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為何失敗, 才知道如何成功 撰文 / 陳芳毓 文章來源 《經理人月刊》「向失敗學習贏的法則!」 有時候,最成功的人,可能是失敗最多次的人。 林肯(Abraham Lincoln)失敗過。他一生中共歷經兩度經商失敗、8次選舉落選。 喬丹(Michael Jordan)失敗過。高中時,他曾被籃球校隊拒絕;進入NBA後,更輸過上百場球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失敗過。他連續兩年申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班遭拒,從此失去申請資格,只好進入半導體業工作。 JK•羅琳(J.K. Rowling)失敗過。在《哈利•波特》(Harry Porter)第一集出版前,她的草稿曾被出版社退件12次。 李安更曾失敗過無數次。他兩度聯考失利、6年失業在家,37歲才找到第一份工作。 但是,林肯被視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喬丹是「籃球大帝」、張忠謀是首創晶圓代工模式的「半導體教父」、羅琳是英國史上最暢銷作家、李安更兩度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用「成功」二字形容這些屢仆屢起的人們,似乎太過淺薄。他們不小心打開了失敗的黑盒子,卻釋放出成功的無窮希望;他們最珍貴的經驗並非「如何成功」,而是向失敗學習「該怎麼贏」。 失敗讓你更想贏,知道該怎麼贏 和成功相比,失敗,是更好的老師。它提醒我們,要贏,就得把自己磨練得行動更踏實、決策更精確、心智更堅強。 有一種失敗,是因為我們準備不夠充足。在被高中校隊教練以「看不出未來的天分」為由拒絕後,喬丹只好幫隊員看管衣服,以爭取練球機會。他設下目標:每天至少練習4個小時,前兩小時和一軍球隊練,後兩個小時和二軍練,偶爾還獨自留下練習。1年後,教練再也找不到拒絕他進入球隊的理由。 有一種失敗,是上帝要賦予我們新任務。1955年申請MIT博士班失利,打亂了張忠謀的學術生涯規畫。「她(MIT)給予我就業的本錢,但當我要求她所能給予的最高學位時,她把手縮回去,她不再理我了。」他曾寫下的這一字一句,足見落寞。 但1周後,他收拾起失落的心情,轉而激越地寫下:「就讓她保留她的博士學位,她的書本,她的實驗室吧。我有很長的人生路程要走,讓我昂起頭來,開始走這條路。」32年後,他果真以在全球頂尖企業開拓的視野,引領台灣走出了「晶圓代工」這條全新的路,掌握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 還有一種失敗,要直到成功後才知道它的意義。 羅琳百轉千折的人生,精彩度不遜於她筆下的人物。現在的她,是作品銷售3億5千萬冊的超級作家;過去的她,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是靠著政府接濟度日的單親媽媽,更是大出版社不屑搭理的無名作者,這些挫折捲起巨大的憂鬱,幾乎壓垮了她。「我是我所知道的最大的失敗。」在哈佛大學畢業演講上,她這麼描述曾如此不堪的自己。...詳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