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任中原/報導/聯合報 |
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譴責敘利亞決議案,是經過精打細算所做出的務實決定。俄國反對決議文中要求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將政權交給副手及禁止銷售武器給敘國的部分,因為俄國就是敘國的主要武器供應國。俄國現在雖支持阿塞德,但未來如果敘國情勢再生變化,未必不會改變立場。俄國力挺阿塞德的原因包括: 第一,戰略意義。敘利亞的塔圖斯港是俄國在地中海僅存的海軍基地,目前有六百名俄國技術人員正在整修;放棄這個中東灘頭堡,對俄國是奇恥大辱。 第二,經濟利益。兩國已簽約及談判中的軍售合約達50億美元,俄國民間企業在敘利亞投資的基礎建設、能源及觀光業金額超過200億美元。 第三,普亭看到他跟阿塞德實屬同病相憐,在穆巴拉克及格達費相繼垮台後,普亭擔心他可能是下一個。 第四,普亭要做給國內民眾看,讓俄羅斯人覺得我們誰都不怕,以維護俄國的「超強」地位。 第五,利比亞的情況,令俄國覺得被耍了一記。當時聯合國決議文是保護利比亞平民,結果英法卻空襲格達費軍隊。俄國豈肯再上當? 第六,敘利亞表面上人民與獨裁政權間的衝突,也可能在阿塞德所屬的伊斯蘭教「阿拉威派 (什葉派支系)」與占多數的「遜尼派」之間的宗派戰爭。如果阿塞德被逐出,同屬「什葉派」的伊朗在中東將更孤立,而伊朗更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盟國。 俄羅斯最想要的結果,當然是能夠保住阿塞德,但條件是阿塞德必須斷然擊垮反對派;否則,俄國的立場可能會軟化,因為俄國不願意站在輸家這邊。如果阿塞德最後垮台,而俄國卻不能與繼任者保持密切關係,則俄國將失去在敘利亞的重大利益。 因此,俄國其實只是在選擇最佳的出手時機,把阿塞德趕下台。出手太早,會使俄國的其他盟友心懷警惕;太遲,又會被譏笑為缺乏反應能力。 俄國可能不會等太久。現在俄國相信阿塞德仍有機會可以存續。但如果阿塞德的情況惡化,則聯合國可能只要將決議文稍做修正,便能讓俄國對阿塞德倒戈一擊。 |
|
編譯任中原/報導/聯合報 |
位於敘利亞西部原本繁榮的荷姆斯市(Homs),現在已成為反抗阿塞德政權的聚焦點,也是在政府軍血腥鎮壓下受創最重之地。這裡儼然成為「敘利亞革命之都」。 敘利亞政府軍3日徹夜砲轟荷姆斯,造成200多人喪生,寫下敘利亞人民起義11個月來最血腥的一天。美國總統歐巴馬譴責阿塞德在荷姆斯犯下「惡劣至極的暴行」。 去年四月荷姆斯民眾在鐘塔廣場發動抗議,首次遭到政府軍開槍鎮壓,至少50人死亡,多人受傷。抗議行動屢仆屢起,阿塞德揚言,若民眾不交出叛軍,不惜將荷姆斯轟為焦土。 荷姆斯是群眾不肯棄守之地,具有象徵意義。四月事件固然使荷姆斯成為抗議民眾的聚集地,但還有其他因素使抗議行動能夠從夏天持續到秋天。 第一,許多從政府軍叛離的軍隊都以荷姆斯為基地;他們擁有武器,能對政府軍發動反擊。 其次,荷姆斯是敘利亞第三大城,農、工業中心,人口150萬,而且周邊有廣大郊區及村鎮,政府軍鞭長莫及。 第三,當地居民的獨特性格及強烈的在地認同。荷姆斯人排拒教派的對立,以堅強的在地社區認同來挑戰執政當局。這正是荷姆斯能成為「革命之都」,而非大馬士革的原因。 目前荷姆斯市各處都設有檢查哨,且經常聽到槍聲。街頭可見到由叛軍組成的「敘利亞自由軍」戰士。荷姆斯部分地區已成為政府軍與「自由軍」之間的「城市戰場」。不過城外地區的回教宗派暴力衝突逐漸升高,可能成為「內戰」的戰場。 |
|
編譯中心綜合倫敦4日電/世界日報 |
