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金钱只不过是人类藉由市场活动实现生活资料多样化的一个辅助中间手段而已。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每个人所拥有的生活资料的总价值其实是不会变的,都是 反映出他在劳动中所创造出的实际的劳动成果,所以是公平公正的。曾几何时,人类社会堕落到了所有的资本都是贪婪的,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指导 的?人们抛弃了等价交换的公平原则,接受了按照供需关系制定价格(这公平吗?人类道德彻底沦丧的明证)的市场规律,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千方百计的赚钱。殊不 知市场规律本身有着无穷的漏洞,市场经济总是有利于雄厚的资本,它根本上就是一个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一个滚雪球的过程。
社会的资金总数是有限的,在这个滚雪球的过程中终将枯竭。金融工具(银行)的出现从表面上解决了这样一个矛盾。银行将社会的存款(其实基本上就是整个社会 的资金)借给缺乏资金的社会商品购买者(他们正是这些商品的生产者),以便使得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与销售链条不会断裂,从而让组织生产的大资本赚到更多的 钱。总的看起来,好像金融的作用是将大资本赚来的不用的资金交给底层的购买者(即生产者),维持这一循环以使市场经济能够持续下去。可是贷款是要收利息 的。大资本当然不会拿赚到的钱来帮助购买者支付利息(大资本本身就是利息的收取者),劳动者们所承受的负担除了商品价格与收入的差异之外还要偿还以前的贷 款利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以偿还使用未来的钱的代价,就必须扩大市场,即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总交易量。换言之,就是必须不断的提高社会的GDP。
很多人已经注意到GDP的数值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GDP的年增长速度与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不成正比的。可是GDP仍然是经济学中最常 用的一个概念,其数值也是评价市场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些人认为GDP增长速度“虚高”的原因是GDP的计算方法不合理,于是有了下面这个经典的笑 话:
话说有一位经济学家的两位高徒在路上行走,看到路上有一堆粪便。甲对乙说:“你把这堆粪便吃了,我就给你一亿元钱。”乙用他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一合计,认为 合适,于是把粪便吃了。他们继续走路,又看到一堆粪便。这时乙感到心里很不痛快,于是对甲说:“你把这堆粪便吃了,我也给你一亿!”当然甲也觉得这个买卖 很有赚头,于是也把粪便吃了。后来他们俩寻思:这也太冤了!他们白白吃了两堆大便,却什么也没得到。他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请教老师。这位经济学家 听完两个学生的叙述,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你们只不过吃了两堆大便,居然就创造了两亿元的GDP!”
笑话到此就结束了。很显然作者是想要揭露GDP计算方式中的荒谬,可是其实他错误的理解了GDP的含义。上面这个笑话中其实有一个漏洞:GDP的产生是必 须建立在实际的货币支付之上的。而这个支付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必然有一部分是贷款,这部分就是商品价格和生产商品的劳动者的收入之间的差值。
具体来说,当笑话的一开始乙吃了那一堆大便的时候,为了实际产生这价值一亿元的GDP,甲必须立即按照许诺支付一亿元钱给乙。那么我们假设甲并没有这一亿元,那他用什么支付呢?贷款。这个时候甲的债务就不只是这一亿元了,还要加上贷款的利息(假设是1%,即一百万)。然后乙又让甲吃了大便,乙也必须支付给甲一亿元。假设乙也没有支付能力(钱已经花掉了),那么他也必须贷款支付。如果两人都用对方的付款偿还银行贷款的本金,那么结果是:他们吃了两堆大便,他们创造了两亿元的GDP,他们背上了两百万贷款利息的债务。
这两百万的债务才是体现出他们创造的两亿元GDP的真正价值所在。那么这两百万去哪里了呢?它们变成了银行的资产,于是银行的账面货币总额又增加了两百 万。那么甲乙这两个学生,他们未来的开销除了正常的生活之外还必须额外多赚两百万来偿还利息债务,这样他们在社会生产中就必须增加原本并不需要的努力,这 个努力的结果就是创造出了更多的商品(准确的说是总价值更多的商品),扩大了整个市场,从而又推动了GDP的增长。可是,GDP增长了,甲和乙的生活由此 而变得更加美好吗?完全没有,他们只不过多还了两百万的莫名其妙的债务而已!
单纯依靠GDP的增长,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其实只不过是维持了市场的持续运转而已,老百姓的生活总体虽然稍有改善(多生产出来的商品还是要全社会来消化,平 均每个人获得的商品量确有增加,当然甲和乙所吃的大便也是其中之一),可是人们由此背上了越来越重的债务压力。房奴,车奴就是这样产生的。
市场经济的稳定需要GDP的增长,GDP的增长需要市场的扩大,那么市场可能无限扩大吗?盲目的市场扩大会给我们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看待今天社会政治经济中层出不穷前后矛盾的怪现象?
请继续关注“市场与道德”系列之十二——市场经济怪现象解读。
直播调用
▼
星期五, 5月 06, 2011
从一个笑话看GDP的实质
市场与道德之十一——从一个笑话看GDP的实质
给本文章评分:
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