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台湾举行了中华民国中央公职人员的选举投票,包括中华民国第十四任正副总统和第九届立法委员的选举。
在这次选举中,民进党取得了总统和立法院的双赢。民进党蔡英文和无党籍陈建仁组成的竞选搭档"英仁配",以689万、56%的得票率,当选台湾下届正副总统。在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获得了总席位113席中的68席,超过半数。
这次选举结果是台湾历史上的第三次政党轮替。前两次分别是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民进党陈水扁获胜当选,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长达50余年的一党专政;和2008年马英九当选总统,国民党重获执政权。
2016年,也是民主进步党建党30周年。1986年9月28日,132名民主人士在台北圆山饭店,组建民主进步党。对这一组党行动,蒋经国没有进行镇压,并且在几天后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宣布将解除戒严令。第二年台湾正式解严,开放党禁、报禁。台湾民主化开始启动。从1986到2016,是台湾民主化的30年。
自由、公正的选举见证日趋完善的民主制度
这次选举过程,见证了台湾民主化30年的成果。
从发布选举公告,受理候选人登记,到审定候选人资格,办理候选人抽签决定号次,到选举人名册公告阅览、公告候选人名单,到候选人进行竞选活动、举办候选人政见发表会(基本由电视台主办),到分送选举公报及投票通知单、投票、开票,直到公告当选人名单、发给当选证书,整个选举组织过程都在平稳有序中进行,基本没有发生争议性事件。作为选务机构的选举委员会,在选举组织过程中始终保持中立。
从竞选活动来看,这次选举并不"火热"。虽然有三大政党推出候选人角逐总统,多达28个政党的候选人及无党籍人士共556人竞争113个立法委员名额,为史上新高,但街上竞选海报、旗帜并不多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因选举而受影响,反映出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生活里一种习惯性的事情。据了解,选举风气的转变,大约从2014年地方选举就已开始。此前,台湾选举期间的竞选宣传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在2014年地方选举中,以台北市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为代表的白色力量,倡导一种更节约、更环保的选举方式,对台湾的选举文化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选举结果揭晓后,胜选者进行"谢票",败选者承认败选。当选总统蔡英文一再说要"谦卑谦卑再谦卑",败选政党负责人则出现"请辞潮",反映出台湾政治人物对民意的尊重,民主政治已经深入人心。
这是一次真正自由、公正而且和平的选举。
选后台湾政治格局:从蓝绿对垒到绿营独大
这次选举是一场没有多少悬念的选举。选前民调已经普遍预示,民进党将会赢得大选。比民调更准的地下赌盘,已经不是赌民进党和国民党谁赢谁输,而赌的是国民党会输多少。
选举结果也正如预料,民进党总统当选,立法院席次过半,获得了完全的执政权。而"太阳花学运"后崛起的"时代力量",首次参选就在立法院中获得5席,成为立法院中第三大党。泛绿阵营的势力壮大,表明台湾政治格局从蓝绿对垒,变成了绿营独大。
民进党的获胜,主要得力于台湾主流民意对国民党"亲中共"政策的反动。这个主流民意在2014年"3.18事件",或称"太阳花学运"中大爆发,当时,学生为反对国民党主导下的立法院草率通过《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而占领立法院,掀起自1990年"野百合学运"之后台湾最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一般来说,"太阳花运动"背后的主要推动团体,属于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长期以来,作为中间选民的台湾民众厌倦了蓝绿互斗,期望出现一个"第三势力"打破蓝绿格局。学运之后,推动学运的团体发起"公民组合",试图通过政治整合形成"第三势力"。但在选前,"公民组合"分裂,其中的"时代力量"选择与民进党结盟,民进党将其胜选希望不大的选区"让"给"时代力量",而"时代力量"的候选人则借助民进党政治人物的影响力来打选战。例如,"时代力量"的立委候选人林昶佐,他的竞选海报上都有蔡英文的肖像,并宣称是蔡英文在该选区唯一支持的候选人。而通过这种结盟,民进党也能争取大量"第三势力"支持者的选票。
"公民组合"中的绿党和社会民主党则联合起来组成"绿社盟",选择以独立立场参选。
选举结果是民进党和"时代力量"都大获全胜,分别成为立法院第一和第三大党。而"绿社盟"无缘立法院,其候选人无一人当选。名义上是第三势力的"时代力量",在选举中形同民进党的侧翼。因而此间有观察者认为,真正的第三势力实际上全军覆没。
