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夏,氣溫雖然有些燠熱,然而,駁二藝術特區裡的鐵道雕塑公園早已笑聲不斷,熱鬧傳開,大人們悠閒散步,小朋友忘情地在廣闊草地放著風箏,遠道而來的旅人湧進各倉庫區,好奇探看這裡展出的鋼雕藝術……。
一手擘畫和執行此一文化建設的高雄市長陳菊與文化局長史哲,來此也總是瞇瞇笑看著人潮進進出出,歡迎大家走入港都溫暖的文化懷抱裡。
那天,一對來自中部從事文創工作的情侶,仰首觀看那巨大的鋼雕創作,對駁二豐沛原創力有了更深刻體悟,兩人像是回到了藝術原鄉,開始起心動念,如何在這座美麗文化之城扎根創業。
駁二翻轉 從國慶煙火說起
三十年前根本無人知曉「駁二藝術特區」,它原先只是高雄港第三船渠第二號接駁碼頭的港口倉庫,對外封閉荒廢多年,直到2000年的一場國慶煙火,才首次照亮駁二的特殊區位——雖然位置偏遠,卻擁有廣闊腹地,具有潛在爆發力。
「駁二」的發展並不順利,它同樣也歷經過一段「養在深閨無人識」的低潮。文化局先是整修P2、C5兩棟舊倉庫,委託在地文史團體和大學經營南部實驗藝術創新場域的嘗試,在當時並未引起外界注目。
那時全台如火如荼發展文化創意園區的構想,高雄市眼見風潮已起,決定將「駁二」收回,由文化局統籌規畫,解放空間的運用,並開闢「徒步區」,結合西臨港線自行車道,使遊客的進出探訪更富穿透性。此外,也加強該區夜間照明設備,除了安全,也巧妙地烘托出老倉庫裡一盞盞的藝術氣氛。
市長陳菊在「駁二」舉辦一系列藝文活動,包括「高雄青春設計節」、「好漢玩字節」、「鋼雕藝術節」、「貨櫃藝術節」,以及「高雄人來了大公仔」等活動,為的就是讓高雄民眾能親炙多元藝術的洗禮。
鋼雕藝術家梁任宏認為,「駁二」是非常適合藝術家大展長才的場域,不但面積廣闊,更具有實驗性質,他的鋼雕創作,就曾以特區的微風與地景,搭配多元媒材,展現動力、光線或聲響等複合效果。
「駁二」的展出和公園化的規畫,廣受民眾喜愛,為滿足逐年成長的藝文活動及參觀民眾,該區從最初的大勇倉庫區往外開發,2012年文化局又租用台糖的蓬萊倉庫,翌年更啟用大義倉庫群,吸引了各式文創產業以及美食餐廳的進駐經營。
市長陳菊曾自豪地說,特區裡沒有任何一塊地是高雄市的既有財產,全是向各單位租用,這代表各界對政府的企畫及信任,讓「駁二」從一個被外界冷落的陰暗角落,成為高雄文化都城的鮮明地標。
文化金三角 港都自由行
民眾愛上「駁二」自由自在、悠閒遼闊的藝術園地,文化局將特區向外擴展,透過臨海航行路線,沿著高雄港灣,與附近的打狗英國領事館以及紅毛港文化園區,形成了極受歡迎的「水岸金三角」的旅遊新路線。
來自高雄市鳳山區的張姓遊客一家人,就趁著假日搭乘文化局推出的文化遊艇,沿著港灣展開「史溫侯探險之旅」、「高雄水岸金三角」、「紅毛港大港巡禮」、「駁二──英領館」(夕陽浪漫船班)等探察之旅。其中「史溫侯探險之旅」,航行的正是當年首位英國駐台灣領事史溫侯前來打狗探索的航線,人們在海濤拍打節奏中,聆聽導覽人員解說,史溫侯與高雄港的前世今生。
文化遊艇更造訪另一個重量級的水岸文化景點:「紅毛港文化園區」。它位在高雄港二港入口處,為百年漁港,2007年紅毛港遷村後,由文化局和紅毛港文化協會、捷運局攜手合作,闢建「360度高字塔旋轉餐廳」、「展示館」、「戶外展示區」、「天空步道」等多處景點,讓遊客展開一場穿越時光之旅,展現四百年深厚的漁產業文化。
城市活蹦跳 文化大心臟
身兼文學台灣基金會董事、高雄重量級詩人曾貴海說,文化局近年向下扎根的文學工程,讓人相當驚艷,如「書寫高雄文學創作和出版獎助計畫」、「高雄青年文學獎」等,都挖掘年輕一代文學創作者,如濤浪般湧來,形成南方文學的新血輪。
而圖書館更是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市長陳菊多次在公共場合表示:每座城市都會因為文化而顯偉大,高雄市每年要興建一座圖書館。在她努力兌現的承諾中,迄今全市已有62座圖書館。
位於「亞洲新灣區」的高雄市圖書總館,更是全市圖書館的文化「大心臟」。史哲表示:「總館的興建,完全由高雄市府編列預算,文化局為此更做足了功課,曾前往十多個國家取經,瞭解各國大型圖書館現況,才有此一國際多元化的大型建設。」
總圖營造「人中有書、書中有人」的閱讀氛圍,讀者可隨時取書閱讀,全館上千個座位更與館內公共藝術櫛比鱗次,民眾時刻浸淫書香與藝術之中,讓閱讀成為一種心靈的提升。
該館為提高通透性,採懸吊式建築,兩側遍植樹木,六樓至八樓更種有「館中樹」,透過與自然生態的緊密結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綠建築」,獲得有全國綠建築最優獎項。史哲特別強調:總圖的每個樓層裡,公共藝術已成為核心價值,其中更引進藝文表演、及每周市民講堂,讓「文化」涵養成高雄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糧。
總圖為了兒童閱讀,更匯集世界14個國家的兒童繪本,另立「東南亞繪本中心」,成為小朋友們最愛的場域。
陳菊市長對於文學推廣更是不遺餘力,從2003年開始,每兩年舉辦「打狗文學獎」,2011年因縣市合併,文學獎跟著更名為「打狗鳳邑文學獎」,每屆都選出傑出的文學創作。文化局並且在2015年12月出版《來自陽光,帶有鹹味的筆》一書,展現1960年代之後出生的30位高雄作家群像,繳出一份傲人的成績單。
