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法中两国交流的日益深化,在商人和游客之外,越来越多的法国年轻人愿意来到中国工作,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经历。其中,Yves Mouillet先生具有与众不同的经历,他在中国官方宣传机构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工作,拥有一个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相同的中文名字——莫言,微博账号@ 大鼻子情圣莫言 拥有13万粉丝。这位高大、英俊的法国小伙子操一口流利的中文,不时地冒出来几个流行词汇,和我们娓娓道来,讲述他的经历,以及他眼中的中国社会。
一、我来中国,是因为需要冒险感
RFI:首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中文名字叫“莫言”吗?
@大鼻子情圣莫言:我本来不知道有个著名作家叫莫言,六年前我选择中文名字时,有朋友建议说可以叫“莫言”,因为这和我的法文名字Yves Mouillet发音差不多。在中文里,“莫言”就是不要说话的意思,而我却是那种喜欢聊天的人,所以朋友觉得“莫言”特别适合我。另外,我在法国的专业 就是文学和哲学,后来又听说有一个中国作家叫莫言,所以觉得好吧,的确还挺适合我的。
RFI:你来中国多久了?之前在法国做什么职业?
@大鼻子情圣莫言:我来中国已经四年半了。以前是高中的文学老师。
RFI:为什么决定来中国呢?
@大鼻子情圣莫言:这个嘛,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说实话,在法国做老师虽然不错,但对我有点无聊,因为生活没有冒险感了,不会让我兴奋。而我自己总想做些有意思的东西,所以我决定来中国,因为我需要一种冒险感。
RFI:那么你在中国都经历了什么冒险?
@大鼻子情圣莫言:我来中国以后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模特、外教、翻译什么的,后来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的考试,运气还好,所以他们选择 了我。大概是从去年开始正式工作,本来在中央台写一些文章、做一些采访,最近又成为了新闻节目主持人,对我来说是个新的开始、新的机会,特别有趣。
至于学中文,我是四年多以前开始的。我在对外经贸大学学了一年,然后就开始工作,所以我的口音还是不标准,有很多地方还不“给力”(笑)。
RFI:讲得很不错!而且都知道“给力”这样的词,你觉得你现在对中国社会了解到什么程度?
@大鼻子情圣莫言:在法国,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什么的,但其他方面也不是很了解。有句话据说是拿破仑说的,说当时的中国是一头狮子,但还在睡觉,当狮子惊醒的时候,世界会有很大变化。以前我就知道这些小故事,但现在我开始慢慢了解中国。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当然是一个国家,但是大部分法国人不知道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意识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个对我来说特别有意思。
我感觉,中国社会比法国社会复杂得多,所以我觉得大部分老外本来是特别单纯、笨笨的那种,来中国以后,他们可能会变“聪明”一点——你明白我的意思……(笑)。
RFI:那你有没有担心过,老外来中国变得“聪明”以后,还能不能适应回到自己国家的生活?
@大鼻子情圣莫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是这样想的,我本来就是混血,我妈妈是波兰人,我爸爸是法国人,所以我已经有两种文化(血统)。我以前还有 很多机会去旅行,比如曾在西班牙学习一年,又在德国工作一年,那些国家虽然属于欧洲,但是他们的文化和法国也不一样。现在我又有机会来中国生活,我觉得自 己的习惯已经变了,比如我特别喜欢牛肉米线、酸汤鱼,而在法国以后肯定找不到这些东西。
有句话叫“入乡随俗”,一个人来到外国,必须适应那个国家的习惯。如果有一天我回到法国,肯定会想念中国文化、中国菜、中国的哥们姐们,但是一个人必须在生活中有所选择。
RFI:你觉得自己会在中国生活很长时间吗?还是只是将中国作为年轻时各种经历中的一站?
