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三, 4月 30, 2014

歐巴馬警告中 勿武力解決爭端


【風潮MuziU音樂生活報】提供你喜愛的風潮音樂最新發行專輯,回顧經典音樂專輯,分享音樂背後動人故事。 你和孩子之間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跟【李崇建•親子QA電子報】一起面對親子問題,歡迎家長、老師提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4/30 第31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歐巴馬警告中 勿武力解決爭端
外交軟弱 歐巴馬:避免錯誤
美:俄防長保證不會入侵烏
馬航MH370墜機處 又傳2地點
星國最年輕部長 41歲掌青年部
國際要聞 美南槍手開槍 傷6人後自殺
已奪21命 美龍捲風災區擴大
埃及穆兄會 683人集體被判死
星國廚餘日達2000噸 可裝81輛巴士
東京物語/行禮如儀的紀念寫真
CNBC評選/賈伯斯 財經影響力No.1

焦點新聞
歐巴馬警告中 勿武力解決爭端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編譯田思怡/綜/聯合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九日在菲律賓結束亞洲四國訪問行程,以強硬警告中國大陸勿以武力解決領土爭端作結。他引用美菲簽訂的相互防禦條約,明確承諾,菲律賓若遭到武力攻擊,美國將挺身相援,美國對菲律賓的承諾「堅如鐵甲」。

歐巴馬前往馬尼拉南郊的波尼法西奧軍營,向準備參加菲美聯合軍演的士兵發表演說,並向二戰期間為美國戰鬥的退伍軍人致意。

他說,「我來菲律賓,是為再確認兩國之間長久的聯盟關係。」

歐巴馬指出,美菲相互防禦條約已逾一甲子,象徵雙方抵禦外來武裝攻擊的共同決心,不讓潛在侵略者產生其中一國孤立無援的幻覺。「換句話說,我們捍衛菲律賓的承諾堅如鐵甲,美國將會信守承諾,盟友不會孤軍奮戰。」

歐巴馬在菲律賓的強硬談話,清楚傳達了美國安撫亞洲盟邦和嚇阻中國大陸的訊息,這也是他此行的目標,分析家普遍認為他在這方面得分,但他的「亞洲再平衡」政策還包括他大力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他在這方面卻空手而返。

路透分析,在第一站日本,就已看出歐巴馬此行成敗難有定論。他雖然希望藉由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熱絡的「壽司峰會」,搞定TPP,卻未能如願。但歐巴馬還是聲明美日安保條約涵蓋釣魚台。

歐巴馬在日本和菲律賓針對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強硬表態,冒著激怒北京、使美中關係受損的風險。

分析家大致同意,歐巴馬有顧到平衡,他一路上一再強調美國不是要圍堵大陸。雖然北京大多保持沉默,但專家說,北京的反應可能在幾周或幾個月後才會清楚。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說,歐巴馬政府也許認為對北京成功傳達嚇阻訊息,「但此行是否重傷美中關係和損害美國的戰略和經濟利益,還大有疑問。」

大陸官方「人民日報」社論就批評歐巴馬表示無意圍堵中國的言辭「空洞」,指從歐巴馬此行看出「華府把北京當對手」的態勢日益明顯。

社論說,從東京到馬尼拉,歐巴馬試圖在言語上不激怒北京,他此行其實反映華府及其盟友對中國崛起的不安。

社論並警告,歐巴馬雖承諾與大陸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但不應讓北京看不清政治現實。

※延伸閱讀》

•資訊圖表/從數字看歐巴馬亞洲行

   
外交軟弱 歐巴馬:避免錯誤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八日在亞洲行最後一站菲律賓召開記者會時,有記者請他說明他的外交政策,也就是所謂的「歐巴馬主義」,歐巴馬起先有點不悅,接著大吐苦水,振振有詞地為他的外交政策辯護,並總結他的外交哲學就是「避免錯誤」。

