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背井的滋味,潘基文早在65年前就嚐過。當時他的故鄉南韓遭受戰亂蹂躪,但他還只是個六歲小孩,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整天就只是哭啊哭。從此以後,他對動亂的受害者就特別能感同身受。憶起這段往事時他說:「其實我還算不上『難民(refugee)』,而是『流民(displaced person)』。但對我們而言,聯合國的旗幟成了我們的保護者。」
朝鮮半島是聯合國維安部隊在全球第一個介入保護平民的地方。在小小潘基文的心中,二戰後成立的聯合國就是「明燈」。但時至今日,剛開完70屆會員大會的聯合國似乎不再那麼像是盞明燈,已有193個會員的這個組織更像隻巨獸,而從2007年擔任聯合國秘書長至今的潘基文,也早已了解政治權力的殘忍極限。
潘基文當年和家人逃到清州後,終於可以開始上學。UNESCO和UNICEF提供很多人道支援,還有課本、玩具和文具。潘基文17歲時獲選進入紅十字會全球兒童和平代表團,那是他第一次到白宮,還晉見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他還記得甘迺迪當時說:「雖然各國政府相處不和睦,但你們年輕人可以成為好朋友,這點不受國界限制。」
正是這段經驗讓潘基文決定以後要成為外交官。接下來40年他的足跡踏遍印度到奧地利,在哈佛甘迺迪學院唸書,2004年當上南韓外交部長。任內他盡量不惹爭議,幾乎從來沒有製造出讓人大書特書的傳聞,更沒有因什麼發言讓人抓住把柄。這與其他引起口舌之禍的官員形成鮮明對比,也因此得到「油鰻」的暱稱。
他這輩子最驚人之舉大概就是2006年爭取聯合國秘書長大位一事。那年前秘書長安南任期結束,潘基文出乎眾人意料地宣布參選。他的知名度不高,他的機會看來一樣渺茫,但他不辭辛勞地拜訪所有關鍵人物,「老實說,過了很久我才體認到自己真的成了聯合國秘書長。」
潘基文相信,儘管現在許多人對聯合國的存續有意見,但放眼全球聯合國仍是最正統的國際組織,因此絕對會繼續存在,只是需要一些改變。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修改秘書長的評選方式。
直到現在,秘書長這個位子仍由安理會關起門來決定,但已有部分成員希望由193個會員國全體投票表決。潘基文表示支持,「70年了,應該要更透明,我也認為該是讓有經驗有才能的女性出頭的時候了。」
潘基文現和結縭超過40年的妻子柳淳澤住在紐約,兩人育有三名子女。但潘基文這一生多數的時間不是在會議室就是在飛機上,幾乎沒放過一天假。他的八年任期到明年屆滿,那下一步考慮競選南韓總統嗎?「我太忙了,根本沒空想到其他事。」他這麼回答金融時報記者邰蒂的提問。又是一個「油鰻」式的回答。
說起這八年讓他最有成就感的事,他緩緩道出是去拜訪難民營的時候。一方面是因為他試著行使他的「說服力」,鼓勵各國政府善待難民。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傳達一種對韌性的訊息,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希望。
「我到難民營時,我總是告訴年輕人:『不要絕望!』『我也曾經跟你們一樣,但那個男孩現在已經成為聯合國秘書長,千萬不要絕望!』」
(綜合外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