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六, 2月 01, 2014

[G4G] 世界日报社论:中共日本四大领域冷战 中共软实力待提升

世界日报社论:中共日本四大领域冷战 中共软实力待提升

中日之间关于历史问题的争议和围绕钓鱼岛主权的对峙,已演变成东京和北京的全球外交大较量。双方政府都对驻外使馆发指令,要求派驻主要国家的大使出面抨击对方,争取全球民心支持。迄今中国驻50余国大使或代办已举行记者会或向媒体投书、受访,图藉舆论讨伐日本;战火也烧进联合国,中国大使刘吉一要求国际社会警告安倍悬崖勒马。至此,中日之间的「冷战」,似已形成四大领域的战场。

一,是燃烧最烈的外交领域,涉及到底谁是世界和平的「佛地魔」?前阵子中方谴责安倍是在走复辟军国主义的老路,而安倍则认为,中国的高军费增长才是世界的威胁。

二,是危险最高的军事领域。这个战场目前还在各自炫耀武力,日本准航空母舰「出云号」下水后,又频繁与美军合作,演练夺岛作战。而中国则在「辽宁号」航母舰队出海训练后,又推动被称为「中华神盾」的052C型驱逐舰全面服役,和新导弹试射。由于钓岛海域和中日防空识别区重叠,双方擦枪走火可能性相当高,稍不留神,冷战就会变热战,势必把美国�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最新发展,日本军方声称正制定挟持中国军机在冲绳强行著陆的具体预案,一旦中国军机在钓岛附近「侵入日本领空」,自卫队战机将迫降中国战机,逮捕飞行员,并控以「侵犯日本领空罪」。这种方式「宣示主权」,让双方紧张如螺旋般愈旋愈紧,真的付诸实施,引发军事冲突,东亚将立即动�不安,愚蠢而危险。

三,是持续最久的经贸领域。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日在投资和经贸合作密切,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日本需要中国的市场。即使小泉纯一郎时代,中日政治摩擦加剧,高峰会谈中止,但经济合作仍不错,即所谓「政冷经热」局面。但自中国超越日本,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人集体危机感陡增,安倍重新出任首相后,中日经贸关系急剧恶化,经贸较量也延伸到东亚周边邻国。

本来,日本财经界是阻止首相右翼暴走的「煞车阀」,也是中国另眼相看的朋友。但随著安倍全面挑衅,北京也祭出经贸制裁手段,日本财经界对中国技术转移问题上也日趋谨慎,但日本受伤程度应高于中国。在「在商言商」原则驱使下,经贸战场变化最快速,一旦中日之间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对峙状况改善,经贸热度快速回升也在预料之中。

最吊诡和最隐性的是中日第四个战场,即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的较量。网路上最近疯传一份全球国民素质排行榜,日、美、法等国排前三名,而印度、中国等列最后十名名单中。尽管联合国否认进行过这样的调查,但人们在经验和观念上都不得不承认,从全球民众眼光看,日本国民素质或许胜过中国;而在国际知名机构的国家形象调查中,日本国家形象与好感度,都超过中国。

换句话说,在隋唐时代以中国文化制度为师的日本,当今的人文素质等「软实力」,凌驾具5000年文明的中国人之上。固然这是明治维新、全盘西化和日本现代化比中国先行数十年的结果,但对中国来说,这确实是致命的弱点和落后。

中日之间的外交战,除了先天的国家实力,更应争取国际社会的「得道多助」。实事求是看,这场中日交锋,西方国家多数人民似乎默默站在日本一边。这不单因日本的民主制度与西方国家相若,而将中国的一党专制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单因西方民众认为日本受到广岛、长崎「原爆」,等同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已受到严厉惩罚。更重要的是,日本国民素质,包括其遵纪守法、对外表现的文明程度,都比中国人具优势。即以两国观光客表现,外国对日本人的好感程度也高过中国人,以致连中国副总理汪洋都看不过去,呼吁要提升国人素质。

如果中国对国民素质等软实力再不警钟长鸣,迎头赶上,那么在外交、经贸及军事领域与日本的较量,都可能出现「失道寡助」,推动国民外交,争取全球民心和同情理解,已成中国「亮剑」和「秀肌肉」以外的重点,硬实力对抗之外,不能忽视中日还有软实力的竞争。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世界日报社论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4/0131/368649.html

阿波罗新闻网 www.aboluowang.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保持完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相关标签:世界日报 中共 日本 软实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