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在中秋節過後出現一波強彈,目前指數仍然是維持在高檔,就強弱的角度來說,台股並不算弱,惟獨美中不足的就是成交量遲遲未能放大,過去一段時日加權指數的每日成交量大多都在600∼700億元左右,這樣的成交量能夠讓台股維持長時間的高檔整理,確實是讓市場匪夷所思,到底哪來的力量,而錢到底都跑到哪裡去了?
市場資金相當集中
有限的資金要能夠使指數維持在相對高檔,就表示資金點火的力道會比較集中在幾檔重要的指標股身上,並不會出現百花齊放的狀況,這點從台股上市櫃公司填權息的概況就可以看得出來。
台股今年總除權息的家數有1100多家,以10月18日的收盤價來判斷,大約有45%的公司完全填權息或者是正在填權息,換句話說,還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公司,尚未展開填權息之路,可見得市場的資金都是流向完全填權息或是正在填權息的公司。
而若再就完全填權息的比率來看,傳產類股的占比為11%、電子類股占比為14%、金融類股占比為1%,由此可見Q4以來,市場的資金比較集中流向到傳產與電子等族群,這也呼應了最近幾檔走勢特別強勁的塑化與電子類股,如華夏(1305)、岳豐(6220)等。
聚焦法人青睞標的
觀察到華夏與岳豐這段時間以來股價之所以能夠這麼強勁,主要是因為市場的資金集中流入所致,然而這些資金主要多是來自法人。你可以清楚地發現,今年以來只要是法人買超較集中的股票,其走勢也都相當的強勁。
例如若從大立光(3008)的股價來觀察,今年就呈現出翻倍的情況,所以說今年的台股市場並不缺大漲的股票,缺少的是全面性的資金,因為先前的政府實施證所稅之後市場資金就轉往房地產,沒想到前朝政府再繼續用重稅打壓房地產,使得資金再度轉往更為保守的保險、債券等市場。
試想現在投資人手中的資金不是套牢在房地產,就是轉向更保守的金融商品去投資,所以一般投資人能投入到股市的資金也就愈來愈少,不過這也會更加凸顯了法人在台灣股票市場的力量,因為只有法人才有能力挹注源源不絕的資金到股票市場,而且法人在進場之前都一定會先研究與篩選過,所以法人買超的標的始終是選股條件中的一個很重要元素。
在台股量能未出的前提之下,法人籌碼仍然相當的重要,但如果法人的籌碼由買轉賣,股價修正的速度也會很快,也因此要時時觀察法人買超股的狀況,一旦出現由買轉賣的情況,我們也要適時地避開才是。
有買盤才會有動力
1檔股票的基本面再好,也是要有買盤,股價才會有往上的動能,如果1檔配股配息比率很高的公司,其股東在參加除權息之後,不願意把拿到的股息再投入買進公司的股票,或是股東將配得的股票於市場上賣出,這樣公司的股價是不會有亮眼的表現,所以能夠順利填權息的公司,也就表示股東或是新進的投資者看好該公司的價值。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6/10/21 No.1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