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五, 7月 15, 2016

華航罷工效應 長榮1500空服入工會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眾文生活英語報】給您最實用的生活英語,豐富有趣的題材、嚴謹紮實的內容,讓您無負擔的學習!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6/07/15 第398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華航罷工效應 長榮1500空服入工會
記者徐子晴/台北報導聯合報
華航空服員罷工效應持續發酵,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昨表示,現已多達一千五百餘名長榮空服員加入職業工會,已超過長榮空服員的一半人數,達到可與資方協商門檻。工會呼籲長榮航空別打壓參加工會的人員,或懲處、惡意刁難參與工會的員工。

目前長榮並無企業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林佳瑋表示,長榮企業文化使然,導致以往沒有任何長榮空服員加入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但華航空服員上月發動罷工後,短短一個月內就激勵一千五百多名長榮空服員加入職業工會。今職業工會也將赴勞動部前抗議,若長榮航空藉故秋後算帳,勞動部立即認定為違反「工會法」第卅五條,屬不當勞動行為。

長榮航空發言人柯金成表示,長榮現約有三千四百名空服員,不確定職業工會指一千五百人加入是否正確。他強調,長榮從沒打壓入工會者,會尊重個人加入工會意願,對於機師、空服員、修護員工等協商態度「都是開放的」。

至於華航空服員罷工的效應是否延燒至長榮?柯金成說,長榮很認真經營這間公司,相信員工都很理智,願意支持公司。柯金成也坦言,說不擔心是騙人的,但是否會達如華航罷工程度,「我們沒想法,也不認為員工會有動作。」

華航空服員上月罷工,最後讓華航全數讓步,包括同意自七月起,空服員外站津貼將調為每小時四美元,約台幣一百廿八元。不久後,長榮航空也主動發公文向內部員工公告調高外站津貼,從七月起,從每小時新台幣六十元調高到九十元,長榮當時表示過去就有規畫要調高空服員外站津貼。

 
謝世謙接掌華信 工會促改革
記者徐子晴/台北報導聯合報
華信航空昨上午召開臨時董事會,董事長由華航總經理謝世謙兼任。華信航空企業工會昨發出「致董事長的一封信」,直斥華信未依過去慣例邀工會觀禮,更抽掉工會送的花籃,「連一句話都不讓工會表達,實在不是有風度的作法。」工會聲明,不排除任何協商,勞資爭議採取的行動也絕對繼續,要求華信立刻回應工會訴求。

華信企業工會日前不滿長期勞動條件不佳,提出與華航同工同酬等六大訴求,但與資方協商破局,揚言在中秋節發動「正常休假」,並啟動罷工,向台北市勞動局申請勞資調解。

華信工會向謝世謙喊話,指謝為資深華航人,對華信工會近日爭取六大訴求,及華信長期在集團內的不公平待遇,都應了然於心;華信在經營國內及兩岸航線的成果,對公司獲利CP值一點都不低於華航,工會爭取調整華信待遇、合理工時、休假、廢除勞基法責任制條款等,都於法有據。

華信航空則回應,過去公司舉辦董事會時間地點、過程本就不公開,也並未抽掉工會花籃,也願意與工會繼續溝通勞資爭議。

 
政院下令 中央機關設太陽能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日前下令各中央機關、國營事業、學校等盤點屋頂可架設太陽光電板的面積,據了解,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下周將召開跨部會會議報告盤點結果,能源局初估,第一年、第二年分別約有30MW(百萬瓦)的裝置容量。

官員表示,實際裝置容量要看實際盤點結果,但這波裝設重點放在國營事業、公股事業的廠房屋頂,各公立學校屋頂。內政部也擬推動修法,建築法規會增納新建築必須設太陽光電,剛推動的社會住宅也要設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

官員說,盤點完後,各機關就要編列預算裝置太陽能板;裝設完開始發電後,政府將循再生能源躉購制度,以躉購價格保證收購20年,等於各單位多出一筆額外收入,收入用途可以用於繳交水電費。

過去各地方政府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板,大都外包給系統服務商規劃與安裝,地方政府收「回饋金」、「租金」。

過去這類收入約是躉購費率的10%左右,以今年20瓩以下屋頂型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每度約6.4813元計算,相當於每發1度電,地方政府就獲得0.6元的收入。

