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一, 8月 15, 2016

長庚改選 牽動台塑四寶掌控權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如何為4∼7歲的孩子挑書?漸進式親子共讀,可培養孩子專注力?快看【信誼奇蜜4-7歲育兒報】的精彩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6/08/15 第400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長庚改選 牽動台塑四寶掌控權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南亞、台化與台塑化四家公司大股東長庚醫療本周將召開董事會,討論下一屆董事名單,現任董事長、台塑集團已故創辦人王永慶的三房李寶珠是否續任,以及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是否爭取出任董事長,牽動市值2.4兆元台塑四寶的掌控權,也挑動王永慶、王永在兩大家族的敏感神經。

對此,台塑集團態度十分低調,表示不清楚這件事。

長庚有台塑集團總帳房之稱,是台塑、南亞與台化最大股東,台塑化第四大股東,近年長庚持續買進四寶股票,掌控長庚不僅能掌控國內最大民營醫療集團,也等於掌控四寶。

長庚董事席次共15席,按照醫療法規定,董事相互間,有配偶、三親等以內親屬關係者,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王家成員最多只能占五席。

兩年前,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辭世,王永慶大女婿、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的夫婿楊定一請辭長庚董事,李寶珠遞補進入董事會並當選董事長,按照兩大家族原協議,若掌權長庚董事長的家族,在長庚董事會為兩席,另一家族應為三席。

目前王永慶家族除李寶珠外,尚有二房長女王貴雲及三房三女王瑞慧等兩席長庚董事,依協議王瑞慧應讓出董事席次,讓王永在家族二房兒子王文堯遞補,但傳聞王瑞慧認為自己最早進入長庚磨練,堅決拒辭,兩大家族的協議形同破局。

長庚董事改選之爭引發的漣漪效應,據傳,去年王文淵不交棒台化董事長,起因就是長庚董事長改選結果打破兩家族的默契。

本屆長庚董事任期將於11月20日屆滿,按長庚董事會議事章程規定,任期屆滿二個月前,必須籌組董事提名委員會,並召開董事提名會議;任期屆滿一個月前召開董事會,確定新任董事並推選董事長,長庚應在8、9月召開董事會確認新名單。

 
長庚將改選 挑動兩家族神經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塑、南亞、台化與台塑化等四家公司大股東長庚醫療本周將召開董事改選會議,現任董事長、台塑集團已故創辦人王永慶的三房李寶珠是否續任,以及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是否爭取出任董事長,將牽動市值2.4兆元台塑四寶的掌控權,也挑動王永慶、王永在兩大家族的敏感神經。

對此,台塑集團態度十分低調,表示不清楚這件事。

長庚有台塑集團總帳房之稱,是台塑、南亞與台化最大股東,台塑化第四大股東,近年長庚持續買進四寶股票,掌控長庚不僅能掌控國內最大民營醫療集團,也等於掌控四寶。

長庚董事席次共15席,按照醫療法規定,董事相互間,有配偶、三親等以內親屬關係者,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王家成員最多只能占五席。

兩年前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辭世,王永慶大女婿、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的夫婿楊定一請辭長庚董事,李寶珠遞補進入董事會並當選董事長,按照兩大家族原協議,若掌權長庚董事長的家族,在長庚董事會為兩席,另一家族應為三席。

目前王永慶家族除了李寶珠外,尚有二房長女王貴雲及三房三女王瑞慧等兩席長庚董事,依協議王瑞慧應讓出董事席次,讓王永在家族二房兒子王文堯遞補,但傳聞王瑞慧認為自己最早進入長庚磨練,堅決拒辭,兩大家族的協議形同破局。

長庚董事改選之爭引發的漣漪效應,據傳,去年王文淵不交棒台化董事長,起因就是長庚董事長的改選結果打破了兩家族的默契。

本屆長庚董事的任期將於11月20日屆滿,按照長庚董事會議事章程規定,任期屆滿二個月前,必須籌組董事提名委員會,並且召開董事提名會議;任期屆滿一個月前召開董事會,確定新任董事並選舉董事長,長庚應在8月、9月召開董事提名會議確認新名單。

