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從德:民變 兵變 政變——在2014"民權研討會"發言
forumadmin 2014-09-05 11:47:45 脭脛露脕拢潞21麓脦 脝脌脗脹拢潞0
【導讀】二零一四年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一日,由〝孫文學校〞主辦,〝黃花崗杂志社〞和〝天安門民主大學〞協辦的〝民權研討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来自美國中部、西部、澳洲和中國大陆的學者齊聚〝國父紀念館〞,對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的意義,民權與人權、民權與憲政、民權與革命和改良的關系,以及中國未来的民主道路和方向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希望通過研究和探討民權问題,對中國大陆的民主轉型盡一點微薄之力。 我們將陆續選登部分學者的發言。下面是舊金山〝孫文學校〞校長封從德的發言,題目是《民權與公民行動》。
我們今天的是〝民權〞的研討,主題是〝民權〞。实際上剛才辛老師已經爲〝民權〞做了一個非常准确的新的定義,〝民權〞其实就是國民應有的權利。那么〝民權〞這個概念,國父孫文在〝民權主義〞中提出過。〝國際人權公约〞的两個公约,即 A 公约 – 《經濟與社會權利公约》和B公约 – 《公民權與政治權利公约》,也對〝民權〞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诠釋和定義。由于 A 公约和 B公约的簽署國在原則上是有约束力的,那么雖然中共簽了並批准了A公约,就是《經濟權利與社會權利公约》,但是他們有很多〝但書〞,也就是很多限制條件;但是中共對B公约只是在一九九八年拿到〝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却一直擱置到今天。可見中共是非常非常害怕〝民權〞這個概念。而〝民權〞恰恰是我們今天追求中國〝民主化〞最核心、最靶心的那個概念,也就是辛老師说的國民應有的權利,主要还是在政治權利上面,這是靶心。
实際上我們看見,從九十年代到两千零三年,蓬勃兴起来的維權运動看,雖然參與的人數很多,大量的訪民前赴後繼地參與維權,但是由于它只是在經濟和社會這個層次上面,所以這樣的維權的运動,哪怕有时候有些暫时的勝利,但是都是不稳定、都是不能夠有長期的保障的。
比如说九十年代初,我的家鄉是宜賓,有一個叫蔣大清的退伍軍人,他就帶着十几萬的農民,去抗那個税和費,一個大規模的維權事件。過後,蔣大清就〝秋後算帐〞了,被判了刑。今天你看許志永,根本就是已經被秋後算帐,抓到監獄裏面去了;騰彪也是被限制行動。
烏坎,是全世界最矚目的例子,当时都有〝民主選舉〞了,自己選出了〝村委會〞,实際上是真实意義上的選舉了,但是到今天我們看烏坎的維權,薛錦波被打死了,屍體是過了多少個月過後才还給他家屬,而且給他封口費。到今天整個這個村,他們要追討回他們的那些土地、根本就追討不回来。所以没有政治權利。哪怕暫时性地得到星星點點的經濟權利,或者社會權利,但是這種維權的成功都是不稳定的。所以〝民權〞才是核心、才是靶心。這是今天我想讲的第一點,關于〝民權〞這個概念。
封從德: 民變 兵變 政變
封從德
第二點,我很簡單地想讲一下如何追求、如何取得〝民權〞。孫先生有一句很經典的话,就是我們要〝喚醒民衆,鼓動風潮〞。要让〝先知先覺的人〞,也就是對〝民權〞有概念的人,去帶動那些〝後知後覺的人〞(像八九年絕大多數的我們都是〝不知不覺的人〞),那樣〝茉莉花革命〞就會来到。
