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四, 9月 25, 2014

中日被比下去…亞洲第一 印度上火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25 第327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中日被比下去…亞洲第一 印度上火星
印度上火星 比好萊塢拍太空片還省
IS再斬一名法人質 歐巴馬:不跟惡魔談判
聯合國氣候峰會 歐巴馬籲陸與美抗暖化
比京隨筆/蘇獨…有激情 更有風度
國際要聞 1天快閃歐洲19國 3挪威男創紀錄
水庫淹沒80年 英小村因乾旱重見天日
「放鬆就職」周休4日不加班 日年輕人回響
日女童分屍案 前自衛隊員遭逮
經濟顧慮 導致美國人結婚率繼續下降

焦點新聞
中日被比下去…亞洲第一 印度上火星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聯合報

印度政府宣布,該國的火星探測器於廿四日上午順利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領先曾發射但失敗的日本與中國大陸。印度不但是全球第一個首次發射火星太空船就成功的國家,且計畫花費僅約七千四百萬美元(約台幣廿二億元)也是歷來最低,舉國歡騰視為無上光榮。

印度的火星探測器「火星飛船」(Mangalyaan),去年十一月五日由極地衛星發射火箭(PSLV)搭載,在印度東部外海斯里赫里戈達島發射升空。

歷經十個多月飛行,印度時間廿四日上午七點卅分(台灣時間廿四日上午十點),探測器發動機開始點火,廿四分鐘後順利推進環繞火星軌道。未來探測器將在橢圓形軌道上運行,至少執行六個月的探測任務。

隨著任務成功,印度和美國、俄羅斯及歐洲太空總署並駕齊驅,成為「火星俱樂部」一員。華爾街日報以「人類的一小步,印度的一大步」標題,形容印度一舉成功的火星任務。

印度總理莫迪到邦加羅爾近郊的監控中心,見證探測器成功進入軌道的過程。他在電視同步轉播中說:「今天我們創造了歷史,我們敢於探索未知領域,也達成了近乎不可能的任務。我們跨越了人類版圖與想像的疆界,駕著太空船航向鮮有人知的地帶。」印度全國興奮不已,一名女童坎納備受鼓舞,長大後想當科學家或太空人。

探測火星失敗率很高,前蘇聯曾連續失敗九次,一九七一年第十次發射的「火星二號」才首度進入火星軌道,美國首度探測火星的水手三號也是受挫,歐洲二○○三年首度發射「火星快車號」雖進入軌道,搭載的小獵犬二號登陸器釋出後卻失聯。日本於一九九八年七月發射火箭,但二○○三年十二月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時失敗。大陸於二○一一年十一月將「螢火一號」探測器搭載於俄國火箭發射,但變換軌道失敗。

美國太空總署探索火星大氣層的MAVEN探測器早一步於廿一日進入火星軌道,但花費高達六點七一億美元(約台幣兩百億元),是印度的九倍以上。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賈庫說:「對內,這項成功能增進印度民眾士氣,顯示該國在經濟上和科技上有長足進步,更快速地朝已開發國家邁進。對外,印度能抬頭挺胸昭告世人,這麼複雜的任務他們辦到了。」

   
印度上火星 比好萊塢拍太空片還省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聯合報

印度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軌道,不但把先起跑但失敗的大陸與日本甩在後頭,其低價花費更讓科學家嘖嘖稱奇,比好萊塢大片還低。有人抨擊印度只顧太空競賽,忽略人民貧窮;但也有人認為,發展太空科技與氣象衛星可幫助農業。

今年六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到火星探測計畫時,曾拿去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相比;該片製作費花了一億美元(約台幣卅億元),印度火星計畫僅約七千四百萬美元(約台幣廿二億元)。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VEN)探測器費時五年研發,去年十一月十八日發射,比印度晚了近兩周;雖早印度三天進入軌道,但任務成本高達六點七一億美元(約台幣兩百億元)。