據了解,為免夜長夢多及協調各董事開會時間,目前安排董事改選會議於本周召開,外界認為,這次改選將再度挑動兩大家族敏感神經。

 
通吃本業、業外 長庚現金多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聯合報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旗下的長庚醫院蟬聯全台最賺錢醫院,不僅是門診人次具一定規模,也仰賴投資台塑四寶,股利收入成為每年主要獲利來源,除此之外,長庚也投資金融、營建與橡膠類股,包括中鋼、富邦金、潤泰集團等,外界猜測,股價百元以下傳統產業為長庚最愛投資標的物。

值得注意的是,若以長庚投資個別公司持股比例,仍以台化持股18.58%為最高,不過按照衛福部規定,醫療財團法人參股單一公司不得超過兩成,換言之,長庚加碼台化的空間已有限。

根據長庚過去揭露財報,台塑集團的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福懋興業、南亞科與華亞科均是持股對象,同時也是對自家人持股比重最高,又以台化持股達到18.58%為最多,為台化單一法人最大股東。

對台塑持股為9.44%、南亞為11.05%、台塑化為5.65%、福懋興業5.14%,至於南亞科與華亞科持股比例均不到1%。

因此長庚每年股利收入,多半是以台塑四寶為主力,而今年台塑四寶股利發放高,外界估計今年長庚光是台塑四寶現金股利進帳達到110億元,相當驚人。

此外,長庚每年參加配息累積現金多,也會投資其他公司,以過去的財報資訊觀察,遠東新、中鋼、富邦金、台橡、建大、潤泰全、潤泰新、興富發、車王電與瑞儀光電等,或多或少有持股,不過持股比例均不到1%。可以看出長庚挑選的個股,其股價不超過100元,也偏好傳統產業,較少碰電子科技類股,同時持股比例不高,凸顯投資風格偏向保守。

 
長庚買股 最愛傳產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旗下的長庚醫院蟬聯全台最賺錢醫院,不僅門診業務量龐大,也仰賴投資台塑四寶,每年貢獻股利收入成為重要獲利來源,此外,長庚也投資金融、營建與橡膠類股,包括中鋼、富邦金、潤泰集團等,外界分析,股價百元以下的傳統產業是長庚最青睞的投資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若以長庚投資個別公司持股比率,仍以台化持股18.58%最高,不過,依照衛福部規定,醫療財團法人參股單一公司不得超過二成,未來長庚加碼台化的空間有限。

根據長庚財報,台塑集團的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福懋興業、南亞科與華亞科,均是長庚長期投資的對象,其中,對台塑四寶的投資最多,又以台化持股達18.58%最多,為台化最大股東。長庚每年股利收入,大多來自台塑四寶,外界估計,今年長庚光是台塑四寶現金股利進帳高達110億元,相當驚人。

 
捷運聯開案 北市逼開發商吐錢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河市案仲裁效應擴大,北市府持續對七大捷運聯開案開鍘,積極向開發商「要錢」。以往權配比率為6(建商):4(市府),經過市府重新估算,翻轉成4:6;若北市府追討成功,包括美河市案在內的八大聯開案建商恐吐回135億元予北市府。

北市府與日勝生在「美河市案」爭議剛落幕,這一把權利分配不均的火,持續延燒至七大捷運聯合開發案上;幾近完工的七大聯開案,如「希望城市」、「聯邦育樂大樓」、「潤泰京采」、「美麗台北」、「敦南捷境」、「徐匯廣場」、「冠德捷世」全都要重談權配。

目前「敦南捷境」確定與北捷協調破局,明年初將與北市府正式進入仲裁;其他六大捷運聯開案現正協商、協調程序中,其中,希望城市原先比率為地主39.5%、開發商分回60.5%,經北市捷運局重新試算,北捷初估自身可分回65.078%,建商降至34.922%,差了25.578個百分點。據了解,北市府將要求開發商再上繳51.16億元,成為七大聯開案追討金額最大宗的案子。

