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调用

星期六, 5月 09, 2015

东海一枭:介绍周太王故事,谨供戴将军参考/羽戈:从乡愿到犬儒 及探討反馈-3

东海一枭:介绍周太王故事,谨供戴将军参考/羽戈:从乡愿到犬儒

及探討反馈-3


(反饋——锺国平:用个人主义埋葬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

徐文立主持

个人权利及国家利益的冲突与抉择探讨系列

4

 

按语:我赞成,倡明新的价值体系和新的思维应是中国当前宪政民主运动的首要使命,不然我们总是在中共的遗毒中翻滚而不能自拔。当然,我们现在探讨的内容是不是新的价值体系和新的思维,不能由我们自己做最后评判;更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

但是,在这类讨论中请参与者:1,先仔细看清任何一方的文章和本意,请针对具体的文字和内容,再发表议论;2,请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和公开指责谁谁是"中共特线"等等。3,以据说话,以理服人。——徐文立

 

                      

东海一枭:介绍周太王故事,谨供戴将军参考/羽戈:从乡愿到犬儒

及探討反馈-3


(反饋——锺国平:用个人主义埋葬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八卦   "ZT从乡愿到犬儒" 2015-05-08 04:19:04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334819

子曰:"聖人,無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撰文:羽戈

少时读《论语》,读到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望文生义,以为乡愿("原"通"愿")指乡人的鄙俗,近乎"乡愚"。这一错便是十来年。不过,后世对乡愿的释义,并无统一说法,而是聚讼纷纭。孟子云,所谓乡愿,即"阉然媚于世也者",一个"阉"字,一个"媚"字,呈现了乡愿的本质。朱熹云:"乡愿是个无骨肋的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唯恐伤触了人。"王永彬《围炉夜话》揣度孔子的心思:"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由此而论,乡愿的要义,端在虚伪、伪善,这些"德之贼",不是不知是非,而是明知是非却故意混淆是非,或为从权,或为阿世,或为自欺,他们的生存信条、生存智慧即"难得糊涂",用"难得"为"糊涂"辩护,最见乡愿特色,说起来这比糊涂本身更可恶。 

当然,乡愿并非全是自发抉择,有时则属迫不得已而为之。王夫之论国史,有一名言:"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执政者推行申韩之术,民众便归于佛老之道,执政者指鹿为马,民众便难得糊涂。不过这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反过来讲,当民众纷纷学起了鸵鸟,不思抗争反作逃避,正给予权力肆虐、苛政横行的空间,是谓"其教佛老者,其法必申韩"。要言之,"佛老之于申韩,犹鼙鼓之相应也",不能单单归罪于哪一方。

乡愿与暴政的互动关系,先贤早有发明。如谭嗣同《仁学·二十九》云:"……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李大钊《乡愿与大盗》则积极响应谭嗣同:"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作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作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那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1919126日,《每周评论》第6号,署名"明明")

"乡愿不结合大盗,作不成圣人"一语,尤为精辟,令人想起庄子的名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所嘲讽的圣人,成为了连接乡愿与大盗的桥梁。

我无意考古,只欲谈今。今日中国,作为话语的乡愿渐渐遁入了历史,作为现象的乡愿,猖獗更胜往昔。"阉然媚于世"的假面孔,与"难得糊涂"的生存宗旨,可谓这个社会的一大标识。

那么,该怎么称呼今天的乡愿呢?我以为最接近的词,当是犬儒。正所谓:"今之大盗,强权是也;今之乡愿,犬儒是也。强权滋生犬儒,犬儒成就强权。"