英國朝野6日準備盛大慶祝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各種慶祝活動將陸續登場,歷時逾半年,斥資上千萬英磅。但儘管全球各國同歡,中國專為此一場合準備了5萬5100件禮品瓷器。為了撙節開支,女王自己在白金漢宮的花園派對,將首次從三次縮減為兩次。由於父親喬治六世病逝,年僅26歲的伊莉莎白匆匆結束海外行程,趕返英國繼任王位,迄今歷時一甲子,成為維多利亞女王後第一位在位如此長久的君主。她登基的時間是1952年2月6日,但於1953年6月2日才正式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加冕。 因此,英國官方訂定的慶祝登基60周年時間為6月2日至5日,但實際的慶祝活動將自本月6日熱烈展開。不過,由於女王的夫婿菲利普親王去年聖誕節剛動過心臟手術,正在康復中,他將無法陪同女王出席6日的慶祝活動。 英國媒體指出,白金漢宮往年舉行的花園派對也將自1950年代以來首次縮減為兩次,分別在5月22日及28日舉行。 6月2日開始的登基鑽禧慶祝活動將極為隆重,最吸晴的將是女王乘坐豪華皇家遊艇,率領其他約1000艘小船巡航倫敦泰晤士河。媒體報導,屆時共有2萬名乘客,伴著音樂和表演及一座浮動鐘樓,沿泰晤士河穿過14座橋樑,巡航25英里,讓沿岸民眾一睹皇室風采。 女王和皇室成員也將分別出訪全英各地和大英國協國家。大英國協國家也都將舉行一連串的活動,慶賀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年。 |
|
編譯王麗娟/報導/聯合報 |
大寒席捲歐陸與英國,專家相信與北極洋冰大量融化有關。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位於俄羅斯北部,覆蓋於巴倫支海或是喀拉海的洋冰大舉消失。專家相信,北極洋冰消融,導致大片原本應該冰封的海洋,暴露於上方的大氣,進而改變複雜的風型,才會導致來自北極的寒風籠罩歐陸。 英國獨立報報導,俄羅斯西北部上空的一個冷高壓,是這次在全歐洲刮起冷冽東風的罪魁禍首。這個冷高壓,主要是因北極無冰的海洋,溫度較上方的空氣溫暖而形成,形成地點在巴倫支海附近的上空。 美國科羅拉多州「全美冰雪數據中心」說,巴倫支與喀拉海的洋冰覆蓋比例今年特別低,而兩個海洋上方的氣溫今年高於平均溫度。這波寒流前,英國今冬天氣相對和煦,主要是受極地吹來溫和的西風所致,但這股西風近來遭到俄國西北部上方的強大高壓封鎖,導致歐陸刮起寒冷的東風。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教授蘭姆史托說:「目前的天氣型態,符合電腦模型之前的預測,亦即全球暖化導致洋冰消失,大氣也將有所反應。」 |
|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聯合報 |
| 英國各地5日持續降雪,在白金漢宮前的林蔭大道上,一支御林騎兵緩步前行。 | 英國多日來大雪紛飛,許多地區4日更降下16公分厚雪,導致交通大混亂,銜接倫敦與伯明罕的M40高速公路一度約有100輛車受困途中,歐洲最繁忙的倫敦希斯洛機場5日宣布取消當天約一半航班。 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主管表示,5日晚間從倫敦出發到台北的航班都不會受到影響。2010年12月的大雪使希斯洛機場關閉5天,成千上萬旅客被困在機場,怨聲載道,成為全球航空笑柄。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歐洲民眾必須待在家中取暖之際,有8國出現天然氣短缺問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無奈說,俄國也天寒地凍,天然氣需求增加,實在無餘力滿足西歐的需求。這些國家包括波蘭、奧地利、希臘、義大利,但僅止於短缺,未到緊急狀態。 倫敦希斯洛機場5日忙於應付連夜的積雪與凍人的大霧。機場預計5日還會降10公分積雪,因此決定取消當天1300航班的一半。營運長波伊文說:「減少航班讓我們能夠儘可能載運更多乘客,並讓機場儘快恢復正常。」蘇格蘭、北英格蘭、中部地區、東英格蘭、倫敦5日均降下大雪,北約克郡一個地區積雪16公分,造成該區發生約60起車禍。當局要求駕駛人帶著鏟子、保暖衣物、充飽電的手機上路。 |
|
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