從敘利亞到烏克蘭,歐巴馬被批評軟弱和缺乏效率。對此,歐巴馬辯解說,他的外交政策是緩慢而穩健地追求美國利益,同時避免軍事衝突。

歐巴馬認為他說服國際聯合起來對俄國總統普亭施壓,與一些共和黨國會議員主張供應烏克蘭武器,是強烈的對比。他認為提供武器沒有用。

他說:「我們才經歷十年的戰爭,我們的軍隊付出巨大代價,並耗費龐大預算,為什麼大家又這麼急著動武呢?那些批評者到底認為動武能達成什麼呢?」

歐巴馬說,他的外交政策「也許不總是那麼迷人,不總是那麼引人注意,不能在周日早上的談話節目上講得頭頭是道,但避免了錯誤。你打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有時候也許能打出全壘打,我們穩健追求美國人民的利益,並與世界各地的人建立夥伴關係。」

紐約時報指出,歐巴馬有點生氣,又有點哀怨地為他的外交政策辯解,顯示第二任期已過了一年多的歐巴馬,與當年那位意氣風發、赴挪威領諾貝爾和平獎的年輕總統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歐巴馬的幕僚說,歐巴馬返美之後,下月將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將會以更寬廣的面向來說明他對敘利亞、烏克蘭以及其他危機的決定。

白宮幕僚認為,歐巴馬的謹慎作風,是為了與二○○八年因他反對伊拉克戰爭而投他一票的民眾站在一起。

歐巴馬主張,傲慢使美國深陷麻煩,因此避免像伊拉克戰爭與越戰那樣的「錯誤」至為重要,但在推進溫和目標的同時,也希望能轟出「全壘打」。

   
美:俄防長保證不會入侵烏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布魯塞爾記者蕭/聯合報
烏克蘭情勢陷入僵局,美國國防部廿八日發表聲明,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谷向美國國防部長海格保證,俄羅斯不會入侵烏克蘭;海格呼籲俄國停止影響烏克蘭內部穩定,協助釋放遭拘禁的「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七名觀察員。

海格與蕭依谷廿八日透過電話溝通烏克蘭問題,五角大廈發言人柯比聲明指出,海格和蕭依谷討論與烏克蘭情勢相關的廣泛議題,海格要求蕭依谷說明俄國在烏克蘭東部的意圖,蕭依谷重申保證俄軍不會入侵烏克蘭。

海格指出,烏克蘭政府有權確保邊境地區的法律和秩序,並要求俄國協助日前在烏國東部遭挾持的OSCE七名觀察員獲釋。海格警告俄方,持續的侵略行為只會讓俄國更孤立,並面臨更多的外交和經濟壓力。

海格表示,烏克蘭政府必須可以參與任何外交對話,落實十七日達成的日內瓦協議才能取得進展。

另外,歐盟公布對俄國增加十五名制裁名單,歐盟外交專員艾希頓表示,這十五人都對烏克蘭領土完整、主權獨立造成威脅。但對他們的制裁仍只限於旅行禁令,並未像美國對俄國採取經貿制裁。

新黑名單上最受注目的是俄國負責在烏克蘭邊境大規模部署軍隊的將領格拉西莫夫,歐盟指責他對降低烏克蘭緊張情勢未作出任何努力。

俄國則譴責歐、美的制裁,俄國官員形容美國作法是「鐵幕風格」,並聲稱可能損及美國高科技部門;俄方並批評歐盟希望穩定烏克蘭情勢,但是採取的作法顯然完全不瞭解烏國國內政治情勢。

歐盟能源執委與烏克蘭、俄國的能源部長預計五月二日在華沙就天然氣問題舉行三方會談。先前俄國總統普亭寫給歐洲多國的信件中表明,如果烏克蘭不解決積欠俄國的廿二億美元債務,將改採預付款項方式或停止提供天然氣等手段,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回信給普亭時表示,「願意與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就天然氣供應和運輸安全進行諮商」。

   
馬航MH370墜機處 又傳2地點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廿九日電/聯合報
不同的媒體報導,馬來西亞航空失事班機有可能在孟加拉灣,或是泰國宋卡府對開海域。這兩處都不是目前由澳洲領導的國際搜救人員尋找的印度洋目標海域。

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山慕丁廿九表示,澳洲海洋探勘公司GeoResonance宣稱,在孟加拉灣發現疑似飛機殘骸,大馬負責調查馬航MH370航班失蹤事件的人員將評估線索是否可靠。

