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四, 1月 19, 2012

讓Facebook成為你的行銷舞台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跟我學日語—基礎報】提供寒暄問候、感謝、致歉、願望等日文情境對話,讓你在各種場合下做出適當的應對。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1/19 第346期
 
焦點議題
  實用祕技
 

【社群行銷秘技】建立個人品牌4原則,讓Facebook成為你的行銷舞台

 

整理/郭子苓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月號

你有Facebook帳號嗎?你都怎麼「玩」Facebook?如果你還是停留在瀏覽朋友近況、玩遊戲的階段,你可能已經錯失推銷自己、建立人脈、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機會。

被譽為「全日本最懂網路的精神科醫師」的樺澤紫苑指出,Facebook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擁有6億用戶,而使用者的好友上限更達5000人。無論是再平凡、缺乏媒體資源的人,只要能善用Facebook,就能對5000人、甚至透過粉絲頁向6億人發揮影響力,是一夕成名、以小博大的絕佳行銷舞台。

要讓Facebook成為行銷工具,單靠「交朋友」的玩樂心態是不夠的。樺澤指出,在Facebook上,懂得取悅、幫助其他用戶,商機才能應運而生。因此,他在《Facebook工作術》中提出4個策略,幫助工作者建立個人品牌、讓工作更得心應手:

1.真人要露相──一定要使用真名、正面照:
做生意時,信任與坦誠是最重要的基礎,畢竟沒有人想和來路不明的對象來往,面對不願透漏個人資訊的生意夥伴,也很難建立長久的關係,在Facebook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樺澤建議,在Facebook上一定要使用真名與正面露臉照,讓人對你的臉與名字產生印象與信任感,如此一來,Facebook才能成為你24小時的曝光管道,建立潛在人脈。

2.「按讚→留言→分享」,啟動交流:
起步階段,想讓大家在短時間內注意你、認識你,一定要經常按「讚」,因為一旦按下「讚」,就會出現「王大明覺得○○很讚」的訊息,不但能讓對方知道你閱讀過他的訊息,若加上適當留言,更能增加自己的曝光機會。

除此之外,如果更進一步「分享」對方提供的資訊,不但象徵你對他的肯定,也能增加對方粉絲頁的瀏覽數,必定能讓對方更加開心、進而反饋。

3.多貼圖,少寫字,爭取注意力:
根據樺澤的統計,在人氣最高的前100名貼文裡,共83篇為附圖的資訊,純文字或長篇網誌則不到10篇。

也就是說,在充滿繁雜資訊的動態消息頁面中,要讓其他用戶一眼就看見你的訊息,善用圖片還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樺澤建議,重要的訊息最好能以「圖帶文」的方式,爭取注意力,其中又以動物、美景照最受歡迎。

4.建立口碑,重視「介紹」而非「推銷」:
自己介紹叫作「推銷」,第三者介紹則叫「口碑」。在網路上,口碑永遠比推銷更為有效。因此,若想推薦自家商品,千萬不要單刀直入地自賣自誇,最好從「募集感想」的方向出發,請大家協助提供產品的使用心得,如此一來,發言者的感想便可能間接地影響他的社群,一再擴大後形成口碑,吸引更多人對產品產生好奇。
(本文取材自《Facebook工作術》,臉譜出版。)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1月號

  主題學習
 

如何戒掉「容易分心」的壞習慣?縮小目標、設定期限,一次只做一件事

 

採訪˙撰文/張玉琦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月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伯•西蒙(Herbert Simon)早在1971年就提出注意力危機,他曾在文章中提到,「資訊消耗了什麼是顯而易見的,它消耗了接收者的注意力。豐富的資訊,造就了注意力的缺乏。」如果1971年的資訊稱為「豐富」,那麼21世紀的資訊量足以把我們的生活拆成碎片。(事實是,你可能一邊讀這篇文章,一邊正想拿出手機檢查電子郵件)。

不僅是資訊挾持了我們的注意力,企業也把工作者的價值建立在「多工」能力上,鼓勵工作者同時做多項工作;而且,很多時候是工作量你不得不多工。

《這樣WORK才WORK》一書中,描繪出專注象限,橫軸表示專注的品質(渙散到集中),縱軸表示注意力的分布(窄到廣)。處於分心狀態時,我們無法完全吸收別人講的話,記憶力也會變差。舉例來說,一邊開會一邊看手機的人,通常都認為自己都有「聽個大概」,但到了執行階段,才開始發現自己對會議內容的理解並不充分,導致最後失誤連連。

一個人若只看得見眼前的事,突發狀況又一直打斷正在進行的工作,最後每件事都只做了一點,精神開始混亂、渙散,甚至想不起自己一整天到底做了什麼。容易分心、丟三落四,最大的問題出在精神過載,變成完全無法專注、無法思考。

《從A到A+》(From Good to Great)一書中,引用狐狸與刺蝟的經典寓言故事:「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認為,成功者多半都具備刺蝟特質,專心致力於能夠點燃他們熱情的「一件事」。

