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三, 10月 29, 2014

綠能產業新焦點:電力貯存


如何讓學英文變得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快跟著【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一邊暢遊高雄一邊輕鬆學英文!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紐時周報
2014/10/29 第5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精選頭條 綠能產業新焦點:電力貯存
國際要聞 航空業的生質燃料新時代
為了回收再生而做的鞋子
高科技業遺忘的先驅女性
伊波拉雖可怕 無須驚慌
 
精選頭條
 
綠能產業新焦點:電力貯存
馮克芸譯
隨著全球新能源的供應及需求迅速成長,美國、歐洲以及所有已開發國家中的能源公司,每年在新電廠、風力渦輪機及太陽能板上,投注數十億美元。現在他們的焦點日益移向如何貯存這些豐富的能源,使得用電需求高漲時,例如當民眾下班返家時,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能迅速輸入各國的能源網中。

為履行對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所做承諾,國際能源總署已號召美國、歐盟、中國大陸及印度,在2050年之前投資3800億美元在能源貯存上。那些新計畫將提供3100億瓦特的電力,是預估至2020年新增供電量的28倍以上。

數據提供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師戈狄─史考特說:「許多公司現在把能源貯存視為聖杯。許多技術尚未超越概念驗證的階段。」

許多最新的能源貯存技術發展,包括可將貯存的能源釋出以產生電力的高效率飛輪,在用電成本上仍比化石燃料發電最多貴出10倍。

德國能源研究人員及總部設在斯圖加特的新創公司Etogas,最近利用所謂的電轉氣貯存技術,測試了一項成功的先導計畫。從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場產生的過剩電力,用來把水分離成氫、氧分子,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與二氧化碳結合,最終製造出可以用在該國能源網中的天然氣。

德國汽車製造商奧迪公司去年開設了一個電轉氣廠,該廠現在生產的天然氣燃料,足以供應1500輛改裝成使用天然氣的奧迪汽車之用。

一個由德國電力公司RWE在內的幾家大型工業公司組成的國際集團,正在研發一套不同的辦法,先將空氣加壓儲存於大型儲槽中,再適時釋出用以推動渦輪發電。

顧問公司倫敦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基礎建設夥伴戴維斯說,雖然一些貯存能源的新計畫成本仍然高於傳統能源生產方式,但最多已可留住貯存能源的70%,而許多現行辦法僅能留住不到50%。「我們很可能將在未來10年內,做到大規模的能源貯存。」

目前全世界的能源貯容量,95%以上來自德國、日本和巴西這些國家有數十年歷史的(抽蓄式)水力發電廠。這些系統在電價低時把水抽到山上,送進大型水庫,等到需要額外電力時,再把水釋出推動渦輪機發電。

分析家說,能源貯存的最大希望可能繫於已存在數十年的一項技術:電池。三星、Panasonic這些亞洲製造商已花費數年改善鋰離子電池的效能,鋰電池已是智慧型手機、膝上型電腦及其他無線設備的電力來源。被視為電動車先驅的Tesla汽車,上個月宣布將在美國內華達州興建世界最大的鋰電池廠,到2020年時,該廠每年可製造足供50萬輛汽車使用的電池。

分析家說,電池貯存的電力成本至少仍是傳統能源發電成本的兩倍。但各家電力公司現在希望,待高效能電池大量湧入市場時,會使價格下跌。太陽能板現在就是如此,自2008年以來,隨著供應商競爭日烈,以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已大約減少三分之二。許多公司認為,把電池技術與現有的各種再生能源資源結合在一起,商機不小。

美國科羅拉多州波德市顧問公司Navigant Research的能源貯存分析師傑夫說:「電池最合情合理。它們便宜、安全,效率又高。而且,要取得當局核准,蓋一家裝滿電池的倉庫,遠比要蓋一座有煙的工廠容易多了。」

【2014-10-28/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國際要聞
 
航空業的生質燃料新時代
陳世欽譯
這架停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國際機場的紅白兩色波音737客機看來沒啥不同。然而去年7月它成為第一架使用甘蔗提煉新式噴射燃料的民航機。