大馬英文「星報」報導,澳洲阿德雷德的GeoResonance公司指出,該公司從三月十日起自行展開搜尋行動,廿九日在孟加拉灣,即距離目前搜索區域(澳洲伯斯外外的南印度洋)的五千公里處,偵測到疑似飛機殘骸。

「星洲網」則引述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紐約州一名機師研究衛星圖像後,認為已找到馬航MH370客機殘骸,位置正是客機失去雷達聯絡的位置所在。

業餘飛行員霍貝爾表示,他震驚發現,兩個月前失蹤的飛機可能就在大馬東北沿岸對開海域,即泰國宋卡府對開海域。衛星圖像是在客機失蹤數日後拍下。

他告訴WIVB電視台,他使用TomNod網站工具測量後,再和波音公司網站提供的規格比較,認為圖像中的淺色物體大小吻合。他說:「我愣了一下,難以置信。」

他指著電腦上模糊不清的圖像和一張飛機照片比較:「你看機翼連接機身處顏色比較淺。」WIVB記者問他,那會不會是沙魚。霍貝爾答:「那麼那就是一條64米長的沙魚了。」

傳出MH370殘骸在孟加拉灣後,美聯社也報導,大馬國防部長兼代理交通部長希山慕丁表示,中國大陸和澳洲都已知悉GeoResonance這項宣布。

可疑殘骸的地點在孟加拉南方約一九○公里,距離國際大規模搜尋馬航殘骸的南印度洋海域遠達五千公里。

CNN報導,澳洲負責協助搜尋工作的聯合協調中心(JACC)已駁斥這項線索,認為可信度不高。

   
星國最年輕部長 41歲掌青年部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二十九日電/聯合報
新加坡內閣最年輕部長換人,四十一歲的黃循財將自五月一日起,取代四十四歲的陳振聲,成為新加坡內閣最新的最年輕部長。

「聯合早報」即時新聞報導,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第四代核心領導群兩名代理部長將自五月一日起升任部長。分別是人力部長陳川仁,社區及青年部部長黃循財,黃循財兼任通訊及新聞部第二部長。

新加坡內閣原本最年輕部長是四十四歲的社區、家庭及發展部部長陳振聲,他也是國防部第二部長。

四十一歲的黃循財自五月一日起將是最年輕部長。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肯定陳川仁、黃循財的表現,「他們充分掌握部門事務。他們也努力加強與人民聯繫,贏得國人尊敬與信任」。

   
國際要聞
美南槍手開槍 傷6人後自殺
亞特蘭大2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喬治亞州警方說,一名槍手今天早晨6時以前在聯邦快遞公司(FedEx Corp.)的倉庫開槍擊傷6人後,舉槍自殺。

法新社報導,柯布郡警察局(Cobb County Police Department)說,事發地點在亞特蘭大西北約40公里的肯納索市(Kennesaw)一個倉庫內。

警方說,嫌疑人已死亡,死於看似自己造成的槍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警方透露他是聯邦快遞員工,攜帶一把霰彈槍行凶。

受傷的6人已送到附近馬里塔(Marietta)一家醫院救治。院方表示,一人有生命危險。

醫院發言人說,有的傷者能自行走下救護車,有的正在手術室急救。

警方說,警察還在搜索那個區域,以確認沒有其他威脅。

   
已奪21命 美龍捲風災區擴大
綜合報導/Upaper

肆虐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威力驚人的龍捲風,已在阿肯色、奧克拉荷馬及愛阿華3州至少奪走21條人命,28日東移侵襲密西西比州北部及阿拉巴馬州,一連串龍捲風狂掃而過,居民瑟縮在門廳或躲進地下室,只見建築物倒塌、電線桿和大樹斷裂、車輛四輪朝天,驚恐萬狀。

阿肯色州災情最慘重,福克納郡至少10人死亡,全州至少有100餘人受傷。3州的救難人員出動重裝備,在瓦礫堆搜尋倖存者。

這個風暴系統接著從密州西南向東北移動,國家氣象局風暴預測中心向北部若干郡發出龍捲風緊急警,再向阿拉巴馬州雅典市發緊急警報。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天氣預報員指出,中西部和南部近400萬人28日處於中度至高度龍捲風危險下,其中約140萬人住在高危險區。

