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四, 5月 24, 2012

[G4G] 世界新聞網 南海風雲緊 菲籍華商變「夾心人」

南海風雲緊 菲籍華商變「夾心人」
■南方周末/駱海濤報導
May 23, 2012 06:00 AM | 1581 次 | 0 0 評論 | 6 6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圖片 1 / 4
菲律賓首富施至成在重慶市投資6億人民幣、圈地100餘畝蓋SM廣場,將於2012年下半年開業。(取材自南方周末/CFP圖)
在菲律賓獲得商業成就的華商們過去20年間在中國的跑馬圈地,幫助他們成了首富級企業家。當中菲兩國發生衝突,他們非常擔心牽涉其中。

或許你並不知道,上海羅賓森廣場和裕景國際商務廣場、長沙家潤多超市、廈門新聯商業銀行、生力啤酒、上好佳食品,甚至永和大王,都是菲律賓企業。他們背後的「大佬」都是菲律賓首富級的華裔商人。

從1990年代以來,中國已成菲律賓商人重要市場。據商務部的資料,截至2011年6月底,菲律賓累計對華實際投資額為28億3000萬美元。

而當中菲兩國發生衝突時,他們只能選擇「緊張地中立」——菲律賓某華人社團的負責人表示,中菲在黃岩島問題上發生衝突以來,菲律賓華人非常緊張,擔心菲律賓政府會要求他們要做出表態。這就好比妻子和母親吵架,兩邊「都得罪不起」。

SM攻二三線城市

現年87歲的「菲律賓首富」施至成被稱為「東南亞的山姆‧沃爾頓(沃爾瑪創始人)」。原因是他一手創辦的SM集團讓菲律賓購物商場文化風行多時:在菲律賓8000多萬人口中,每天大約有300萬人在他的逾40家商場遊覽購物。

施至成從1950年代開始做鞋業生意,直至1986年,實施了近20年軍事管制的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下台。當時已擁有第一家百貨公司的施至成判斷,社會生活將逐漸開放,零售業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於是他在菲律賓各地購買大片土地,建起了一個個鞋莊商城。

1993年4月,施至成隨菲律賓時任總統拉莫斯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施是隨行最富有的六個華商之一,即「六大班」——源自上海十里洋場的「大班」一詞,泛指老闆、大亨。

對中國的投資從此開啟。施至成的首站選擇到其祖籍所在地福建省,先後在廈門和晉江延伸他的「大型購物商城帝國」版圖。資料顯示,85%的菲律賓華人祖籍福建。

21世紀頭十年,SM集團在中國僅開發了四個購物中心,速度遠無法與其在菲律賓國內的擴張速度相比。其間,華商們既經歷了菲律賓多位總統的更替。

2009 年,這位年近九旬的「零售大王」發出加速信號:號稱自2010年開始,每年要在中國開辦一家大型商場,到2013年開店速度將加速至每年三家。他的定位也 相當清晰:主攻二、三線甚至更小的城市,包括天津、重慶,以及山東淄博、河南新鄉等地;採取「只租不售」的形式;依靠自有資金開發。

菲律賓人評價施至成是「從沒失手過的老狐狸」。但也有中國的業內人士擔心,二、三線城市租金水平不高,這些快速發展的購物中心若不能在短期內形成規模優勢,資金的壓力最終還是會出現。

目前,施至成及家人以淨值資產80億美元,在富比世全球富豪榜中名列第116位。

頂峰拓展「蝸速」

比 施至成小一歲的「老對手」吳奕輝,有「菲律賓李嘉誠」之稱,他擁有滲透到菲律賓人日常生活各方面(食品、航空、房地產等)的商業王國——頂峰集團。但他在 中國的拓展亦是「蝸牛速度」:上海羅賓森廣場1994年拿地卻直到2007年才建成使用,這也是頂峰在中國的首個建成項目;廈門的羅賓森購物商 圈,1996年拿地至今,仍處於分期建設中。