此外,美印兩國花在太空的預算也差很多。印度政府一年花在太空計畫的費用約十二億美元(約台幣三百六十億元),美國上一會計年度給NASA的預算是一百七十五億美元(約台幣五千兩百五十億元),是印度的十四倍以上。

印度政府知道探測火星不能花太多錢,否則將遭批評,因此全力節省,方法包括使用既有的技術降低研發經費,載重降到最低以便使用小型火箭推送,省下燃料錢,探測器先發射到地球軌道,利用地球重力將其加速拋射到火星,也是為了省燃料。

印度智庫「國防研究分析學院」研究員雷勒說:「印度擁有價廉的在地技術。這樣的省錢創新純粹是貧窮所致。」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的預算向來吃緊,早期科學家甚至克難地以一處廢棄教堂作為研究室。一九七○年代印度核試後,其他國家更拒絕分享先進科技,印度只得自行鑽研。ISRO的中階人員月薪僅約十萬盧比(約台幣五萬元),也替計畫「省錢」不少。

批評人士說,印度逾十二億人口中,超過三億民眾每日生活費不到一點二五美元(約台幣卅八元),政府卻大張旗鼓發展太空科技,應更關心民生問題。

支持太空發展者則表示,印度大部分地區以農業為主,增進氣象衛星科技有助預測氣候,對經濟有益。且印度的超值太空技術也是賣點,未來或可跨足協助發射衛星的太商業領域。

   
IS再斬一名法人質 歐巴馬:不跟惡魔談判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下令美軍空襲範圍擴大到敘利亞,除了轟炸伊斯蘭教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的據點,甚至加碼空襲恐怖組織凱達分支機構「呼羅珊」。歐巴馬廿四日在聯合國大會演說,表示美國不會和IS這類「惡魔」和「殺手」談判,因為「他們只懂得武力這種語言」。

歐巴馬說,美國正在籌組一個聯盟,拆解這個「死亡網路」。而在歐巴馬演說的同時,與IS呼應的阿爾及利亞極端組織發布視訊,顯示被該組織綁架的五十五歲法國遊客古德爾,已被斬首殺害,因為法國政府公開拒絕在廿三日的期限前停止和美國一起攻擊IS。這是兩名美國記者和一名英國人道工作者遭殺害後,第四名被IS斬首的西方人。

美國廿三日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目標時,還順便襲擊另一個很少人聽過的恐怖團體「呼羅珊(Khorasan)」。白宮國家安全副顧問羅茲等官員表示,呼羅珊是凱達恐怖組織的資深成員組成,美國發現「呼羅珊」即將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發動恐怖攻擊,因此先發制人。

然而,紐時廿三日社論以「對敘利亞轉錯彎:沒有令人信服的計畫」為題,批評歐巴馬提不出完整軍事計畫,未經國會同意和公眾討論就擴大攻擊,讓美國捲入另一場所費不貲、曠日廢時且後果難料的中東衝突。

紐時指出,儘管歐巴馬宣稱攻擊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和呼羅珊,具有正當性,但他沒有將計畫送交國會,民眾也就無從了解且無法判斷擴大軍事行動可能產生的後果。因此,空襲敘利亞是個不好的決定。

美國民眾普遍支持空襲敘利亞,但空襲行動可能經年累月,如果美國民眾沒有完全了解空襲的目標或成功可能性,對空襲的支持將不會持久。紐時批評,歐巴馬本月十日向全國演說時,只強調伊斯蘭國的威脅,但空襲敘利亞時突然多出「呼羅珊」,美國官員還說呼羅珊對美國的威脅比伊斯蘭國更嚴重,等於美國的敵人從一個變成兩個。

歐巴馬說空襲無法竟其功,需要仰賴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地面部隊。問題來了:美軍在伊拉克空襲六周後,伊拉克政府軍仍難以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回失土。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是華府想推翻的對象,伊斯蘭國也要打倒阿塞德,美軍空襲伊斯蘭國等於間接幫了阿塞德的忙,難怪他對此表示歡迎。白宮說要援助溫和派叛軍對抗阿塞德,成效仍有待觀察。