這几年一直在辯論一個關鍵的核心,那就是所谓的〝非暴力〞。是不是追求〝民權〞的运動,一定要采用〝非暴力〞的运動?还是要〝暴力〞的运動?还是说我們也要去〝暴力革命〞!剛才也有朋友是在討論,我們到底要不要暴力?〝暴力革命〞是不是也是正当的?我覺得這裏邊有一個最關鍵的问題就是:我們對〝非暴力〞這個詞的翻譯,在我看来根本就是錯誤的。中文在翻譯西方的詞彙的时候,我們經常犯的大量的、誤導性的錯誤。比如说〝共産主義〞、〝共産〞两個字,與它的原文 Communism〝社區主義〞的原意就要差太远了。我們都是這些詞彙的受害者,因爲〝共産〞這两個字,致使中國至少是八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這種代價。那么在我看来,我們今天對〝非暴力〞這個概念的誤解,也會使我們爲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甘地自己用〝堅固真理〞這個詞,即我們要去堅守真理。实際上是叫〝不害〞, 就是我們不要用思想、語言和行動的暴力去傷害別人的意思。然而,Ahimsa 這個詞被翻譯成〝非暴力〞了,因此好像我們就不能用暴力了。其实,如果我們仔细去看看甘地他自己写的〝自傳〞,就會知道他自己曾三次參战,親自帶着隊、組織印度人去參加战爭。他说,如果一定要在怯懦與武力当中選擇的话,我建議还是要選擇武力。甘地舉例说,我的大兒子有一次问我:如果一九零八年我差點被打死的情況下,如果他跟我在一起,他應該怎么做? 甘地就跟他说,是逃走?还是看着我被杀?还是用武力来保護我呢?甘地明确對他的兒子说,他的責任應該是保護我,哪怕這個时候要用武力。
所以实際上在我看来,Ahimsa 這個詞真正對應的中文的詞應該是〝武〞這個字。〝勇武〞的〝武〞。比如说勇武精神,勝之不武。〝武〞是真正有正当性的,比如说,〝正当防卫〞這樣的武力。所以我們不要被〝非暴力〞和〝暴力〞這些詞的翻譯給拉入陷阱裏邊,好像〝非暴力〞就是要排除一切的武力。希特勒,需不需要用武力来解除他的罪惡?中共的罪惡是不是需要用武力来解除它 ?
封從德: 民變 兵變 政變
封從德在2014 〝民權研討會〞發言
剛才夏教授讲得很好,当〝兵變〞的时候,這些專制軍隊裏的軍人們,他們如果掉轉枪口,那么這时候他們用的武力,就有了正当性,就不是暴力,而是爲了國家、爲了民族 、爲了大衆的利益而鬥爭的武力。它是有正当性的武力。因此,這时候我們要用〝武力〞這個詞,而不是〝暴力〞。
我們要怎么追求公民權?我們要怎么形成一個公民的行動呢? 我希望用〝公民行動〞這個概念来取代〝非暴力行動〞的概念。因爲〝非暴力〞形成了大量的混淆和誤導。那么我覺得我們用〝公民行動〞、〝公民抵抗〞、〝公民不服從〞来取代〝非暴力运動〞,可能是一個更准确、更適合中國現在当下情況的概念。
另外,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它是二零一二年在美國得奖的一本書,名字就叫 〝Why Civil Resistance Works〞。 爲什么公民抵抗是有效的? 書中分析了從一九零零年到今天的两百三十二個多個案例和图表分析,並得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結論。 我歸結起来就是:從〝民變〞到〝兵變〞,再到〝政變〞這么個三部曲。 基本上是從一九七三年〝葡萄牙革命〞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所經曆的過程。 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數據:〝民變〞占百分之十八,〝兵變〞占百分之六十八。 這個數據給我們一個非常重大的啓發,就是從〝民變〞到〝兵變〞,雖然〝兵變〞是最關鍵的,但是要首先形成〝民變〞,因爲〝民變〞是基礎,有了〝民變〞才能觸發〝兵變〞。 大規模的〝民變〞過後形成〝兵變〞、觸動〝兵變〞,最後導致的政治的變化。而政治的變化就是從專制到民主,其实就是革命。〝辛亥革命〞也好、 〝顔色革命〞也好、〝茉莉花革命〞也好,都是革命。 〝孫文學校〞和〝天安門民主大學〞都在准備這樣的〝公民行動〞,欢迎大家,尤其是國內的年輕朋友們来和我們一起探討、研究。(完)
封從德说明:〝孫文學校〞目前並未設校長一职,目前本人是〝孫文學校〞網站主持人。
[博讯来稿]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