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一, 1月 06, 2014

[G4G] 环球华报 黄河边:学做侨社“纪委书记”

黄河边:学做侨社“纪委书记”

  2014-01-03 10:57  环球华报
《环球华报》上周推出的“我的2013”专题令人眼睛一亮,精选出的五位受访者,既有华裔也有其他族裔,既有艺术家、学者也有理发师、运输工,传递的都是正能量,交流的都是好经验。报社每年组织人力,推出这一品牌专题,体现了媒体对社区事务和移民生存现状的关注和重视,这是海外华文媒体难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环球华报》在纸质媒体影响力普遍式微的大环境面前,奋力突围、实现有效突破的有益尝试。 

受专题的启发,我也来盘点一下自己的2013,发觉一年来所写文字虽水平没有什么长进,但关注点却越来越集中,始终瞄着温哥华侨社发生的点点滴滴以及侨领的一举一动。虽没惹上什么祸,却得罪了不少人。比如,针对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的纷争,我写下了《有一种联合以分手为前提》,自作多情给矛盾双方当了回“调解员”。针对省选以后的侨社现状,我写了《慎言“得华裔者得天下》,给一些华人的盲目乐观浇了盆冷水。针对侨社的现状,写下了《加国移民的”中国原罪“》、《“杀光中国人”的另类解读》、《怎样面对“间谍疑云“》等文章,试图提供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当然,一年来文章着墨最多的还是华人社区的民意代表和侨团领袖,我写下了《不要跟着政客钻牛角尖》、《海外“唱红”还是悠着点》等拙文。 

温哥华华文作家云集、华人评论员扎堆,虽然这并非谋生的职业,但也算是沉湎舞文弄墨者自我陶醉的生活方式。每个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以杂文评论为例,有些人喜欢以联合国秘书长的立场纵览国际风云、气候变暖、中加美关系走向、未来世界发展路径。有些人专注省政、市政,俨然是天生反对党的做派。这些都是大手笔,需要高屋建瓴、火眼金睛。我选择的是华人社区、侨社侨领,属于自扫门前雪、吃力不讨好的类别,对政策水平和全局视野要求低。 

掐指算起来,在大温干这行已经整整8年了,其间被我指明批评的华社名流,上至国会议员,下至一人侨团的首领。既有大陆全国政协的海外代表,也有中国侨联的海外委员。既有东部号称有数百侨团加盟的联合会的70有余的执行主席,也有成立不到两个月的80后理事长。我还举行过专场演讲会,调侃过从温哥华警察局长到怀有从政梦想的“参选专业户”。我的出发点很简单,监督侨领的言行,活跃社区生活。有人说,前一个工作叫“纪委书记”,后一个工作叫“俱乐部主任”。而且,更多的时候,我的文字一路走来具有“纪委书记”的功能。 
我自己属兔子的,自小胆小,最怕得罪人。但来到海外误上“贼船”之后,胆子逐渐变大。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劝我,别惹上麻烦,搞得如同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社区和侨领的问题,哪里没有啊,犯不着太认真。后来,我发现海外华人社区过分追求一团和气,气氛过于沉闷,很多问题缺乏自省精神。于是,就义无反顾地当起了“黑脸”。一不留神,一干就是多年。我特别感谢侨领们的理解和包容,没有让我承受太多的精神压力。甚至,还和不少被我“修理”以及“修理”过我的人士成为了朋友。 

其实,我这个“纪委书记”也是经常妥协的,比如很多“敏感”一点的话题我也不涉及,比如不久前纷纷扰扰的中华总会馆选举风波以及温哥华知青联谊会的纷争,我顾及人情因素就没有评论。前几年,有位文化领事在晚会后台当场厉声面斥一位侨社的负责人,举止失当,我思来想去也没有下笔,当然,写了在哪里刊载也是个头痛的问题。 

盘点我的2013,我感到自己这个山寨“纪委书记”任务更加繁重了,我也知道其娱乐功能稍稍大于监管功能。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