@大鼻子情圣莫言:说实话,我还很年轻,会在中国继续生活,因为欧洲有金融危机(笑)。我在法国时也曾读一个文学博士,题目是关于一位著名的罗马尼 亚作家的,但是为了来中国,决定放弃读博士。所以我现在肯定不会回法国,(像目前这样)回到法国就意味着失败,我对自己不会满意。我来中国就是为了成功。
虽然中国不是我的国家,但我会把中国当成我的家。我喜欢中国菜,喜欢练散打,甚至喜欢中国演员范冰冰,而大多数法国人根本不知道谁是范冰冰。
我觉得,年轻的中国人如果有几次(到海外)旅行的经历,他们的想法也会改变。一个人到了海外,会吸取他所喜欢的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方法,这样他自然会改变。说实话,我现在有30%是法国人,30%是中国人,20%是西班牙人,10%是德国人。
RFI:但是有些中国人去法国短期旅行之后,会觉得很失望,觉得法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今天法国拥有的东西,大部分中国也已经有了。他们去法国一趟,反而比之前更加坚信:法国不好,中国更好。
@大鼻子情圣莫言:很多中国人在法国怎么旅行呢?三天在巴黎,两天在普罗旺斯,一天在尼斯,然后就很快地去别的国家,这不是旅行,这和去商店买东西一模一样。
如果你只旅行一两个星期,那肯定不会了解一种文化,要真正了解的话,最少需要两三年。因为国家和女孩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和她谈恋爱,那就需要时间。 而且总会有好的部分和不好的部分。我现在在中国感觉特别舒服,很爱你们的国家,但是这和我女朋友一样,我知道她不是完美的,中国也不是完美的,但是你有那 种爱的感觉,所以无论它完美还是不完美,都不会放弃它。
二、我对中央电视台挺满意
RFI:在北京生活会让你担心健康问题吗?比如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
@大鼻子情圣莫言:怎么说呢,本来是挺担心的,刚来北京时发现空气的确不好,但是现在也不那么担心,因为已经习惯了(笑)。这就像买牛奶,我也会注意挑选牌子,但还是会买中国牛奶。
当然,偶尔有法国朋友来北京,都会说这空气太可怕了。而我父母在法国东北部有栋小房子,那边的环境特别好,所以每次我回家度假都会不适应,一跑步就头晕,因为空气太干净了(笑)。
至于交通,北京的堵车问题特别严重,这个没办法,所以我还是坐地铁,更快更方便。虽然拥挤,但是像我这样的高个子还是有点优势(笑)。
RFI:在中央电视台做法语新闻主持人,感觉压力很大吧?
@大鼻子情圣莫言:我刚刚开始做前几个星期的时候,当然压力很大,因为面对镜头开口说话并不容易。但是三四个星期之后,感觉就不同了,因为和其他情况一样,人会慢慢习惯,压力会开始消失,你会感觉自己的水平越来越有进步。
RFI: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一直是很多人批评甚至嘲笑的对象。你觉得这个环境让你开心吗?对你限制多吗?
@大鼻子情圣莫言:我不能说整个中央电视台,但我可以说我在法语频道的老板。他们对我很好,很公平。我也听说了那些弊病,但我是刚刚来的,所以还不够了解。至于法语频道,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有些人不够专业,但总体趋势越来越好,所以我说实话还是挺满意的。
RFI:你接触到的中国人,觉得他们在政治、社会问题上的思维观念很多元化吗?还是大部分人考虑问题都是同一个模式?
@大鼻子情圣莫言:这要看遇到什么样的中国人,比如我(在电视台)的中国同事,我觉得都是很有想法的人,但是在健身房或者练散打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想法,观念都差不多。
中国人从小的教育方法都是老师说、学生听,而在法国不太一样,当然老师也在说,但是学生不怕反对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很厉害,想法很特别,又有意思, 可能老师会接受学生的想法,还会为他鼓掌喝彩,但在中国,老师想的可能是“这学生太过分了”、“不给我面子”、“什么玩意”,所以这两个国家的教育还是不 一样的。法国人不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小就有这种习惯。
RFI:说到面子问题,法国人也很强调“尊严”和“荣誉”,甚至有时候“虚伪”,你觉得这两个国家在“面子”问题上有多大区别?
@大鼻子情圣莫言:法国和中国有很多方面的确是一模一样的。500年前在法国,很多人死在“面子”上,因为一旦觉得尊严受损,就可以要求决斗,而在决斗中两个人只能有一个活着。所以当时的国王禁止这种行为。
另外,今天有些情况下,比如在公司里,大家都会拍老板的马屁,给老板面子,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这是一模一样的(笑)。但是一个法国人在特别不 开心的时候,就会说这事做得不好,而同样情况下,中国人会说还不错,但还能更好点,其实意思就是刚才这些都是垃圾(笑)。对我来说,这个不能算虚伪,而是 一种交际手段。我觉得,在“面子”问题上,法国人还是没有中国人厉害。
再比如,中国人极少会公开反对他的老板,而在法国,偶尔也会有员工明确反对老板,老板会没面子,但也没办法,因为他可能没法解雇这些员工。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
RFI:你在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同事之间以及员工和领导之间会有争论吗?还是老板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大鼻子情圣莫言:(大笑)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全世界不管在哪里,老板都是一个人,而员工是多数人。在中央电视台,不管是中国同事还是法国同事,大家都会凑在一起说老板怎么怎么样,这一点还是挺爽的。(笑)
在中央电视台,我们当然没有工会,但是每个月也偶尔会开几次会,一起讨论部门里的问题,然后去找领导解决。至于法语频道,可能是一个月开一次会,通常同事一起商量问题,大家有一致意见,再去和老板谈。
RFI:你们通常会有什么意见?比如“我要涨工资”?