   
埃及穆兄會 683人集體被判死
編譯中心/綜合28日電/世界日報

埃及法院28日再次下達大規模死刑判決,共683人被判死刑,包括穆斯林兄弟會最高領袖巴迪。他們被指控與去年一起襲擊警察局的案件有關。

荒謬的是,同一名法官上月依同樣罪名將529名同案被告判處死刑,28日卻將其中492人改判為無期徒刑。

上述兩起案件快速結案宣判,引起了多個國際人權組織和聯合國的嚴厲批評。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譴責說,「如此大規模判處死刑,違反國際人權法」。被告律師28日發表聲明,指斥第一波宣判根本是鬧劇。

BBC報導,許多被告人家屬離開法庭時嚎啕大哭,高喊司法不公。一些女家屬聞判後昏厥。

根據埃及法律,所有死刑判決均須送請「大穆夫提」(伊斯蘭教教長)提供意見,但其意見僅供法官參考,不具約束力。薩布瑞法官將於6月21日開庭,對上述683人的死刑判決進行確認,也有可能再度減刑。

穆兄會支持出來的前埃及總統莫西去年7月被推翻下台,該會隨即展開長期抗爭,8月並於首都開羅進行暴動,至少1500人遭到逮捕;超過1200人被檢方起訴,起訴罪名包括謀殺1名警察,企圖謀殺另2名警察,攻擊1個警察機構和其他的暴力行為。

   
星國廚餘日達2000噸 可裝81輛巴士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廿九日電/聯合報
新加坡對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可能會跨出建設性的一步。英文「海峽時報」報導,國家環境局將於明年起要求購物中心、旅館飯店回報廢棄物及回收利用的資訊,否則開罰。

新加坡全島面積七○四平方公里,相當於新北市面積三分之一,過去三年的廢棄物節節升高。去年產生七百八十五萬公噸廢棄物,高於前年的七百廿七萬公噸及大前年六百九十萬公噸。

新加坡的食物浪費尤其驚人;包括沒吃完及過期食物。

「海峽時報」連續兩年關注這項數字,依該報統計,二○一二年全新加坡食物浪費超過七十萬公噸(七○三二○○公噸),相當於每天丟棄一九三○公噸食物,足可裝滿七十二輛雙層巴士。

「海峽時報」上月統計去年的食物浪費量又增加了,接近八十萬公噸。依此推算,平均每天浪費食物超過兩千一百公噸,可裝滿八十一輛雙層巴士,其中僅有百分之十三回收再利用。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指出,超過兩百間客房的旅館、面積大於五萬平方尺的購物中心(約有兩百五十處),自明年起都要回報廢棄物產生量及回收利用比率。若沒有回報將罰款五千星幣(約十二萬台幣),連續犯最高罰一萬星幣,或坐牢三個月,也可能兩者併罰。

新加坡對於水、能源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節省,不但領先全球,海水淡化、廢水回收等技術還可以輸出其他國家,但在廢棄物、特別是食物浪費沒有改善。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孟理齊向「海峽時報」表示,「我們過去數十年在保護水資源、能源方面做得很好」,他補充,新加坡人應該更謹慎,不浪費食物。

新加坡環境委員會主席荷西•雷蒙表示,他希望擴大回報廢棄物及回收利用比率的範圍,擴大到所有辦桌宴客的飯店、旅館,以及食品工業或零售店面。

   
東京物語/行禮如儀的紀念寫真
東京記者雷光涵/聯合報
「兒子明年要滿五歲啦?別忘記要幫他慶祝七五三。」女理髮師對我說。在日本,男孩五歲、女兒三歲與七歲時,有「七五三」的傳統慶祝習慣,每年十一月十五日前後,父母幫適齡的小孩穿上和服到神社參拜,還要進攝影棚拍照留念,全家一起入鏡的不少。我說,「日本真是一個『紀念照大國』。」她同意。

