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南社大山海圳綠道志工巡守河川,已成為地方自然生態的保衛者。(台南社區大學提供) 在台南社大的努力下,汙染多年的二仁溪恢復清澈,昔日消失的彈塗魚也回來了。 | |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常拿著檢驗表出門,測量嘉南大圳水質。(林格立攝) | | 歷時十多年的二仁溪整治工程,是國內外河川保育運動的一次重要教材,國際志工紛紛來此考察。 | | 每到假日,台南社大便集結師生和社區居民,共同打造綠色生態廊道。 | | 台南的山林之中,常見到社大師生觀測水土保持現狀的身影。 | | 「護溪就是護生」,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生態學程召集人黃煥彰的一個簡單信念,為台南社區大學投入二仁溪整治、海洋廢棄物監測,以及廢爐渣傾倒與諸羅蛙保育的環境行動,揭開序曲。 經過14年的努力,他們串連起政府、民間單位與公民社群,以行動重塑在地樣貌,讓地方學不再緬懷過去,追憶歷史,而是一首充滿實踐與當代關懷的進行曲! 發源自高雄內門,一路流經大台南的二仁溪,沿途的流域有著生態紅樹林、彈塗魚。距離岸邊不遠處,茄萣舢舨協會理事長蘇水龍駛著舢舨船,向遊客介紹二仁溪的整治工程。 17年前,廢五金工廠林立,惡臭難聞的二仁溪,在台南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中華醫事學院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和台南社區大學的合作奔走下,漸漸恢復清澈。 台南社大在2000年成立後,成為少數同關注海洋廢棄物、爐渣非法傾倒、河流守護等環境議題的「行動」社大。獲邀擔任自然與生態學程召集人的黃煥彰,是為台南社大「注入靈魂」的關鍵人物。 1997年,黃煥彰在二仁溪出海口,見到因廢五金工廠廢水汙染暴斃的大量魚隻,痛心不已,決定投入環保運動。之後,他不僅喚起社會正視河川汙染問題,更在2001年促成當時的環保署署長郝龍斌南下,拆除二仁溪旁五十多家廢五金工廠,揭開台南河川運動的序幕。 環境行動小組,揭發汙染事件 黃煥彰的加入,為當時正摸索辦學定位的台南社大,開闢出一條以環境關懷為主軸的路線。社大除了陸續開設「台灣環境的故事」、「地球公民的十二堂課」等課程外,也成立環境行動小組,調查環境問題。 2004年,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公司台南安順廠(簡稱中石化安順廠)的戴奧辛汙染,就是經由黃煥彰和社大成員調查4年後才曝光,成為台灣環境史上的關鍵事件。 2000年,黃煥彰來到台南鹿耳門附近的中石化安順廠拍攝生態美景,眼前大片的芒草原美不勝收,卻隱約透露著不尋常。黃煥彰表示,土地荒廢了20年,理應雜草叢生,恢復盎然生意,但卻只見芒草成片,罕見其他植物。經調查後才發現,土地已遭到汙染! 於是,黃煥彰與自然與生態學程經理晁瑞光,開始蒐集中石化安順廠的歷史資料,得知中石化原址在日據時期是專門為日本海軍生產燒鹼、鹽酸、製造毒氣的工廠。 台灣光復後,公司經營權幾經易手,先是歸屬國有,生產製作農藥或防腐消毒的五氯酚鈉,後雖在1982年因經濟因素考量停工,並併入中石化公司,但製造五氯酚鈉所產生的戴奧辛卻殘存在生物鏈中,為環境帶來危害。 此時,黃煥彰雖掌握了中石化的廢料埋存證據,卻無法證明足以危害居民健康。直到某天,他來到鹿耳門附近廟宇,里長林進成拿著一份血液檢驗報告求教。黃煥彰才發現,附近村民血液中戴奧辛含量已遠超出一般值數十倍。 隱身地底20年的戴奧辛汙染問題浮上檯面,猶如「台灣版的《永不妥協》」。 社大、政府、司法單位,新環保聯盟鐵三角 2007年,台南社大結合地檢署,成立全國第一個由司法單位、縣市政府環保局以及民間團體共同組成的「環保聯盟」。 說起緣由,黃煥彰直呼是「氣到抓狂了!」「以往,業者頂多一個月排放一次廢水。後來卻變本加厲,每2天就見二仁溪被廢水染成紅色、褐色,在出海口形成陰陽海,」黃煥彰在電腦上點開數十張照片解說,難掩氣憤。 2001年拆除的廢五金工廠,竟又死灰復燃,停滿載著化學廢液的油罐車,準備趁著夜晚偷偷排放,讓毒害二仁溪30年的夢魘又捲土重來。 經過一年多的籌劃,台南社大和台南地檢署結盟,提供調查資料協助偵辦,並帶領檢調人員至二仁溪,了解汙染現場。 台南社大也集結個人、民間與網路資料,前往疑似遭到非法排放廢水或傾倒廢棄物的現場勘查;同時以Google衛星地圖技術建置「大台南汙染地圖網」,讓汙染無所遁形,民眾也發揮監督力量,嚇阻不肖業者排放廢水、傾倒廢料。 民間團體、政府與司法單位三方合作後,有效遏止了二仁溪的廢水排放,從2007年迄今查獲的不法事件數量僅有3起,令二仁溪擺脫台灣前三大汙染河流的惡名。 從河流到山林,流域治理地圖 2005年,台南社大又進一步投入海洋監測。社大海洋監測社成員,每個月定期到台南二仁溪出海口或四鯤鯓海灘,撿拾岸上的垃圾,分類找尋污染源,並提出解方。 2009年莫拉克風災在屏東、高雄與台南帶來嚴重土石流後,台南社大更從過往關注單一河川的面向,擴展至上游的山林保育和最末端的海域生態,以流域治理的整合思維,串連起環境保護地圖。 台南社大自然與生態學程專案經理人的吳仁邦表示,莫拉克風災帶來的土石流達11億噸,即使出動全台砂石車日夜不停運載,也須1,000年才能清除乾淨,足見山林保育的重要性。 吳仁邦指出,民國60年代,實施農業上山政策,不少原生林地因農藥施灑,產業道路開發,遭到汙染破壞,危及下游的水土保持。近來大量開發更是破壞山林的最大凶手。 「台南社大的環境關懷是由山、水、土地,最後跨及到生物的多樣性,」台南社區大學主任林冠州說。投入二仁溪整治、海洋監測行動後,2010年,台南社大又聚焦在台南台61線一帶的「廢爐渣回填」議題。 黃煥彰指出,近來有業者為節省成本,將應該運送至有毒廢棄物處置場的廢爐渣與集塵灰,恣意傾倒於山區、海濱,或掩埋於農地內。「這些看來和一般土石無異的廢爐渣,卻有高含量的重金屬,」黃煥彰說。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4年07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