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11月 20日 13:22
在面向缅甸国民发表讲话时,奥巴马将美国以及美国对少数族裔权利的尊重、言论自由和文官统治树立为榜样,并说美国和缅甸一样,在兑现这些价值观的道路上也曾经历挫折,比如当初像他这样的黑人连选举权都没有。
他说,美国勇敢面对了这些恶劣做法,缅甸也应该这样。
此后抵达柬埔寨时,奥巴马对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说,他可以借鉴缅甸的改革。据白宫方面说,这次会晤主要讨论了人权问题,气氛紧张。
奥巴马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期间还出席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一场会议。
奥巴马在缅甸说,大变革已经开始,但还有更多事情要做。他敦促缅甸政府释放剩余的政治犯,修改宪法、以便只让民选官员执政,并带头实现全民和解、从而解决常受攻击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的身份问题。
他还强调了作为美式民主基石的权力制衡。
奥巴马说,作为美国总统,我做出决定让军方执行,而不是军方做出决定我来执行;我任命美国的部分法官,但不能告诉他们怎样判决。
在 与奥巴马会晤期间,缅甸总统吴登盛(Thein Sein)回顾了缅甸政府在奥巴马来访前夕公布的一系列新承诺,比如允许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自2005年以来首次接触缅甸犯人,建立剩余“良心犯”案件的审判程序,承诺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签署这些条约将削弱缅甸与朝鲜的关系。
会晤之后,奥巴马当着吴登盛的面对记者们说,这只是漫长旅程的最初几步,但我们认为,吴登盛总统启动的缅甸民主及经济改革进程,可以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机会。
吴登盛对奥巴马说,他一直在关注奥巴马谋求连任的竞选活动,并希望以奥巴马为榜样。据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兹(Ben Rhodes)回忆,吴登盛说,我想践行你一直在说的东西,我想继续往前推进。
奥巴马后来同缅甸反对党领袖、民主派偶像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举行了会晤。昂山素季也警告缅甸不能自满。她对聚集在自家草坪上的记者们说,任何转型的最艰难时期,都是在我们认为成功指日可待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被成功的幻象迷惑。
奥巴马与昂山素季的会晤地点是她被软禁于此15年的家。昂山素季访问白宫时,奥巴马曾送她一只模仿爱犬“Bo”的填充玩具,这次她把玩具摆了出来,奥巴马似乎很高兴。
一大群人聚集在门外高呼:“奥巴马,自由。”
部分密切关注缅甸的分析人士担心,奥巴马此行可能会鼓励缅甸政府放慢、而不是加快改革步伐。白宫说,过去在得到奖励的时候,缅甸的反应是进一步推进改革。
LAURA MECKLER
缅甸人民为何如此尽情拥抱美国?
摘要: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9日对缅甸展开了历史性访问,使其成为首位在位期间出访该国的美国总统。据法新社19日报道,缅甸民众对奥巴马的访问反应热烈,从 仰光机场到市中心,数万民众自发的沿路列队欢迎奥巴马,甚至有民众挥舞着写有我们的世界英雄和传奇等字样的海报对其表示欢迎。 环球时报引
--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9日对缅甸展开了历史性访问,使其成为首位在位期间出访该国的美国总统。据法新社19日报道,缅甸民众对奥巴马的访问反应热烈,从 仰光机场到市中心,数万民众自发的沿路列队欢迎奥巴马,甚至有民众挥舞着写有“我们的世界英雄和传奇”等字样的海报对其表示欢迎。
环球时报引述一位28岁名叫吴梭的仰光店主称,他很想告诉奥巴马,让他督促缅甸政府勇敢地向民主道路前进,同时协助提升他们国家期望的全面的人权保障。
据法新社报道,奥巴马当天与缅甸总统吴登盛会面后,随即与缅甸反对党领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举行会晤,地点就位于昂山素季曾遭软禁的家中。奥巴马 当天献上了缅甸的传统礼节,双手合十向昂山素季鞠躬,昂山素季随后还礼,并与一同到访的国务卿希拉里互相拥抱。在昂山素季家的门外,不少反对党人士挥动着 美国的国旗并高喊奥巴马的名字。
奥巴马称,他对缅甸的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走向新的篇章。奥巴马说在过去一年内他看到了缅甸“进步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昂山素季被释放并被允许进入议会。奥巴马还说,如果缅甸继续朝着民主的方向前进,美国和缅甸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强。
针对新政府上台后,缅甸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措施,昂山素季当天警告称,这种快速改革有可能制造出一种“成功的幻象”。“在任何转折期出现的最困难时刻,就是 我们认为胜利就在眼前。”昂山素季在其湖畔小屋告诉来访的奥巴马称:“我们必须非常注意,不会被成功的幻想所迷惑。”她还警告,千万不要被这种幻象所蒙 蔽,国际社会有必要非常小心地进行应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丹.里弗斯当天从昂山素季的住处对外进行新闻播报。里弗斯在报道中写道:“我正在昂山素季的花园内上网。事实上,我能身处这个国家,已经令人感到惊讶。”