台北市捷運工程局主任秘書王偉表示,北市府當初與開發商所簽的權配比率,「是建商單方面所提,只是雙方權配底線,並非拍板定案版本」;根據合約內容,北市捷運局將在工程圖說、工程預算書之後進行估價,後續才知道聯開案權配比率。

若以北市捷運局重新估算後的權配比率來算,加計美河市案,總計八大案建商恐上繳高達135億元予北市府。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雖然以市府主張新權配比,想討回約135億元,但通常仲裁庭「各打五十大板」的模式較高,預估北市府最終可討回金額僅約百億元,要達到135億元機率極低。

 
民間新增投資 喊2,600億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振興投資,新政府成立跨部會促進投資小組,鎖定近百家大型企業,由各部會首長親自拜訪,到上周已走訪60家,民間企業未來有意新增投資金額合計2,600億元,企業也反映土地、勞動力等問題,希望政府協助排除障礙。

行政院研擬振興投資方案,行政院長林全下令要各部會從公部門、國營事業及民間投資三管齊下,設法擴大投資。在民間投資部分,跨部會促進投資小組預計8月底前可完成初步成果,提報行政院。

新政府上台後,為了解民間企業投資意願、障礙,由國發會找來交通部、科技部、國防部、經濟部及衛福部,共六個部會,成立跨部會促進投資小組,並由各部會分工拜會企業。

重點在了解產業投資面臨的障礙與問題,有無需要政府協助排除之處,並掌握產業趨勢,及企業未來規劃在台投資計畫等。

跨部會促進投資小組鎖定八、九十家擬拜訪的企業,從5月底、6月初開始,由各部會分頭進行,再由國發會彙整拜訪成果,預計在三個月內完成,並向行政院提出報告。

政院高層表示,根據國發會方面初步彙整,到上周為止,各部會已拜會過的企業有60家左右,預估未來有新的投資計畫,金額合計已有2,600億元。

拜訪過的企業包括永豐餘、英業達、台達電、中華電信、統一企業、研華、華碩、緯創、金寶、中工等,都是規模不小的大型企業。

據了解,企業反映的意見,多數仍是工業區太貴、土地取得問題、外勞比率等勞動力及稅制問題等。

政院官員表示,過去主要是在經濟部設立解決投資問題的窗口,企業有缺地、缺水等投資方面問題時,可尋求協助。現在則是政府主動出擊,而且是各部會都動起來,希望能發掘民間投資機會,並主動協助排除障疑,提振民間投資動能。在拜訪企業的互動過程中,也可讓企業了解政府政策,並聽取業界聲音。

 
公股事業 再加碼300億投資
記者楊文琪、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本周三(17日)將召開振興投資會議,經濟部與交通部再增提300億元國營及公股事業投資計畫,其中包括台電擬採購緊急發電設備計畫85億元、中華電信投入5G研發及物聯網等57億元,及中華郵政132億元投資計畫。

為提振經濟,行政院長林全上月底指示各部會從公部門、國營事業及民間投資三方面著手,研提振興投資方案,上周二開會研商,各部會提出國營事業及公股事業明年度新興資本支出計畫,合計3,000多億元,扣除原本已列入明年度預算案的新興計畫,約增加2,000多億元。

但有些國營事業未提出新增投資計畫,林全指示對象及金額可再擴大;明年度總預算案公建支出部分,也請各部會再研礒加碼。

由於本周四行政院會將通過明(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及附屬單位預算案,行政院排定周三再會商各部會增提情況,以利預算案可配合調整後送院會。

據了解,在行政院指示加碼後,國營事業部分,經濟部與交通部約增提300億投資計畫,其中包括台電擬新增85億元緊急發電設備計畫。

官員表示,過去很少購買或租用緊急發電設備,由於明年電力需求的挑戰更大,希望明年夏天可以趕得上。

交通部則增提189億,包括中華電信投入5G研發及物聯網等57億,及中華郵政132億元投資計畫。中華郵政這項投資計畫總金額220億,扣除已投入的購地88億,尚有132億元投資,卡在都市計畫,明年看能否排除後啟動。