今之犬儒,与乡愿同流合污;古之犬儒,却是对乡愿的批判。要知道,犬儒在其源头,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犬儒学派的元老第欧根尼,主张节欲克己,回归自然,于是住在一个桶里,被人讥讽像狗一样生活,这构成了"犬儒"的来源之一。不过,第欧根尼揭批伪善、蔑视权贵,"使得犬儒主义成为一种社会讽刺和批判哲学"。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他和亚历山大大帝之间,亚历山大去看他,问他需要什么,他答:"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感慨:"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欧根尼。"可见第欧根尼的形象之潇洒、高贵,远非后世的犬儒主义者可比。

我们身边的犬儒主义,与第欧根尼正有云泥之别。他们不是在讽刺、批判社会,倘如此,哪里还是犬儒呢,简直可谓斗士;而选择冷眼旁观,甚至逃之夭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公义与自由。第欧根尼玩世不恭,如今犬儒主义者只剩玩世。第欧根尼冷嘲热讽,如今犬儒主义者只剩自嘲。第欧根尼被讥为狗,却是一条特立独行的狗,敢于对亚历山大不屑一顾;如今犬儒主义者遭遇亚历山大这样的权力者,大概只能曲意逢迎、摇尾乞怜,形同走狗,他们身上的"犬"字,终于名实相副。假如第欧根尼九泉有知,必定后悔与其师安提斯泰尼开创这一流派。

两千余年来,犬儒主义沉沦,从九天降至九地,原因何在:强权的进化,还是人类的堕落?恐怕两者兼而有之。亚历山大雄才大略,战绩辉煌,然而论及权力对民众的控制,则难望今人之项背。在他和第欧根尼的时代,"人"字依然大写,"存在的勇气"大行其道,尊严的价值高于生命,不必说西方,且看同时期的中国,伍子胥逃楚,中途为渔父所救,赠渔父百金之剑以为答谢,渔父不受,叮嘱渔父务必掩藏行迹,渔父答应,待他走出数步,渔父"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渔父之死,通常理解为替伍子胥保密,这不免抬举了伍子胥,在我看来,伍子胥从赠剑到嘱托,皆冒犯了渔父的尊严,他选择赴死,正是对被侮辱的尊严的捍卫。今人不知人之为人的尊严为何物,只能把死亡的意义寄托在一个逃亡的英雄身上,却弱化了渔父的思想和勇气。渔父的抉择,恰是对犬儒的反击,犬儒主义者视生存(哪怕是苟活)为第一义,渔父追寻的事物,显然在生存之上。

再说今日中国的犬儒主义,最生动的一幕,莫过于在雾霾面前,国人最流行的选择,不是喉咙和拳头,而是口罩;最讽刺的一幕,莫过于一旦有人挺身而出,用喉咙和拳头对抗雾霾,却从铺天盖地的口罩背后,传出了无尽的嘲讽与敌意。

这正构成了犬儒主义最深切的困境:犬儒诚然可怕,却非不可战胜;更可怕的是,犬儒主义者使用种种假象,遮蔽自己的犬儒,使用种种理由,回护自己的犬儒,更有甚者,则不以犬儒为耻,反以为荣,不仅用现实为犬儒辩护,而且用犬儒为现实辩护,不仅主张"犬儒即合理",而且主张"现实(存在)即合理",不仅美化犬儒,而且粉饰现实,视雾霾为风景,誉牢笼为安全。犬儒至此,几乎无药可救。

犬儒与强权,需要一并批判,单单批判一方,不啻是为另一方开脱。不过话说回来,治疗犬儒的药方,正藏在犬儒主义者自己身上,犬儒只能自救,心病终须心药医。强权只是外因,而且强权与犬儒,并无必然关系(强权之国,民众不尽是犬儒,反之,有些国家,权力被关进笼子,依然不乏犬儒),把责任都推给强权,则印证了犬儒何以为犬儒。

古人云,宁为狂狷,勿为乡愿,以狂狷对乡愿,属于矫枉过正,然而中道难求,狂狷可谓一种最不坏的选择。欲破犬儒,则不必狂狷,犬儒主义者只须反求诸己,敢于正视内心的幽暗与怯懦;敢于承认,自己正处于狗的状态,并意识到这是一种巨大的耻辱;敢于在一个走狗遍地的世界,成为一个人:犬儒发自对人的怀疑和绝望,其救赎之道,恰恰在于立人。

