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星星之火,燎亮中原大地,欢迎任何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反共复国行列。。。。。。投稿 molihuazh01.zhongguo@blogger.com
39歲的江宏仁有兩種身分:週間,他是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到了週末,他就躲進在新北市樹林工業區的一個小廠房,帶著20多位家長、學生、老師組成的科學愛好者,一起動手拼湊出倍率最高300倍的「手機顯微鏡」,送給偏鄉學校和研究機構。兩年多來,至少已有約一萬人受惠。 原料、租金 全部自掏腰包 讓人吃驚的是,江宏仁沒花半毛錢政府經費,也不接受任何贊助,價值近150萬元的自動化機具、每月兩萬元的廠房租金與原料等支出,全部自掏腰包。以助理教授的薪資,得不吃不喝20個月,才買得起需要的設備,再支出每月1/3的薪水,用在維持日常開銷上。 「他家是不是很有錢啊?」江宏仁的老師、新任經濟部長李世光,起初心中暗想。 孰料,一問之下才知道,江宏仁的雙親都是鐵工,來自社會底層的他,取得公費留學,拿到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學位,因感念國家對他的栽培,才想用自己的方式回饋這塊土地,讓李世光大大讚嘆,「這是公費留學最划得來的一筆投資。」 李世光因此逢媒體就推薦,這位用傻勁做科學教育夢的年輕學者,多宣揚善的力量。 踏進江宏仁的台大研究室,五坪空間只有一條僅容錯身的走道,兩旁擺滿大大小小的科學儀器,江宏仁從後方探出頭來,若非幾絲白髮透露年紀,圓臉帶笑的他,看來僅約30歲。 學成歸國前,江宏仁從秋葉原一口氣運回20多箱二手專業儀器,包括一台數十公斤重、原價200多萬的專業顯微鏡;而旁邊一台只有10公分高、乍看像透明壓克力做成的小擺飾,正是他到處送人的「手機顯微鏡」。 「你看到的設備,大部分是我自己做的,」江宏仁學的是實驗物理,常需要動手製作儀器;只要了解原理,他就能用手邊的器材與工具做出來。 他隨手將夾著透明塑膠袋的玻片,放在手機顯微鏡上,再架上手機鏡頭,之後打開顯微鏡下方約五元硬幣大小的LED燈,這時就看到塑膠片閃動著極光般五彩斑斕的花紋!說明這台顯微鏡,雖然小,但五臟俱全。 實驗室專業顯微鏡動輒數十至數百萬元,並非常人能負擔。但江宏仁應用透鏡的成像原理,只要將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架在顯微鏡上,便能DIY做出不遜於專業設備的顯微鏡。 江宏仁還會不斷研發新配件,如偏光、螢光、光學變焦模組。因此,連台大、科博館、科教館都用這款顯微鏡。 不計成本 送偏鄉校3000台 製做一台需要30多個小零件的顯微鏡,要多少成本?江宏仁搖頭不說;有人心疼他花錢,建議做群眾募資,他也不肯。這台顯微鏡是非賣品,除了免費送出3000台給偏鄉學校外,其他人想獲得一台,只有「協助製作」或「自由贊助」兩種管道。前者是報名參與顯微鏡零件製作,可免費獲得儀器;後者則是自由樂捐。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將觀察結果分享至臉書社群「科學Maker」的影像資料庫。 這裡已累積超過兩萬張顯微影像。在高倍率影像下,膽汁結晶長得像雪花、昆蟲翅脈呈透明六角型,而洗髮精泡泡則像像一串晶瑩剔透的珍珠。
今年,印度已接替中國大陸,成為全球GDP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但這依然改變不了許多台灣人,一提起印度,就是髒亂落後的刻板印象。 其實,印度有個超紅的行動支付與廣告平台GMobi,就來自台灣,靠著創辦人吳柏儀的異類思惟,五年前大舉進軍,至今無敵手;光是印度就有4000萬名用戶,再加上俄羅斯、印尼等新興市場,全球用戶已破億。 北京拓荒 把海外市場做大 通用移動科技商務開發經理顧春英,驕傲地把手機上的GMobi應用打開,匯錢的介面,只要簡單按一按,即便認不得幾個字的鄉村老人,也能上手。 「GMobi和趨勢科技有一點很像,就是第一天就走出去,勇敢把海外市場做大,」兩年前戰略投資GMobi的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稱讚。 46歲(1970年)的吳柏儀,創業前,在中國大陸工作十年,更有一幫大陸網路業高幹朋友,照理說最該待在大陸創業。 「中國、台灣彼此太像、太熟了,去了有什麼優勢?要去,就去別人不懂你的地方,」吳柏儀說,他的國際觀和許多台灣人不太一樣。 