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洲各國出口皆為衰退,包括中國大陸、韓國,而台灣繼4月出口重摔,衰退11%後,5月也衰退,衰退幅度縮小至3.8%,要探究出口衰退原因,需先就各類產品觀察。首先,受國際油價、大宗物資價格下跌影響,包括塑化、礦產品、基本金屬等相關產品出口必然下挫。因為就算出口量未減少,但是價格腰斬下,整體出口金額必然大幅衰退。除此之外,因相關產品價格走低,廠商憂心產品價格會再走跌,擔心庫存損失,因此開始減少庫存,相關供應鏈自然萎縮。
其次,日圓、歐元重貶也衝擊台灣機械產品出口。日本、德國等國的機械產品品質本就享譽國際,屬高品質品,價格也相對較貴。歐元、日圓貶值降低其機械商品與其他國家產品的價差,日貨、德貨競爭力相對提升,台灣競爭產品立刻受衝擊,無獨有偶,韓國、大陸也遇上相同處境。
電子零組件也出口不振,是整體出口表現不佳的第三個原因。今年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產品,市場亮點不足,蘋果雖推出Apple Watch,畢竟不比iPhone新機,因此整體訂單力道不夠。
至於政府近期頻頻示警的紅色供應鏈,應非造成近月台灣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產品下滑的主因,因大陸半導體產業表現也並不理想,且紅色供應鏈早就是長期的結構性威脅,並非一夕之間忽然出現。
今年出口表現雖不理想,但還無需太過悲觀,因為以上干擾因素在下半年都可望出現轉機。
之前國際各機構陸續下修美國經濟成長率,影響國際出口需求,但近來美國經濟數據亮麗,經濟轉強勁,新增就業人數甚至超過百萬人,更讓聯準會(Fed)對外表示考慮升息。美國經濟下修可能僅是短期波動,只要美國經濟轉強,出口基本面仍可維持。
而且Fed一旦啟動升息,將會帶動美元走強,加大新台幣貶幅,屆時日圓、歐元貶值對於我出口的殺傷力就會相對降低。
此外,油價起跌於去年下半年,若是油價持續保持於當前價位,到了下半年,與油價相關數據的年增率就可望回到正值,出口較去年同期轉為成長。至於半導體、電子零組件,上半年本就不是旺季,可觀察下半年動向,目前已傳出iPhone新機可能於7月出來,相關供應鏈的成長仍值得期待。
而面對近期出口衰退,政府首要應區分究竟是短期抑或是長期問題,勿病急亂下藥,不僅無益病症,更恐造成反效果。我認為,現階段的出口表現至少需要觀察到下半年,才適合下定論是否真的需要端出政策因應,因當前出口衰退最主要都是受到原物料價格以及貨幣的干擾,並非持久不變的結構性問題。
等相關干擾因素淡化後,下半年的經濟數據表現應就能回歸正軌,因此現在不宜自亂陣腳,任意祭出短期、空洞的方案來「炒短線」,匯率、賦稅等政策工具都是兩面刃,救出口,可能傷進口、損內需,因此並不宜任意變動,前車之鑑不遠,當前許多後果都是以前炒短線所留下的後遺症。
相對地,政府應該要持續做好扎根工作,持續推行當前已有完整規劃的政策,例如生產力4.0、大數據、物聯網、產業轉型等等,才是提振出口、產業的長遠之計。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口述,記者鄭杰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