這架巴西戈爾航空的客機自佛州飛往巴西聖保羅,燃料由透明液態的花烷與一般噴射燃料混合而成,比例是1比9。

今年夏季,花烷成為海藻與油籽煉製的航空燃料之外,第3種獲得國際材料試驗協會(ASTM)認可的再生航空燃料。

加州阿米瑞斯生技公司與法國道達爾石油聯手開發花烷,總裁兼執行長梅洛表示,另有些航空公司考慮採用花烷。

花烷經發酵製成。過程中阿米瑞斯公司的基因改造酵母消耗甘蔗汁,產生名為花烷的碳氫化合物。

類似花烷的再生生質噴射燃料或可有助於掌控能源來源、減少碳排放並降低燃料成本。在國際當局準備加強管理之際,這些問題日益迫切。

全球航空業已經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的遠大目標,包括2050年時排放量比2005年少50%。

要達成這些目標,再生燃料可能是要素之一。阿米瑞斯公司指出,如果在一對一及未混合的基礎上與石油燃料比較,花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減少80%。

然而生質噴射燃料欲成主流尚須克服一些障礙:成本偏高及難以量產。

另外還牽涉到糧食作物被燃料作物取代,以及剷平森林的問題。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席芮柏表示,生質噴射燃料「不是萬全的解方。如果你試圖過度生產,它們很快就會淪為負數」。

聯合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阿拉斯加航空等民航業者已經採用以海藻、用過的烹飪蔬菜油、亞麻薺、麻瘋樹提煉製成的燃料。儘管起初興頭很高,航空公司卻未廣泛採用生質噴射燃料,成本偏高是主因。

然而花烷具有比較高的商用可行性,因為它在阿米瑞斯公司設在巴西的一座工廠生產。巴西擁有推廣並生產生質燃料的健全政策與基礎設施。

這座設在聖保羅省的阿米瑞斯工廠年產能達5000萬公升。該公司目前為巴西的城市公車供應再生燃料。巴西是舉世最大的甘蔗生產國,乙醇產量也高居全球第2。

梅洛表示,由於已有夠大的生質燃料基礎設施,這座工廠可在巴西生產數百萬公升花烷。配送也不是問題。他說,花烷可以輕鬆送交航空業者補充燃料。

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的魯特福特表示,評估一種生質燃料的整體環境效益,「關鍵是燃料如何生產」。他說,巴西的甘蔗產業極有生產力,而且不會消耗太多的化石燃料。不過「避免以糧食交換燃料的上策」是,用玉米莢及樹皮等廢棄物生產生質噴射燃料。

根據波音等飛機製造商的嚴格測試,花烷與其他已獲批准的生質噴射燃,表現確實優於傳統噴射燃料。

波音民用飛機集團的茱莉.費爾加表示,它們燃燒的乾淨程度也優於傳統航空燃料。她說,由於受到嚴格檢視,生質噴射燃料表現「必須與一般噴射燃料相同或更好」。

這個目標不易達成,因為航空燃料比汽車燃料複雜。

然而對阿米瑞斯等生質燃料廠商來說,壓低成本才是最大挑戰。

梅洛表示,如果花烷價格降低,生質噴射燃料可能成為航空公司的主流燃料。他說:「選擇不會是『我是否該用再生燃料?』,而是『我是否該選更好的產品?』。」

【2014-10-28/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為了回收再生而做的鞋子
田思怡譯
當人們第一次拿起史蒂芬.溫瑞布設計的運動鞋,通常都會感到有些困惑。

溫瑞布說:「他們會說,『哦,我的上帝,它們真輕,外型好酷。但它們是紙做的。」這些鞋子實際上是泰維克紙做的,一種很輕,但也防水和相當堅固的材質。溫瑞布透過他設在新澤西州的公司「公民責任」,在網路上和精品鞋店賣這些鞋。

只要你寄過包裹,大概就用過泰維克紙。杜邦公司1955年開發出這種材質,是以高密度的聚乙烯纖維製成,最早用於做標籤之類的東西,也用於製造防護衣、旗幟和包裝。

紐約時尚設計學院副教授夏恩.葛瑞安.卡特談到這種新設計時說:「我稱之為具有永續意識的科技時尚。」她說:「你們現在已經有這種意識,認為時尚不該只是為時尚而時尚,而是時尚要能保護環境。泰維克紙是非紡織材質,符合這兩種特質。它是後工業社會的,它是未來主義的,它是後現代的。」

