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曾因許多獨步全球的發明而名滿天下,世界上第一部短波電晶體、第一台手提式電視機、第一台立體聲卡式錄音機,皆出自該公司之手。但這些舉世首創的產品如今都已成為老骨董,封存在東京一處檔案室的玻璃櫃裡,僅供訪客憑弔。在東京銀座商圈,蘋果商店(Apple Store)總是顧客盈門,附近的Sony展售場卻門可羅雀。
現在Sony仍是電子製造巨人,卻深陷泥淖而難以自拔。該公司近來致力於削減成本,包括不久前宣布裁員1萬人,期能追趕上比它更靈巧的競爭對手。日本其他電子大廠也有類似的困境,只能緬懷過去的光榮而徒呼負負。
電子巨人 日本時代縮影
專家說,Sony需要脫胎換骨,這是新任執行長平井一夫所需面對的最大課題。平井一夫在4月1日接替史川傑接掌Sony,並肩負使這家連四年虧損的公司振衰起蔽的重責大任。Sony10日再度調降財測,上年度預計虧損達創史上最高紀錄的5,200億日圓(64億美元)。三星上年度獲利150億美元,蘋果賺了約220億美元。
Sony若要起死回生,需要實行縮減產品線、外包,以及裁員等措施,但許多日本大企業表示,基於終身雇用的文化期待,他們無法採納這些辦法。Sony還需重新精簡日益龐大雜亂的組織,並找回以往引以為傲的創新。Sony的隨身聽(Walkman)為1980年代的文化偶像,近年來未曾開發一款開風氣之先的產品。
寫過三本有關Sony書籍的片山修說:「Sony是日本的縮影」,因為自20年前經濟泡沫爆破以來,日本還在慢慢適應中。「Sony起初是一家非常具創業精神的公司,但他們不願做出重大改變,因為改變總會伴隨著痛苦,結果,他們不再是一家特別的公司。」
有些痛苦是一時的:去年駭客入侵PlayStation遊戲網路,中斷服務與竊取用戶個人資訊;日本311大地震與泰國洪災,破壞工廠及打斷供應鏈;日圓升值也削弱Sony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分析師說,即使供應鏈復原、日圓回貶,Sony要奪回拱手讓給蘋果及三星的地盤,仍面臨一些根本問題。
Sony無法再從一些偶像級產品賺到錢,包括電視在內。由於競爭對手使用類似技術及更低廉的勞力,Sony電視部門已連續八年虧損。Sony現在賺的錢主要來自索尼人壽賣的壽險保單。
整合部門 曾遭集體反抗
Sony內部龐大雜亂的組織規模,也拖慢競爭腳步,這種大而無當的情況展現在產品與內容的龜速整合上。舉例來說,這家公司雖生產數位音樂播放機及筆電,也經營唱片及電影製片廠等事業,但其工程師串連這些產品時卻慢條斯理,不像蘋果無縫結合iPod與iTunes。
近年來娛樂事業本身已成為Sony穩定的獲利部門,電影及音樂總共占Sony前年度(2011年3月底止)銷售的14.7%。
但消費電子扯公司後腿,這些產品約占公司總銷售的一半,而上年度前三季虧損118億日圓(14億美元)。平井上任後,想方設法從核心事業中擠出獲利,在上個月底宣布高階層級組織大換血,目的是要增進主管間「快速」決策。Sony並確認了電子事業三大支柱─數位影像、遊戲及行動─並保證在集中資源在此三大領域。這些改變或許意味平井準備實施必要且「痛苦的」措施。
但這不是Sony首次想要實施重大變革,前執行長史川傑花了數年時間想要減少產品線,關閉工廠,整合各部門。但這在日本很難施行,在日本的削減成本措施,遭遇主管群起反抗。
Sony在2000年市值逾1,000億美元,如今剩不到五分之一,是三星的九分之一、蘋果的三十分之一。平井一夫說:「我對Sony所處環境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我們不能害怕為Sony的將來做出痛苦的抉擇。我們的對手與經營環境不會等我們。」(綜合外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