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五, 1月 17, 2014

[G4G] 城里人的文明

城里人的文明

阅读器

许锋

我小时不太讲卫生,家长没太提醒,吃饭前不怎么洗手,结果肚子里老有蛔虫。有了就“打”,吃的什么药,忘记了,反正一吃就灵。

讲卫生当然得有条件,城里容易讲,乡下不太容易讲。制约卫生的一般都和水有关。没水,就讲不了卫生。水是讲卫生的必要条件。

城里也不是处处都能讲卫生,大宾馆、饭店,水源充足,方便,容易讲卫生。小摊小铺,要么没水,要么主人精打细算省水,就不容易讲卫生。但卫生是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卫生,人就会生病。俗话说病从口入,怎么入的口?因为不讲卫生,吃了脏东西,手上沾了脏东西,从嘴巴进去,到胃里、肠子里捣蛋。

小城市的夜市看起来很好,听起来也很好。尤其寒风里,一溜的摊子,烟熏火燎地炒菜、烧烤,做这做那。老远就闻到扑鼻的香味儿。但夜市缺水。不能说一点水都没有,两桶水到底是有的,客人吃完,把碗从一只桶里涮一下,再在另一只桶里漂一下,有的用抹布抹,有的湿漉漉地——下一位!夜市开得越晚,烟熏火燎的时间越长,那两桶水就越浑,乃至最后,基本就是应付一下。还有的更绝,悄么悄地,不用水,抹布抹浆糊似的使劲一抹,又重新上了台。

是个人都能看见摊主不讲卫生,都知道在没上下水的街上开露天饭馆是先天不足,可大家都装看不见。可能奔夜市的人真是饿了,饥肠辘辘,顾不得了。可能觉得无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可能觉得自己抵抗力强,一般的病菌能挡回去。人们对待一碗面、一碗粉、一串烤羊肉串的宽容与仁爱,在夜市的寒风里,在城市的烟熏火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夜市里摆摊的人日子都过得不容易。要是生活得幸福谁下得了那个苦?他们也许不是不想讲卫生,而是没那个条件。但真有那个条件,城里人就会讲卫生吗?

有一家著名的餐馆,有几十年历史了,在南方,牌子很大,很响,可也在用不干净的水洗肉,洗完了也不再用自来水冲洗,而是直接上案板、下锅、爆炒、上桌。这个所谓的黑幕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被自己的员工爆料给媒体,舆论热闹了一阵子,但很快就风平浪静——吃惯了,虽然对不讲卫生的行为有时也“深恶痛绝”,但没有提升到警戒线之上。

与平民成为贵族一样,讲卫生需要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人就是爱蘸着唾沫数钞票,他(她)也有文化,也读过书,也知道钞票很脏,可是无意识。有的人就是便后不洗手,餐前不洗手,你怎么提醒他都记不住。有的人就是爱在夜市、油乎乎的摊点满足口腹之欲,越脏越觉得“正宗”。你提醒的多了,他反倒觉得你这人真怪,怕这怕那,活得真累。

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很多没文化,不是大学生,没留洋海外,家庭出身贫农、中农,个别的富农、地主也早早被断了“脉络”。极个别资本家的后代,万贯家财也被收了,沦为城市贫民,有的人到老年,连一套像样的商品房都没有。这种情况下,让大家还活得像大小姐、阔太太,坚持半日是可以的,长年累月地矜持着,有心也没本钱。长此以往,吃的、穿的,都不讲究了。

但是不讲究的是层次,而不是卫生。讲卫生不是很难,尤其在城里,尤其是城里人。

文明真是很奇怪的东西。你骨子里没有,后天又不学,又不刻意模仿,反而以为大大咧咧挺好,那就永远文明不起来。

东北有一个词儿,埋汰,就是脏,很多城里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这个层面,毫无觉醒。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