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会:中国反垄断调查中外国公司成为特定目标
在中国的美国商会在北京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从商的外国公司越来越感到自己已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等不公平执法的目标。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善,这些外国公司可能减少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此外,在中国的欧盟商会也有类似的抱怨。
美国商会9月2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60%受访的外国公司代表表示,他们如今在中国做生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受欢迎。中国政府正在用不透明的法律法规打压外国公司,使得外国公司在华的投资环境恶化。
美联社9月2日发自北京的相关报道说,美国商会公布的这项调查报告还显示,有49%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国当局近期的反垄断调查中,外国公司成为特定目标。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 (Greg Gilligan) 在报告中指出, 中国美国商会的成员越来越感到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对跨国公司进行有选择性及主观的执法。他们指出,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透明度,而且有时与具体案件关联模糊。
葛国瑞在调查报告的说明中写道,美国商会成员担心,中国的有关规则开始向不利于外国公司的方向转变,外国公司的当地管理者也很难预见或适应这种不透明的方式。葛国瑞指出, 他们的会员企业努力遵守(中国)法规,但是他们也需要得到支持和更高的透明度。
但是,中国政府官员却否认外国公司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监管运动的特别目标。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9月2日在接受官媒《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的反垄断调查不是保护国内企业利益的工具。中国国内企业和国外公司都应该审视自己的经营行为是否符合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
美国拖雷多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使得中国政府觉得没有必要再为外国公司提供过去的优惠: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开始初期,为了吸引外国投资,为外企在中国运作提供了包括减税等方面的很多优惠。而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中国企业在运作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中国政府觉得没有必要再为外企提供优惠和保护。中国现在只在某些行业方面需要外国投资。"
此外,中国欧盟商会8月13日指责中国当局在不公平地使用强硬手段对待外国公司。在中国最近发起的贯彻2008年反垄断法的监管行动中,许多外国公司受到调查,尤其是汽车行业。中国官方媒体指责跨国汽车制造商向消费者过度收费,中国国家发改委一直在对汽车行业进行调查,导致包括大众、奥迪、宝马和奔驰在内的欧洲汽车品牌争相降低新车和配件的价格。他们希望能借此在中国这场针对外国汽车公司的反垄断行为中,令中国国家发改委满意。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则指出,中国政府目前的反垄断运动的确有瞄准外国公司的迹象:
"这与中国政府收紧控制的整个趋势是一致的。你比如说,现在中国政府正在瞄准微软和苹果公司,因为在中国政府看来这些公司已经在中国渗透太深。中国政府的目的就是,使这些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减少,同时再培养出一批中国自己的国有企业来垄断中国的相应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还说,在中国大陆的欧洲企业现在越来越担心,他们有可能"不成比例"地成为中国当局反垄断调查的目标。因为在一些已经受到调查的行业,有类似行为的中国公司却没有受到调查。更有甚者,在一些涉及合资企业的案子中,只有外方人员受到调查。可见,中国当局近来的大规模反垄断调查,引发了有关中国可能使用反垄断法打击外国公司,以扶植本国企业的担忧。
(记者;希望;责编:嘉华)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