由於空襲敘利亞充滿不確定性和高風險,紐時認為歐巴馬在有進一步行動前,應該取得國會同意,並表明將負起完全的責任。

   
聯合國氣候峰會 歐巴馬籲陸與美抗暖化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聯合國廿三日在紐約總部召開為期一天的氣候峰會,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向中國大陸喊話,表示美、中身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和汙染源,「背負特殊責任」領導各國對抗全球暖化。

紐約時報報導,歐巴馬對出席峰會的一百廿位各國領袖發表談話,但主要是呼籲北京政府採取行動。

回應歐巴馬,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習近平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

歐巴馬趁機宣導六月公布的行政命令,承諾在二○二○年前讓美國的碳排放總量比二○○五年的水平減少百分之十七,更具企圖心的減碳目標將於明年的巴黎氣候峰會提出。屆時,其他國家也將提出各自的減碳目標。

   
比京隨筆/蘇獨…有激情 更有風度
布魯塞爾記者 蕭白雪/聯合報
牽動全球各地人心的蘇格蘭獨立公投,最後以超過十個百分點的明顯差距確定續留英國,選後最受肯定的是「民主」;獨派要角薩孟德雖敗猶榮,反倒是英國首相卡麥隆,雖暫時保住首相之位,四方蜂擁而上的指責批評,反而更像輸家。

採訪蘇格蘭公投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是在街道上或是投票站前發傳單的兩方陣營,幾乎都維持相當的風度,即使理念不同,卻都能彼此尊重,甚至平和地在街口討論起各自想法。

選前訪問幾位議員,免不了談到公投勝敗揭曉後會有什麼狀況,不同政黨的受訪者個個對結果都無十足把握,倒都異口同聲說,一定會接受結果,肯定不會有大規模衝突。開票後詢問支持獨立者的心情,好幾個人都說:有點失望,但會接受。

何時捲土重來,再辦一次獨立公投?從政治人物到旅館門房都告訴我,這世代的蘇格蘭人已作出決定了!充分展現老牌民主國家人民的素質。

雖然選戰最後,統獨雙方陣營都指責對方使用負面選舉策略,統派、獨派媒體立場鮮明;公開表態反對獨立的作家羅琳與支持獨立的網球名將墨瑞,都在網路上遭到非理性攻擊,終究都以平和落幕。

至於政治人物的輸贏,一手促成獨立公投的薩孟德,雖有不少獨派支持者並不認同他的極端民族主義和煽動性言論,還有人批評他推動仇恨;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在這場戰役中,即使當不成蘇格蘭國父,卻已成為名留青史的人物。

公投前,有英國媒體以斗大標題形容卡麥隆是有史以來最差的首相,他在蘇格蘭本就不得民心,蘇格蘭雖然確定留在英國,保守黨內卻開始批評他對蘇格蘭過度退讓,薩孟德則警告他要如期兌現選前的讓權承諾,不可欺騙蘇格蘭人,讓卡麥隆面臨內外夾攻處境。

我腦中浮現的是,卡麥隆前陣子在歐盟記者會上的一席話:「有時候,你輸掉一場戰役,是為了贏得戰爭」。他看似贏得戰役,卻可能輸掉戰爭。

   
國際要聞
1天快閃歐洲19國 3挪威男創紀錄
綜合報導/Upaper
挪威3名男子在24小時內連遊歐洲19國,創下令人咋舌的世界紀錄。

42歲韓裔朴泰榮、39歲導遊加爾福爾斯,及38歲的尤普維奇,周日凌晨12時許在希臘邊境出發,1分鐘後就到了保加利亞,再途經馬其頓、科索沃、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瑞士等國,周日晚上11點半抵達目的地列支敦士登。

