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县西南的来凤山下,有座依山而筑的滇西 抗战纪念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也叫国觞墓园.国觞墓园由大门、甬 道、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组成,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园大门的牌楼上方,镌刻着李根源书写的“国殇墓园”四字。沿中轴线百米甬道来到忠烈祠的基台前,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 石刻;忠烈祠�下悬挂着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挂着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忠烈祠即纪念堂内外方廊柱上,悬挂着蒋中正、于右任、李根源的题额,还有何应钦、卫立煌、霍揆彰、周福臣、阙汉骞、顾葆裕等将军的挽词楹联。 祠内正中墙壁嵌着孙中山先生遗像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题字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鎏金联语.孙中山像左右两边,醒目地挂着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 两侧墙壁镶嵌着76方腾�战役阵亡将士9,168人名录碑,及孙科、陈诚、龙云等军政要员和地方各界人士的挽诗悼词刻石数十方。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题写的挽联是:“绝域远征歼狂寇克坚城是薄伐首功攘夷奇绩,丰碑屹立妥英灵藏碧血留千秋忠义百翼馨香”。 1944年5月至1945年1月为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的以卫立 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滇西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利时机,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强渡怒江,向盘据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 全面反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21,000多人,我军也有近万名将士牺牲,最终於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 后胜利。 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是中国人 民在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战斗.光复腾�的战役刚结束,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倡导修建阵亡将士公墓,在战争的火光中,奋笔上书国民政 府:“理应丰碑伟�,以纪英烈,状形绘声,传之史志,俾边人春秋祭享,永远不忘。”从1945年初动工修建园墓,至1945年7月7日中国抗战开始的卢沟 桥事变八周年时落成,在国殇墓园中,埋藏了当时尚能找到的3,000多名阵亡将士的�骨,使在光复腾�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们有了安息之地。 忠烈祠后面为31米高的圆锥形小团坡,坡上苍松翠柏,青草黄花,相伴着3,168座排列整齐、挺然屹立的碑石,每块 碑石上刻有一位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推弹手×××”、“下等兵×××”……斜阳穿过山坡茂密的松柏,斑驳照射在一排排墓碑上, 小草野花随风摇摆,格外静谧、格外�美。 沿小团坡拾级而上,坡顶建有纪念塔,肃穆仰望,碑上刻着“攻克腾�阵亡将士纪念塔”。站在坡顶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墓 园西边,大盈江水汹涌狂奔,滴水瀑布的巨大轰鸣与墓园松涛呼应;墓园南面,美丽的和顺古镇烟霞��;极目北眺,着名的史迪威公路——那条勇士们用生命捍卫 的“抗战大动脉”蜿蜒而过.然而,国殇墓园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难.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国殇墓园作为“反动四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墓碑、墓穴 被捣毁。腾�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把国殇墓园“封”起来,才避免墓园被彻底破坏,而中华民国国旗也奇迹般地被保护下来了。1984年10月,腾�组建了国殇墓 园复修委员会及规划施工小组,同年12月动工,恢复了忠烈祠及墓园大门的原貌。腾�民众自发到山坡上收集被凿毁的碑文,逐一辨认,并查找资料核对,使烈士 英名重昭於天下。从此,中华民国国旗重新展示在忠烈祠上,墓园的松柏翠竹重现郁郁葱葱,墓园重现清幽肃穆景象。 腾�国觞墓园是全国唯一保存得较好的抗日英烈墓园,它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的情势下与美国等盟军合作,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把日本人赶出腾�并消灭之,保证了国际援助通道的畅通,及抗日后方的安全。腾�国觞墓园,凝聚着中华民族浩然正气。 屈原在《国殇》写道:“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每每提到中国远征军,仰慕情怀油然而生,腾�的人们、滇西的人们,乃至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都怀念着抗日战争的英雄! (陈钊是香港新闻工作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