到东西的。
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代表。理论上讲,拥有货币就相当于拥有等值的商品,而且货币与等值的商品之间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可是在资本泡沫化严重的今天, 以上这个理论就不成立了。今天钱的价值不是稳定的,而是浮动的,随着花钱而浮动,随着市场中实际货币的流通量(这里指的是货币与实际商品的交换,不包括金 融衍生商品:如债券、股票等)而变化。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不管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少资金,也不管每个人手上有多少钱,真正影响我们生活的是最后这个社会的商品我们每个人到底分到了多少。举个 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社会中共有100个人,社会的商品是1万斤粮食,粮食的价格为每斤1元。那么假如社会经济中不存在泡沫,那么社会的货币发行总量应该 是等值于社会商品的总价值的,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共发行了1万元的货币,被这100个人持有,那么请问每个人会分得多少斤粮食?很简单,每个人都用手头的货 币去交换粮食,那么每个人有多少元钱,就可以得到多少斤粮食。
好,现在我们進入了市场经济,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泡沫,情况就发生了改变。还是100个人,还是1万斤粮食,粮食的价格还是每斤1元钱。可是货币发行量增加 了,不是1万元,而是100万元,这时这些粮食该怎样分配呢?第一种情况:假设维持粮食的价格不变,那么社会的资金就不能够全部用于购买商品。也就是说这 100万元中只有1万元可以用于购买粮食,剩下的99万不能够在这次商品分配中投入市场,也就是说这99万在这次商品分配中没有起到作用。当然这些钱的持 有者可以等到下一次粮食上市时在用这些钱去购买,所以这些钱还是有意义的。
第二种情况:假设所有的货币全部投入市场购买粮食,根据市场规律,此时的粮食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而涨价。也就是说当用全部100万元钱去买这1万斤粮食时,粮食的价格就会飞涨到100元一斤。
当社会不存在经济泡沫时,拥有货币的多少实质上等同于拥有商品的多少。或者说拥有钱财的比例就是拥有并支配社会财富的比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贫富的意 义。贫穷就是拥有钱财少,富裕就是拥有钱财多。那么钱少就是可支配社会财富少,所以穷人就是拥有房产地产粮食少,富人反之。
可是出现经济泡沫后就不同了,富人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大,可是这个比例并不等于富人占有社会商品的比例,而是一般要小于这个值。原因就是富人一般不会用所有的钱去购买商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贫富差距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呢?实质上就是富人拥有对于市场的控制权。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有一百个人,1万斤粮食。假设99个人都是穷人,他们每人有100元钱;另一个人是富人,他有100万元。显然这个富人此时就拥有了社 会商品的定价权,全看他打算出多少钱来购买粮食。如果他和穷人一样只拿出100元来买粮食,那么粮食价格就是1元一斤,从而每个人可以购得100斤粮食; 假如他拿出1万元来,那么他自己就可以买到5000斤粮食,而穷人们每人只能买到50斤了;假如他拿出所有100万来卖粮,那粮价就会飞涨到超过100元 一斤,穷人们每人都买不到1斤粮食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市场资金总量超过商品价格的泡沫经济时代,商品分配比例并不以货币持有量为准,而是每个人将货币投入市场交易的那一部分。拥有 货币多并不一定分配的商品多,而是富人可以通过控制投入到某种商品交易的资金总额来控制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商品社会分配的比例。换句话说,谁的钱多,谁 就拥有社会分配的话语权。穷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分得多少商品,其实就全看富人的良心了。
最怕的就是富人们为富不仁,通过手里的钱来支配市场从而剥削穷人。比如说那100个人1万斤粮,每斤粮1元钱。现在99个穷人每人有200元,那个富人有 100万。假设每个人生活需要100斤粮食,那么穷人们打算每人出100元买100斤粮,还可以剩下100元钱。可是富人偏偏要榨取穷人们口袋里剩下的那 100元,于是他出200元来买粮食,这就抬高了粮价。为了获得生活所必须的100斤粮食,穷人们也必须出更高的价钱,结果就是粮价抬到了2元一斤,穷人 们掏空了口袋才买回了100斤粮食。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市场对于富余资金的扰动是成倍数放大的。所以说一点点的泡沫投入市场就会让穷人们损失数倍的 资金,而且这和穷人的数量成正比,可想而知今天这个泡沫远远大于社会商品价格的时代市场处于怎样的危机之中。
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讲,拥有富余资金的富人们必须承担起维持市场稳定的作用。为了社会广大群众的福祉,他们必须限制投入市场的资金总额,避免抬高物价,与 穷人争利。富人们若有善心,可以将钱用在社会福利事业和弱势群体身上,从而调节社会分配机制,改善社会分配的公平性。这些都是现阶段富人们可以做到的好 事,可是要让他们做这些有一个先决的条件——道德。然而很可惜的是,市场经济正是建立在不道德的市场规律的基础之上!
富人们的钱是怎么来的?总的来说就是利用供需关系这些市场规律从底层劳动者身上剥削而来的,他们投资经商的目地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那么如何指望他们用赚 到的钱为百姓谋福祉呢?当然许多的富商还是很有一些善心的,做了很多的公益事业,也帮助了很多的弱势群体。这些我都承认。我想说的是,他们做出这些善心的 道德基础并不是来自于他们发财致富的经济过程,而是别的因素导致的,如来自信仰和宗教的约束以及道德的修养等。也就是说,富人们并不是靠道德赚到的钱,不 能指望他们都用赚来的钱干这些个好事。
比如说中国大陆,当年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由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其他人致富。如果当年他真的是指望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能够带动 后進者,那我说他太理想主义了。怎么可能呢?实际情况是一部分人不择手段的赚钱发了财,然后他们又用手上的钱不择手段去控制市场,从而赚更多的钱,结果是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例子不用多举,我们就说说中国的房市。那些有钱人组成炒房团,将大量的资金砸向房产,结果导致房价猛涨。可是大家还是得住房呀,于是多年的积蓄就被他们轻 而易举的搜刮走了。你说这些富人是带动了大家致富呢还是导致穷人们更加贫困呢?当然本来贪婪是人的本性,也是富人们的本性,他们通过手中的钱来赚钱也是无 可厚非的。西方也是如此,这时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稳定市场,通过课税和限制关键商品流通的方式来维护穷人们的利益。
糟糕的是在中国不是这样。还是说这个房市,由于富人的炒房,现在房价已经高的离谱,穷人们都住不起房了,望眼欲穿的指望房价回落。可是这时中共政府在干什 么?它说房价不能跌!它在赤裸裸的维护富人的利益!它说房子本来就不是给穷人盖的,是给买得起房的人盖的!我只能无语。还有些个中共御用的经济砖家说什么 房价升值才是保障穷人的利益,让人恨不得将其一砖头拍死。
要维持市场的物价稳定,富人们的资金多数是不能够参与实际的商品交易的。可是那些精明的商人当然也不会让这些钱闲着,他们用这些钱做着各种投资,玩出了种 种花样的钱生钱的把戏。这些把戏有哪些种类,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对社会的经济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请关注“市场与道德”系列之十六——股票与旁氏骗局。
直播调用
▼
星期五, 5月 06, 2011
市场与道德之十五——富与穷的含义
市场与道德之十五——富与穷的含义
给本文章评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