 
審核到動工…得花上六年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14)日表示,除中鋼主動前來報告太陽光電板裝設計畫,其他公股事業、國營事業目前暫時沒有安排向經濟部長李世光報告再生能源裝設計畫。

官員表示,台電很早就在電廠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中鋼則是四年前開始研擬在廠區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其他公司如中油、台糖等,都是近期接獲行政院新政策目標,才剛開始著手盤點與規畫。

若是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如油、電、糖、水等公司,需先提出研究計畫送經濟部國營會審核,約二周至一個月審查通過後,才能撰寫年度事業計畫書、年度預算書,這段期間約需半年。之後再送到立法院審核預算,通常約需一年時間預算始得通過,通過後還需半年時間進行公開招標,才能開始動工。這意味著其他國營事業也要花四年的前期規畫與安排,最快六年後才能在自家廠區動工安裝太陽能發電板。

 
廢棄物清理法 15日拚三讀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將於今(15)日休會,衛環委員會6月底初審通過的《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案預料將排入三讀。由於事涉鋼鐵業循環經濟利用,業者雖尊重立法,但也盼能稍加修正,正爭取拉下進行朝野協商的機會。

衛環委員會6月20日初審通過立委林淑芬等人所提的廢清法;新法指出,事業產出物有下列情形時,無論其原有性質為何都是廢棄物,包括一、已失市場價值,且有汙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二、違法貯存或利用,有棄置之虞者;三、再利用產品未依本法規定使用者。

鋼鐵業認為,以上陳述的廢棄物皆太抽象,對鋼鐵業者是相當嚴重的衝擊。業界對抽象的法條文字相當擔憂,建議能否在三種廢棄物舉例前加上「主管機關認定」的用字比較可行,以利循環經濟發展。

廢清法初審通過時,是免送朝野協商,得逕付二、三讀。經濟部截至昨晚還在斡旋。據了解,已有一個退讓版本,經濟部正在努力協調鋼鐵公會接受新的法條。

立院今天第一案為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預料國民黨將全面杯葛,議事恐怕延宕一天,廢清法處理的機會較低。

 
台灣今年GDP 剩0.5%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聯合報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昨天表示,由於出口不振,預期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將只剩下0.5%,和國內研究機構、中研院看法差不多。穆迪表示,實質GDP成長率不佳,會削弱台灣經濟實力,但強勁的外部資產、超過4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仍可支撐台灣的信用狀況。

穆迪稍早前曾發布報告,針對兩岸關係急凍,提出警告,並認為可能影響台灣主權評等。穆迪昨天的報告再次提到,大陸官方表明終止與台灣官方來往,兩岸緊張局勢恐加劇,將提高不確定性;而台灣新政府雖想與亞太區多個經濟體進行貿易和投資多元化交流(指新南向政策),但目前尚未看到該策略的具體細節。

針對台灣經濟情況,穆迪指出,過去10年,經濟實力一直是台灣信用狀況的主要支撐因素,自2006年至2015年,台灣實質GDP成長率每年平均都有3.5%左右;但全球需求疲弱,特別是大陸市場需求不振,已影響到台灣出口。

由於出口放緩,穆迪預期台灣今年GDP只有0.5%、明年應有1.5%成長率。

穆迪表示,經濟成長趨緩,一般會導致政府預算赤字擴大和債務增加,目前台灣政府債務占GDP約39%,並不太高,代表台灣還有一定的「財政政策」空間,不過,若未來幾年債務占GDP比率,逐漸接近50%法律上限,政府財政政策施政空間將收窄。

雖然出口放緩,但台灣的國際收支依然強勁。

穆迪表示,台灣外匯存底已攀升至4,260億美元,可覆蓋外債(約1590億美元)的2倍以上,龐大的經常帳戶盈餘,讓台灣能夠充分抵禦外部衝擊。

 
全球貿易量 停滯1年半了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聯合報
最新報告顯示,世界貿易減緩程度比原先預期還糟,過去18個月來全球貿易量停滯不前,期間保護主義氣焰升高可能是一大因素。

監督世界各地保護主義的全球貿易警戒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1月來,全球貨物貿易量就不再成長。

這份報告是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蒐集的資料分析而成。CPB每月發布全球貿易量報告,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出口與進口的量仍低於去年1月水準,且去年初至今的變化微乎其微。

