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日, 12月 16, 2012

[G4G] “苏联”归来,中国怎么办?

"苏联"归来,中国怎么办?

信源:张晓东博客|编辑:2012-12-14|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服务使用须知]【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

俄罗斯与周边独联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俄罗斯既然在普京领导下提出了"复兴"的目标,就还会谋求"东山再起",恢复原有的地缘影响力,"苏联"归来是否只 是时间上的问题?这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小事,现在中国和俄罗斯的结盟是存在"限度"的,毕竟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重量级大国各有独立的战略利益诉 求。如果将来俄罗斯把中亚和独联体变成排他性的封闭集团,中国的地缘利益怎么办?

近日,美俄的地缘外交争执又激烈了起来:12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誓阻挠俄罗斯"重建苏联",反对俄罗斯和周边独联体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对此,普京政府予以言论还击,称其是"完全误解"。

此前,两个大国还就人权问题爆出新的争吵,连欧洲也卷了进去。12月5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了首份专门针对欧盟国家的人权状况报告,认为尽管欧盟声明致力于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鼓励和捍卫人权,但该地区的人权状况还远不能令人满意。

在笔者看来,这轮新的争执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内涵,其对中国看似没有直接影响,但中国绝不能仅仅以置身事外为满足。

俄美战略游戏的原理

早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现代西方地缘政治学理论就已出现完整的理论体系。英国学者麦金德发展了马汉的"海权论",提出"陆权论",认为欧亚大陆是世 界的战略中心,地缘政治争夺的制高点,并提出"枢纽地带"理论,认为欧亚大陆的内部广大核心地带,包括从蒙古高原扩越中亚直到中欧的广大地带,是历史上游 牧民族的通道和基地,古代草原帝国以此称霸世界,常常攻击欧亚大陆沿海和周边组成的外新月形地带----"边缘地带",而更外围的外新月形地带为海上强国 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三个部分有机的构成同心圆结构。到了近代俄国形成了庞大的版图,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按照他的理论俄国代替游牧民族国家成为陆上强国, 与西方英美的海洋强国在"边缘地带"也就是双方的中间地带进行战略争夺,东欧特别是位于大陆腹心地带的中亚成为全球战略的关键。二战以后确实出现了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对抗和战略争夺的地缘政治格局。上世纪的阿富汗战争由此而生,是美苏争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亚腹地。

以此 而论,美国的地缘战略最佳选择是到欧亚大陆"上岸",力图控制"边缘地带",围堵苏俄,努力深入大陆,而苏联的地缘战略最佳选择是向"边缘地带"施加影 响,取得优势,把西方势力赶走,甚至走向全球海洋。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一海陆两级对立的地缘格局发生了不利于俄国人的重大转变,美国人取得了全面的 战略优势,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发展迅速,使"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俄罗斯的疆域比苏联大大缩小,从东欧和中亚大幅度撤退,处于衰落当中,普京总统称之为 "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但是随着以普京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长期政治努力,俄罗斯出现了复兴的呼声和势头,普京去年再次参选总统提出组建"欧亚 超国家联盟"的倡议,要和周边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实现象欧洲那样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一体化取得了顺利进展,经历十多年努力,2010年俄罗 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建了关税同盟,取消了共同边境的关税管控,到今年1月形成了"统一经济空间",最终目标是实现货物、服务和资本在单一市场中的 流动,而欧亚经济委员会和欧亚经济共同体法院这两个超国家机构也已经成立。

这些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不难刺激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 国,令美国担心苏联的"复活",担心俄罗斯控制中亚和东欧的白俄罗斯,再度出现控制欧亚大陆"大陆强国",甚至将来再像苏联那样成为强大战略对手,这一压 力对企图保持全球独霸地位的美国必然有"寝食难安"的效果。

希拉里在都柏林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举措旨在让该地区重新苏维埃 化"。显然这是非常意识形态化的语言,俄罗斯最多是扩大势力范围,谋求周边和全球利益,不会是重建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希拉里作为美国鹰派外交家,显然是 借用意识形态的语言来"泼脏水",把俄罗斯利益的扩大,俄罗斯与邻国的合作加强,说成是苏联体制复辟,把克里姆林宫的外交努力和其国内人权问题、民主问题 等政治状况联系起来。这夸大了事实,反映出美国的焦虑甚至恼羞成怒。普京新闻秘书因此而还击称"我们在前苏联版图上看到的是一种新的一体化,仅以经济一体 化为基础。其他任何形式的一体化在当今世界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倒确实是事实。

