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建交40周年(七):两大经济巨人旁的生存
日本在40年前与台湾断交转同中国建交,三方政治关系经历种种起伏。而从经济面来看,中日台三方关系40年来的变化并不小于政治面。
40年前的台湾就如同眼下的中国一样,便宜高效的劳动力使其成为相对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日本当时对台湾经济扮演的是资金与技术提供者角色,通过日本的投资与技术转移,台湾加工的产品出口到以美国为主的全球市场。
但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台湾在全球经济分工中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从九十年代开始迄今产业不断地大量投资中国下,台湾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扮演着类似过去日本对台湾的角色。
以今年上半年中国海关公布数字来说,两岸贸易量虽同比下降,但仍有750亿美元之多,而在40年前此一经贸量的数字是零。
长年出入超
相对于中国占台湾经贸比重的不断增加,日本在台湾对外经贸的比重则比40年前下降不少。但从台湾国贸局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来看,日本仍是仅次于中国的台湾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台湾与中日这两个全球第二与第三大经济体间的贸易,同时维持一种长期失衡现象;所不同的是台湾对日本是长期贸易逆差,对中国则是长期贸易顺差。
这种长期的贸易单向出超或入超,据经济学家指出与台湾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分工,主要对中国输出原材料与半成品,再由中国加工出口到全球市场有关。
台湾经济研究院的资深经济学家庄朝荣表示,台湾目前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主要是中间原材料为主,从最近的数字来看,这种生产性材料占台湾对中国出口的86%,相对而言台湾消费品出口到大陆只占不到3%。
就日本对台湾长年的大量贸易顺差,庄朝荣则指出,这意谓着台湾对日本的技术仍然相当依赖,许多关键零组件都必须从日本进口。
中日摩擦
在中日近来因为东海主权争议而引发的两国经济关系可能受损之际,台湾也正密切关注情势的发展对其经济的影响。
以反映人们预期心理的股市来说,一种看法是台湾可能在观光、运输及电子业,因中国对日本的"转单"而受益。比如在中国民众出现反日与抵制日货下,若中国彩电品牌取代了日本彩电的地位,则台湾生产LED厂家将因而受惠。
但在庄朝荣看来,中日两国若真的因为政治因素而在经济上决裂,对台湾经济的转单效应只是短期,长期则将面临负面冲击。
他指出,日本是累计投资中国最大的外资,且掌握许多中国工业生产的关键零组件,若以最极端来说两国经贸停止往来,造成的将是两败俱伤,而这种结果对台湾意谓着大陆这个最大出口市场萎缩,台湾也将失去经济增长动能。
他并表示,若日本厂家因中日关系紧张而在中国撤资关厂,订单也不会转向台湾,因为台湾不见得能补上具关键技术的日本留下的缺口。
政治与经济
庄朝荣指出,中国从日本进口一些关键零组件具无可替代性,以电子业来说包括像是石英原件、偏光板、配向膜、数组基板制程等等。
他也同时指出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90%,以两年前中国因渔船被扣押撞击事件,宣布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两个月来说,当时造成日本电子产业成本大幅上升。
在这种经济的紧密相扣下,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庄朝荣认为中日两国即使有政治上的风波,但应该不会走到相互贸易制裁那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他表示眼下的世界,国与国之间很难说是政治关系影响经济关系多一些,还是经济影响政治多一些。若以台湾的经验来说,在两岸还没有三通前经贸已热络往来,而对与日本断交后台日经贸也是有增无减,这是因为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互利的。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