@大鼻子情圣莫言:因为房价和房租上涨,所以大家会要求调整薪水,这是肯定的。但是最近也有些小问题,比如大家对工作方法、报道方法有分歧,所以需要开会商量。当然,我们的建议合理时,老板也会接受,大家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
三、法国好男人不用买房,但要幽默
RFI:中国网络上有一部微电影《爱是我做过最好的事》,你在里面演了一个小角色。为什么想到要去演这样一个微电影呢?
@大鼻子情圣莫言:这是为了帮一个忙。我现在认识一些导演,他们偶尔需要一些老外面孔,现在在中国的老外还挺贵,而我是免费出演的。另外说实话,那个短片的导演是我女朋友,所以我没办法,必须帮这个忙。但里面也没有“潜规则”啊。(大笑)
RFI:有趣的是,你中文名字叫莫言,而你在微电影里的角色叫“碎嘴子”,意思很唠叨.。而且短片里有句台词,当时你和两个哥们一起吃火锅,你不停 地教训其中一个人说“你女朋友为什么要跟你分手,都是因为你没钱,没钱你就完蛋了,没办法,没一个小姑娘想要你”,这是你自己设计的台词吗?
@大鼻子情圣莫言:是我自己想到的台词,因为导演是我女朋友嘛,她给我充分自由,让我去说一些听上去很烦的台词。他们拍了五次,每次我必须去想不同 的台词。而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一句?因为我有很多中国哥们,他们都说自己压力特别大,因为北京房价真是太贵了,而你在北京找个媳妇,没有买房买车的话,的确 很不容易。所以我故意在短片里把这一点表现出来。
RFI:也就是说,这就是你眼中的中国男人的现实苦恼?
@大鼻子情圣莫言:对,正是这样。
RFI:对普通法国年轻人来说,有类似买房买车的压力吗?
@大鼻子情圣莫言:情况不一样,其实大部分女孩子,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都需要寻找安全感。在法国,可能因为福利好一点,所以女孩子的要求没有 中国女孩高,她们当然也有要求,但是相对比较单纯,没有那么现实。她们也认为钱很重要,但不会上来一下子就考虑钱的问题,而且她们不大有父母的压力。相 反,中国女孩的压力很多来自于父母。
对我来说,男人当然应该付出很多,但是我也希望自己的女朋友偶尔也能买东西给我。比如房子的问题,对欧洲人来说AA制还是更公平一点。中国的女孩其 实也需要工作,也不希望永远在家做饭打扫卫生,所以我觉得,“我男朋友给我买房我才嫁给他”这是古老的想法,在过去我能理解,因为那时的姑娘没有能力,但 现在一个有能力的女孩会觉得无所谓。我觉得在住房方面,中国人应该这样比较好:男的承担70%,女的承担30%,这样男方的压力不会那么大。(笑)
RFI:但似乎法国年轻人很少有二三十岁就想着要买房的,他们大多数还是租房住。
@大鼻子情圣莫言:对,因为租房子更方便。而在中国的观念是,你必须要有个家,有家才有安全感。但在欧洲人们的想法可能不一样,会认为“我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RFI:从你的角度来看,法国女孩寻找伴侣时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大鼻子情圣莫言:这个很难说,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而且就像在中国,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想法不一样,医生和农民的想法也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大部分的法国女孩想要找到一个幽默的男人,一个可以让她笑的男人。
我知道,大部分中国人会认为法国人很“浪漫”,这是错误的(笑)。说实话,中国人也很浪漫。什么是浪漫?它是一种方法,用来“诱惑”你喜欢或爱的 人。所以,大部分的男人并不浪漫,但是为了“诱惑”他们爱的女孩,可以改变自己,写情书,送玫瑰花。不管在法国还是中国,大部分女孩子都需要美好的梦想。 同样,法国和中国社会里大家压力都很大,需要放松,这就是为什么幽默的男人更受欢迎的原因。
但是在欧洲,我觉得有个特别危险的变化,就是女人变得男性化,而男人变得女性化。女人变得很独立,不怕工作辛苦,也不太想生孩子,而随着女性能力越来越强,男人会觉得“我的妈呀”,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RFI: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个“危险”的趋势?你不喜欢这样?
