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四, 2月 13, 2014

[G4G] 华夏快递 : 共产党人的食言使我没能看到中国的民主

华夏快递 : 共产党人的食言使我没能看到中国的民主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2-12 00:09

拼音使汉语走向世界——周有光访谈录

《明镜》周刊记者:Bernhard Zand

老人居住的那条胡同名叫 Houguaibang (后拐棒胡同)。路名牌上写着这个古怪的路名,北京的市区图上也这么标示着,谷狗的世界地图上也这么标示着。假如没有拼音,中文以外的那个世界,谁能对得上这个路名?

也就是这位老人,让中文通过拼音走向了世界。

周有光已经108岁了,听力不太好。他在北京家中起居室的一张书桌边坐着。79岁的儿子周晓平,端过一杯茶,放在老人手边。老人把茶推到一边。

"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想做的是三件事,"老人回忆着说。"其一是汉语自身的规范化,以便不同省份的中国人自己能相互明白。其二是对古老的繁体汉字进行简化。其三则是为汉字建立一个规范性的拉丁化字母表。当时把我叫来,就是为完成这三项任务。"

为什么毛泽东和其他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们会选中周有光,而不是选中其他的语言学家们,来做这项文字改革工作,老人其实一直到今天也没太明白。老人当时曾一再推辞,认为自己并非行家。

"但他们却说,我们都不是行家。"

就这样,周有光开始着手进行汉字的文字改革作。就这样,周有光开始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着亿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就这样,周有光最终让汉语为其他文化圈的人们打开了大门,从而变成了世界性的语言。

在 接受这项任务的时候,周已经50岁了。但是和毛泽东这位井底之蛙可不一样,周在那之前早已周游过整个世界。1906年,中国皇权时代的末期,周出生于一个 殷实的家庭中。他曾在上海和日本学习过经济学和语言学,四十年代就已经是一位银行家。1946年,他远赴纽约,在 Xinhua 银行中任职。

在1949年那个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前不久,他回到中国。

"那时,我和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们一样,是赞同共产党人的,"老人回忆说,"毕竟,共产党人曾许诺过我们,建立一个民主制度。"

呆在一边的儿子,再一次递了一杯热茶给父亲。老人再一次将茶推到一边。

在上海当经济学教授的时候,周有光写了一本书,推介拼音文字在语言进化过程中的优势。毛听说了这本书。让他的秘书到上海去寻找。那个年代,百分之八十的中国百姓不会拼写自己的母语。毛对所有能简化汉语的想法都怀有强烈的兴趣。

数百年以来,汉语繁复的书写方式、它的抑扬顿挫的四音语音系统、它的一字多义和一音多义的约定成俗,曾让世世代代的文人学子们伤透了脑筋。汉语的四百多个不同音节,有为数甚多的音节,竟拥有十多个不同含义。

究竟应该使用哪一套字母来规范汉语的书写和语音呢?

五十年代,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老大哥使用的那套西里尔字母。但周却是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美利坚的"海归"。他严辞拒绝了任何汉语西里尔化的尝试,一心呼吁使用拉丁字母,以便最终能让汉语走向西方的世界。

"您真的不想先喝一口热茶吗?"儿子询问着父亲。老人却不太耐烦了。

"那 时,我一度需要回复海内外四千封教授们的来信。我需要思索,如何能让他们信服,汉字的拉丁化是可行的,"老人回忆说。到了1958年,汉语的这个拉丁化系 统终于大功告成了。取名叫"拼音",顾名思义,也就是把不同的音给拼起来。议会(中国的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拼音。数十年后的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ON)接纳了拼音。这之后,每一个汉字,在西方的语言系统中,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规范化的书写和发音。和阿拉伯语、和俄语不一样,汉语的拼音被西方 语言界广泛性地接受了。不光是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接受了拼音,就是在语言问题上最傲慢、最刁钻古怪的法国人,最后也接受了。

人们更不应该忘记的是,周有光的拼音,极深极深地影响了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数十年来,孩子们终于可以先学这套简易的拼音字母,然后再学写复杂的汉字。"已经有十亿中国人在拼音的伴随下成长,"老人说。现在,不会拼写自己的母语的中国人,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五以下。

特别是迈入了电脑和手机时代,汉语的拉丁化就更是须臾不可离。只要你在键盘上打出拼音,便会有汉字出现,任你选择。 "我爸爸自己在电脑上也是使用拼音书写汉字。用大一点的iPad 更好,因为他的眼神很弱了。" 儿子在一边补充说。

国家并没有给这位老人什么荣誉,甚至对老人还怀有几分警觉。很显然,这和老人的政治观点有关。

"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是共产党人的食言使我没能看到中国的民主。"

和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中,老人也曾被强制性地送往乡下劳动。

老人赞扬改革之后的进步,但却深知,现在的中国还远远不是人民盼望的那个中国。"错误是改革前的那些年执政者犯下的。我已经很老了,老到了一个可以毫无顾忌地说真话的年龄。罪恶的种子,就是毛播下的。"老人说。

呆在一边的儿子,第四次把一杯热茶递到老人面前。老人却第四次固执地推开茶。他终于没喝那杯茶。

来源:德国《明镜》周刊2014年第6期,2014年2月3日出版,第96页。翻译:汪晶晶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