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98期】 2015.10.29每週四出刊 | |
|
|
 | 老本不夠啃!日本一億「下流老人」陷困 | 作者:黃小清 攝影:陳宗怡 | 《下流老人》一書打破許多人對日本老人的迷思。如今,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的銀髮族愈來愈多,不僅生活窘困,龐大的社福支出恐將拖累財政。 | | 日本最近有本新書《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6月30日出版後,隨即一個月內再版三次。讓「下流老人」一時蔚為流行語。 日本老化嚴重,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銀髮族,讓老後問題成為顯學。在此之前,日本已出現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老人們的內幕社會、無緣社會等現象。 老人漂流社會意指流轉於醫院和照護機構或因失智而成為遊民的高齡者們。老後破產講的是連看病和吃飯的錢都沒有的老人;老人們的內幕社會則揭露迫於生活鋌而走險的犯罪老人;無緣社會指的是一年有3萬2000名沒人出面認領的遺體,孤獨而死,其中不乏老人。日文的「無緣」,有孤魂野鬼的意思。 為何最近出現《下流老人》呢?本書作者藤田孝典說明,他站在老人,特別是貧困弱勢者立場思考,書名才如此怵目驚心。 日本銀髮族 未必都有錢人 1982年出生的藤田孝典,任教於聖學院大學人間福利學系,也是厚生勞動省(相當內政部)社會保障審議會委員,教學並熱心參與社會活動。 8月《東洋經濟週刊》封面專題就是《下流老人》。雜誌記者採訪藤田孝典,照片中的他身套圓領休閒衫、揹著黃黑色相間的背包,足登球鞋,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 事實上,「下流」一詞最早出現在2005年三浦展的《下流社會》。但是,相對於三浦著重探討日本中產階級的處境及價值觀的變化,例如容忍低所得,生活能力和勞動、學習意願低,形成下流社會;下流老人則揭示日本的貧困老人階層已悄然形成。 書中定義的「下流」是: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 過去許多年來,日本社會總認為銀髮族雖不消費,但存款很多。但下流老人一詞,打破了許多人對日本老人的迷思。加上日本老化速度嚴峻,景氣不佳,年金財務收支逆差勢必來臨,總計一億人將遭受牽連。 根據日本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一人生活所得一年未達122萬日圓(約台幣33萬元);兩人的家庭低於170萬日圓;三人家庭低於210萬日圓;四人家庭低於245萬日圓者就屬貧困階級。以此標準估計,目前日本的貧困老人估計有600∼700萬人。 礙於羞恥心 不願申請補助 下流老人意指可能或已達「生活保護標準」的高齡者。基於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本政府針對貧困和弱勢者直接發放金錢,算是種社會福利。目前有212萬4000多人領取。資格認定後,單身、沒收入的老人一個月生活費約可領13萬日圓(生活費8萬日圓、住宅補貼費5萬日圓)。 「但是,有許多身陷困境的老人因為自尊問題,不願意申請,」藤田孝典透露。 羞恥心是日本文化的特徵之一。好面子、重視名譽、不願意麻煩他人的文化特性至今猶存。有一句諺語是最好的寫照,形容武士沒飯吃卻故意嘴裡咬根牙籤,佯裝剛吃飽。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