@大鼻子情圣莫言:在这方面,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各自有自己的分工。这种变化是contre leur nature(违背天性)的。如果一个女孩晚上出去应酬喝酒,有些男人可能会受不了,这对他们来说比较危险。
四、微博对于中国是一个“新的开始”
RFI:你在新浪微博上有13万粉丝,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算非常多了。你怎么看待微博在今天中国社会的作用?
@大鼻子情圣莫言:在我看来,微博对中国特别有意义,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它给大家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本来是没有的。
在法国,一个普通人要见总统很难,但和中国比还是要容易点。我在法国时,曾经有机会参加萨科齐或者奥朗德的集会,有机会当面提问题。但在中国,一个 普通人想要见习近平,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人可能会认为,政府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脱节的。微博的意义,就是使普通人有机会发表意见,拉近人民和政府之 间的距离,让政府知道人民的要求和想法。在微博上,中国人不会羞于表达他们的想法。
RFI:但是中国人在网络上表达意见的方式往往有简单粗暴的倾向,近似乎指着鼻子对骂,这和法国网民的论坛气氛有很大差别,法国网民似乎还是比较有礼貌的。
@大鼻子情圣莫言:这是因为中国人还没有培养出礼貌对话的习惯。你知道,上次总统大选前,萨科齐和奥朗德曾经有过一次辩论,这是法国的惯例,大家目 睹政治人物如何对话,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在中国没有这种惯例,大家也不习惯如何辩论,一上来就是“我的想法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但事实上不应该这 样,你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先尊重别人的想法。即使你要反对他,方法也必须得当。那些在网上骂人的中国人,我想可能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
RFI:你的微博里也提到了《非你莫属》节目中的郭杰,怎么看这个事情?又怎么看今天在法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
@大鼻子情圣莫言:这个学生的情况还是挺特别的,我觉得他参加这个节目是个很大的错误,很丢人,但是主持人(张绍刚)的态度很不好,因为不管面对谁,都不应该让他丢脸,这是中国的习惯,对吧?但是主持人故意让那位中国学生丢脸,我看那个视频时自己都感觉特别尴尬。
我不知道那位留学生的真实水平,但他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节目,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紧张,所以回答不合适,但不一定是因为他笨或者没文化。他个人的因素可能占30%,而70%的原因是主持人太过分,为了吸引大家看节目,故意羞辱来宾。
RFI:但是法国人也喜欢辩论,甚至在电视节目里互相攻击。法国人对这种事情应该不奇怪吧?
@大鼻子情圣莫言:肯定也会攻击,每天都会有,而且比中国过分多了。在法国,大家认为这种言语攻击是正常的,但是大家不会在某人晕倒的情况下,揪着他的衣服羞辱他。我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是我想法国人不大会这样做。
RFI:中国的电视节目的确会为了吸引关注而说一些很惊人的话,比如以前《非诚勿扰》里有女嘉宾说过“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法国人会怎么看待这种想法?
@大鼻子情圣莫言:在法国,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什么样的话都有可能。但我想大部分法国人会认为那个女孩是“傻~~~”,后面那个字我不说了(笑),他们会觉得这人很笨,然后不再理她,但是也不会认为所有的中国女孩都这样想。
当然,也有可能那个女孩当时故意这样说,因为她认为这样说很酷。但实际上这么回答挺“二”的,因为人们会认为她太“现实”,所以很难找到合适对象。
五、中国是一只刚刚睡醒、还在犯困的狮子
RFI:围绕中国的形象,在中国和法国都有很激烈的争论。你作为法国人,在中国生活了四五年,感觉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用拿破仑那句话来看,中国这只狮子已经睡醒了?还是仍然在睡觉?
@大鼻子情圣莫言:中国这么大,肯定还会再高速发展十五年二十年。对我来说,中国是一只“刚刚睡醒”的狮子,所以这只狮子还在“avoir sommeil”(犯困),我们还可以等待狮子完全睡醒,那时中国会更好。
对我来说,所有的国家各有利弊,在法国,我们的福利更好,因为毕竟没有那么多人。而在中国,虽然有那么多问题,但我觉得政府选择的(应对)方法还是 合适的。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现在都尊重中国,甚至可以说,五十年前纽约是世界的中心,而现在,北京和上海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巴西、印度这样的国家经济越 来越好,美国和欧洲会“吃醋”(笑)。
RFI:但是也存在很多批评,比如中国的政治体制还不够民主、不够自由,比如对民生问题还缺乏足够重视。你从法国这样一个高福利国家来,有什么感觉?
