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五, 10月 25, 2013

[G4G] 文学城 薄熙来案没有让中国人清醒 反倒成了一剂迷魂汤

薄熙来案没有让中国人清醒 反倒成了一剂迷魂汤

文章来源: RFI 于 2013-10-24 20:26: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8447 次)
1

香港《明报》署名周舵的评论称:"海外舆论普遍低估了薄熙来的民众基础,多从中共高层的权力斗争解读薄案。薄熙来在中共高层当然不乏同情者甚至同伙,但他 的政治才能却不限于此。薄还是一个古希腊人所说的'僭主',他们借广大民众对现实的不满,大力蛊惑煽动底层民众,藉社会危机和群众拥护上台执政,然后摇身 一变成为大独裁者。拿破仑、希特勒、阿根廷的贝隆、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泰国的他信等等,都是这一路人。"

周舵是参与八九民运的 "天安门广场四君子"之一,六四事件后被中国政府监禁,出狱后多年来关注和研究中国问题。他认为:"薄熙来狠踩执政党的痛脚:官僚主义、特权腐败、贫富分 化、犯罪猖獗等等;然后利用手中不受监督约束的巨大权力,一方面滥施淫威、一意孤行,另一方面也瞄准民众的不满,运用毛泽东式的手法大力讨好底层民众,建 立自己的社会基础。他的手法相当奏效,赢得了极为广大的群众支持。"

这篇在明报披载之前已经在网络广为流传的评论认为:"由于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改革的严重滞后,极左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当前的中国向极左旧制度倒退的危险决 不能低估――在选择了错误的激进民粹民主化道路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假使现在实行普选,谁会得到多数选票?十之八九是薄熙来,最没有希望的恰恰是自由宪政 派!""薄熙来案理应给中国的自由民主派开了一味醒脑剂,让他们明白好民主必须建立在法治、宪政、人权保障的坚实基础之上,民主不仅仅是选举,不仅仅是一 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那么简单。非常可悲的是,薄熙来不但没有让国人清醒,正相反,他反倒成了一剂迷魂汤,让国人更迷煳,思想更混乱了。"

香港《明报》署名刘进图的评论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及哈佛大学两位学者艾塞默鲁和罗宾森(Daron Acemoglu, James Robinson)合著的《为何国家会失败》(又称为《国败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提出了警告,指中国的政治及经济体制若不向'广纳式体制'(Inclusive Institutions)迈进,让更多人分享政治权力和经济机会,继续由一小撮统治精英以'榨取式体制'(Extractive Institutions)独占权力和财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渐消失。刚审结的薄熙来案为这个警告提供了适切的脚注。"

刘进图是香港最重要的知识分子报纸之一《明报》的总编辑。他认为:"薄熙来案带出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当一个省或市的领导人垄断了辖区内的行政、立法、 执法、司法、传媒等权力,区区公安局长就可以狐假虎威,藉打黑之名随意掠夺商人的财富、包庇杀人灭口、监听权贵政要、收集黑材料作日后要挟之用,领导者可 以随意将异见者关进黑狱一控再控、协助政商界盟友积聚巨额财富、收买中央政要编织政治保护伞、爆料抹黑政治对手,这对中共统治集团造成的威胁,其实比民众 的不满更严重。"

刘进图曾经派驻北京多年,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各界有广泛的接触和观察。他认为:"改革肯定有风险,不改革风险更大,这就是中国当前立于十字路口的写照。内地 知识界对这形势洞若观火,有人主张攻坚,直接改革政治体制,例如将民众海选从基层村政权提升至县和镇、区的层次,也有人主张引入分权和制衡,例如将各行政 级别的执法及司法权力收归上级或中央,以垂直领导代替横向领导,令省市一把手不能随意干预公检法的运作,令司法回归专业,减少冤假错案。到底哪一种改革能 够令中国政治体制走向'广纳式体制',从而为经济改革和持续增长提供制度支撑,认同改革的人可以再三辩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单靠经济开放而政治抱残守缺就 像一条脚走路,是不可能走得长远和持久的。"(BH)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