從城市到山海 藝文饗宴不斷
「住在高雄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幸福感!」,目前擔任國家藝術表演中心董事的劉富美如此形容。她說,這幾年高雄市文化建設迅速蓬勃發展,她每年都熱情參與「草地藝術節」,大家坐在草地上,聆聽擁有世界水準的國內外團體展演,走進一場場最美麗的靈魂盛宴,這些主要歸功市長陳菊及文化局長史哲的遠見及魄力。
高雄市的藝文活動,從熱鬧繽紛的市中心到偏鄉荒野,處處可見。文化局長史哲屢屢端出好菜:上半年有「高雄春天藝術節」,以市中心為主要舞台;下半年的「庄頭藝穗節」則深入大高雄偏鄉地區,主動地將藝文表演活動,帶到民眾家門口演出。
市長陳菊時常很隨興與市民們在草地上,參與「高雄春天藝術節」動人樂章。該活動自2010年即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團隊,分別在文化中心至德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駁二藝術特區正港小劇場、高雄總圖小劇場、高雄市立美術館面湖草坡等五大場所展演。今年更將推出《鐵達尼號》草地音樂會、《影.響 台灣》50年50部草地音樂會等精彩活動,讓高雄市民心靈有全新的體驗。
「庄頭藝穗節」堂堂邁入第五個年頭,這個節日主要是深入大高雄每個角落,以「更貼近民眾」的方式,來展演歌仔戲、豫劇、囝仔戲以及音樂會等類型節目。每年定期下鄉巡演,深受小朋友喜愛的「雲門2」,讓兩萬多名小朋友盡情欣賞,冀望能在他們小小的心田,撒下文化藝術的種籽。
年輕人最喜愛的影像與音樂,文化局更是深入經營,其中舉辦長達15年的「高雄電影節」,標示奇幻熱血、擢拔新銳、發現影視新境界等三大特色。此外,高雄市影視發展中心更協助前來高雄拍片的團隊及後製協拍,獲得各界肯定的《女朋友。男朋友》、《百日告別》以及《愛琳娜》等片,都是協拍的豐碩成果。
此外,高雄文化推廣更深入青年群眾,其中「青春設計節」從2005年開始舉辦,建構了青年學子的育成與創意競賽平台,匯聚各種創意的能量。從2011年主辦「南面而歌」獎助計畫,鼓勵原創音樂、MV 拍攝以及學生樂團,賦予台語音樂創作新意,頗受各界肯定。
亞洲新灣區 文化新軸帶
港都未來文化願景,正是目前陳菊市長全力開發的「亞洲新灣區」,在這長達十公里的港灣水岸,將做為高雄文化未來發展的新場域。串連此區塊的交通新動線為「環狀輕軌系統」,沿著港灣水岸興建的第一期輕軌工程,目前大致完工,正試營運中。
另一個更龐大的文化藍圖,將以開發「傳統文化資產」場域做為新出發點。高雄地區以往有「舊城」(左營)和「新城」(鳳山)之分。陳菊市長的構想是:左營不但有完整舊城門,還有高鐵左營站的交通優勢,未來計畫結合周邊蛇山、龜山、蓮池潭等景點,開發附近上百公頃中油舊眷舍區。
還有一個計畫是同步開發「新城」鳳山:目前已修建完成「鳳儀書院」。而左營與鳳山兩地,都有「文化公車」行駛其間,兩站銜接就是兩傳統文化資產園區的新動脈。
悅近遠來,愈來愈多的人來到大高雄,大力呼吸南方創新的文化氣息。高雄的蛻變,從藝文空間的打造與藝文層次的推展,都讓港都展現出「文化大城」的身影已經不遠。
陳菊市長不時地前來打狗領事館俯瞰港區,擘想高雄藍圖,期許港都奮力崛起。一群群市民以及來自各地的遊人,正看著港灣邊的巨大文化建設一棟棟聳立,在眾人努力下,大高雄即將成為一艘文化巨輪,迎向壯闊未來。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6年7月號)
文化局推出「文化遊艇」,可串連駁二、打狗英國領事館以及紅毛港文化園區等景點。(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高雄市長陳菊(左一)與文化局長史哲(左二),為高雄市文化建設的兩大推手。(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駁二特區的藝術創作,與環境融合,讓人從各種不同角度觀賞、親炙藝術創作。(許清河攝)
每年春天藝術節「草地音樂會」都受到觀眾熱烈迴響。(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位於高雄前鎮區的「高雄總圖」,美輪美奐,堪稱是城市文化蹦跳的心臟。(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港都高雄,山海壯闊、熱情豪邁。
展現高雄港灣文化歷史歷程的紅毛港文化園區,已成為高雄最具特色的新興景點。
屹立在高雄西子灣哨船頭山丘上的英國打狗領事館,是保存完整的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
位於高雄第二號接駁碼頭內的駁二藝術特區,如今已是一處開放的藝術空間。
市長陳菊(後排右六)與文化局長史哲(後排右五)鼓勵傳統藝術,歌仔戲團在高雄庄頭藝穗節都有精彩展演。(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