2015331    

 

 

       东海一枭   "介绍周太王故事,谨供戴将军参考" 2015-05-07 00:12:04 

介绍周太王故事,谨供戴将军参考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334762

戴旭预言了中美将因钓鱼岛开战:"美国有能力把我们的沿海很多城市全部打烂,我说无所谓,我们承受了这个损失,大不了我们重建,反正我们是第三世界嘛,本来就是穷人,无非再回到穷人的状态。"

这段话大谬。首先,这个战争推演很无知,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乱推而已。如果美国真打中国,必有充实的道义理由,也不可能"把我们的沿海很多城市全部打烂"---这是以盗贼之心态、度美国之政军了。

其次,又是"无所谓",又是"大不了",冷血凶恶之极。城烂或可重建,人死不可复生,"沿海很多城市全部打烂",意味着沿海生灵涂炭,连"再回到穷人状态"的机会也被剥夺了。这个损失没有人承受得了。若是外寇入侵,军民奋起抵抗,理所当然。但如果仅仅是为了钓鱼岛,就要付出"沿海很多城市全部打烂"的代价,我相信沿海城民不会同意,大多数中国人也不会同意。

借此机会向戴旭将军及其鹰派介绍一下古公亶父为了保民而放弃土地的故事。

古公亶父被尊称为周太王,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我《儒家文化实践史》《历代德泽绵绵,文王之德之纯》一段中介绍了他的事迹。

古公亶父是后稷的第12代孙,他"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戎狄来犯,敲诈财物,古公就给他们财物,可戎狄贪得无厌,还想要侵占土地和人民。民众要奋起抗战。古公说"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还是坚持退让,并且决定率领姬姓氏族远走高飞。

关此,《孟子》有载:"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又:"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这种退让行为,放到后来,只怕要戴上逃跑主义的大帽子被国人口水淹死,但当时古公亶父的氏族部属都同意了他的决定,跟随着他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定居,立国为周。"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及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绵》)。

周太王弃地保民,民心所向;戴将军为岛弃民,民怨沸腾。谁高谁低,孰好孰坏,一目了然。当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古公亶父敬天保民、以民为本的精神。至于弃地行为当时可行,后世已不可行。

土地是一种特殊资源,古公时代,这个资源很丰富,戎狄侵占,古公亶父可以选择退让,到了在春秋,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华夏文明已经成型,面对夷狄来侵,就不能再退让了,管齐攘夷,大有必要,得到孔子高度肯定。

这里介绍古公的事迹,就是希望政府和军队发扬其精神,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2015-5-7

文章笑拳   "not only对历史无知,but also 连现实也朦胧:戴旭仅一校官尔" 2015-05-07 05:51:04  [点击:309]

有说是上校,

官方摆渡也仅说是"大笑":D

 

及探討反馈-3


(反饋——锺国平:用个人主义埋葬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1

 

我才開始看文章就有許多疑慮:


1作者似乎沒唸過論語、四書五經。中國之所以如散沙一般,就是受了儒家的毒害,太個人主義,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完全以個人主義起步的論調,使得人人都只為自己著想先,形成「只管門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的社會風氣。沒有社區、社會、國家責任,衛國是仕途之一,一切為達己利,光宗耀祖乃人生大事也。

2)群體或國家利益維持,是需有執法人。無論警察、法院、軍隊、國安、外交...等都是為保護人民利益為主,國家是由人民、土地的基本條件建立,再管理、治理以法。的論述,似乎以中國專制體制來論國家主義,那是有些狹窄與偏頗。眼望世界民族國家,如沒有群體、國家就很難保護個人,又何論個人主義保障之存在?