吳柏儀之所以有這些另類想法,受到他人生第一份工作很大影響。台大農經系畢業的他,1994年退伍後,考進產業大老辜濂松主導的工商協進會,擔任研究員。工商協進會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企業界到各國參訪經貿狀況,一年就去幾十個國家,例如當時還是新興市場的中南美洲地區,讓剛畢業的他,眼界大開。 「雖說是研究員,但從幫出訪的老闆們提包包,到當先遣部隊,調查各國員工、關稅,經貿成本寫報告,全都得做,就是一個小兵,」吳柏儀回憶道。 他從這個工作,得以近身了解許多上一輩企業老闆的經營理念和處世原則,發現許多老闆的身價高達好幾十億,卻仍願意跑到窮鄉僻壤,挖掘新商機。「台灣人的國際觀,都只是嘴上說說,但真正成功的人,國際觀是闖出來的,」他強調。 後來吳柏儀自認更適合從商,決定去歐洲頂尖的荷蘭鹿特丹商學院進修企管碩士。回來後,就到中國大陸去試機會。 2001年,香港知名企業家李嘉誠剛創立Tom.com不久,吳柏儀被延攬去加入北京分公司,幫忙當地電信商、網路業者尋找合作的新服務。 當時,騰訊、百度等網路業,都在第一波網路泡沫化的困境中掙扎,股價便宜到快下市,和電信商合作是最後生機。 這五、六年,他居中合作牽線,一路看大陸互聯網精英,什麼都肯做肯試,最後靠著和電信商賣新聞簡訊、鈴聲和遊戲,活下來。大陸也跳進行動網路時代。「台灣新公司沒有這段歷練,地頭蛇又長成巨龍,要怎麼拚?」吳柏儀說。 2009年,聯發科因中國大陸山寨機的熱銷,來到高峰,一年可賣五、六億支傳統手機。他們也看到未來行動商務的前景,希望儘快發展手機應用生態圈,就挖角吳柏儀來做顧問。
潘文忠的經歷,的確與歷任部長很不一樣。 他唯一擔任的教職是國小老師,卻打破過去十屆「大學校長當部長」的傳統;今年54歲的他,歷任教育部長最年輕,但曾任台北縣教育局長、教育部主祕與台中市副市長,是唯一有教育以外行政經驗、跨地方與中央事務的20年資深文官。 推政策細膩 關懷基層 「推動政策細膩,對第一線感同身受,」認識潘文忠超過20年的新北市安溪國中前教師吳忠泰,指出潘文忠的特色。 2004年,少子化在新北市發酵,教師超額問題浮現;同一時間,教育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圖將教師教學表現數字績效化,引發反彈。 對教育行政長官而言,這是求表現的「大好時機」:利用超額,脅迫老師參加評鑑或在職進修,取得其他科目教學證書。但時任教育局長的潘文忠反叮嚀同仁以平常心推廣評鑑,「不要趁人之危」。 吳忠泰觀察,教育牽一髮動全身,衝擊第一線教師,當教師無法安心上課,最先受害的就是學生。 跟他共事過的人,不少人認為他是「鴨子划水型」,難免被嫌「缺乏亮點」或「不夠魄力」。但他總會耐著性子解釋:教育價值鏈很長,例如課綱,除了中央編審,前有師資培訓,後有編教課書、教學現場、大考評量等環節;牽涉單位從中央、地方到學校,一路下來,精確度很容易走樣,「所以,教育不是比誰的政策好,而是誰執行的到位,」他總是耐心解釋。 細膩地想、堅定地做,使潘文忠的口碑不脛而走。 一路以來,很多貴人賞識他。蘇貞昌任台北縣長時籌辦文化局,潘文忠與他素昧平生,卻獲拔擢擔任局長。 2008年,鄭瑞城接任教育部長,邀請多位學術與實務專家推薦主任祕書人選,名單的唯一交集,就是當時已擔任國教司長的潘文忠。 文官20年仍保有「清純」 一年半前,跟他原先也不熟識的台中市長林佳龍,也主動找他擔任台中市副市長。 「怎麼有人文官當了20年,還如此『清純』?」是鄭瑞城對潘文忠的第一印象。 外界對「主任祕書」一職的想像,不脫八面玲瓏、長袖善舞。但鄭瑞城口中的潘文忠,卻誠懇、低調、謙虛、沉穩,一連幾個形容詞,很難使人聯想到「官員」。部長與主祕辦公室就在隔壁,潘文忠總是面帶微笑,再緊急的事,也未見慌張;而潘文忠也把持常務官的尊嚴,不逢迎討好,鄭瑞城卸任後,兩人才開始私下吃飯聚會。 當時教育部經歷多件涉及意識形態的大事,包括拆中正紀念堂匾額、一綱一本、陸生來台等,負責折衝協調各單位的主祕,其實是個火坑。 其中,鄭瑞城最印象深刻的是,當時行政院承諾立法院推動全國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鄭瑞城直覺不可行,交給潘文忠研究。潘文忠提出多個建議方案,都有執行步驟,使鄭瑞城得以「一年爆增170億元預算,嚴重排擠教育資源」為由,成功說服立法院踩剎車。
訂《遠見》贈遙控循環扇,一手掌握∼涼快一夏!
訂《遠見》贈 富士電通 9吋遙控擺頭循環扇 涼快價1,980 元起
訂《遠見》,贈iLoveGlass纖巧玻璃隨手瓶! 實用價990元起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