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五, 4月 17, 2015

Re: 查建国:请关注美国总统大选(与环球时报争鸣之174)

枪指挥党,党指挥政。全国听党的,党听个人的。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一党专制政体。这个体制是中国之弊的结症,改变它是中国民主转型的最大目标。我们为此献身,不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北京查建国

2015-04-16 19:04 GMT+08:00 R柔之剑 <zjr311@outlook.com>:

鄧小平失蹤之謎:有關1989真相的一個推測

 

作者:吳國光

外交醜聞:哈梅內伊罷會

198959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正是萬頭攢動、人聲鼎沸的時候。下午4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來到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按預定日程,他將在這裡與來訪的伊朗總統哈梅內伊舉行正式會談。可是,四點鐘的時候,哈梅內伊並未出現,李鵬只好等待。然而,等了又等,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還不見哈梅內伊的蹤影。怎麼回事?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從釣魚臺國賓館打來電話說,伊朗總統要對雙方正式會談罷談,以表示不滿。李鵬在《六四日記》中記載說:"這是在新中國外交史還沒有發生打過的事。"[1]

 

伊朗總統為甚麼不滿呢?原來,"聽說小平同志不準備見他,很不高興"。李鵬《六四日記》說:"我和(錢)其琛同志親自去釣魚臺拜會,與伊朗總統商談。(但)他無法理解,因為鄧在他之後要見戈(戈爾巴喬夫)。"李鵬對哈梅內伊解釋說:"小平同志遵照醫生安排正在檢查身體,不能見你"。可是,哈梅內伊不依不饒,"提出只要求去看望一下小平同志,握一下手,而不舉行任何會談,就可以了"。

 

對此,李鵬後來補記說:"當時,小平同志是因為準備中蘇會談,同時正在密切關注動亂事態的發展,而不想見外國客人的。"[2] 可是,經哈梅內伊這麼一鬧,不想見也得見。拖了兩天之後,511日上午,鄧小平會見了哈梅內伊。[3]

 

內政危機:鄧小平拒見趙紫陽

 

這段時間裡,和哈梅內伊一樣想見鄧小平而見不上的國家領導人,還有一位。不過,這一位不是外賓,而是中國當時的第一把手趙紫陽。

 

趙紫陽上次見到鄧小平,是在422日的胡耀邦追悼會上。423日下午,趙紫陽去朝鮮訪問;430日上午,趙紫陽回到北京。[4]

 

回到北京之後,趙紫陽很想儘快見到鄧小平。為甚麼?誰都知道,當時形勢並不尋常。就在趙紫陽出訪朝鮮的這短短一周之內,北京風雲突變,《人民日報》426日發表措辭強硬的社論,把45日胡耀邦逝世以來的學生悼念活動定性為"動亂"。趙在朝鮮的時候,不可能就此和北京爭論;回來之後,他馬上採取了緩和矛盾、降低對立的做法。但是,誰都知道,中國的最終決策權在鄧小平手裡。所以,如同趙紫陽後來回憶中所說:"我當時急著想直接見鄧談一次我的看法,取得他的認可。"[5]

 

可是,整整兩個星期,儘管趙紫陽多次要求見鄧,但都被拒絕了。鄧的秘書王瑞林告訴趙,鄧最近身體很不好,很擔心到時候見不了戈爾巴喬夫,那問題就大了,所以現在什麼事都不要報給他,以免分心。[6]

 

一直要到513日,也就是鄧小平會見了哈梅內伊兩天之後,趙才得以見鄧[7]——距離422日兩人上次見面,已經整整二十天過去了——這可是中國陷入"動亂"(按照鄧的說法)之中的二十天。既然這個國家正處在"動亂"之中,為甚麼國家實際上的第一號領導人,二十天裡不肯會見名義上的第一號領導人一起商量對策呢?這位實際上的掌權者,採取的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嗎?

 

政治陰謀:鄧小平究竟在幹什麼?

 

那麼,究竟為甚麼,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鄧小平要這樣關門謝客,玩起了"失蹤"?查《鄧小平年譜》,從425日上午會見李鵬、楊尚昆定性"動亂"之後,一直到511日會見哈梅內伊, 中間全部空白。[8] 這段時間裡,鄧小平究竟在幹什麼?

 

綜合李鵬《六四日記》裡的說法和趙紫陽《改革歷程》中的回憶,我們可以聽到三種解釋:第一,身體不好;第二,準備中蘇會談,要見戈爾巴喬夫;第三,"正在密切關注動亂事態的發展"。

 

對哈梅內伊,用了第一個理由,但是人家認為沒有說服力;對趙紫陽,開始用的是第一個理由,後來結合上了第二個理由。李鵬日記其實指明了,第一個理由,即所謂鄧小平身體不好、不能見客,明顯是個托詞。這就是說,鄧小平以此理由拒絕見趙紫陽,是對趙紫陽說了謊話。既然鄧"正在密切關注動亂事態的發展",而趙要見鄧就是來討論如何應對當時的形勢(即鄧所謂的"動亂"),那麼鄧為什麼偏偏不見呢?