經濟學家對於導致貿易減緩的原因看法分歧。有人歸咎於保護主義氣焰升高拖累世界經濟;有人認為是受其他長期趨勢影響,例如全球供應鏈縮短,以及數位貿易扮演日益吃重的角色。

決策者、經濟學家與商界領袖對全球貿易成長減緩和世界經濟疲弱憂心忡忡。世界貿易組織(WTO)最近對各地實行的保護主義措施表示關切,國際貨幣基金(IMF)則對保護主義帶給全球經濟成長的威脅示警。20國集團(G20)上周末在會後公報中,重申避免保護主義行動。

但當前世界各地充斥著保護主義叫囂。例如在美國,共和黨準總統提名人川普就揚言廢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等貿易協議,並對中國、墨西哥等國的貨物進口課徵懲罰性關稅。民主黨候選人則反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根據全球貿易警戒組織的資料庫,2015年各國實施的歧視性貿易措施,例如在地自製率規定和政府對本土產業的補貼,比2014年增加50%。G20國家包辦其中81%的措施。

 
國際財經要聞
LINE在美上市 開盤狂飆40%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通訊應用軟體(App)LINE 14日在紐約掛牌上市,股價早盤便飆漲40%至每股43.7美元或4,620日圓,反映市場對這樁最新的科技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十分捧場。

但LINE風光掛牌背後有其隱憂,因為投資人擔心用戶數已觸頂,也質疑LINE能否把在日、台、泰國和印尼的高人氣帶到其他市場,未來LINE的發展計畫將備受關注。

LINE總計發行3,500萬股普通股新股和美國存託憑證(ADR),其中在紐約證交所以每股32.84美元價格對外銷售2,200萬股,代碼為「LN」;15日在東京掛牌上市時,則以3,300日圓銷售1,200萬股股票。加上超額配股權後,LINE最多可望籌得13億美元,預估市值約為69億美元。

不過,這起IPO的背後還是有些隱憂。LINE上個月在香港召開IPO說明會時,有投資人問到關於用戶成長的展望、併購和重新進軍中國大陸的機會,但LINE執行長出澤剛回答問題時,卻依然專注在早已稱霸市場的日本,只談國內的營收增加計畫。這令現場投資人質疑,LINE的管理階層是否有在規劃亞洲市場業務。

LINE的每月活躍用戶數近幾季徘徊在2.18億人,且用戶人口分布一直無法顯著跨出日本、台灣、泰國和印尼,這四國用戶就占了LINE的用戶人口三分之二。

 
陶冬預言 歐元十年內消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英國脫離歐盟是近期最大經濟震撼彈,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昨(14)日預言,歐元十年之內會消失、歐盟也會比現在的規模小很多。

陶冬昨天受邀出席全球經濟趨勢論壇,由台灣商管研究生組成的社團TMBA主辦、經濟日報協辦。他在會中指出,全球經濟將進入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的「三低」時代,「如果認為今天的增長已經讓你失望,今後十年的增長會更讓你失望」。

陶冬說明,全球經濟處於超低增長期,這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情,而是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事,唯有透過結構性改革,才能修正失衡;但許多政治家繞了一圈,最後還是選擇最快速的印鈔票,沒有一個政府是真正進行結構改革,因此經濟成長只會一直下滑。

對於英國脫歐事件,他認為這屬於制度危機,短期對於市場衝擊不會像2008年雷曼兄弟引發的金融海嘯這麼大,但長期對於全球經濟、政治、秩序的衝擊,會遠大於雷曼事件。

「人造的制度今後一段時間,會面臨極其嚴峻的考驗」,陶冬表示,過去70年來,「全球化」掀起旋風,催生歐洲共同體、亞洲四小龍、歐元產生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但漸漸帶來各種問題,顯見全球化的進程已經出現逆轉。

陶冬預測,英國脫歐只是開始,未來歐洲類似公投會不斷出現,十年內歐盟會比現在的規模小很多,歐元甚至十年內會消失,因為這些制度是人為建立起的機制,未來勢必受到衝擊。

儘管各國大推量化寬鬆政策,通貨膨脹狀況卻沒有起色。陶冬表示,未來十年除了經濟低成長外,低通膨就是第二個全球經濟趨勢。

至於第三個趨勢,陶冬預測,全世界利率將往零甚至負利率走,現在歐洲、日本都已是這種情況,接下來中國也會往零利率前進。

 
陶冬:全球經濟藏四風險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化的腳步下,中國經濟走緩,其他國家也無法置身事外。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昨(14)日指出,中國經濟放緩是必然,未來經濟成長率若能維持在4%的增長,「都應該燒香了」。