「公民責任」公司促銷泰維克紙運動鞋的廣告詞是對環境友善,適合拒絕穿以動物產品製造的服裝的人。溫瑞布說,該公司在一些再製中心把顧客的運動鞋再製成「野餐桌或公園椅,或原本就是用泰維克紙製造的東西。(為了再製,顧客必須把鞋子送回公司。)

他的競爭者之一走類似路線,行銷鎖定環保和很酷這兩個元素。「不縫用品」公司同樣在新澤西州,三位創辦人是在Fila運動休閒用品公司工作時結識。

幾年前,這個團隊開始用泰維克紙實驗。現在他們賣用泰維克紙做的運動鞋。鞋子在網路上和美國大約30家鞋店銷售,每雙50至135美元。

泰維克紙運動鞋市場的第三個競爭者「游其實驗室」,是兩年前胡依林在中國大陸創辦的,當時他在「青蛙」設計公司工作。他的妻子找不到適合她很小的腳,又很喜歡的鞋子,他開始實驗用泰維克紙製作運動鞋。

共同創辦人康斯坦提說,現在「游其實驗室」在上海和拉斯維加斯都有公司,產品銷售對象鎖定23到35歲,在「設計、科技、資訊科技和工程領域工作」的男性。

但泰維克紙的環境永續性有疑問。它畢竟是塑膠纖維製的。這些公司都估計他們鞋子的壽命大約一年。

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大學的瑞秋.歐巴德一直在研究運動用品的材質, 她說:「這全得看顧客實際上把鞋子送回來的比率,以及公司把鞋子善加再生有多麼勤快。」

她在電子郵件中說:「泰維克紙各方面都同樣強,防髒汙,而且強度重量比極佳。」不過,她接著說,它的透氣度比不上一般運動鞋。

她寫道:「我可以理解擁有一雙超輕的休閒泰維克紙鞋,你可以塞進背包或公事包裡。但我不認為應該穿著它去運動。」

【2014-10-28/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高科技業遺忘的先驅女性
王麗娟譯
2007年夏天待在科羅拉多州艾斯班時,華特.艾薩克森和妻子凱蒂不斷催促女兒完成大學作文作業。最後,受夠了嘮叨,貝琪.艾薩克森將自己關進臥室,出來時完成了兩頁的短文。

艾薩克森回憶說:「恭喜你,貝琪。你寫了誰?」

她答道:「艾達.洛夫萊斯。」接著是尷尬的一長段緘默。剛動筆撰寫史蒂夫.賈伯斯傳的艾薩克森想不起洛夫萊斯是何許人。

他女兒答道:「她是電算史遺漏的一位女性。」雖然科技界有人聽過這名字,1815年出生,1852年去世的洛夫萊斯,卻是個沒沒無聞的人物。

大科技公司的歷史經常將人們一筆勾消,這不是什麼祕密。這是矽谷司空見慣的事,廣被稱為「創世神話」。令人訝異的是,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如今卻遭人遺忘的女性,竟然如此之多。

這是艾薩克森新書《創新者:一群駭客、天才和怪才如何創建數位革命》的中心主題。

新書的每一章節都在強調艾薩克森歷15年研究後歸結出的同一核心前提:每一個技術創新,無論是程式代碼、電晶體、個人電腦或網際網路,都是一群人的心血結晶(通常是借用前人的點子)。儘管一些男性最後成為名人,多數的女性卻從此不為人知。

洛夫萊斯在科技上的角色如此之高,因此新書第一章和最後一章都是寫她。她是位英國數學家、作家,寫了第一個電算演算法,提出人文科學應與科技共存的概念,且想像出人工智慧的概念。

艾薩克森最近就此書接受訪問時說:「艾達.洛夫萊斯為數位年代下了定義,然而她和所有這些女性卻都遭到忽略或遺忘。」

在洛夫萊斯的年代,她也完全遭到漠視。1843年,洛夫萊斯的研討會電算筆記被人送到英國科學期刊《科學回憶錄》時,雜誌編輯告訴洛夫萊斯的同事巴貝奇,「像個男子漢般」簽署自己的名字,取代她的。

女性被排除在外,不僅強化了人們對婦女和科技界的刻板印象,似乎在美國還產生了自我實現效應。1985年,37%的電算學大學學位由女性取得。但到2010年少了一半,只剩18%。現在大學女性新生僅0.4%表示想主修電算學。