我還沒看完的全文。

 

——吾仁

 

2

 

转发——说说不谈政治。这个说法在中国一点也不新鲜。在有记载的中国历史当中,至少从2800多年前的周历王时代就开始了,当时的说法是厉王止谤,路人侧目。以后的历朝历代中,类似说法不绝于史。政治并非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无非是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结婚生子上学求医买房养老自由迁移人身安全之类的琐事,现代又出了空气江河土地污染垃圾处理环境保护之类的事情。谁的生活中没有这些事呢?所谓公理正义只不过是确认人们对与之相关的这类事情所应享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公平合理地安排好这些事情,尽最大可能使每一个人的生活幸福平安。忽略个人的这些权力讲的那些诸如伟大光荣正确之类的说教,只不过是无耻的骗子行径。没有人会傻到不关心与己相关的这些事情,这里面绝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伟大理论,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那么为什么不谈政治呢?唯一的理由就是恐惧,害怕遭到某种无以言表的打击,丧失一些已经得到的好处。可是这个世界其实很奇妙,有一种奇妙的公平,那就是你越恐惧,你丧失的越多,那些为非做歹的邪恶势力就越猖狂。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厄运落不到你头上,那只是暂时而已。如果一个社会不以公理正义为基石,邪恶会侵入每个角落,使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并且将厄运带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所谓不谈政治,只不过是自私短视的暂时逃避,没有人可以逃一世。我们应当明白,当我们感到恐惧时,并非我们的认知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个社会丧失了公理正义的保护,处于邪恶的笼罩中,除了恢复公理正义,我们别无选择。

 

3

 

关于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关系的讨论很有意义,因为个人权利高于一切的概念长久以来被共党破坏。然而,参与讨论的人都需谨慎,物极必反,不要刻意"过头",因为我总感觉:若想推翻"爱国"这一人类普遍情感是不会成功的。

——英

 

4

 

201558 上午12:30wanghong ‪<hongwang777@gmail.com>写道:

赞同锺国平的观点。- 王虹

 

5


然而,當一個出自個人的對自己家鄉和親友的眷念被政治化以後,一些"異像"就跟著出來了。所謂政治化,就是被統治者包裝和利用,如當時的政府居然還有愛國主義大臣這樣的職位!在目前的中國也一樣,所謂中宣部,其主要使命就是宣傳愛國主義,而且被寫入憲法作為法定的每個公民的義務。也就是說,一種原本是公民自發的或有或無的情感,被植入了無數的政治含義和公民義務,其中最核心的公民義務,就是為這個國家抵禦外敵而獻身。

 

還是回到當年的啟蒙運動時代,當年在英國有位名人叫薩米爾·約翰遜,他將愛國主義分為真假愛國主義,然後他說了一句名言,頓時被傳開到西歐各國,那句名言就是:"愛國主義是騙子們的最後的避難所"

 

我將這句話送給所有的以愛國主義為名要求個人為之犧牲奉獻的人和政府。

 

鉴于政府将"爱国主义"作为公民的宪法义务以及爱国主义所要求的政治态度,本人以为:真正的爱国家就是坚决抵制流行于中国的所谓的爱国主义,直到专制政府彻底倒台。

——锺国平


6

 

201558 上午12:59,吴金圣 ‪<wujins5661112@gmail.com>写道:

我完全赞同钟国平先生文章中的观点,从钟先生的行文中可以看出他的严谨、逻辑性很强。我的主要观点如下:

1.国内很多民运人士异见人士,没有钟先生这样的理论功底,我可以肯定地说,参与讨论的国内同仁,对钟先生文中提及的这几段历史:英国《大宪章》国王的更迭、美国独立战争等细节都不了解,中国公民圈真正有英国贵族那种有胆量的人更少,英国贵族都是信教的,因此才有维护自身的自由和权利意识,也才有诚信契约,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国王。国内民运圈的很多人不信教,信用契约意识、权利意识很差,即使是维权人士,也没有搞清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比如拆迁,虽说是自己的房子,其实是自己盖的房子或买的房子,土地是没有地契的,是国家的,个人是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因此很多访民会站在政府的立场考虑问题,政府要拆房子来搞建设或搞房地产是应该支持的等。这里既有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房产,却也有政府的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到底该爱家还是爱国?意识混乱,其根源来自热爱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教育。