 

至於說鄧要準備中蘇會談,我們知道,鄧小平是516日會見戈爾巴喬夫的,[9] 就是9日見一下哈梅內伊,中間還相隔一周的時間,應該足夠準備下一場會見了。至於趙紫陽,則是430日就回到北京了,這中間鄧更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見趙,不會耽誤鄧見戈爾巴喬夫。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但凡會見某個重要來賓,就必須閉門謝客花上兩個星期準備,連最重要的本國同事來商討最緊急的事務也不要見面了,我看這個國家的外交和內政都不用搞了,這個領導人也不用當了,因為這說明他根本沒有當國家領導人而日理萬機的能力和資格。

 

當然,鄧小平不是沒有這種能力。鄧的領導風格,按周恩來的總結,是所謂"舉重若輕",[10] 什麼大事在他看來都是輕而易舉的 。現在,為了一個戈爾巴喬夫來訪,難道就真的需要閉關十多天?顯然,這個解釋是很難說得過去的。而且,11日不還是見了哈梅內伊嗎?13日又見了趙,這不更耽誤"準備"中蘇會談了嗎?

 

我的推測是:鄧小平這段時間根本不在北京。所以,他無法見趙紫陽,也無法見哈梅內伊。很可能他原本計劃再晚一些返京,但被哈梅內伊那麼一鬧,只好儘快回京。

 

軍事政變:鄧小平"失蹤"的謎底

 

那麼,鄧小平幹什麼去了呢?為什麼要瞞著趙紫陽呢?我的進一步推測是:他出京安排軍隊去了。

 

安排軍隊幹什麼呢?就是要在北京實行軍事戒嚴,以同時解決學生和趙紫陽的問題。為甚麼要出京才能安排軍隊?看一看"文革"中毛對付林彪時候的要搞所謂"南巡",就大體可以明白了(其實還有更多的類似事例,此處不贅)。

 

我們目前當然無法確知鄧小平離京的時間,但很可能就在四月底,也就是在定性"動亂"並激發了民眾更大的抗議浪潮之後。這就是說,早在這個時候,鄧小平已經決定要採取軍事手段來解決這次政治危機,並完成最高政治權力的改組。

 

準備周詳之後,只是有一件大事在日程上,鄧不能不等一等。這件大事,就是戈爾巴喬夫來訪。但是,鄧一點兒也不想多等。516日上午,鄧見了戈爾巴喬夫;第二天上午,鄧辦即通知中央政治局常委,下午到鄧家開會。會上,鄧小平提出戒嚴。[11]

 

這個時候,戈爾巴喬夫尚未結束對中國的訪問。518日,戈爾巴喬夫離開中國;當天下午,根據鄧小平的指示,楊尚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部署兵力;519日、20日,十個集團軍的有關部隊就從北京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進駐北京地區的有關目的地"。[12]

 

在北京戒嚴,在和平時期調調動大批軍隊,這是小事情嗎?如果見個戈爾巴喬夫就真的要準備十四天的話,那麼,北京戒嚴這樣一件大事,難道鄧小平僅僅用了半天就決定了?決定之後,幾十萬軍隊從八方調來,倒是不用四十八小時就完成了?如果我們想像這些軍隊本來已經待命,是不是更為合理一些呢?那麼,他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待命的呢?推測是在四月底五月初,鄧小平失蹤的這段時間裡,應該也不是全無來由吧?

 

當時,鄧小平是中央軍委主席,趙紫陽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按照中共"黨指揮槍"的原則,中央軍委要調動軍隊,應該得到中共中央批准;按照中共"集體領導"的原則,軍委主席調動軍隊,最起碼應該知會軍委第一副主席。難道,為了避開趙紫陽,鄧小平不惜撒謊、裝病、置國家臉面於不顧而鬧出外交醜聞,也要秘密調動軍隊?難道,在19894月底到5月中,鄧小平事實上是策劃並進行了一場軍事政變?反正,結局很清楚:通過戒嚴,鄧小平打倒了趙紫陽,也打倒了趙紫陽"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的主張,並最終悍然對和平抗議的民眾實行了血腥的武力鎮壓。

 



[1] 李鵬《六四日記》"59日"日記原文為:"下午四時,原定與伊朗總統哈梅內伊會談,因為小平同志不見,對方罷談。我和其琛同志親自去釣魚台拜會,與伊朗總統商談。他無法理解,因為鄧在他之後要見戈。"其他引文,也出自此書,但根據李鵬前言介紹,是他在準備出書的時候"參考我[指李鵬本人——引者注]的親筆工作記錄以及當時有關文獻、新聞報道而寫成的。"

[2] 同上。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頁1274.

[4] 趙紫陽,《改革歷程》,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09,頁242635.

[5] 同上,頁37.