但对民进党和"时代力量"未来的关系走向,此间的观察者也普遍认为,随着"时代力量"的崛起,势必会争夺民进党的选民,在下次选举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从目前的合作走向竞争。其实,即使在本次选举中,我们也观察到,在民进党的竞选造势集会上,虽然"时代力量"的候选人也为其站台,但表现绝不像民进党支持者那般热烈,貌合神离之态隐现。
对于国民党是否能东山再起,大多数观察者并不看好。因为国民党的支持者多为老一代,尤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的"军公教"人员(军人、公务员、教师),随着他们的老去,国民党的基本盘处于不断萎缩中。在台湾,国民党作为权贵既得利益者的代表,遭到青年世代的普遍反感,随着年轻一代登上政治和社会舞台,国民党很难获得他们的支持。再者,国民党目前也没有当年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期像马英九那样的核心人物,能够在党内凝聚各派系,实现政治翻盘。此间的观察者认为,国民党很可能会进一步分裂,从而势力进一步削弱。
总之,本次选举很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民主化之后长达30年的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垒的政治格局,蓝绿之争将成为历史。未来一段时期内,绿营将会独大。国民党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几希。
但是,相当一部分选民之所以选择民进党,只是因为他们更讨厌国民党。所以,在国民党之外出现一个新的力量来制衡民进党,其中的空间是很大的。
民主化催生"天然独"
随着台湾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台湾民众的主体意识也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台湾民主化30年中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年世代,被称为"天然独"的一代。正是他们,把蔡英文推上了总统之位,把"时代力量"送进了立法院。
"天然独"并不同于以往的"台独",二者的内涵和心理基础都有极大的差异。而与"独"相对应的"统",两岸也不是在同一个语境中。
在台湾,国民党所维护的"统",在蒋介石时期,是以中华民国光复统一大陆。但是,面对庞大的大陆和中共,国民党早已经是无力无心,因为无力所以无心。但国民党当然也不会接受中共的"统",被"一国两制",这个无须解释。无力无心去统,又不愿接受中共的统,那么国民党维护"统",到底是在维护什么?它是维护自己在台湾的合法性。
早期的台独并不是针对大陆中共的,而是反对国民党这个"外来族群",所否定的是"中华民国",是要排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正因如此,早期的民进党领导人与中共多有来往,甚至学习中共的斗争经验,而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民进党领导人就访问过大陆,与中共接触。
老台独否定的是中华民国,这等于是要把国民党从台湾连根拔起。国民党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至今中华民国的国旗上还有国民党的党徽。如果中华民国不存在了,国民党在台湾还有地位吗?所以,国民党反"独"维"统",实际上要维护的是自己在台湾的合法性。
因此,早期的统独之争,其实质是台湾内部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围绕着合法性和主动权的争夺,更多的体现为台湾内部的族群对立。
但是,随着台湾民主制度的巩固和深入人心,随着在民主化中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年一代踏上社会舞台,他们形成了"天然独"。
"天然独"的心理基础不是族群,而是价值观,是建立在对台湾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上。"天然独"打破了族群界限,那些在台湾出生的所谓"外省人"后代,与"本省人"一样,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认同这片土地上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而他们所反对的"统",也明确地指向了对岸,因为中共的制度是与台湾的制度根本对立的。他们反对国民党,不是因为国民党是相对于台湾本省人而言的外来势力,而是因为它的亲中共政策会危及台湾的自由和民主。建立在族群意识基础上的老台独不认同中华民国,而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天然独",却可以认同中华民国。
如果说,传统的"台独",其主要指向是排除国民党"外来族群"的统治,而今天台湾的"天然独",则是对自由民主的保卫。
在这次竞选中,主要议题围绕的是台湾自身的经济、民生问题,统独问题并不是一个主要议题。但是,在选举投票前的周子瑜事件(在韩国的台湾艺人周子瑜,因为在表演中持中华民国国旗,而遭到大陆部分网民攻击为台独),却瞬间激发了台湾民众的本土意识,为本来就胜券在握的民进党,又加上了一把力,而同时,更加深了两岸民众的隔阂,
