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日报称微博推动中国法治建设
2012-01-05
中国官方媒体刊文说,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在中国的一次又一次重大法治事件中得到印证,微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中国官方的《检察日报》1月4号发表的题为《关注就是力量:微博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文章说,在2011年诸多新闻事件中,微博显现的推力令人难 忘。中国法治也借助这种“微力量”,迎来“微时代”。前不久发布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大陆的微博用户已增长到 3.2亿,微博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1.5亿条,2011年成为中国的“微博应用元年”。
中国3.2亿微波用户占中国全部4.85亿网民数量的66%。这3.2亿微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几乎“围观”了2011年中国发生的每一起法治热点事件。微博用户或发布信息,或评论,或质疑,然后借助舆论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推动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文 章还说,微博的传播使事故真相第一时间抵达众多民众。“7•23”甬温线特别重大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第一条求救微博在事故发生后的10小时内被网友转发 10万余次,为事故伤员献血的动员微博在12小时内被转发17万余次……无数网民通过微博追寻事故真相,传递哀痛和关注,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 院随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就微博在推动中国社会进 步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表示:
“微博究竟在中国会起什么作用?这个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就是微博参与者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具有什 么样的意识以及他们准备用微博做什么?第二个方面是取决于中国政府对待微博的态度,会对微薄给予多大的空间?第三个就取决于中国政府如果对微博采取压制的 态度那么微博这些个参与者们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微博本身不是一个制造群体事件的地方,微博很难通过简单地表达民意来让官方做出什么反应。因为我觉得 《检察日报》就这一点上它的估计过高,而中国政府高层的决策层如果他们不愿意放弃共产党传统的领导权的概念的话,那么他们可能会对微博采取打压的态度。”
中 国的《检察日报》发表的文章说,微博关注还推动相关制度建设。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校车安全问题立刻在微博上发酵。随着事故原因调查的深入,舆论也 从关注甘肃校车事故这一个案转向关注中国校车制度建设上,最终促成相关部门加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回顾这些法治热点事件,正是由于微博的存在,为公众参与 法治建设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并由此极大提升了民众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热情和程度。那些曾经在微博上被快速传播和放大的事件或者人物,经过网民评论、转 发,在不经意间开启了民智,推动了中国法治的进步。
微博为中国政法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化解社会矛盾、平息网络 舆情方面,微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8月,山东济南发生了一起女狱警伤人事件,济南警方迅速通过官方微博公布大量现场细节,并对动手打人的 女狱警及时作了处罚。事态很快得到平息。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认为,微博的崛起,对中国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是 前所未有的。目前,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课程表上,已经开设“提高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等课程,微博等新媒体已被列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课 程。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都已设有微波发布厅在新浪上线运行。政务微博开通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座里程碑。
《检察日报》的文章还说,对于政府部门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网民则报以热烈的回应,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官民之间良性互动日渐增多。微博在畅通官民对话渠道、拉近官民距离、塑造政府机构亲民形象方面所产生的巨大无形收益正在凸显。
旅美中国事务观察人士李洪宽认为,如果微博揭露的中国政府或社会丑闻达到威胁政府安全感的地步,中国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打压:
“这 确实是一个新的特点,因为微博它在管制上面、控制上面、在封锁上面暂时还不是能够封锁得很严。所以有的时候一些消息大家都能转发开,能传开。这就是在中国 共产党的大防火墙上给捅了一个洞,暂时堵不住。我相信共产党会把它堵住的,它很快就会把微博得心应手地去控制它,然后作为舆论导为政府服务,现在暂时是给 政府捅了很多篓子,让政府感受到了压力。”
《检察日报》的文章最后表示,微博,正以理性的姿态,在众声喧哗中提供了一种客观公正的视角,一个依法建言的姿态。这也许才是微博对于当下中国法治、中国政治最为宝贵的贡献。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