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刺激:中国经济泡沫与投机继续膨胀 吸毒上瘾
最近,中国经济"微刺激"一词正式登场,这意味着"克强经济学"的三大要旨之一"政府不出台经济刺激措施"已告放弃。
*为何再祭"政府刺激"旧法宝?*
中国经济政策将重回政府刺激的老路,其实在今年2月初就有征兆。估计碍于"克强经济学"的要点之一是政府不出台刺激措施,因此,所谓"刺激"就成了宜做不宜说之事。就算出台,也得重新包装,所谓"微刺激"说法就是新包装。
应该承认,李克强总理确实不想走政府刺激这条后遗症严重的老路,但中国经济已经养成"政府投资依赖症",要想改变这一惯性,其难度如同让一位依靠吗啡、大麻等度日的瘾君子放弃对兴奋剂的依赖。这点,我去年7月就在"李克强经济学的制度基础何在"一文中谈过,算是不幸而言中。
今年2月份,央行聘请马骏任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近几年中国地方债务过大,不少人深感担忧,但马骏却是少数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总体可控的乐观者,因此,他的当选意味着政府将实行货币宽松政策。马骏解决存量债务的建议,是加速地方政府发债的条规建设,同时继续发债,2014年地方政府发债规模需从2013年的3500亿元提高到5000亿元以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4月份在一次国际金融会议上借记者采访之机对外公开宣布,将制定相关法律,给予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更多预算自由。
如此调整经济政策,是基于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从去年底开始,影子银行的信托业务危机不断,民间借贷噩耗连连,资金链断裂导致中小企业破产的事情屡屡发生。实体经济情况也不见好。3月份,全国财收1.01万亿,同比增5.2%;企业所得税881亿,同比降7%,其中工业企业同比降28.8%。地方财政仍然高度依赖卖地: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金1.08万亿,同比增40.3%,地方财收1.95万亿。卖地与地方财收比1:1.7。如果说今年一季度以前,政府出手救经济还是不救尚在两难之间,到了此时,救未必立竿见影,不救必然衰竭。
*微刺激:地方政府久旱逢"甘霖"*
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微刺激"方案出台。4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实施开发性金融政策,支持对棚户区的改造;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对此,国际投行界一致叫好,认为"微刺激"较"规模刺激"有优势,主要是这"一揽子稳增长措施"总体规模小,仅相当于GDP的0.21%,不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不会引发新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会留下物价上涨隐忧。国际投行界叫好乃是本行业利益驱动,因为只有继续将中国看作投资热地,他们的业务才会兴旺。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微刺激"稳增长措施的积极响应者,纷纷推出早已蓄势待发的地方版稳增长措施。据报道,广东、海南、天津、江西、贵州等省公布本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投资额分别为36658亿元、17950亿元、8231亿元、6000亿元、2499亿元,总计投资总额超过7万亿元。其中环保与交通成为重点。原定2014年的六大经济任务当中那条"着力防控债务风险",不再起约束作用。
目前,各省的环保项目尚无很清晰内容可备查考,但交通与新城镇建设过去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的主攻经济领域。以铁路为例,建了铁路是否就能产生经济效益是个问题,最好的例证就是中铁总公司总负债突破3万亿元,但这轮地方版稳增长措施中,不少省份都有修建铁路的计划。以江西省安排的首批重点项目中,交通项目有43项。今年内将建成5条高速公路、续建6条高速公路、计划新开工高速公路13条,建成4条铁路的江西段。整个计划听起来与大跃进速度相似。
各省的新城镇建设也不可乐观。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2013年调查12个省、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发现90%以上的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区,12个省会城市共规划建设55个新城新区。最疯狂的例子是某西部省会城市提出建3个新区、5个新城,总面积是现有建成区面积的7.8倍。中国现在到处都出现无人居住的"鬼城"、"睡城"、"死城",可以想象,今年的所谓新城镇化建设,仍然是只创造GDP、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却使经济结构更加恶化的老路。这些增发的货币带动的投资,确实让地方政府如饮甘露;但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是饮鸩止渴。
*中国金融安全的真正威胁来自哪里?*
习近平最近强调十一项国家安全,其中包括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实际上,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的不是其他因素,就是中国的政府刺激经济政策。
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增长,基本上依赖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刺激,而政府投资说穿了就是依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即印钞票)来制造所谓经济繁荣。远的不说,就以近十年为例,就是是通过不断增印钞票与发行地方债券、加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其结果世界也都看到: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印钞机,中国经济高度泡沫化,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面临危机,无论是去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说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不再继续增发钞票与地方债。
事过一月,微刺激方案出台,充分说明中央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计穷力竭。过去十多年,修高铁、建大学城、发展房地产等政府强刺激招术频频发力,尚且无法推动经济增长,还留下了巨额债务以及病入膏肓的经济结构。如今重回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发展的老路,说明调整经济结构完全无望。
调整经济结构需要付出代价,尤其是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2008年是外资撤出中国的转折点,房价当时也不象2009年以后那样虚高。我曾撰文谈过,那可能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最后一个时机。但当时中国高层面临换届,当政者不愿意承受政治风险,采用了政府投资刺激的短视方法。虽然在短短一两年间证明了"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在世界经济遇到时困难时还能够一枝独秀,却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错过最后机会。
2009年以后的巨额投资,大部分进了房市与股市,只有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赚了大钱,2009年至2013年这5年间,这类央企在房地产行业赚取的净利润达2000多亿元,其他政府投资的行当则形成了巨大的产能过剩。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与2009年相比没有大的不同,仍然缺乏新投资领域,"微刺激"方案增加的货币供应将与以前一样,仍然是流向房市(新城镇建设)与股市,有关部门已于4月上旬开通了"沪港通",香港和大陆的投资者不用去对方市场开户,就可以直接进入对方市场投资。从这点来看,当局很明白下一步的"经济热点"就是投机。
现阶段,中国经济政策的多变无常,是以月为时间单位:从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称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方针),到微刺激(实则就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相差一个月左右。政策不听方针使唤,充分说明中国经济依赖政府投资,有如吸毒者依赖毒品生存一样。
中国经济 | 泡沫 | 何清涟相关文章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