當我們能夠控制注意力、專心在一件事情上的時候,會有最好的表現。而如果我們有意識地降低外在環境的干擾,練習秉除內心的雜念,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會發現,不需要忙得團團轉,也能把事情做完、做好。

克服「容易分心」的3個小工具:
1.To-do-list
預先空出時間來安排優先順序,問自己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先做最重要的事。至於收發e-mail、打電話等瑣事,集中在固定時段即可,不需要隨時檢查。晚上睡覺前,擬定隔日的待辦清單,按照緊急和重要程度排序,隔天每做完1件就刪去1件,看到具體進度會讓人產生滿足感與幹勁,工作的專注程度也會跟著提高。

2.設定目標工時
回想學生時代徹夜趕報告的認真投入,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我們往往能發揮出潛在的專注力。先估計工作所需的時間,將其縮短10%,設為自己的完成期限。將原先的截止日和自己的截止日都寫出來,養成提早完成工作的習慣。工作時,在視線範圍內擺時鐘,提醒自己留意每個時間點的成果。

3.將工作目標數值化
數值化能夠幫助工作者確定「自己該做的事,距離目標還有多遠」,也才能據此規畫時間、定出目標。例如把「想培養英文能力」,改成「每天學習30分鐘,半年後取得TOEIC 800分」。重點是要立下「稍加努力就能達成」的目標。如果目標太簡單,我們會因為無聊而開始分心;如果事情太難,我們又會因為焦慮而無法專注。

狀況:
常常覺得「沒時間了、沒時間了」,想要趕快做完手邊的工作,卻發現腦中千頭萬緒,難以專注,只好一直逃避,不斷確認跟回覆電子郵件。想上網找個資訊,卻不知不覺地用掉大半時間瀏覽網頁,最後只好加班才能把事情做完。
需要的改變及障礙所在:
專注力可以透過鍛鍊達成,當你省去浪費時間的事,就可使工作變得有效率。

指揮理智
關鍵行動: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
《這樣WORK才WORK》中指出,一次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現最好。隨時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是掌控意志力的第一步,你可以養成專注的習慣,比方吃飯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聽別人說話時,專心聆聽對方說的內容。

關鍵行動: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
試著一天至少關掉電子郵件一個小時,專心處理手上最重要的事。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這麼做,習慣成自然後,成功機率會大增。回想一下你現在處理電子郵件的方法,寫下這個方式的優缺點,再寫下怎麼做可以保留那些優點,又將缺點減到最少。

刺激情感
找到感覺:回溯恐懼與不安的源頭
當我們認真地想達成某個目標時,潛意識就會開始運作。我們必須堅定地告訴自己:「我現在想做的是這件事,而不是想做別的事。」《一定做得到的「超」專注力》中指出,恐懼與不安是妨礙專注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你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可以先靜下心來,釐清產生恐懼與不安的原因,試著扭轉自己的想法,接受過去的失敗。然後想像成功打敗對手,順利完成目標的場景。

縮小改變幅度:設定小目標
專注力的有效期限很短,最長不超過兩小時。因此相較於長遠的目標,大腦會傾向優先處理眼前的事情。《翻轉你的工作腦》中提出的具體做法是,在工作的一開始就先設定好目標,例如「1小時內要完成到1000字」或「這段時間內要做完這些份量」,接下來就是全力以赴。針對小目標給予時間壓力,決定之後再進行更容易集中精神。

營造環境
調整環境:整理辦公空間
身處在雜亂的環境裡,思緒也會變得混亂,缺乏緊張感,搞不清楚什麼才是真正必要的物品。《這些小習慣,老闆覺得你應該知道》指出,如果辦公空間很亂,無法立即找到需要的物品,就會花很多時間在找東西上,而且辦公空間變小,效率也會跟著低落。和整理私人空間的原則不同,工作上的丟棄基準只有「需要」和「不需要」。

建立習慣:設定「集中時段」
想要專心的時候,就要隔絕電子郵件與電話。在早上和下午各設定集中精神的時段,但要避開空腹和吃飽的時間。《這些小習慣,老闆覺得你應該知道》指出,培養專注力可以先從較短的30分鐘開始,慢慢延長時間到45分鐘、90分鐘,但90分鐘是大腦的極限,之後需要休息10分鐘。這段時間內,不要持續做相同、單調的工作,這會讓注意力降低。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1月號


【新春旅行首選】經理人月刊一年期 + 硬殼商務登機箱,只要2,800元!

 

 
  訊息公告


年終大掃除,天然清潔你的家
加水調和成的小蘇打水可用來刷洗附著在瓦斯爐台、抽油煙機、紗窗、電風扇等特別難清理的油污,也可拿來清潔廚房流理台、浴室牆面霉斑等,天然無毒,是便宜又好用的去污劑。

帶小小孩長途旅行的妙招
新年即將到來,你是不是開始計畫年假時,帶著寶寶走訪親朋好友呢?本次要提供爸媽們帶小小孩長途旅行的妙招,還有年節期間小寶寶的飲食照護!

本文章由《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授權刊登, paper.udn.com聯合電子報 代理發行
更多內容請見本期《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發送內容如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service@managertoday.com.tw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