這點在大科技公司明顯可見。在谷歌,男性占工程師的83%。谷歌36位最上層主管與經理,僅3位是女性。在蘋果,男性技術員工占總人力的80%。在臉書,技術員工85%是男性。

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說:「刻板印象的力量非常強大,因為身為人類,我們會習以為常。」桑德伯格說,我們一定要揭穿女性對科技不感興趣這個迷思。

非營利組織「代碼女孩」」以消除電算與科技界兩性差距為成立宗旨,該組織的雷希瑪.索亞尼同意這項看法。

索亞尼說:「如果我們以顯著地位多談一些電算界的女性,無論是歷史書裡或在學校,應該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女程式設計師這麼少。這與角色模範有關,看不見前人,就不會有後繼者。」

艾薩克森在《創新者》中寫道,部分問題出在,創世神話只讓個人變成英雄,而不是整個團體。

他說:「但數位年代的大躍進,多數都是協力達成的。」

【2014-10-28/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伊波拉雖可怕 無須驚慌
田思怡譯
一名穿戴全副防護裝備的護士竟然也感染了伊波拉病毒,這則新聞引起一些令人不安的問題。伊波拉病毒是否已經演化成為一種超級病原體?它會不會很快就突變成為另一種更可怕的東西?

演化生物學家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大體一致:不會,以及應該不會。

這些生物學家說,今天重創西非的伊波拉病毒,與過去引爆疫情的病毒,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物競天擇將讓病毒有能力更容易傳播極不可能,尤其是變成能藉空氣傳播。

澳洲雪梨大學的荷姆斯說:「聽到外面一些莫名其妙的揣測,我很難過。」

這種病毒1976年才為世人所知。關於它的一些重要問題,科學家現在也剛剛開始有些答案。

例如,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的泰勒和他的同僚,上個月才發表伊波拉病毒非常古老的證據,伊波拉病毒從其他病毒株系分化出來,距今至少已有兩千萬年之久。泰勒的研究指出,這段長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伊波拉的各種病毒株只感染嚙齒目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

1976年,這種病毒傳播到人類族群。而且,從那時起,每隔幾年就會在中非不同地區爆發新的疫情。

根據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蘭包特博士的新研究,每一波疫情都是1976年病毒株的後代所引起的。

演化生物學家說,雖然伊波拉病毒在傳播過程中會突變,卻沒有證據顯示這次超大流行是突變造成的。

蘭包特說:「遠比突變更可能的情況是,這次流行的不同在於病毒進入了不同的人類族群。」

這回病毒不再只局限於偏遠的村莊,而是進入了像獅子山共和國自由市這樣的城市。

隨著目前的疫情擴散,病毒也會繼續突變。可以想見的,這些增多的突變會導致演化上的改變。

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巴爾迪絲.薩貝提說,追蹤伊波拉病毒一次次變化的演化過程,至關重要。否則,實驗中的疫苗可能針對的是已過時的病毒種類。

她說:「在對付病毒上我們具有優勢,我們可以即時看到它的基因組,並加以因應。」

荷姆斯博士提醒世人,認為單單一次突變就能讓伊波拉變成可藉由空氣傳播,是錯誤的想法。這樣的改變需要有很多基因發生很多突變才行,在單單一波疫情中出現這麼多突變,幾乎不可能。突變的病毒只有在它們比透過體液傳播的病毒更強的前提下,才能夠存活。

荷姆斯說:「這個病毒現在表現不錯。因此,必須對病毒有好處,病毒才會大躍進。」

伊波拉病毒存在已有這麼悠久的歷史,現在才開始為人類所知,顯示我們可以預期未來還會遭遇更多它的表親。這可怕的病毒株系在千萬年來也許生出許多演化的支系。荷姆斯說:「世上將有很多像伊波拉這樣的病毒。」

【2014-10-28/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訊息公告
 
食安教育從家庭開始
孩子不上安親班的時間,有很多機會和我一起買菜,我教她們看商品標籤、認產地、比成份、留意價錢,也細細的辨認真食物的顏色氣味和外貌。

亡靈大道上的末代王朝
墨西哥高原上有一座神秘古城,長久以來兩派學者為它的政治結構爭論不休,隨著一條深埋地底的千年密道現身,古城之謎即將解開。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台灣聯合報合作,每週推出紐約時報精選周報。
【紐時周報】電子報僅收錄中譯文,完整12版的中、英文報導請見聯合報周二出版的特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