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二, 7月 29, 2014

[G4G] IBTIMES中文网 许一力:阿里缺席首批民资银行是因为此?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 01:57 AM

千呼万唤之后,三家民营银行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准成立,最快在年底前,我们就能看到最货真价实的民营银行粉墨登场。

(图片来源: 网络) 
封闭的"货币基金"只是阿里巴巴"金融布局"的跳板

这三家民营银行基本与之前的信息一致,算是都指向了不同的区域,并且尽可能的覆盖了更多现有银行业现有涉及的领域: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另外一项"突破"我们认为是在风险方面。现在咱中国还没有存款保险,社会之前关注的民营银行存款风险问题,最终并没有以强制的无限连带责任作为兜底,而是银监会鼓励发起人自愿承担银行剩余风险,目的是"增信"。不过也有问题:目前的中国不要说公众,企业的信用评估也并不完善,是否每一家企业都符合自愿的标准,是否每家自愿的企业都会最终选择去履行责任?

其实,从首批民营银行功能不一以及框定并且部分兼顾地域限制的条条框框,再到如履薄冰的自愿兜底条款来看,首批民营银行尽管算是破冰,却也算是带着枷锁跳舞。跳的太欢怕出问题,跳的死气沉沉又鲜有观众,这实际上又暴露出了规则不完善下,游戏添加新玩法时的困难。

当然,我相信很多人更关心的是更明显的一个问题--名单。首批民营银行中最大的看点"腾讯阿里大战",最终以腾讯的阶段性胜出告终。阿里巴巴本来应占上风的,反而会缺席首批民营银行名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根据银监会的表态,我们发现阿里与首批民营银行失之交臂的原因居然是"经营方向上未有明确的方案而没有提交申请"。

阿里对于银行的憧憬可谓是由来已久。马云将阿里巴巴集团延伸至金融领域的野心也是路人皆知,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曾与多家银行合作推网络联保贷、2010年阿里巴巴尝试自营阿里小贷、2011年推出网商贷、2013年推出余额宝。阿里巴巴从来没有停止向金融业延伸的过程。

 

但想想本质,就明白,银行业是对于阿里来说最具有诱惑力的一枚蛋糕。你看阿里之前弄的小额贷款公司和银行间有一个重要的不同--贷款总额的限制。小贷公司是按照注册资本金为基础乘一个数倍的杠杆进行放大,但是因为注册资本的恒定,因此小贷公司不增加资本金就无法做大。而银行则是通过一个叫存贷比的比例计算贷款额度。说白了你吸纳的存款越多,可以放出的贷款量就越大,上不封顶。

这绝对算是高富帅和屌丝之间的距离了。

阿里和马云有向高富帅奋斗的目标,据说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内部对于阿里银行的期待值是极度之高,今年年初,该集团甚至请来了原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出任"阿里小微民营银行项目"的负责人,称得上是不遗余力。

大跌眼镜啊,这样的一个项目,最终止步于"未提交申请方案"。

阿里为什么放弃首轮民营银行的争夺呢?媒体上有不少这方面的猜测了,我认为这其中,还是与政策和阿里巴巴理念的冲突有关。

阿里巴巴作为国内可以说是最强的互联网企业,他的令人钦佩在于其在之后重要项目的延展中并没有割裂自身"互联网"的本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曾召开会议,听取阿里巴巴关于筹建网商银行的设想汇报。当时阿里方面就已经对自身的民营银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可以说非常明确地规划--无现金、无网点,纯粹的网络银行。

事实上,类似的模式在国外并不罕见,不仅是在欧美,在拉美甚至中东,随着手机等上网设备的普及,无网点金融服务都在迅速成长。可以说,阿里真正想尝试的方向是无网点的网络银行,这同样符合此前推出网商贷和余额宝等网络金融的阿里巴巴思路。

但目前中国有一个政策非常明确了银行开户必须要面签,什么叫面签?就是拿着身份证自己上柜台,因此就注定了是线下银行。这样对于阿里来说,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选择了。选择接受线下模式,阿里银行会成为杭州本地的一家小银行,因为首批民营银行带有地域限制,所以还没法扩张。如此一来阿里巴巴的网络优势就完全无法体现,如此一来所谓的民资银行对于阿里,与现有的网贷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选择暂时等待,则有可能能迎来政策的让步或者说突破。

从现在结果来看,阿里巴巴选择了后者。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测,供参考。

有意思的是,未来银监会会不会真的为阿里巴巴开绿灯?因为要知道在余额宝的问题上,阿里已经惹了中国的银行业,而如果真的开灯放行,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更甚。因为阿里巴巴手里面有一个比余额宝更具有破坏性的武器,支付宝。

要知道目前的支付宝对于所有的银行都是开放的,如果将来阿里银行真的上线,这一下就变成了亲兄弟和干兄弟争市场的故事了,阿里会不会动用自身网络电商领域的绝对优势和支付宝无法动摇的地位,将其他银行迅速挤出市场,这谁也说不好。

(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频道的观点,转发必须注明来源于个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许一力,经济学家,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兼节目制作总监&总制片人。

 

 

 

 

此文章为转载,不代表IBTimes中文网的立场和观点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