俄罗斯既然在普京领导下提出了"复兴"的目标,就还会谋求 "东山再起",恢复原有的地缘影响力,甚至对"故土"的控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很难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在原苏联以外只是努力想保持和几个传 统盟国"铁哥们"的关系,保住他们作为境外地缘战略据点,比如古巴、塞尔维亚和叙利亚,但是这些国家都成为美国的"眼中钉",努力想要更迭它们的政权,并 且部分的取得了成功。今年的叙利亚危机愈演愈烈,至今没有定局,对俄罗斯而言保持海外战略存在已经很大的困难,真的是力不从心,但是独联体国家大部分至今 保持着亲俄格局,又位于俄罗斯的家门口,大家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何况象哈萨克和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实际 一直保持着盟国的关系,在能源和贸易、外交各个领域保持密切关系,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早已实行了多年的"一体化"。俄罗斯想要"复兴",还是要力所能及地从 周边做起才算是"脚踏实地",更何况树立对中亚和东欧的地缘强势符合麦金德地缘政治学说陆权理论模式。

因此,估计美俄的战略博弈还会继续深入,但俄罗斯启动的前苏联加盟国家欧亚一体化不会停止,反而会加速加快,这也会使美国继续持反对的戒心。

对于中国的启示

这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小事,相反却值得关注,首先是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的地缘发生在我国的边疆周边,二是从全球的地缘战略角度来看不容忽视,三是和中国区域平衡发展有着相当关系。

苏 联解体后,本着合作与发展的共同需要,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等独联体国家于2001年6月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组织成立,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功,使得中 国在本属于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地理区域获得了新的战略发展空间,这也说明虚弱的俄罗斯在中国的合作下才在中亚"站稳脚跟",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发展。

时过境迁,这一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外交和经贸的巨大红利,中国从中亚获得大量能源和矿产资源,通过反恐合作改善地缘环境和区域问题。重 视合作是中国在相关地区实行外交的原则之一,中国也小心翼翼地避免侵犯俄罗斯的既得利益和势力范围,毕竟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重视中俄战略关系,双方也都有防 范美国插手中亚腹地,从自身"后院"和"软腹部"施加不利影响的需要。这固然有中国外交的老练和谨慎之处,但是如何深入开拓自己的利益对中国同样重要。

从 历史上看,和中国本部关系密切的两个地缘区域是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分别面对的亚欧大陆腹心地带和西太平洋东亚海域,两个区域大致位于中国本土的东西两翼。 明朝以前游牧民族自西北而来的扩张力曾成为古代中国的国防重心所在,因此历代都曾有注重西北内陆的战略防御思路,而自明清以后海洋问题吸引了更多国人的关 注。近代,西方政治经济势力包括日本的侵略势力也自海洋深入东方,包括中国沿海地区,沙俄也自北方侵占中国的领土。从哪里跌倒,自然要从那里爬起来。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人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对海洋的关注更是日甚一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全民关注航母下水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景象。

对 此,笔者当然赞同重视向海洋求发展的思路,更无意鼓吹海权与陆权并重的思路,但是亚洲内陆与中国的特殊战略关系即使在依然不可小觑,这是由地理位置和经济 的长远发展态势所决定的。尽管中国在中亚这样一个重要地区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外交和经贸红利,而战略利益的持续扩大和深入开拓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旦俄罗 斯完成他的"欧亚国家一体化",中国在中亚的既得利益如何得以保障和扩大,是否还有这方面的利益空间自由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海权战略研究专 家张文木曾指出中国和俄罗斯的结盟是存在"限度"的,毕竟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重量级大国各有独立的战略利益诉求。如果将来俄罗斯把中亚和独联体变成排他 性的封闭集团,中国的地缘利益怎么办?当然目前尚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朝一日俄罗斯重塑中亚势力范围,岂不是俄罗斯利用了中国和上合组织平台完成向欧 亚国家一体化和重建大陆强国的过渡然后"过河拆桥"?当然我不希望杞人忧天,但是中国应该"未雨绸缪",利用上合组织的合作平台为本国利益继续开拓更多的 战略空间,巩固和加强在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的战略存在,既然通往西方的大门在陆地上已经放打开,就不能让它关上和缩小,而要把他开的更大。

这 和国内的一盘棋是有联系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出现,现在其实是海外贸易的龙头拉动东部沿海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发展则对西部地区 有所拉动。尽管开放格局呈现全面化,但东西部的不平衡依然明显。加强和中亚腹地以及借助中亚和俄罗斯向西谋求经贸发展,对于西部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两者也可以互为促进。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看,就目前这方面的效果来看,虽然成果很大,但有加快扩大的必要。国内的形势主动权当然在我,但是国外地缘环境 的变化却是我们和其他国家共同决定的。

积极主动胜于被动保守。提前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而不是坐待形势利弊的变更,十分重要。从美俄的地缘争 执看,各个国家都在谋求自身地缘战略利益的最大化,两大国的争执还将有深刻变化,一段时期之后必然也伴随着欧亚大陆地缘格局的重塑。中国究竟是应该在夹缝 中旁观海陆强国的博弈,坐视战略机遇的丧失,还是应该"见缝插针"地开拓国家地缘利益的"新边疆",借形势发展布局,把自己的战略空间最大化,其实已经非 常明显。如何打造东西海陆两翼的龙翅,在阳光下飞翔而起,这是应当思考的。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