 

2.爱国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爱国的情感最早来源爱父母、爱家庭、爱亲朋、爱学校、爱岗位、爱职位、爱家乡,这是人的朴素情感。但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爱,或者父母已去世,爱家庭变成爱自己组建的家庭,即自己的妻儿了。爱亲朋的观念就会大为淡薄,如果亲朋对自己不好不利,那么离开是最好的选择。爱的情感就演变成眷恋或思念了。这种初始的朴素情感一旦被利用就演变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提升到"主义"的,就是利用个人的情感谋少数流氓集团的私利,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的,文革时期子女与父母决裂,划清界限,就是最好的例子,家破人亡就是结果,生命被漠视。现在习李暴政也是这样做的。

 

3.我不认同以上国内同仁的意见,查建国兄的意见我只同意一半:即人权至上。

 

4.当权者的爱国与普通公民的爱国是两个概念。

当权者爱国本质是爱权,即爱他手里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根本谈不上爱这个祖国或国家,更谈不上爱这个国家的民众。如果流氓政府的流氓官员爱自己的祖国,就不会转移资产,就不会拥有双重国籍,做裸官了。英国国王之所以会放弃自己的权利,一方面国王也是信教的,敬畏神,有正义感,责任感;另一方面贵族统统反对,他的权力和利益甚至生命受到威胁,所以,他愿意接受《大宪章》对他及他的政府权力的约束。而中国的情况是,当权者没有信仰,不信教,即使信佛教,也崇尚权力和利益压倒一切,利用暴力镇压,利用谎言欺骗,没有敬畏心,没有责任感,这是中共耍流氓的惯用手段,也是深刻在我们骨子里的观念。所以,我说中共公务员体制内的所有官员都是流氓、恶棍、痞子、强盗、骗子、汉奸,而且权利越大,官位越高,越是大流氓大骗子大强盗!就是说权力与流氓程度成正比。

普通人的爱国,是从家庭出发,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爱父母,父母虽然给我们生命,但不对子女友好,比如天天打骂孩子的父母,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温暖和帮助,父母就不会赢得孩子的爱。家庭对子女有利益有帮助有爱,那么我们就爱父母,爱家庭。对集体也是一样,学校的班级、寝室里,如果得不到温暖,得不到好处,得不到爱,我们依然不爱班级集体、不爱学校集体。同样不爱企业集体,更不爱国家了。国家没有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养老,没有言论自由,没有一人一票,我们当然不爱国家。这个国家不是我们的国家,不属于我们的国家,不值得我们爱ta

 

5.宪政与爱国主义的矛盾如何理解?

宪政的前提条件是大多数国家的民众都有信仰,宪政的源头就是《圣经》:自由、平等、公义、爱、民主等等都来源于《圣经》。因此,实施宪政的国家,信仰是自由的,包括这里钟国平的文章中提到的国王、富兰克林、华盛顿还有哈耶克等都是信教人士。有信仰信基督教作为基础,宪政在西方国家首先出现,个人主义、人权理论、宪政理论在西方国家最先出现,这一点也不奇怪。中国现在没有这样的土壤条件,流氓共匪体制内的高官都不信教。即使在民主人士圈内,也很少人有这样的意识。这就是我支持许志永博士提出的新公民运动理念"自由、公义、爱",并写专文解释的原因。