@大鼻子情圣莫言:中国人可能认为中国的自由不够,但是我认为法国的自由也不够。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在法国要开一个自己的公司,是一场噩梦。你必须要办很多手续、问很多人、找各种关系来帮你的忙。但是在中国开公司是特别简单的,比法国简单得多。
你提到自由,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但是今天在中国还有很多人没有足够文化,我不是说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而是指农村,他们还没有为自由准备好,要有自由,必须先有教育。如果在今天的条件下,大家突然都有了自由,那中国社会就完蛋了。(笑)
RFI:可是如果一个法国政治家说,我们不能给那些法国农民太多自由,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教育。他一定会受到很多批评。
@大鼻子情圣莫言:你说的对,但是现在法国和中国的水平还是不一样的,法国的(高速)发展已经是很久以前了,一个国家通常都是先挣钱、然后学习,再 然后搞政治。今天在法国也还有很多人没有文化,但我估计是百分之五。但是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没问题,但可能还有另外百分之四十的人还没有足够文化, 所以我觉得,为了�它自由,中国还需要更多时间。而很多法国专家认为中国不够自由,可能还是因为不够了解中国。
RFI:你的微博里反映出很多中国社会的现实,甚至还有“切糕党”......
@大鼻子情圣莫言:你知道我是怎么知道这个的?有一天我出去想买糕点,就看到有个新疆人好像对我很好,不停地微笑,招呼我来买,我尝了一点感觉还 行,就要了一小块,结果他问我要一百块钱!我感觉被人骗了,但是因为他有把很大的刀,我不敢不给(笑)。所以从那时起就知道有这回事。
RFI:其实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和法国是类似的。你作为法国人,觉得法国处理少数族裔问题上有什么可以让中国借鉴的?
@大鼻子情圣莫言:我个人感觉这在中国还是个比较小的问题,而在法国问题要严重得多。比如甚至在巴黎的某些地方,女孩子晚上11点后自己去咖啡厅或者酒吧,是很危险的;可是在北京,我觉得一点问题也没有,特别安全,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法国的情况是,二战之后,法国政府鼓励北非的少数族裔来法国工作,可是并没有使他们更了解法国的文化,他们没法融入法国社会,所以也很有意见,认为 法国歧视他们,这中间有很大的误会。但不管怎样,出现了ghettoisation(贫民区聚居)的趋势,少数族裔聚集在一起,没有机会和其他社区沟通, 所以越来越传统保守。在他们的北非母国,人们的想法越来越开明,而在法国,他们反而没那么开明。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
但是最不幸的还是少数族裔的孩子。虽然是在法国出生,但法国人不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同胞,而他们也不再认为北非母国是他们自己的国家,所以这些孩子们面临很大问题,感觉已经“迷路”了。这既是法国政府的问题,也是少数族裔自己的问题。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RFI:最后,我们回到另一个莫言,那位著名作家,你读过他的作品吗?
@大鼻子情圣莫言:我只读过他一本作品的法语版本,Beaux Seins, Belles Fesses(《丰乳肥臀》)。我很佩服他,因为首先他很有才华;其次他不怕中国政府,他偶尔也会说(政府)你们的做法是不对的,必须改变。很多欧洲读者 也很佩服他,因此他会获得诺贝尔奖。
RFI:但是莫言这次获奖,在中国有很大争议。当一位法国作家,比如勒克莱齐奥获奖,会在本国激起这么大争议吗?
@大鼻子情圣莫言:大部分法国人都承认诺贝尔文学奖是个很重要的奖项。但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接触到很多作家,所以会有点厌倦,所以年轻人对诺贝尔奖可 能不是很感兴趣。即使一个法国作家拿到诺贝尔奖,在本国也不一定会很有名。我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在法国,除了文学专业人士,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勒克莱齐奥。
RFI:所以他们也不会期望勒克莱齐奥对社会和政治问题来表态?
@大鼻子情圣莫言:当然没有期望,因为大部分人根本不认识他(笑)。而且说实话,国情不一样,在法国如果要对社会问题表态,你可以自己去表态,不用非要借别人之口,这是又一个区别。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