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一, 10月 08, 2012

[G4G] 刘泰特谈话298 也谈中国“革命”频繁的原因

刘泰特谈话298 也谈中国"革命"频繁的原因

作者:刘泰特2012-10-0416:06:16发布于:博客中国分类:文化漫谈
190127160

摘要:哲学精神意义的建树是中国文化最缺少的,而中国文化物质性的知识细数和考据,如若失去精神分析,就成为没有有机生命的一堆物质碎片,虽然五花八门的丰富,但恰同没有生命力的木乃伊。
打印收藏
选择字号:小中大


刘泰特谈话298 也谈中国"革命"频繁的原因

今第一次读到刘云枫文章,是网上偶然发现,我被他深刻而流畅的思想吸引,于是在网上又搜索他更多文章。在芸芸谈论中国文化思想的人群中,我以为刘云枫出类拔萃,思想气质有独一性,他的逻辑严谨,知识面广阔,思考的问题重大,文笔活泼,观点朴实而新颖。

观点深入的独树一帜,必然要排除流行庸俗思想的横行,刘云枫不和他们正儿巴经的理论,只是从自己的思想逻辑中,指出他们的谬误,比如以下转载《中国历史频繁"革命"的分析框架》一文,关于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否定性的思想。

刘云枫思想特点,是分析事物的逻辑,揭露事物存在方式的内在机制,是中国文化的庖丁解牛,是中国文化运行条理的精神透视,他的价值标准姑且不论,他的思想寻求中国文化因果关系这一客观精神,就很值得提倡,没有这种客观精神认识兴趣志向,中国人始终就做不到客观的自我认识中国文化的精神,相应的中国文化就无从产生能够积极影响社会进步的思想家。

我以为这种哲学精神意义的建树是中国文化最缺少的,而中国文化物质性的知识细数和考据,如若失去精神分析,就成为没有有机生命的一堆物质碎片,虽然五花八门的丰富,但恰同没有生命力的木乃伊。

我又以为以下转载的刘云枫一文思想力度尚还不够:

该文视野宏大的以整体和部分的逻辑方法,从帝制而非封建、经济、宗教、社会管理四个方面,立体的纵横交错的说明了中国历史频繁"革命"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以为可以归并为一,即中国文化专制,这种专制是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世俗权力绝对权威和专制,那么这种专制数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文章,也是分析中国文化的精神逻辑,在很多文章中我指出:中国文化的绝对世俗化、绝对政治权力专制化,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宗旨是追求物质,是物质利益第一性,中国文化世界本源流行的看法是物质性"气"(根本排斥精神本源);中国文化认识论是立足于物质性的经验主义;中国文化崇拜的是能够支配物质的政治统治权力;中国文化偶像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在物质斗争中杀人无数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人物;中国文化伦理真理的"仁"和"礼"是平衡和节制二人(即社会)的物质关系;中国文化最大政治理想是"不患贫而患不均"物质分配性的社会大同,等等,中国文化几乎全部在围绕物质,而精神实体的客观意义,被中国文化看作是形而上滞后的务虚和莫须有,孔子"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是意义深远的怀疑客观精神存在的经典语录。

一种文化如若没有客体精神的崇拜,那么它势必是无休止的追求物质性的实在和强大,势必使文化精神专注于物质权力的夺取和垄断,即专制政治,和世界历史上其他专制文化相比,中国文化专制由于摆脱了客观精神文化权力的制约,而表现出最强大的专制绝对性。秦始皇不把三皇五帝放在眼中,毛泽东人定胜天(人海战术)的战天斗地,恐怕在全世界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

一旦摆脱绝对精神的羁绊,中国文化就能实现对物质权力的彻底追求,由此就必然导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竞争结果,即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的绝对帝制的权威。

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其实最大意义是中国人唯我独尊不要任何精神顾虑(不相信外部客观精神)的去物质竞争的思想号角;所谓"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是胜者为王,只要物质竞争中得胜,就可自我吹嘘,把大恩大德贴在自己脸上。有了功,便有了德(经典思想例子是《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即有了权就有了真理,这便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观。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顺应了这一价值观,因此就把握了中国文化的主动权,中国历史的真理观,无不如此是这一规律。

唯有中国文化高举歌功颂德思想,把功和德一体性的紧紧捆绑,因此"功"就不再有利欲熏心的丑陋,"德"也就不再有没有名利心的那种纯粹。

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少数人特权物质待遇)、最近的无产阶级专制理论(大多数人均等的物质利益)和实践论的强调物质发展的真理观,无不是物质性的绝对崇拜;衣锦还乡、升官发财、恭喜发财、发展是硬道理、以及共产主义的物质极大丰富美妙目标,无不吸引了中国人的精神灵魂乃至生命的全部;而标志精神最重要属性的自由,在中国文化中如同"鸟鸣山更幽"的稀少和旷世。

物质绝对崇拜的最终结果,便是物质你死我活的争夺天经地义,物质斗争的自我克制文化(克己复礼)如同黄粱美梦,可望不可即,因此以物质争夺为目的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便成为中国文化最大历史发展规律。因为这种物质竞争是排斥客体精神的,因此革命虽然不断,却是毫无精神创新,始终停留在低层次的物质循环水平,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停滞性变化的自然规律。

附录:刘云枫《中国历史频繁"革命"的分析框架》,网上搜索。

本文作者:刘泰特

文本出处:博客中国

链接地址:http://liutaite.blogchina.com/1370237.html
1901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