 
觀光客變多 花的錢卻變少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觀光局完成去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在區域型、短天期已成旅遊趨勢下,去年來台觀光客人數雖突破千萬大關,整體消費額卻年減1.5%;陸客今年來台人數將會減少,我觀光外匯收入縮減幅度恐將加大。

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分析,近兩年國際旅遊趨勢走向區域型、短天期的型態,因旅行時間縮短,連帶整體消費金額也變少,尤其出國旅行次數、消費力,與該國的貨幣強弱、經濟景氣有關,像去年來台人數排行前三位的中國大陸、日本、香港,都有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日本還有日圓貶值的狀況,以至消費金額縮減。

今年全球經濟未見好轉,加上陸客來台人數從5月開始縮減,預期下半年縮減幅度將加大,恐使我今年觀光收入持續縮減,對此劉喜臨表示,推估今年我觀光外匯收入會減少,減少金額要看陸客縮減人數,以及南向(東南亞)旅客可補多少而定。

據觀光局調查,受全球經濟景氣低迷影響,去年各國旅客來台日均消費金額,除新加坡外,其餘都呈現負成長,尤其以美國旅客減少22.7%為最高。去年全體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額減少6.2%,加上平均停留天數也微幅減少,使得去年我觀光外匯收入較上年減少1.5%。

在各國來台旅客中,以日本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227.59美元的消費金額最高,其次為中國大陸的227.58美元;如果單看購物這一項,中國大陸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120.5美元,位居各國之冠,較排名第二的新加坡足足多出一倍,排名第三則是香港、澳門,南韓位居第四。

觀光局表示,去年日本因貨幣貶值及經濟持續不振,日客在國外消費成本墊高,故消費情況趨於保守,在台消費金額較上年下滑6.4%;而中國大陸因打禁奢令後,在台消費金額也減少,去年平均每日每人消費金額較上年下滑5.9%;香港、澳門旅客同樣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消費金額較前年下滑7%。

 
國際財經要聞
印尼引資 打造避稅天堂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印尼海事統籌部長潘佳坦(Luhut Panjaitan)指出,印尼打算在境內設立避稅優惠區,期能吸引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回流國內,以挹注基礎建設計畫與彌補日益擴大的預算缺口。

印尼央行估計,這項租稅特赦計畫可望吸引560兆印尼盾(430億美元)、存放在海外的資金。若境內有更多避風港供匯回本國的資金停泊,將鼓勵更多資金參與投資,並且助總統佐科威因應稅收不足的難題。印尼經濟目前受中國經濟減緩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所苦。

印尼政府日前甫宣布,匯返本國的資金將被允許用於黃金與房地產等資產。

雅加達環球報引述潘佳坦發言指出,當局已選定民丹島(Bintan)與倫邦島(Rempang)做為可能的避稅天堂預定地,供印尼公民與外國企業設立空殼公司,享受低稅負,這兩個島嶼距離新加坡均僅1小時船程左右。不過整個計畫仍處於初步階段,需就技術面詳加討論。

印尼有為數可觀的資金匯往新加坡、模里西斯、英屬維京群島與巴拿馬等地,而潘佳坦說,在國內設立避稅天堂其實是個好主意,加上目前進行中的租稅特赦計畫更是如虎添翼。

瑞銀駐新加坡資深經濟學家提爾特說,租稅特赦計畫可望吸引資金流入的市場預期,已推升印尼匯市、境內資產價格與需求。印尼盾兌美元今年來攀升5.1%,雅加達綜合指數則勁漲17%,表現居亞洲第三強。

 
日企揮軍東南亞 日銀行挺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中國景氣趨緩,不少日本中小企業開始將經營重心轉移至東南亞市場,日本大銀行也順勢跟當地銀行建立一系列資本與企業結盟,不僅牽線幫中小企業介紹客戶,也準備提高對工商界的放款額度。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旗下的三菱東京日聯銀行與越南工商銀行(Vietin Bank)7月底在河內舉辦企業座談會,大約有50家日商參加,當時日商共榮製茶就抓緊商機,積極將製造綠茶布丁的原料賣給當地廠商。共榮製茶說,廠商的反應很不錯,他們正在準備報價。

