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電貿是國內上市櫃企業最大的被動元件通路商,創立23年來,沒有賠過一毛錢。這幾年跟著產業併購的腳步前進,陸續壯大營運規模,穩定朝年營收100億元目標邁進,並開始儲備下一個150億至200億元的能量。日電貿有三位創辦人,分別是董事長黃仁虎、副董事長周煒凌、總經理張世極,都是出身全球鋁質電解電容龍頭日商佳美工(Nippon Chemi-con),因此公司是由佳美工的通路商起家。
日電貿創立時期,正好是台灣產業由成衣、製鞋、音響、電視轉進PC供應鏈的時代,帶動電源類產品的需求大增,對於鋁質電解電容器的胃納量變大,多出很多日商服務不到的客戶。
在當時環境下,日商服務的客戶以歐、美、日和台灣大廠為主,台灣中小企業不是重點,黃仁虎、周煒凌等人認為,台灣的強項是中小企業,市場潛力大,因此主動和佳美工談另創公司,為其打開中小型客群。
有了佳美工支持,日電貿在1993年1月成立。以當年的環境來看,鋁質電解電容器由日商獨大,是非日商不可的局面,因此日電貿在創業的第一年,全年營收達8,700萬元,獲利300萬元,首年就賺錢。
成立23年來,日電貿每年保持獲利成績,即使經歷多次金融海嘯危機,但無一例外,也從未減薪或裁員。
富貴穩中求 眼光精準致勝
黃仁虎說,日電貿一開始獲得二、三家客戶力挺,再慢慢擴散,從第一年賺300萬元,到第二年、第三年慢慢穩穩的經營,中間沒經過高潮起伏,也沒有大起大落。
日電貿一路在穩健中成長,原廠佳美工的全力支持功不可沒。黃仁虎說:「佳美工是非常、非常、非常好的夥伴。」他一連用了三個「非常」。他在佳美工上班14年,加上後來代理產品23年,雙方累積長達37年的情誼。
周煒凌說,通路商與原廠彼此信賴關係很重要,甚至比客戶還重要,包括供貨、產品價格都要獲得支持才能持續。他形容,一家客戶可以因為價錢談不攏,說走就走,但好的原廠卻可以讓你吃一輩子。佳美工對日電貿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不與他們原來的客戶有衝突,全部的市場和客戶都歡迎日電貿去打拚。
由於通路商賺的是管理財,尤以產品單價低、品項繁複的被動元件最明顯,加上對原廠下單要比客戶多出一個半躍至二個月時間,風險來自存貨,預判市場的眼光必須比原廠更敏銳。
創業過程中沒有大風大浪,公司的成長茁壯策略,是日電貿創業團隊最重要的問題。黃仁虎說,13年前股價剛上市時,日電貿營收規模是10億元、淨利4,900萬元、股本2.4億元,當年創業團隊心中曾有年營收100億元的夢想。
但他們當時想的是100億元營收中,有60億元來自鋁質電解電容本業,40億元來自其他部分。沒想到13年後,年營收已超過80億元,但本業只貢獻30億元,不增反減,其餘是新代理的其他產品和併購所得。
計劃性增肥 公司愈做愈大
在危機意識下,並為追求成長,日電貿與大聯大等半導體通路商的腳步一致,走上併購之路,五、六年前起有計畫的「養胖」自己,以年增兩成的速度,逐步將資本額擴增逾一倍,目前已超過16億元。
在增資預備動作陸續到位後,日電貿相繼併購石英元件、電池通路商仕野,並自大聯大旗下友尚手中買下力垣,取得三星電機(Semco)MLCC和億光LED的代理權。
黃仁虎說,要吃別人之前,自己要先有本錢,如果沒有五、六年前的增資準備,就算遇到好標的也買不下,今天回頭來看,當年這個決策相當重要,否則現在仍是年營收不到30億元的廠商。
除營運擴增外,黃仁虎更說:「併是一定會併,而且我會積極去做,不管是我併別人,或別人併我,都沒有關係,只要公司會存續,就會變大,找個富爸爸也行。」
日電貿大事紀
1993 公司成立,主要代理銷售NipponChemi-con的電解電容器
1995 取得日本松下電子零件的經銷權
1999 合併青電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1 轉投資仁電貿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向櫃買中心申請登錄興櫃股票
2003 取得崇貿科技半導體產品的販賣權
股票正式掛牌上櫃
2004 取得達晶半導體產品販賣權
2007 陸續購買仕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股票正式掛牌上市
2014 發行新股1萬4,366餘張普通股,受讓力垣股東所持有的力垣公司股份2萬2,986餘張,換股後持有該公司股權比例95.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