陶冬昨出席TMBA主辦的全球經濟趨勢論壇,他表示,中國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經過連續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放緩是很自然的事情;若要觀察和擬定後續經濟策略,經濟成長率以4%來看會更理智,因為中國製造業已經出現瓶頸,產業結構也逐漸從製造業走向服務業,這段期間中國經濟周期將會往下走,但下個上來的周期就會是消費主導周期。

不過陶冬坦言,未來經濟存在四大風險,第一就是中國經濟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中國政府又如何應對。其次,全球金融體系並未真正走出困境,尤其歐洲、中國的銀行怎麼處理壞帳。

第三則是全球資產價格高得離譜,一旦有突發事件,將觸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後,近年各國都做了不少貨幣政策,但有朝一日通膨還是會起來,接下來央行要如何退出是一大哉問。

 
英暗示下月加碼寬鬆 美股飆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格蘭銀行(央行)14日意外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5%,未宣布其他寬鬆措施,使匯市備感失望,英鎊對美元匯率一度猛升逾2.7%。不過,英國央行暗示8月將擴大寬鬆貨幣,推升主要國家將擴大刺激經濟的市場預期,激勵歐美股市攀漲,美股續創新高。

美股三大指數14日盤中漲0.7%至0.8%,道瓊工業指數最多漲160點(漲幅0.9%)至18,.532點,標普500指數最多漲0.8%至2,169點。除了全球央行的寬鬆預期,摩根大通上季獲利優於市場預期,成為銀行財報季的好兆頭,也助長市場樂觀氣氛。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14日以八比一的表決票數,決議按兵不動,但「多數委員預料短期內經濟將承受壓力,因此預期8月將會寬鬆貨幣。委員會中也曾討論各種寬鬆措施及政策組合」,但官員並未說明可能有那些政策選項。

由於市場已預期英國央行降息的機率達80%,因此對央行不立即採取行動相當意外。英鎊對美元匯率一度勁揚到1.3470美元,之後升幅縮小到1.27%,報1.3314美元。

央行8月4日將公布通膨季報,包括最新的經濟成長與通膨預估,並首次對「英脫」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做出評估。

 
全球貿易亮紅燈 保護主義氣焰升高可能是禍首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報告顯示,世界貿易減緩程度比原先預期還糟,過去18個月來全球貿易量停滯不前,期間保護主義氣焰升高可能是一大因素。

監督世界各地保護主義的全球貿易警戒組織(Global Trade Alert)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1月來,全球貨物貿易量就不再成長。

這份報告是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蒐集的資料分析而成。CPB每月發布全球貿易量報告,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出口與進口的量仍低於去年1月水準,且去年初至今的變化微乎其微。

經濟學家對於導致貿易減緩的原因看法分歧。有人歸咎於保護主義氣焰升高拖累世界經濟;有人認為是受其他長期趨勢影響,例如全球供應鏈縮短,以及數位貿易扮演日益吃重的角色。

決策官員、經濟學家與商界領袖都對全球貿易成長減緩和世界經濟疲弱,感到憂心忡忡。世界貿易組織(WTO)最近對各地實行的保護主義措施表示關切,國際貨幣基金(IMF)則對保護主義帶給全球經濟成長的威脅示警。20國集團(G20)上周末在會後公報中,重申避免保護主義行動。

但當前世界各地充斥著保護主義叫囂。例如在美國,共和黨準總統提名人川普就揚言廢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等貿易協議,並對中國、墨西哥等國的貨物進口課徵懲罰性關稅。民主黨候選人則反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根據全球貿易警戒組織的資料庫,2015年各國實施的歧視性貿易措施,比2014年增加50%。

 
美中貿易大戰升溫 硝煙四起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針對中國北京當局的關鍵商品出口限制措施,正式提出申訴,使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升溫。目前美國兩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和川普,也都倡行貿易保護主義。

歐巴馬13日在WTO提起的申訴,是要挑戰中國對幾項關鍵商品的出口限制措施,而這些關鍵商品為美國製造商所需。訴狀指出,中國在銅、鈷、錫等九項關鍵商品課徵關稅,是不公平的出口限制措施,讓中國國內製造商能以遭人為壓低的價格,取得重要的原物料。白宮也嚴詞批評中國的這項限制。