2011年3月,统治了缅甸20年的丹瑞将军将权力移交给略年轻的吴登盛,缅甸的民选政府宣告成立。人们发现,这个新成立的政府里,部长几乎全部由军队成员占据。当时,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一名成员嘲讽道:“我看到的是,将军们正在系统地通过立法来保持权力。”
在大多数人眼里,缅甸是个很难发生改变的国家,就连缅甸的小商贩们也不例外。缅甸曾于1990年举行过一次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压倒性胜利,军政府一直拒不承认选举结果。导致民盟从未执政,而昂山素季在那一次大选后一直被军方监禁近20年。
在就职后演说中,吴登盛宣称战胜贫穷,打击腐败,结束军事冲突以及实现政治和解。一年多来,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吴登盛已经开始实现他的承诺,而且是以一种令人惊讶的速度和力度。
缅甸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讶。
政府重新设计了银行和外国投资规则,并修改外汇政策。这些都是向商人和学界咨询后作出的。
政府大大提高了发放给100万人(大多数是穷人)的国家养老金,并使小型贷款(一个给穷人提供20到100美元贷款以允许他们开始小买卖的体系)合法化。此外,长期被禁的贸易联盟也获得合法地位,据国际劳工组织在缅甸的代表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变化。
自从要求调查缅甸政府是否犯有反人类罪后,联合国驻缅甸特别观察员托马斯被禁止进入这个国家。但去年,他不但被允许回到缅甸,而且缅甸给了他所要求的所有 许可。缅甸还听从他的建议创建了一个人权组织“人权委员会”。人权委员会并在缅甸官方报纸《新光报》上刊登公开信,请求总统吴登盛颁布大赦令,释放所有政 治犯。
从去年10月12日开始,缅甸政府开始释放获得大赦的囚犯,包括多名因抗议等原因被关押的政治犯。其中,最著名的政治犯之一是知名喜剧演员扎加纳,他因批评缅甸政府被捕。
被军政权软禁近20年的昂山素季不但获得自由,甚至还应邀与总统吴登盛一家共进晚餐,并成功补选为国会议员。更有意义的是,严密的网络管制消失了,报纸刊 发文章前不用再提交审查,对政治、宗教出版物的审查也被取消,所有出版品都无需事前审查批准即能出版。缅甸媒体称这是缅甸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对缅甸 所有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登盛政府执政下一次鼓舞人心的进步。”缅甸总统吴登盛向媒体表示,缅甸改革“决不会走回头路”。
一位缅甸历史学家认为,这些改革是“之前不敢想象”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半个世纪以来缅甸为追求美好未来进行的最好的改变”。缅甸以令外界惊讶的速度和力度发生转变,似乎正从一个被广泛视为“军政权高压统治”的国家,转身推行由政府主导的政治民主改革。
这场改革,是由军方内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竞争驱动的。几乎是在没有任何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缅甸突然开始了改革。种种迹象显示,改革是从统治者内部发起 的。去年8月25日,统治缅甸20年的丹瑞将军的画像被从缅甸政府的墙上取了下来。正是由于丹瑞将权力交给曾任将军、后成为民选总统的吴登盛,缅甸才开始 了这场令人瞩目的改革。目前看来,改革派似乎占了先手,就连官方报纸也不再发表过去那种诸如“暴力产生暴力而不是民主”的政治标语。
今年56岁的总统吴登盛,经历里打着浓厚的军人烙印。外界对由他主导的改革的反应,主要是惊讶和出乎意料。直到目前,丹瑞将军将权力交给现任政府的原因仍然没有被完全解释,而站在吴登盛身边与他一道领导改革的前军方军官们,相对都更年轻。
丹瑞将军是否默许了这场改革?曾经领导军政府20年的丹瑞,一直以排斥西方和高压对待国内反对者。正是在丹瑞将军的领导下,缅甸政府在2007年对僧侣们 领导的抗议进行了镇压。也正是在丹瑞将军治下,缅甸政府在2007年处理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的龙卷风灾难时,严格限制外国援助。
吴登盛和年轻将领们意识到继续维持军政府的高压政策以及仇视民主世界的态度,对缅甸来说是死路一条。
长期以来,美国等国家一直对缅甸实施制裁,世界银行、IMF等组织也都拒绝给缅甸提供贷款和援助。这些外部限制,加上缅甸本身经济结构的脆弱,使该国经济深陷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缅甸政治改革,被一些人认为是稳定政权、讨好西方社会的需要。
不过,此次缅甸改革,被视作一场断断续续改革的延续。1993年,军政府启动了立宪进程,并持续10余年时间。2003年,军政府宣布实现民族和解,推进 民主进程,并公布了民主路线图。2007年的国民大会虽然很快被关闭,但不到一年之后,2008年2月,缅甸公布了新宪法,并宣布选举。吴登盛当选总统, 正是这次选举的结果。
探究历史不难发现,缅甸有着遥远的民主经验。甚至,在二战开始以前,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人成为东南亚最早引进议会制度的国家。外界很难知晓这些因素 中到底是哪些促成了缅甸的变革。但可以确定的是,缅甸已经没有什么退路。如果这场改革失败,取而代之的不会是一场完美革命,而是回到过去。
美国并没有为缅甸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只是鼓励统治者给人民更多的自由更好的福祉,就得到缅甸人民如此的热爱。中国作为缅甸最大的邻国,在推动缅甸改革方面可以比美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同样也能从缅甸人民那里赢得掌声。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