MUFG入股越南工商銀行,也持有菲律賓信安銀行(Security Bank)以及泰國大城銀行(Bank of Ayudhya)的股份。透過跟當地銀行業者合作,MUFG也準備在菲國和泰國舉辦企業座談會。

面對日本人口不斷減少的趨勢,加上中國的經濟展望面臨變數,日本國內中小企業的感受特別深,因此積極布局海外,押寶經濟持續成長的東南亞國家。

2016年出爐的日本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2004年日本中小企業旗下中國部門占所有海外部門的比重高達67%,東南亞國家的比率僅占13%,如今時移勢易,東南亞的比率在2013年大幅攀升至43%,中國反而縮小至27%。

日本銀行業巨擘如此力挺中小企業海外活動,是有鑑於企業可能需要更多投資資金,業務上也可能需要更多銀彈,這時銀行便可提供更多貸款;此外,日本銀行(央行)的負利率政策上路後,銀行業者的利潤也變薄。

 
國際金價 今年漲近三成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儘管中國和印度兩大黃金買家近來似有縮手之勢,但由於英國脫歐、各大央行競相寬鬆,引起市場動盪,資金紛紛湧入黃金這個安全的避風港,推高國際金價今年來勁漲近三成。

香港金飾龍頭周大福打算在本會計年度結束前關閉七、八家分店;該集團銷售受需求疲弱影響,上年度獲利較一年前銳減40%。

三菱材料貴金屬部門指出,中國當局厲行肅貪,導致奢侈品需求下滑,加上隨著中國經濟減緩、匯率貶值,以人民幣計價的金價更貴。今年1至7月間,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提取的金塊總量較去年同期萎縮25%,反映金融機構與貴金屬賣家對黃金的實際需求下滑。

黃金需求在第二大消費國印度也明顯降溫,印度珠寶商今春罷工近兩個月,抗議政府對金飾徵收新的貨物稅。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資料,全球黃金需求量第2季為1,050噸,與金飾相關的需求為441噸,較去年同期下滑14%,也是六年來最低。

另一方面,上季投資用黃金需求量增加逾一倍至448噸。隨著英國脫歐、各大經濟體競相寬鬆,引起市場動盪,投資人紛紛將資金灌向黃金。

市場分析師豐島逸夫指出,當金價來到每英兩1,300美元左右的價位時,受實際需求推動的消費將漸漸回升,但主要黃金消費國目前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高昂的金價。

 
美企看壞經濟 緊抱現金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儘管各國央行持續擴大寬鬆貨幣政策,但無論是基金經理人或企業界財務長持有的現金比率不但未減少,反而提高到多年來高點。

美國金融專業人士協會(AFP)最近發表企業財務長調查報告指出,今年夏季財務長持有的現金比率創2011年來高點;美銀美林所做的投資人調查也呼應此種現象,指出7月該行資產經理人持有的現金比率為5.8%,達2001年11月「911 事件」之後的最高點,比2008年雷曼風暴之後還高。

究其原因之一,是資產經理人及投資人對經濟看壞,且對各國央行拉高通膨的能力持悲觀態度。AFP表示,財務長擔心「國內經濟蹣跚且全球成長持續遲滯」;美銀的調查則顯示,經理人對經濟成長感到悲觀。

除了看壞經濟展望外,另一項原因是不確定感更加普遍且嚴重。AFP認為,企業財務長擔心「英脫」及政局不安。美銀的調查則指出,經理人非常擔心「地緣衝突風險」及保護主義。

另據彭博資訊報導,中國上市企業第2季現金持有量達1.2兆美元,比去年同季大增18%,陸企抱現金而不願投資,加深對中國經濟前景疑慮。投資人的作法顯然與各主要央行的政策目標背道而馳。美銀的調查指出,認為「至少有一家央行」明年會採取「直升機撒錢」的經理人正快速增加,比率已達39%。換言之,經理人擔心貨幣政策將愈來愈離譜,這也是他們擔憂主因之一。