在美國國內選民的憤怒情緒高漲之際,這起申訴也成為美國華府對自由貿易的態度日益反覆無常的最新跡象;華府去年才同意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歐巴馬曾希望貿易能成為他的主要經濟政績之一,尤其是TPP,但該協定已遭逢希拉蕊和川普的反對,今年下半年獲國會批准的可能性渺茫。

歐巴馬政府近來加強對北京當局採取貿易行動,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反擊川普和其他共和黨員指控歐巴馬政府在面對中國時始終態度軟弱。不過,美國加強中國採取貿易行動,也正值歐盟試圖緩和與中國之間的緊張情勢。歐盟與中國13日宣布將成立工作小組,監控中國煉鋼廠價格和取得的政府補貼。

 
要聞
連漲半年後 中鋼9月盤價跌4%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中鋼昨(14)日開出9月盤價,大宗底材熱軋、冷軋、熱浸鍍鋅鋼捲跌價,鋼板平盤,平均每公噸跌688元、跌幅4%,這是中鋼內銷價連漲半年後首次下滑。

法人表示,中鋼昨天修正9月鋼價,但當前大陸鋼鐵流通行情已連漲數周,國際鋼市基本面並不差,中鋼以降各上市櫃鋼廠略做整備後,有機會再上攻。

中鋼是以「2+1」的節奏開內銷廠盤,上次開7、8月大廠盤,七大類鋼材全部訂出新價,昨天開9月小廠盤,只重新檢討給單軋廠的熱軋、冷軋、熱浸鍍鋅及一般鋼板等四項鋼種。新價熱、冷軋每公噸降900元,熱浸鍍鋅跌525元,鋼板平盤,平均跌幅4%。

中鋼指出,全球經濟低度成長,第3季又適逢歐美亞需求淡季,鋼市進入回跌修正震盪走勢。歐洲及美國鋼價均出現小幅回檔,但亞洲鋼價已漸止跌回穩。中國大陸受淡季設備維修及供給側要求降產下,近期粗鋼日產量已趨跌,庫存量維持低檔,鋼價出現新一波漲勢。

法人表示,昨天中鋼盤價走跌,主要考量維護下游競爭力,熱軋底材每公噸降約30美元,與盤前預期相當,燁輝、盛餘、裕鐵等外銷廠出口接單成本降低,接下來10月、11月的熱軋價或有再下修可能,屆時對單軋廠助益更大。如果當前鋼鐵流通價上漲的情勢不變,則熱軋由跌反漲的機會也不小。

熱浸鍍鋅跌幅縮小、鋼板平盤,主要反映台灣對鍍鋅及鋼板的反傾銷調查奏效,進口貨量有效縮減,行情有撐,目前第3季為傳統淡季,第4季來到出貨旺季,前景值得期待。

中鋼指出,全球總經多空交陳,英國脫歐衝擊全球金融市場,英鎊與歐元大貶,推升美元、日圓走強,加劇新興市場匯價波動。大陸企業債台高築及房市過熱均潛藏泡沫危機,人民幣趨貶加劇流動性風險,但台灣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信心不足,有待鋼鐵上下游共同打拚。

 
裕日豪華車銷售 人氣爆棚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裕日車昨(14)日發表旗下豪華車品牌Infiniti Q30,總經理蔡文榮表示,該車款在正式發表前已接獲200張訂單,預估今年全年銷售上看800輛,Infiniti全車系可望突破2,000輛,有機會改寫Infiniti來台後的銷售紀錄,並推升該品牌正式進入豪華車銷售經濟規模。

Infiniti Q30昨日發表,入門車款價格139萬元,較以往Infiniti Q50的160多萬元門檻降了將近30萬元。蔡文榮說,Infiniti Q30挾著歐洲車血統(英國製造)的優勢,以及入門價格大幅下降,有望成為品牌銷售利器,預期將與歐洲其他豪華車品牌包括Volvo、Audi等,一較高下。

蔡文榮表示,今年6月進口車比重已達整體車市41%,今年上半年則約38%,進口車占比拉高,裕日車更不能缺席。他指出,Infiniti近年發表的車款引擎CC數降低、效能提高、價格更具競爭力,今年將在進口車市場大展身手。