3人以租車及搭飛機趕路,遭遇到不少突發狀況,包括瑞士的暴風雨,及攝影師在保加利亞邊境差點被捕,並常要憋尿。

3人今年5月已疾走17國,平了世界紀錄。

   
水庫淹沒80年 英小村因乾旱重見天日
綜合報導/數位新聞中心

英國坎布里亞郡湖區一座小村被水庫淹沒80年,最近因乾旱水庫水位下降而重見天日。

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導,小村名叫Mardale Green,1935年當地建設霍斯沃特水庫(Haweswater Reservoir),位於水庫區的上千戶村民被迫搬遷,包括農場、酒館被炸毀,教堂和墓地也被拆除,水庫建成後,當地水位提升了29公尺,小村於地表消失。

不過時隔近80年,近幾個月受乾旱影響,水庫水位大幅度下降,小村遺址開始浮出水面。現在水庫邊緣依稀可見一些農場大門和樹樁,大批遊客前來欣賞舊日遺址。

Mardale Green被認為是坎布里亞郡湖區風景最優美的小村莊之一,湖區作家阿爾弗雷德•溫萊特(Alfred Wainwright)曾寫道:「它的消失是對大自然美麗餽贈的褻瀆,霍斯沃特水庫是一個醜陋的存在。」

   
「放鬆就職」周休4日不加班 日年輕人回響
東京記者雷光涵/廿四日電/聯合報
「為什麼每周一定要上班五天呢?」慶應大學特任助教若新雄純與人才派遣公司合作,向日本年輕人提出「放鬆就職」企畫,獲得莫大回響,「每日新聞」報導,一名參加說明會的廿三歲系統工程師說,「對現在的年輕世代來說,當一個正職員工,你就輸了。」

「放鬆就職」主打周休四日、月薪十五萬日圓(約台幣四萬元)的派遣工作,網站標著大大警語:「想要找分穩定正職的人,切勿報名。」每日新聞報導,九月上旬的說明會有一百五十人出席,畢業者七成、在學三成,三成五以上擁有頂尖大學學歷。「放鬆」不代表游手好閒,相反的,他們不想從廿幾歲開始被加班填滿,淹沒人生的目標。

若新對每日新聞記者說,「來的人有三分之一想繼續從事演戲、玩音樂等演藝活動,三分之一的人要創業需要彈性工時,三分之一的人在找尋真正想做的事。」說明會上有人說,「每周只休兩天,什麼都做不成。轉眼間就退休了。」曾是公務員的廿五歲男性上班族表示,「消防員工作穩定又有意義,但一直不能滿足我。」卅歲的企畫長宇佐美啟指出,「我們不是向所有年輕人推薦這樣的工作方式,只是提供多一種選擇。」

約有廿家公司有興趣招募每周工作三天的派遣員工,某科技業社長說,「若能找到富有挑戰精神又優秀的人才,周休四天有什麼關係。」專家說,「放鬆就職」的人一旦年紀增長,會面臨收入不足、沒有社會保險的困境,失去尋找自我的原意。

   
日女童分屍案 前自衛隊員遭逮
東京24日專電/中央社

日本神戶1名女童遭分屍棄屍案,震驚日本社會。女童於9月11日失蹤後,昨天被警方在草叢找到遺體,今天以涉嫌棄屍為由,逮捕1名前自衛隊員。

日本兵庫縣警方昨天傍晚在神戶市長田區的草叢發現裝有孩童遺體的塑膠袋,今天以涉嫌棄屍為由,逮捕住在當地附近的1名47歲無業男子君野康弘。

女童自從本月11日失蹤後,警方在偵辦此案時,曾從街頭監視器掌握到君野曾跟在女童的後方,因此將君野列為可疑人物之一,並在女童失蹤後第5天,曾到君野家查問,但沒找到女童。

警方今天之所以逮捕君野,主要是在裝屍袋中有君野的問診掛號單,認為他涉嫌重大。君野住家距離棄屍現場很近。

警方昨天找到了6個塑膠袋,這些袋子被分散在幾公尺的範圍內,袋內有部分是日常生活的垃圾,有部分是遺體。女童遺體被人用刀刃分屍,頭部、身體與雙手、雙腳等分別裝在不同塑膠袋內,腰部尚未尋獲。