數十年來最強烈寒流席捲歐洲各地,天然氣供應吃緊,俄羅斯連續第三天減少對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減供幅度甚至高達三成。歐盟警告說,情況若繼續惡化,歐洲可能出現新一波能源危機。 歐盟執委會日前已對天然氣協調機構發出警戒。隨著歐洲各地氣溫持續探底,包括奧地利、保加利亞、德國、希臘、匈牙利、義大利、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等國,都面臨天然氣供應陡降窘境。 歐盟能源部發言人荷茲納(Marlene Holzner)說:「俄羅斯當局通知歐盟成員國,天氣酷寒(低溫已降至負35度C)推升俄國境內的天然氣需求,因此只能減少輸出量。」但她強調,歐洲各國目前都能向鄰國購買天然氣來彌補供應缺口,所以供應還不到緊急狀態。 歐盟轄下的能源協調組織已召集政府官員與能源領域專家,針對天然氣供應短缺狀況交換意見,他們也將密切監控事態發展。 歐盟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對奧地利天然氣供應下降30% ,對義大利供應減少24%,對波蘭供應也下滑8%。 莫斯科當局把天然氣供應短缺歸咎於烏克蘭,指其竊取超額份量,但烏克蘭政府嚴詞否認。 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有三分之二須借道烏克蘭。 烏克蘭能源部長波伊克表示,俄國輸出的天然氣比平常減少15%,因為天氣嚴寒使國內消耗量劇增。他說:「我們取得天然氣的量完全按照合約規定,但因為天然氣不是來自俄國,當然不會輸往歐洲。」 俄、烏兩國因天然氣糾紛而彼此針鋒相對的戲碼,過去十年也曾兩度引爆歐洲能源危機,造成歐洲數千萬人無暖氣可用的窘境。 不過,歐盟自2009年起已強化內部因應天然氣短缺的機制,歐洲內部成員國的合作,以免再度因烏、俄兩國爆發糾紛而遭到勒索。許多歐盟成員國如今已改善天然氣儲存系統,各國之間的天然氣供應也比過去更常互通有無。 歐盟也規定部分歐盟能源公司,即便需求突然爆增或供應來源遭切斷,也得確保部分客戶的天然氣供應量能撐到30天。 |
|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
希臘總理帕帕德莫斯5日邀集政黨領袖,尋求各方支持經濟改革措施,以換取國際債權人核發紓困金。但在此之前,帕帕德莫斯已和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債權人代表,就紓困案進行數小時「超人的」談判,只不過苦無結果。希臘財長范尼塞洛斯在政黨會前警告,5日一定要達成協議,否則希臘下個月將無法避免失序違約。他形容希臘進行的談判,像是在「刀口邊緣」,情況非常危急。 歐元集團主席容克爾警告,不排除希臘可能違約。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4日出刊的報導指出,容克爾受訪時表示,如果希臘無法實施已承諾的改革,就不能再期望歐元區其他國家一致伸出援手。 希臘政府3月20日有144億歐元(190億美元)債務要償還;容克爾警告,如果希臘一事無成,就不會有「新的(再融資)方案」。 雅典當局和歐盟、IMF與歐洲央行(ECB)對規模達1,300億歐元的第二套紓困案協商已久,但希臘遲遲無法同意三方要求的降低勞力成本等改革措施。希臘國內反對陣營強調,已經實施兩年的撙節措施,如果再砍勞工薪資,會讓經濟陷入更嚴重的衰退。 希臘財長范尼塞洛斯表示,歐元區財長原定6日開會討論希臘問題,目前決定延至8日。范尼塞洛斯說,在4日的電話會議上,各國財長顯得相當不耐煩,談判「非常艱困」。 另外,希臘和民間債權人也尚未達成共識。法國財長巴洛因5日表示,換債協商很「艱困」,但已有進展,無論如何,「最晚2月13日」前要達成協議。 民間債權人代表上周末也重返雅典,就減債事項進行更多討論。國際金融協會(IIF)總經理達拉羅、法國巴黎銀行顧問雷米耶(Jean Lemierre)和德意志銀行執行長艾克曼(Josef Ackermann),都到了希臘。 身兼IIF董事長的艾克曼說,如今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希臘是關鍵角色。如果希臘倒了,「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