對於在中國的投資,吳奕輝原意是透過投資商業地產,「複製」其在菲律賓著名的羅賓森購物中心,其中60%營業面積由頂峰集團自營。

人 算不如天算。當SM集團已在中國中國開設多家購物廣場,頂峰集團不得不改變策略,改為透過快速併購以實現擴張,甚至宣稱「先行併購中國中國的連鎖超市、百 貨公司等零售企業,通過整合成功進而在新加坡打包上市」,於是,吳奕輝陸續收購了湖南知名連鎖超市家潤多、華銀旺以及陝西的海星超市。2010年,吳奕輝 旗下的企業進駐了河南農村。

●菲航掌門人 撒50億圈地

菲律賓國家航空公司近年開設了多條中國直飛菲律賓的航線。菲航的掌門 人是被稱為菲律賓華人「王中王」的陳永栽,在2009年被施至成超越以前,陳永栽的首富之位長期未被撼動。1995年,菲航周轉不靈,陳賣掉在香港的部分 地產,每天蒙受2500萬比索(當時約合62萬5000美元)的損失來吃下這個「燙手山芋」;現在卻面臨著因虧損被收購的局面。

陳永栽在1990年代初進入中國:1993年,設立廈門新聯商業銀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得到批准的外商獨資銀行;1993年到199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騰起時,陳在深圳、廈門、上海、北京、大連五個城市「撒金」50億元,購買了200萬平方米以上的土地。

儘 管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陳永栽仍然在中國投建了部分商業地產項目;2005年,陳永栽高調宣布全面布局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海浦東陸家嘴的裕景國 際商務廣場是其布局的第一齣重頭戲。從此啟動中國5個城市的10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回頭來看,2006年至2007年恰好 是中國房地產的大牛市。

●地產風險高 搶進消費行業

菲律賓華商對房地產的投資謹慎而緩慢,或許鄭周敏的案例給他們的印象太深刻。

成功的土地投資讓鄭一度坐上菲律賓首富的寶座。1992年,鄭周敏準備投資百億,在河南洛陽打造中國最豪華的五星級飯店環亞大飯店等多個頂級項目。然而,當人們在期待「洛陽第一高樓」橫空出世時,鄭周敏遭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噩運,債務纏身,資金鏈幾近斷裂。

直到2002年鄭周敏去世,環亞大飯店依然是一座爛尾樓。最後由與鄭周敏私交頗深的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接手盤活。其後,鄭周敏集團的繼承人紛爭不止,經營不善,已經沒落。時至今天,其家族業務由鄭周敏的14名子女控制。

雞蛋全部放在房地產業這「一個籃子」裡的風險甚高,消費類行業成為菲律賓華商們最愛的選擇。曾為菲律賓首富的陳永栽在1997年前後就收購了廈門釀酒廠,用資本激活原有啤酒品牌以持續經營。

菲律賓的「啤酒老大」生力集團也來到了中國。該集團的生力啤酒是亞洲前三大品牌,啤酒年產量達20億升以上,生力啤酒公司曾是香港唯一的啤酒釀造廠,自1948年起曾長期獨霸香港市場,甚至在1990年其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0%之高。

而「上好佳」則是作為膨化食品為中國人所認知。上好佳創始人、曾被菲總統任命為中國特使並授予總統勳章的施恭旗從1993年開始在中國投資,生產蝦片等休閒食品。

在菲律賓,由陳覺中創辦的「快樂蜂」把麥當勞遠遠拋在後頭。1990年代初,快樂蜂就「飛」到過廈門,但水土不服,因為當時採取了加盟商的形式,經營不好。「梅開二度」進入中國時則採用直營店的模式。

與吳奕輝以收購拚速度相似,陳覺中先後收購了永和大王、宏狀元和春水堂等本土品牌連鎖餐飲企業。在各品牌獨立運營時,陳覺中實行「先收購再整合」、「先本土化再菲律賓化」的路徑,最後以一種消費者所能接受的菲律賓風格呈現。(大陸新聞組整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南海風雲緊 菲籍華商變「夾心人」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