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是台灣企業界火紅的議題,「創新」則是每家企業矢志追求的競爭利基,而「企業倫理」的當前發展仍多局限於學術範疇,這三者看似沒有什麼共通點…。
其實是密不可分。首先是「創新」,「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毋須贅言,一家偉大企業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以前的福特汽車到現在的蘋果電腦,都與「創新」脫不了干係,一如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名言:「創新以前,每一種植物都是雜草,每一種礦物也都只是石頭而已」。
回顧歷史軌跡,如果沒有「火」這種劃時代創新,人類可能至今仍是茹毛飲血;如果沒有工業革命時期各種創新的不斷堆疊與突破,人類可能依舊處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時代。人類沒有創新無法進步,而身為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組織-企業,肯定得不斷推陳出(創)新,才能不斷存續下去。
可是,「創新」一定都是好事嗎?
讓我們回想一下,2008年那場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始作俑者是層層結構複雜到少有人能充分理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十年時間過去了,有些深受其害的國家如今仍餘波盪漾,甚至因而導致政經情勢上的劇烈更迭。
究竟,什麼樣的創新,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創新?對筆者來說,以「企業倫理」為邊界的創新,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創新。
企業倫理的定義是「以企業為主體,針對各利害關係人(客戶、同仁、股東、社會/社區、環境等),從事合宜行為、建立適當關係,藉以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缺乏企業倫理的創新難道就不是創新了嗎?想想「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故事,創新當然還是創新,只是會殃及無辜、甚至禍延全球…。
那麼,「永續發展」又跟「企業倫理」有什麼關係呢?「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前最為人所熟知的定義,來自於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年的報告:「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為前瞻的發展模式。」具體做法是盡力求取經濟、社會與環境間的三者平衡。
筆者來自企業,屬於「經濟」層次,自然思索的是從企業立場出發的永續發展,須「在營運過程中,設計全新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才能有效兼顧「經濟」與「社會」;同時,也必須「在營運過程中,投入節能減碳、保護環境,藉以維護後代子孫權益」,才稱得上是求取「經濟」與「環境」間的平衡。
而這三者(經濟、社會與環境)的交集就是「企業倫理」。
一定有人想問:這三者交集不是「企業社會責任」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有何差異?
如果我們借用「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邀集60個企業界及非企業界團體,針對「企業社會責任」提出的共識-「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
對照前文的「企業倫理」定義,可以清楚發現「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其實互為表裡,企業倫理是企業根本的立業態度,而企業社會責任則是奠基於企業倫理的企業具體行為,兩者缺一不可。
也就是說,「企業倫理」是企業的經營核心,「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行為,而「永續」則是企業發展的終極願景。
綜上所述,創新、企業倫理與永續發展間的三角關係,一言以蔽之-「具備企業倫理的創新,才是永續發展的根本」。
(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