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日, 10月 27, 2013

[G4G] 分析人士: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遏制腐败泛滥

分析人士: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遏制腐败泛滥

中国大陆最近不断有贪官落马,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常爆出官员和项目主管贪污挪用科研经费的案件。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此表示,将设立专门机构在网上公布国家科研课题的详细信息,建立经费巡视制度。但有评论人士认为,在中国现有制度下,任何行政措施都不可能遏制腐败泛滥。

VOICE:香港《明报》星期五的报道说,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10月11号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审查两起有关科研经费的违纪违法案件,一起涉案人是知名环境专家,另一起是省级科技厅的厅长。万钢对此表示”愤怒”"痛心”和”错愕”。据知情者透露,万钢所提到的两宗科研经费违纪违法案件,一宗涉案者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陈英旭,被控将1022万元人民币专项科研经费非法据为己有,另一个是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因滥发科研补贴被调查。

报道说,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科研经费投入年均增幅20%以上,2012年突破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支出的科技经费就超过5600亿元。据权威统计,目前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已位居世界第三。不过,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中国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官方新华网星期四报道,中国的科研投入与科技成果不成正比,科研经费被贪污、挪用、骗取的现象屡见不鲜,”黑洞”惊人。有的课题还没开,一部分资金就已进入某些人员的腰包,这同中国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有关。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对科研人员采取”基本工资+津贴+奖励”的薪酬制度,津贴、奖励主要源于”科研提成”,一些课题经费已异化为科研人员的”红包”,存在凭关系立项、按立项分成等问题。

现在旅居美国的经济社会学者何清涟对此评论说,

“这个新闻过去多年反复都在报。科研早就形成了腐败链条。政府是发包方,能在政府拿到科研经费的,都需要运作,有回扣。然后导师们、专家们就成了科研经费的承包人,然后发下去给博士、硕士这种廉价劳动力来做。”

北京《新京报》报道说,中国科技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正在建设一个透明而且”各部门在一起”的科研信息部署机构,今后课题立项的内容、结题内容等信息,都将在科技部官网上公开发布,”让同行业、相关企业看看”;今后将建科研经费巡视制度,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至少要在本课题或本单位内部公开。

在辽宁一所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李先生对此表示,

“不太好改变。这是现行科研体制造成的。关键是,现在整个科研经费分配的过程当中,有很多项目还是要靠关系。无论它这个项目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都能通过项目鉴定。这些人已经构成了一个小圈子。”

何清涟认为,中国科技部设立专门的”科研信息部署机构”和”经费巡视制度”,并不能起到遏制科研腐败的作用。

“根据中国的经验,每增加一道监管机制,以为会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增加了寻租成本。中国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督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最后变成猫鼠一家,互相勾结,只不过是提高了腐败的成本。我相信科研也是这样。”
何清涟举例说,

“我就讲一件事。现在习近平经济方面的头号智囊刘鹤,2000年我在国务院2000年经济形势中期研讨会上和他一起开会。他当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在会上作的报告就是讲科研腐败问题。现在10多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好转。我也不相信目前的大环境在没有制度性变革的情况下会有所改善。这就好像关于禁止领导人亲属经商,从80年代到现在发了多少文件,你说有效没有?如果那些规定没有效,凭什么认为这些规定就一定有效呢?”

《新京报》的报道还说,近三年,中国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和各省预算执行发布的审计报告中,至少有39份涉及”问题科研经费”。其中,2009年至2010年,住建部所属一研究会,在专项课题经费中列支99.57万元,用于与课题无关的办公用房装修改造、杂志印刷和网络服务费等支出;2009年到2011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福利费等1278.11万元;2009年到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列支职工食堂餐卡充值费13.48万元;山东省今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该省教育厅所属13所大学共有9.43亿元的科研经费项目支出预算没有说清具体用途,全部填列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分类:评论标签: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