近幾年,裕日車經營豪華車品牌出現大幅成長,去年全年銷售1,400輛,年增率約五成,蔡文榮表示,今年銷售也希望保持成長動能、挑戰2,000輛以上,其中Q50與Q30兩款車將是主力。

他表示,若全年銷售規模達2,000輛,也將觸及台灣豪華車銷售的經濟規模,屆時,裕日車在Infiniti的通路與維修服務據點,都將進一步擴增以因應市場需求。

除了裕日車之外,和泰車近年也積極投入豪華車品牌的銷售與服務。和泰車不僅穩居Toyota的車市龍頭地位,在豪華車市場中,Lexus更是布下重兵,連年投資數十億元擴建亞洲最大的展間,今年更喊出銷售目標要達1.5萬輛,有意挑戰賓士,搶回豪華車龍頭寶座,顯示豪華車市場戰況仍然相當激烈。

業界指出,豪華車銷售對車商而言有其利基,不僅毛利率高,也不必在國產車中浴血殺價,獲利能力較一般品牌更優。

此外,豪華車品牌若能成功經營,除了可以擴大挹注車商獲利動能,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對企業品牌形象也有不小的加分作用。

 
杜紫軍任開發工銀獨董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開發金控昨(14)日改派子公司開發工銀董事,520政黨輪替前擔任馬政府行政院副院長的杜紫軍,獲聘出任開發工銀獨立董事, 這也是繼開發金董事長由曾任馬政府經濟部長的張家祝出任後,又一藍營高官進入開發金體系董事會。

開發金兩家子公司開發工銀、凱基銀行昨天董事會換屆、全面改派董事,其中,凱基銀董事名單沒有太大變動,開發工銀部分,一席董事本屆改由前中華電信總經理、台汽電獨董張曉東出任,獨立董事一席改聘杜紫軍出任。

杜紫軍過去擔任過經濟部長、國發會主委,今年520政黨輪替前官拜行政院副院長,由於熟稔產業政策,開發金因而聘任其任開發 工銀獨董。

開發工銀、凱基銀昨天也推選新任董事長與副董事長,現任開發工銀董事長張家祝、副董事長陳鑫、凱基銀董事長魏寶生、副董事長王幼章,均獲得續任。

 
金管會嚴管TRF 增設防火牆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昨(14)日公布最新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監管措施,未來銀行銷售尚未開放、或開放未滿半年的複雜性高風險衍生性金融商品給一般法人,必須事先送金管會或中央銀行審查,在銷售端再設立一道防火牆。

一般法人意指,專業機構投資人及高淨值投資法人以外的客戶。未來銀行向專業機構投資人及高淨值投資法人以外客戶,提供未開放或開放未滿半年且未涉及外匯的複雜性高風險商品,必須事先送金管會審查;涉及外匯的商品,則送央行審查。

TRF風暴起於2014年5月,不少投資人因看好人民幣升值,大量投資押注人民幣升值的TRF。然而,人民幣未升反貶,導致看升的TRF契約出現龐大損失,虧損不斷擴大,甚至危及部分中小企業正常營運。

為降低TRF衝擊,金管會針對銀行辦理複雜性高風險金融商品商品,祭出多項監管措施,包括強化調高專業法人客戶條件、限制商品交易對象、訂定契約期限限制、損失上限、要求客戶繳交期初保證金等。

根據法規定義,專業機構投資人是指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高淨值投資法人,則是淨資產超過200億元的客戶,比如鴻海、台積電等大型企業。若銀行開辦已滿半年的複雜性高風險商品,應於辦理首筆交易後,檢附文件函報金管會備查;金管會同意備查後,銀行才能辦理次筆交易。

金管會也公布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人民幣TRF名目本金為367億元,另一個人民幣複雜性高風險衍生性金融商品歐式觸及出場遠期合約(DKO)為199億元,合計566億元,遠低於去年8月高峰時的1,351億元。

象徵銀行潛在損失的存出保證金,截至5月底TRF加DKO合計416億元,亦大幅低於去年底的1,000億元。

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表示,投資TRF及DKO以專業法人最多,約2,000多戶,占所有投資人比重高達九成。專業法人指總資產在1億元以上的客戶。

