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为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并于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小部分人想知道,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会不会导致全球性恐慌。

鉴于几乎所有衡量经济活动的指标全线下滑,显然有人会对中国经济感到担忧。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和零售销售额的增速均明显放缓。其他类似电力消费的指标表明经济下行幅度更大。对外贸易无济于事,出口与进口增长也急剧下降。

此外,除了近忧,仍存有远虑,即人口的迅速老化将限制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令中国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到处弥漫着不安情绪,外资不再向中国投资,而且有些国内投资者甚至抽资而去。

通胀已回落至2%,房地产市场泡沫也有所缓解,然而,许多人并不将这些指标视为经济积极发展的风向标,而视为经济更加恶化的指标。那些认为中国处于“熊市”的人似乎终因一语成谶而欣喜若狂。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仍然复苏无力且政策失效的情况下,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负显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全球经济举步维艰之际,依赖商品出口的许多新兴市场,甚至还有一些发达经济体需要中国的“雪中送炭”。因此,在世界经济复苏停滞不前之际,经济增长遥遥领先的中国被视为带领世界经济更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尽管存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种种担忧,中国政府确实留有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刺激经济的余地。相比之下,许多发达经济体似乎已丧失了政策选择的空间。随着领导阶层的过渡迫在眉睫,中国政府似乎仍留有制胜法宝以有效地应对外部冲击。

欲实现今年7.5%的增长目标可能并非易事,却并非不可逾越。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在短期内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会对长期增长产生更多的风险。

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由银行资助的投资激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如法炮制此政策工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然而,另一波银行贷款投资热也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包括造成许多行业产能过剩、银行系统不良贷款增多等问题。

出台的组合政策也暗示着要保持经济更平衡的发展。直到最近,中国经济深受两大失衡因素的困扰—— 外部失衡表现在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而内部失衡表现在私人消费占GDP比率低,且有所下滑。

外部失衡现象已荡然无存,至少暂时如此。中国的贸易顺差GDP占比最近一次峰值出现在2007年,自此稳步下降,从2007年的7.6%跌至2011年的2.1%,而2012年上半年则降至2%以下。造成贸易顺差占比下降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令其贸易伙伴望尘莫及。另一原因在于人民币相对于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升值,从而削弱了其出口竞争力。

呈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增长仍不平衡,投资仍对促进GDP增长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1/3,几乎比任一其他经济体还低,而且呈持续下降趋势。

2012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线希望,当时私人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然而,这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投资驱动卷土重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所经历的投资拉动型增长并非完全有利无弊:并没有带动多少就业增长,反而破坏环境、限制普通家庭分享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收益。

何以应对?财政政策若能对症下药,能刺激短期需求而不会带来太多长期隐患,这不失为良策。例如,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更加均匀地分配丰硕的经济成果,并减少家庭成员为防范失业而省吃俭用以求“自保”的诱因。增加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社会开支不仅会刺激家庭消费、减少储蓄而且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

从长远看,政府优先考虑的是提高生产力而不是依赖于高投入或增加劳动力。这也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更加有效的政策工具。

金融体系需要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按优分配,包括为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输送资金,而且为储户提供更高的储蓄回报。更好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实现此目标,这反过来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进一步放开汇率,央行才能通过调控利率指导信贷分配。

中国的经济仍面临着其他巨大挑战,包括腐败现象和各企业不尽人意的公司治理。去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 将这些问题和决策程序的不足暴露无遗。威权政府当然可以做一些民主政府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事。在民主政府看来,这种不打自招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不过,政府对政策未能取得进步的问题和领域直认不讳,不管是不是民主政体的其他政府,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显现出一线希望之光,那就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迫切需要的改革日程。

尽管经济环境恶化,而且政治过渡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但是仍有所进步。这包括最近几个月所采取的虽温和却重大的如下步骤: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放开国内利率并放松资本流入与流出管制。

鉴于政治和制度上的重重阻碍,这种相机而动、循序渐进的经济改革方法是能取得进步的。然而,时不我待,中国领导人可能没有很充足的时间或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来控制自己缓慢却稳定发展的步伐。

多年来,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向世人证明在管理走钢丝式的经济平衡发展方面游刃有余。即便要处理许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中国政府也能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海外散布的一些流言蜚语暴露出了紧张不安的情绪并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动改革以确保短期的经济增长,同时提升未来预期并降低所面临的风险。不推进这些改革可能会面临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