也有樂觀人士認為,現在投資人將愈多現金置於超低殖利率的資產上,則未來一旦投資信心回升,便有更多的貨幣「燃料」可用。

 
逆向利差交易 推升紐澳幣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近澳洲及紐西蘭央行先後降低利率1碼,而且還可能進一步降息,結果澳元及紐幣對美元匯率卻不貶反升,大違常理。匯市專家指出,這是因目前美、英等國公債殖利率已太低,促使投資人進行逆向利差交易所致。

所謂「利差交易」,是指借入低利率貨幣,再買進高利率貨幣,以賺取兩種貨幣之間的利差。

然而,紐西蘭央行11日降息1碼,市場並預期11月將再降1碼,但紐元兌美元卻大幅升值2%;另外自8月初澳洲央行降息1 碼以來,澳幣對美元也升值近2.5%。

究其原因,目前投資人購買公債不再著眼於利息收入,而是為了賺取買、賣的價差。澳洲10年期公債殖利率還有1.9%,紐西蘭更在2%以上,而澳、紐央行降息且還可能再降,讓兩國公債價格仍有相當大的上漲潛力,促使投資人賣美元,買進澳元及紐幣,再投入澳、紐公債,以求賺取公債價差,從而帶動澳幣與紐元升值。

反觀美、英等國公債殖利率已甚低,價格上漲空間極有限,甚至可能下跌,難以賺取資本利得,因此淪為「逆向利差交易」的犧牲品。

 
要聞
減碳政策不明 企業不敢投資
本報記者高詩琴聯合報
我國工業部門排碳量占全國約48%,接近全國排碳量一半。面對如此高的數字,企業界恐怕很難逃避減碳任務,責無旁貸。不過,比起國際上已經明確訂出總量管制規則,碳排放交易玩到千億美元規模,我國國家政策不明,企業也難以積極長期投資減碳。

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的大框架將上路,部份廠商預期自己將是被管制的對象,決定先減碳,先申請碳權抵換,作為未來因應核配額度不足的工具之一。不過廠商發現,沒有人可以確保現在申請到的碳權抵換,未來是否真的能夠在總量管制上派得上用場?能否直接抵銷未來不足的額度?還是有可能又被效果打折。

經濟部與環保署八月八日舉行首長聯繫協調會議時,經濟部終於提案,希望環保署能夠盡快完成總量管制核配規劃,以及效能標準管理辦法;環保署也初步承諾,九月會舉行總量管制研商會議,降低廠商疑慮,年底前會完成效能標準管理辦法,獎勵廠商盡早減碳。

不過,當前遊戲規則不明、效益不明之下,也難怪碳權抵換雖然推出六年,製造業只提出22件計畫書註冊申請,全國也僅有40件。

根據學者李堅明研究,全球有超過卅個國家或地區推動碳交易制度,2011年全球碳市場成長一成,達到1760億美元,交易量創下103億公噸,其中有八成來自於歐盟。

就連位於台灣旁邊的大陸,碳交易腳步也比台灣快。2013年,中國大陸碳交易試點啟動,去年七個碳交易試點總交易量1700萬公噸,交易額達一億美元。

碳交易重要嗎?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總經理黃正忠認為,在一個國家的減碳任務中,碳交易絕對不是關鍵,重點還是有沒有實質的減碳。可是,國際上都已經碳交易都已經玩得很成熟,台灣卻連試行制度都沒有。

 
台企銀贖回舊債 發新債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企銀董事會決議,提前贖回該行已發行的無到期日累積次順位金融債120億元,贖回同時將再發行80億元的無到期日非累積次順位金融債,採取固定利率發行,以利鎖住籌資成本,並強化第一類資本強度。

台企銀120億元無到期日累積金融債,至10月23日即發行滿七年,按照當年的發行條款,發行滿七年時,台企銀有權利提前贖回, 因此決定在10月24日提前贖回該債券,並改發行無到期日但「非累積」的次順位金融債80億元。