没有信仰的人,说错话是不会道歉的,做错事也不会道歉的,更不会忏悔。这是我接触到国内人的一个普遍现象。基督徒你只要提醒他说错了,他会说抱歉。所以,信教是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基础,也是认同个人主义的基础,不认清这一点,你们所说的都是错的。只有信教的人,更关注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尊严、个人的权利,关注个人才是基督徒顺理成章的事。不是基督徒,无法理解。加上辩论用的方法都是马列邪教的辩证法,各说各的,听上去、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具体到人事问题上就会露马脚。比如爱国主义与正义战争,钟国平先生文中说的很清楚。这是一种循环悖论,无解。我是学数学、西方经济学的,以前看了一些西方哲学的书而已,现在手上也没有书籍可看,到处搬家,无法引经据典。

在我看来,当权者爱国就是爱权,爱国主义就是爱权主义,前提条件是当权者要有信仰:无论是信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对普通人来说,爱家庭、爱家乡就是爱民族、爱国。当权者公开强制提爱国主义的、用爱国主义去教育孩子的,就是流氓独裁暴政!不可能实现民主宪政。从当权者来讲,实施宪政就是限制他们的权利,与他的权力和利益是矛盾的,与他的爱权主义、爱国主义是矛盾的。但对普通人来讲是没有矛盾的。普通人个人利益、人权至上,就是爱国,就是爱政府的体现。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补充了钟国平先生文章的不足?也不知道理解错了?请钟先生指教。也请参与讨论的兄长朋友指点。吴金圣于燕郊

 

7

 

201558 上午2:49,中国民主 ‪<gyf46zy@gmail.com>写道:

这个探讨深刻!非常棒!

 

8

 

201558 上午4:35Yi Ding ‪<yiding8@gmail.com>写道:

唉,本来不想凑这个热闹,但是看到吴弟兄写了这么多,还是讲几句吧:

1)钟先生的文章在内在逻辑上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一些前提比较薄弱,而且使用了许多绝对化的语言,相应的论点就失之武断。例如,欧洲国家王位继承的概念和中国有很大不同,请外国人当国王的现象很普遍,英格兰都铎王朝绝后了就请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来伦敦兼任英格兰王(两个国家一百多年之后才正式合并为联合王国),希腊、罗马尼亚都是从德国请来贵族当国王,外来的国王到了新国家就效忠于新国家。所以,英国光荣革命时期请荷兰的奥兰治公爵来英国推翻詹姆士二世,在概念上和中国人所理解的"卖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顺便提醒吴弟兄,别小看国内人士,我接触过很多知识渊博的,其中一些也许就在这个邮件组上但不发言而已。

2)中国人有几个真的相信共匪所宣传的"集体主义"的?中国人的普遍倾向是骨子里扭曲的个人主义("老子天下第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盘散沙"……+表面上自欺欺人的伪集体主义。在这个意义上,我怀疑这种对没几个人信的"集体主义"的批判有多大价值。如果中国文化中有什么根深蒂固"集体主义",那是在亲族层面(至多加上一些好友)而不是在政治层面。"集体主义"在汉语中通常强调政治上的利他主义而不是对亲友的责任感,但英文collectivism二者兼顾,所以一些英文资料提及的"高语境"high context)和"集体主义"的相关性指的其实是亲友关系。

3)美国和西欧、北欧国家盛行个人主义、人情淡薄(对亲友的责任感远远弱于东亚文化圈),这是毋庸置疑的。管窥个人主义之后,有必要全面观察这些国家的文化。我不是研究这个的,所以找了一本英文书供大家参考:The American Spirit: Celebrating the Virtues and Values that Make Us Great(作者之一曾任著名智库Heritage Foundation主席)。这本书总结了"美国精神"的二十个方面:Patriotism, Freedom, Individuality, Responsibility, Optimism, Foresight, Good Citizenship, Honesty, Something for Nothing, Faith, The Law, Tolerance and Open-Mindedness, Idealistic Realism, Pragmatism, Problem Solving, Generosity, Capitalism, Education, Money and Taxes, Courage。我们不要只抱住大象的一条腿。中国人需要的是健康的个人主义,要想趋近或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其他方面的辅助,当然也不可东施效颦。