經過DNA鑑定結果,警方確定死者就是本月11日失蹤的小學1年級6歲女童生田美玲。生田家也位於長田區。

袋內還有女童失蹤當時所穿的連身洋裝、涼鞋。女童的內衣褲、掛有小熊填充物的後背包,尚未被警方找到。

警方本月17日與20日曾到棄屍現場附近搜索,但當時是以查空屋為主,沒注意到草叢有棄屍。昨天,有警員聞到異臭,走上台階後,發現有塑膠袋,稍微挖破塑膠袋,赫然發現人手殘肢。

日本媒體報導,君野大約在25年前約有2年在九州的陸上自衛隊當隊員。1、2年前搬到神戶市長田區目前的住家獨居。

女童失蹤前,有居民目擊君野穿著內衣在家附近繞來繞去。與君野住同一棟樓的40多歲男子說,有幾次君野喝酒敲牆,因太吵鬧,與鄰居發生摩擦。

另有日媒報導,君野曾上中日婚友網站,尋找是否有中國大陸籍女性能當他的女友。

   
經濟顧慮 導致美國人結婚率繼續下降
記者黃秀媛╱即時報導/聯合晚報
結婚是邁向成年的重要哩程碑,美國人卻日益捨棄這種終身大事。丕優研究中心24日公布的資料顯示,25歲以上的美國人約有4200萬人從未結婚,占總數的20%。

「紐約時報」報導說,不婚趨勢已持續了幾十年。自1970年以來,年輕成年人結婚率愈來愈低。這有部分可能與現代人愈來愈晚婚有關,不過丕優預測現在的年輕成年人,有四分之一到2030年將一直沒有結婚,創下現代史上最高的比例。

在左派和右派對婚姻關係、生兒育女和貧窮問題爭辯不休之際,年輕人似乎正向決策者發出信息:結婚未必是人生規劃必要的一環。這種心態轉變不只可能改變美國家庭型態,也可能影響稅務、兒童、福利等政策。

在許多方面,拒婚是性別角色演變的結果。不過,結婚率下降也是美國社會經濟鴻溝加深所致。直到幾十年前,婚姻主要是一種經濟機制:男性賺錢養家,女性主持家務。

但是,隨著生育控制、家庭科技和女性加入職場普及,婚姻的經濟因素逐漸淡化,感情色彩愈來愈濃。

研究結果顯示,教育良好的高所得者結婚和維持婚姻的比率仍然很高,教育程度較低、非洲裔和年輕人不婚的情況則較普遍。

男性不婚的比率高於女性,不婚率分別為23%和17%。這有部分與過去50年,25至54歲男性沒有工作的比率提高有關。從未結婚的女性,有78%表示配偶擁有穩定工作,對她們非常重要,分量超過其他擇偶條件。

結婚以前是邁向經濟穩定的踏腳石,現在的年輕人卻把財務穩定視為結婚的先決條件。有意結婚的人,有四分之一以上表示他們之所以尚未結婚,是因為還沒有足夠財力養家。

丕優主管說,一、兩個世代前,情同意合的男女會一起成家立業,現在的年輕人卻想先建立安定家庭再結婚。

   
我想加入一起玩,可是同學拒絕我…
學校就是小社會,是孩子遭遇各種人際練習題的第一個場域。被排擠、被同學罵該怎麼辦?我想加入同學的小圈圈,該怎麼做?這些人際課題在課表裡看不到,在人生路上卻比任何一門認知學科都重要。

台灣人真的在意食安嗎?別鬧了。
全國人民難得同聲大罵:「這黑心廠商怎麼讓『人』去吃『餿水』所提煉而成的油?是把我們當x嗎?分明不把人當人看啊!」先別那麼氣,請回答這個問題:「台灣人真的在意食安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