[6] 同上。

[7] 《鄧小平年譜,19751997》,頁1275;《改革歷程》,頁41.

[8] 《鄧小平年譜,19751997》,頁127274.

[9] 《鄧小平年譜,19751997》,頁1275.

[10] 薄一波,《領袖元帥與戰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頁198. 另外,長期在鄧小平領導下工作並當過其秘書處長的陳鶴橋回憶,鄧的工作作風是"沈著穩健,臨變不驚;反映敏銳,敢做敢為;計劃周密,有條不紊;凡事抓緊,抓而必成。"陳鶴橋,"永不消逝的懷念",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回憶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上冊,頁399.

[11] 《鄧小平年譜,19751997》,頁127677;《改革歷程》,頁4748;《李鵬六四日記》,"517日"。 趙紫陽是516日下午5:40 開始會見戈爾巴喬夫的(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編,《1989,北京制止動亂平息反革命暴亂紀事》,北京出版社,1989,頁82),不然也許鄧不會等到第二天?

[12] 吳仁華,《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Alhambra, CA: 真相出版社,2009,頁1718.

 

—— 原载: (《動向》雜誌20154月號
本站刊登日期: Wednesday, April 15, 2015

关键词: 鄧小平 失蹤 1989

 



Date: Thu, 16 Apr 2015 12:40:54 +0800
Subject: 查建国:请关注美国总统大选(与环球时报争鸣之174)
From: beijingzhajianguo@gmail.com
To: xwl1943@gmail.com; ghm0511@gmail.com; penchinese@googlegroups.com; gongminliujuefan@gmail.com


查建国:请关注美国总统大选(与环球时报争鸣之174)

美国希拉里·克林顿当地时间12日正式宣告竞选美国总统。环球时报为此13日、14日连发两篇社评,题目为"布什、克林顿家族要垄断总统战吗" "希拉里参选与躺枪的中国" 。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关注美国大选。

一,      关注美国政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争。中国是只能一党参选,而在这一党中,参选人也只有一人,由中央少数人内定后全党无条件、高度统一的服从中央。如习近平上台前五年时,全党、全国皆知他是胡的接班人,以后党内外选举均是走走过场了。而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先要在本党内选出代表本党的总统候选人。中共不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吗?这个建设是走向民主还是更专制,美国大选就是一个参照物。

二,关注美国多党竞选。中国官控媒体总是攻击美国大选是资产阶级民主,是金钱民主,是假民主。讲资产阶级民主,可选民大多数不是资产阶级呀,亿万富翁与乞丐选票同值。讲金钱民主,可选金来源合法、透明,且多数源于小民。吸金力也是民意一个表现。在市场经济中民选也是要有成本的,把金钱花在民主启蒙、民主授权上很值。这回环报又加了三条:一是"家族垄断" ;二是"娱乐造星的浅薄" ;三是"虚假承诺太多" 。布什、克林顿家族有可能明年大选再次对决,为什么不可以呢?如成也是选民的选择。政治家族传人自有其优势,但选民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选民是现实主义的,强势如希拉里不也是遭到班加西美领馆被袭事件、邮件门、家族基金会等问题上的穷追猛打吗?这与习二代、红二代的传承有天壤之别。现代大选就是一场民主嘉年华,年轻人、娱乐性、网络平台、民众狂欢即是这个时代的特征。难道中国特色的静悄悄、官代表麻木、统一的投票更受欢迎?大选承诺是否兑现自有选民监督,选前从不公布自己施政大纲,对选民毫无承诺就上台者竟嘲笑有承诺者岂不可笑?

三,关注选战中中国话题。环报讲你们选举我们躺着中枪,那没办法,你们不是老自诩为大国吗?一个咄咄逼人的一党专制大国自然是美国为首的民主阵营的主要对手,各个总统候选人比着看谁对中国更强硬,因为这易多得选票。当然,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影响其走向的因素也是多元的,但看看美国总统候选人怎么说(如前几天希拉里呼吁中国当局释放五名女权主义者),再想想我们自己不无补益!

关注就是启蒙、学习、思索。多党公平竞选就是把执政者关进的第一个笼子,也是民主转型的核心目标之一。

北京查建国 4月16日 手机13661195761 家电010-67506064 电邮zhajianguo2012@hotmail.com

 

 

 

 

 


--
 北京 査建国



--

 北京 査建国

--
本文来自《童言无忌》邮件群组。回复本邮件将发信到邮件群组,将可能暴露您的email 地址,姓名,IP 地址,操作系统和发信软件版本信息。如要私下回复给本文作者,请手工拷倍发信人邮件地址另外发信。请参考 邮件组和电邮的隐私保护建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30122ea197f17c7
退订 请发电邮给 lihlii+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 请发电邮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网页浏览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hl=zh-CN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童言无忌"群组。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lihlii/CAFH%3D8-63uMiC%2B1RAFYUUJan7DWM0%3Dv2T4AVJrJfdvHTHQcS0SA%40mail.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