4)学界公认的基督教对宪政发展的促进作用发生在宗教改革之后。《大宪章》这样的早期发展,主要来源于日耳曼部落习惯法和封建制度(参看瑞典学者J.-E. Lane的《宪法与政治理论》),不必拔高。

516世纪宗教改革过程中并没有涌现出宪政主义的潮流。相反,宗教改革的过程伴随着战争(例如闵采尔的"人间天国")、杀戮和思想禁锢。17世纪中叶的英国清教徒革命,也许可以算作上述过程的尾声;克伦威尔颁布了英国历史上唯一的成文宪法,但没有实行宪政。英国光荣革命,可谓痛定思痛,修成正果。让我担忧的是,中国大陆一些新入教的教徒看起来更接近宗教改革过程中的教徒而不是收获宪政果实时期的教徒……

 

丁毅

 

 

9

 

201558 上午11:58,吴金圣 ‪<wujins5661112@gmail.com>写道:

非常感谢丁毅弟兄的参与讨论和补充!

 

1.我知道自己的知识不多,也清楚国内有很多的博士、专家教授等博学者,但大多数都是不敢说或无骨气的流氓骗子甜菊文人而已。这与讨论本话题无关,谅我不在此展开。

 

2.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密切相关。

它们绝对是政治层面的概念,是马列邪教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而且是1949年以后的产物,都是流氓共匪教育的结果。我小时候经历过生产队、大队、公社,那时就叫大集体,参加过生产队、大队的劳动,15岁以前工分记过2.5-3分,后来考取省重点中学就很少回家劳动了。我到北京是2002年,之前在上海,也住在郊区农村,上海郊区农民、北京郊区(如昌平、房山、通州等)的农民叫村里还叫大队或队里,现在住燕郊,农民房东也叫大队,村广播上也叫大队。所以,生产队、大队等是中国农村大集体的概念,是"集体主义"的体现。丁毅所说的"集体主义"是指亲族、亲友层面是错误的,特别是1949年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丧失殆尽,而且这种集体主义关系就是在政治层面的,不是亲族层面的。不仅在农村是这样,在城市的街道、里弄、巷等都是集体主义的市井文化,还有村民委员会办的企业、街道办的企业、乡镇企业都属集体所有,这是集体所有制的表现。国有企业也是大集体,吃"大锅饭"指的就是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扭曲的个人主义和健康的个人主义观点没有错,说得很好。

 

3.《圣经》及基督教是当代宪政的来源和知识支柱,过程很残酷,结果或结论只有一个。儒家的世界大同是指的专制大同,不是指的宪政大同。中国人的个人主义极端自私和暴力,所谓儒家的"仁爱",我认为是皇帝施舍的爱,父母施舍的爱,亲友之间的爱是以物质利益相交换的,如走亲戚没有带礼物,是不体面的。"初一不放出,十五没收获",这是我母亲经常讲的话。亲戚关系实为血脉关系、亲情关系,实质上还是利益关系。不是《圣经》里讲的博爱、慈爱。

 

——————————————————

 

 

 

 

 

--
本文来自《童言无忌》邮件群组。回复本邮件将发信到邮件群组,将可能暴露您的email 地址,姓名,IP 地址,操作系统和发信软件版本信息。如要私下回复给本文作者,请手工拷倍发信人邮件地址另外发信。请参考 邮件组和电邮的隐私保护建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30122ea197f17c7
退订 请发电邮给 lihlii+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 请发电邮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网页浏览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hl=zh-CN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童言无忌"群组。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lihlii/CAAZKMYbHe%2BdqHeWcHbrqKPynaO%3DWfoo3Nw81GFXFUVD4F5x41A%40mail.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