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開採錫礦的馬來西亞居林鎮,走過一些小型香蕉園與油棕櫚樹園,就是太陽能板製造業界保守最到家的祕密之一。
這裡6座有穴狀廠房的工廠是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的生產骨幹。這兒有3700名員工,還有來自汽車裝配廠及其他產業、廂型車大小的改裝機器人,聯手生產該公司5/6的太陽能板,其餘由俄亥俄州的工人製造。
製造商的名單很長。日本Panasonic在前面有座太陽能板製造廠。美國愛迪生太陽能公司在100公里外的朱毛鎮生產矽晶圓。韓華Q電池公司與美國太陽能源公司在更南邊有大型工廠,矽谷新創太陽能電池製造商Solexel則準備斥資8.1億美元建一座太陽能板廠。
地處東南亞的大馬人口僅3000萬,是太陽能板產業最近出現貿易大戰下的最大贏家。中國大陸的業者受到美國懲罰性關稅及歐盟配額打擊之際,大馬因為勞動成本較低、稅賦優惠、與西方關係良好,以及操英語工程師供應無虞而越來越能吸引跨國企業。
大馬如今是舉世第3大太陽能設備生產國,遠落中國大陸之後,但正迅速追上歐盟。美國政府16日一如預期擴大大陸太陽能板的高關稅之後,大馬在全球太陽能板交易中的分量將隨之提高。未決的官司勢必對部分在大陸、部分在台灣製造的太陽能板徵稅,使大陸部分業者再也無法鑽法律漏洞逃避關稅。
太陽能源公司總公司在加州,半數太陽能板在大馬麻六甲製造。執行長華納說:「我們喜歡大馬,因為它結合成本低、技師素質高的優點。它位於中間:成本較低,工程品質好。」
居林的工廠多由美國、歐洲、南韓與日本企業經營。它們更喜歡談論母國的生產。以韓華公司為例,它每年在大馬生產發電量1100百萬瓦的太陽能板,在德國母市場卻只生產200百萬瓦發電量的太陽能板。然而它強調,工程在德國泰爾漢姆進行。
這是共同的主題。技術來自海外,員工與多數材料則出自大馬。
除財務部的2名外籍人士,第一太陽能分3班的3700名員工全是大馬人。材料大多購自大馬供應商。廠區經理傑亞加尼希一邊在居林廠24條生產線之一的無塵地面走動,一邊說:「材料在地化是我們不斷降低成本的策略之一。」這些生產線完全複製俄亥俄州裴里柏格的4條生產線。
他說:「決定增加更多機器人或做生產方面的改變時,裴里柏格與這裡幾乎同步進行。」
大馬是全球貿易規則、經濟競爭力與太陽能產業環保政策互動下的受益者。關稅的影響最直接。
太陽能板價格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開始下跌,大陸業者開始以低於製造與運輸成本的價格銷售。
大陸大舉出口廉價太陽能板導致美歐幾十家業者破產或關門。美國2012年對大陸太陽能板開徵高額反補貼及反傾銷關稅,總計約達30%。
價格一路大跌至2013年底,凸顯成本競爭力之重要。大陸工薪上漲使外企開始物色其他地點,讓熟練工程師與機器操作員工資相對較低的大馬取得優勢。
多年來大馬工資比大陸高許多,差距如今已消失或反轉。根據大馬政府的數據,大馬工廠技師去年的全國中間月薪是765美元,機器操作員與裝配線工人400美元。這類似或低於有大型出口產業的大陸沿海各省。
大馬的部分電力成本也是亞洲最低的,盛產天然氣是原因之一。
大馬的最大優勢之一是,大型本國外國投資人10年免公司稅。第一太陽能主管瑪雅.魏塞爾斯說,這使該公司決定讓多數生產作業落腳在大馬。
她說:「那很輕鬆;10年的免稅假期。談到太陽能板製造,尤其是本公司的生產,勞動成本低有幫助,然而稅才是關鍵。」
【2014-12-30/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