被中共长期不间断洗脑的大陆民众,与在民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年,在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导致相互难以理解和信任。
而在台湾出生的青年世代,对大陆的感情必然不同于他们的祖辈和父辈。跟随国民党去台的老一代,大陆是他们的故乡,他们普遍都怀有故土情结。但他们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在台湾出生长大,大陆对他们来说是一块陌生的土地,感情上自然就会隔膜,这是两岸长期分治的必然结果。很多台湾人说,他们去欧美都可以免签证,去大陆却需要台胞证,他们到大陆还不如去外国那样来去自由。
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为何遭到反弹
台湾民主化的30年,也是台海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30年。先是大量台资进入大陆,而在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的交流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却在台湾社会遭遇了强烈的反弹。而"太阳花学运"正是这种反弹的集中体现。
被大陆中共和台湾国民党称为有利于台湾经济的两岸服贸协议,为什么却遭到台湾青年的如此强烈抵制?
首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在民主制度下长大的台湾青年,对大陆政治制度的深刻不信任。他们已经习惯了自由民主的社会生活方式,将其视为天经地义的、人之为人天然应该享有的生活,他们害怕失去这种生活。因此,他们担心中资进入台湾,将会控制台湾的经济、社会。例如,服贸协议中规定台湾向大陆开放印刷、广告、出版物发行等领域,相当部分台湾人担心中共用广告投放、用金钱来控制台湾舆论,就像香港那样。
其次,大陆对台湾的经济输出,其结果并没有惠及台湾大多数民众,而主要使少数台湾政商权贵获得了巨大利益,拉大了台湾的贫富差距,加深了社会不公。例如,中资进入台湾房地产业,推动了台湾房价的飞速上涨,如同大陆的年轻人望楼兴叹,台湾青年当然会有同样感受。台湾青年反对国民党"亲中共"政策,就是反对两岸政商权贵的合流,反对他们勾结起来剥夺台湾民众。
也许,中共对台湾的统战政策决策者本意并不想造成这样的结果,但中共官僚权贵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却必然造成这样的结果,它在大陆如此,输出到台湾,也必然结出同样的果实,收买了一小部分人,却剥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
台湾大选结束后,中共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落马,一位台湾观察者认为,这是中共高层在清算对台政策失误的责任人。这些对台政策官员,与台湾政商权贵勾结,中饱私囊,使两岸经济交流的果实,被他们垄断独占,造成台湾民意的反中。
但是,两岸经济关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那些反服贸、反中的人物,也深陷其中。例如,"太阳花学运"的领导者、"时代力量"主席黄国昌,其岳父是国民党深蓝人士,也是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蔡英文据传也有亲属在大陆经商。
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和越来越频繁的交流,也可能会更加凸显出两岸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从而与政治鸿沟、心理疏离交织在一起。我们最终会发现,对两岸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不是金钱利益这些能看得见的有形之物,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物——社会制度和价值观。
--
"维权网"是非政治性和非组织性的公民维权志愿者的松散联网,旨在协助民间维权力量发展公民社会,通过民主方式促进法制改革,遵循普世人权标准和中国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监督政府落实其对保障人权的承诺,追究侵权责任,为受害者寻求司法和社会救助。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维权网""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维权网""群组。
要退订此群组并停止接收此群组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weiquanwang_CHRD+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