開學典禮要拍、遠足要拍,連夏天進幼稚園游泳池玩水第一天,我都接過「沖洗意願調查表」。我問理髮師,「家長可以不買嗎?」她笑說,「不想被當成異類,小孩被拍得再醜,我都有買。」最經典的紀念照,應該是小學一年級開學典禮當天,全家人盛裝在校門口「祝.新入學」的立牌前留影。

從幼稚園到大學,日本學校對各種「行事」(典禮、固定活動)慎重以對,家長也一樣。不少人接到通知,立即向公司請好假,如果運動會沒有一家人到齊,恐被投以異樣眼光。年輕媽媽連忙翻閱婦女雜誌,裡面指導入學式、教學參觀日或畢業典禮穿搭法,如陪新生入學要穿淺色系,畢業生的家長以深色為主流。

三個禮拜前埼玉縣四位高一導師,請假未出席學校開學典禮,引發一連串的激辯。當時四人事前請特休假,去參加自己小孩的開學典禮,遭家長抗議。第二天有縣議員在臉書痛罵「身為老師的責任感、倫理和道德到哪去了」,「我們不要這種一昧主張自我權利的老師」。事情傳開之後,網路、電視有許多討論,支持與反對方比率相當。

批判的家長多少帶有「孩子人生關鍵時刻不夠完美」的遺憾吧。我覺得,與其說重視「行事」,不如說這是無暇陪伴孩子的日本爸爸,一年中少數可彌補孩子的機會;至少,他們以為這樣可以彌補。

然後我又想到日劇中,被成年小孩拋棄、疏遠的爸爸,總是看著他陪孩子站在校門口拍下「祝.入學式」的照片流淚。

   
CNBC評選/賈伯斯 財經影響力No.1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財經網站CNBC評選成立25年來在財經界影響力最大的25位人物,已故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名列第一,其次是微軟創辦人蓋茲,「股神」巴菲特名列第六,宏達電王雪紅排名22。

CNBC評選出自1989年該網站上線以來,25位對財經界影響最大的人士,特色包括顛覆產業、引爆變革,而且影響力所及遠超出自家公司圍牆以外。

以下是這25位名人:

1.賈伯斯:擘劃蘋果公司願景的夢想家。

2.蓋茲:微軟創辦人兼慈善家。

3.柏南克與葛林斯班:前美國聯準會主席。

4.布林、佩吉與施密特:顛覆網路與媒體的Google三巨頭。

5.貝佐斯:掀起零售業革命的亞馬遜創辦人。

6.巴菲特:美國傳奇性投資人。

7.歐普拉•溫芙瑞:富豪脫口秀創業家。

8.查克柏格:臉書創辦人。

9.柏格:指數型共同基金先驅。

10.艾里森:甲骨文(Oracle)共同創辦人。

11.梅鐸:媒體巨擘。

12.威爾許:擔任20年奇異公司董事長與執行長。

13.莫希:Infosys創辦人,「印度IT之父」。

14.舒茲:星巴克CEO。

15.阿諾特:精品龍頭路易威登集團執行長。

16.李嘉誠:香港大亨,亞洲首富。

17.艾康:美國維權投資人。

18.惠特曼:惠普執行長、前eBay執行長。

19.歐特嘉:服飾集團Zara創辦人。

20.彭博:華爾街財經資訊先驅、前紐約市長。

21.魏爾:花旗前執行長,縱橫華爾街的銀行員與交易員。

22.王雪紅:宏達電創辦人。

23.丹格特:富豪非洲創業家。

24.瑪莎史都華:媒體與家用品王國的創辦人。

25.施林:墨國企業鉅子。

   
社會新鮮人 投保二原則
畢業季即將到來,專家建議社會新鮮人可用「先保障、後理財」的概念進行保險規劃,先建構醫療險、意外險、壽險等保障,再考慮儲蓄險、年金險與投資型保險。

限制級的阿諾回來了
和阿諾一路爭戰過來的影迷都習慣他抱著重機槍或是把壞蛋殺光光之後在一片屍體的戰場刁根雪茄點個火的樣子了,那看《震撼殺戮》就還蠻不錯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