 
國銀ATM委外管理 擬全收回
記者夏淑賢、楊筱筠、吳苡辰、郭幸經濟日報
一銀ATM案件持續發酵,有關單位擬將ATM委外管理作業全數收回,銀行主管表示,ATM部分業務,包括軟硬體更新、維護等業務目前仍需仰賴委外廠商的專業,未來將增派員工,陪同外部廠商執行委外作業,強化控管。

金管會要求銀行公會一個月內速交銀行ATM安控機制辦法,銀行公會擬要求銀行將ATM委外業務統統收回,改由銀行自己做,降低與外部業者連結,減少被趁虛而入的風險。

銀行主管說,目前ATM委外業務包括補鈔、軟硬體維護更新,以及遠端監控,若是設在分行內部的ATM,則補鈔、系統監控多由分行行員負責;至於行外ATM的補鈔、軟硬體維護更新、ATM監控大多數均委託外部廠商協助。

以分部據點來看,公股行庫ATM多設在行內;民營銀行包括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國泰世華除了行內ATM外,在超商、賣場、捷運站與商圈也有ATM。若將ATM委外作業收回,民營銀行負擔將因此增加。

銀行主管指出,主管機關希望降低委外範圍,改由銀行自行控管風險立意良好,但有些資訊專業,例如軟體程式更新、機台維護等,並非銀行能力所及,多半需靠購置廠商協助,無法完全委外。

行庫主管說,包括軟硬體維修,未來雖然仍將由ATM廠商負責相關維護工作,但為強化資安控管,未來將以加派銀行人員陪同監督其作業;軟體程式上,改由廠商僅提供軟體光碟,但由銀行自家資訊人員負責載入執行更新,透過減少外部廠商直接接觸機會,防範遭到有心人士如此次一銀般載入惡意程式的風險。

另外,銀行也會委由外部保全公司,負責全台非設於分行內的外部空間獨立機台的運補鈔作業,還有就是ATM全天候遠端監控,這部分也將檢討調整,例如持續使用保全公司的運鈔車與司機、保全人力,但實際執行將鈔券補入ATM的動作,改由銀行自家人上陣。

行庫主管說,藉由自家行員參與執行,可斷絕全部由外部人碰觸ATM的機會。另外,此次一銀在遠端監控上,沒能及時發現ATM有異常自動大量吐鈔的狀況,行庫主管一致表示,未來將強化銀行本身資安人力監控與保全交叉控管,以降低「有人監看卻沒人發現異常」的風險。

 
投資損失已實現 才得申報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營利事業因轉投資的事業減資彌補虧損而造成投資損失,南區國稅局提醒在申報營所稅時,除應注意投資損失應以實現者為限外,二次以上的減資還要注意實際投資成本有無扣除前次減資已列報的投資損失。

國稅局表示,如果是被投資事業虧損而減資者,投資損失應以實際投資成本乘上減資比率計算,若有二次以上的減資,因原始投資成本已有部分在前次減資時已列報過損失,因此應以前次減資後的成本計算投資損失。

該局最近查核甲公司10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列報投資乙公司因減資彌補虧損的投資損失1,500萬元時,發現甲公司97年間投資乙公司的原始投資成本為3,000萬元,乙公司因經營不善,虧損累累,曾在100年間辦理減資30%以彌補虧損,甲公司已在100年度列報投資損失900萬元(3,000萬×30%)。減資後甲公司投資乙公司的成本應為2,100萬元。

惟乙公司經營仍未見起色,在102年間再次辦理減資50%彌補虧損,甲公司可列報的投資損失應為1,050萬元(2,100萬×50%),甲公司卻仍以原始投資成本3,000萬元計算列報投資損失1,500萬元(3,000萬×50%),以致重複列報投資損失450萬元,而遭國稅局補稅處罰。

南區國稅局指出,營利事業申報二次以上減資的投資損失時,常會疏忽原始投資成本應扣除已列報過損失,以致發生重複列報情事。

營利事業如所投資事業發生虧損時,應注意是否有多次減資情形,以免因不符合規定而遭剔除補稅處罰。

另外,營利事業列報投資損失應以實現者為限;其所投資的事業發生虧損,而原出資額並未折減者,不予認定投資損失。

也就是說被投資公司辦理減資時,必須是用於彌補虧損,才可以認列投資損失。

營利事業被投資公司減資退還股東股款,不屬於以減資彌補虧損,不符合稅法規範認列投資損失的條件,不得列為投資損失。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