|
編譯楊宛盼/法新社華盛頓五日電/經濟日報 |
美國上周公布新增就業人口大增、失業率顯著下滑,顯示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正在蓄積成長動能,擺脫歐債危機的糾纏。 分析師說,美國1月淨增加24.3萬個工作,使失業率降至8.3%,主要原因是就業市場有彈性。 經濟學家也認為美國經濟正逐漸擺脫歐債的陰霾。歐元區失業率高達10.4%,為歐元問世以來最高水準。美國在過去五個月來新增約190萬個工作,使就業人口重回2008年下半的水準。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經濟學家科克加德說,美國就業市場最近的發展,顯示美國經濟的彈性,「當你是美國老闆時,雇用員工幾乎不會猶豫,因為你知道如果在生意最好時增聘人手,一旦情勢有變就可以解雇員工」。 他說:「但在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和希臘,解雇員工的代價很高。」 美國製造商協會(NAM)說,最新的美國數據「展現國內經濟的重振力量,除資訊、金融服務和政府等部門,幾乎所有主要工業部門都增聘人手」。 TheLadders人力資源公司總裁杜查特表示,許多公司計劃在未來一年新增人手,可見美國的成長動力相當強。他說,「對目前為止曾經刪減人力或裁員的部門更是如此」,尤其是零售和建築業。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經濟學家莫札瑞特指出:「公司在危機時儲蓄許多現金。美國企業債市表現也不錯,現在信心回升,他們有足夠的財力增加雇用。」 但歐洲的挑戰仍難以克服,莫扎瑞特說:「首先是金融危機的衝擊,再來是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這比美國嚴重多了,需要花較長時間復原。」歐洲的企業高度依賴銀行融資,而歐債危機中受創最深的就是銀行。 |
|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
紐約時報報導,最近10年美國車市吹起懷舊風,購買日本骨董車的美國人越來越多,帶有兒時記憶、價格親切是主因。日本骨董車迷成長迅速。2005年,超過200名車主開著珍愛的日本骨董車,在加州長堤聚會暢談養車經;一年後擴大成為每年一度的日本骨董車展,如今邁入第7屆,吸引逾350名車主與會。 創立「日本懷舊車」網站與雜誌的的班傑明•徐指出,這股風潮可說是延續1990年代美國對日本產品的狂熱,此外約從2000年起,美國人開始對日本專供內銷的性能車感興趣。 喜愛日本骨董車的人大多30來歲,小時候經常乘坐這類車。曾長期擔任日產汽車設計師的湯普森說:「1970或1980年代的日本骨董車給人親切熟悉的感覺,它陪伴你成長,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家人一般。」 比起其他骨董車如飛雅特愛快羅密歐(Alfa Roemo)或雪佛蘭大黃蜂(Chevrolet Camaro),日本骨董車價格親民,一輛開了95000公里的1976年本田喜美CVCC五速只要3550美元(約台幣10萬元),開了88000公里的1977年豐田Corolla SR5只要4000美元(約台幣11萬元)。 日本骨董車不僅性能優越,外觀設計也擄獲美國人的心。湯普森指出,1970年代中期的日本車外觀雖然隱隱模仿1960年代美國車款,卻又別具一格,重新詮釋,多變風格讓美國人一眼就愛上。 日本骨董車迷通常以豐田Corolla GT-S為入門款,其他如第一代豐田Celica、本田N600與Civic CVCC、馬自達RX-2、RX-3及第一代RX-7都頗受歡迎。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