台企銀指出,所謂無到期日「累積」金融債,是指當發行機構當年度獲利虧損,無力支付債息時,可以將債息累積至有能力付息的年度,再補給債券投資人,「非累積」則無此機制。

台企銀發行這檔無到期日累積金融債時,附有一項條款,即滿七年若未贖回,則債息要再加100點(1個基本點為0.01個百分點),依照目前利息2.45%估算,若不贖回,支付的利息要提高到3.45%。

因為計入第一類資本的額度逐年打折,滿七年即無法再計入第一類資本,喪失發行目標效益,兩種因素綜合考量,自然決定提前贖回,發行新債。

台企銀表示,過去的無到期日累積金融債,採機動計息,理論上在央行持續降息下,支付的利息會下降,但因為滿七年要加息的條款,加上已經不能計入第一類資本,因此贖回改發可計入第一類資本的無到期日非累積金融債。

台企銀擬發無到期日非累積次順位債80億元,已向金管會申報獲准,目前尚未執行,將考量舊債贖回與央行下次降息的可能時機,再視市場狀況分批或一次發完。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銀行業為了強化第一類資本,趁著市場利率走低,紛紛發行無到期日非累積次順位金融債,以發債取代現金增資方式,來提升第一類資本適足率。

除了金融股評價偏低、現增不易外,也因為發債的彈性較大,銀行可以在資本適足率逐漸拉高、達到一定水準後,選擇提前贖回降低利息負擔,又沒有現增膨脹股本、稀釋每股獲利的缺點,銀行業熱中。

國際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理對第一類資本強度要求愈來愈嚴,銀行業除了考量辦理現增,可計入第一類資本的無到期日非累積次順位金融債,成了理想的補強資本另一選擇方案。

 
買賣國外基金 須繳營所稅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表示,營利事業買賣基金的所得,應以國內發行並登記註冊的基金,才可適用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但仍須依法計入營利事業基本所得額計算基本稅額。

營利事業買賣基金的所得,若屬出售國外基金所取得的收益,應與其國內的營利事業所得合併申報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不適用所得稅法有關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的規定。

財政部官員說,營利事業買賣基金時,因為共同基金登記註冊地區不同,區分為國外基金與國內基金。若出售國外基金公司發行,經由我國政府批准在國內銷售的基金,因屬境外所得,應依所得稅法第3條第2項規定,併計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但若營利事業出售經由國內註冊發行的基金而取得的收益,則屬所得稅法第4條之1規定停徵所得稅的適用範圍,但仍須依法計入營利事業基本所得額計算基本稅額。根據所得稅法第4條之1規定,自1990年1月1日起,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證券交易損失亦不得自所得額中減除。

例如,甲公司103年度申報出售資產增益,包括證券、期貨、土地交易所得5,000萬元,並同額自課稅所得額中減除。國稅局查核發現,其中1,800萬元屬於處分國外基金利得,並非屬於所得稅法第4條之1免稅所得範圍,不能自所得額中減除,因此該公司課稅所得額須加回1,800萬元,核定補稅300餘萬元。

 
辜朝明:全球步入QE陷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辜朝明指出,全球陷入「量化寬鬆(QE)陷阱」,美國即使經濟改善也不敢輕易升息,未來數年,全球金融市場將持續波動。

經濟日報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將在25日共同舉辦「2016大師智庫論壇—全球經濟新變局」,邀請辜朝明、中研院院士劉遵義、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等人,針對全球經濟情勢發表專題演說。本論壇協辦單位為中國信託、合作單位為合庫金控、策略合作為安聯投信。

辜朝明屆時將以「如何在理智破產的貨幣政策環境中生存」為題發表演說。為何會選擇此一題目?他接受本報越洋電話專訪指出,這是因為全球許多央行都瘋了,陷入「QE陷阱」,未來數年全球金融市場都將持續震盪。

辜朝明說,全球許多企業仍處於「資產負債表衰退」,致力於減輕債務,不願意借錢。即使利率再寬鬆,企業也不願意借錢。因此,政府只好擔負起借錢及花錢的責任,以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在美國、日本、歐洲都是如此,尤其日本企業更已經長達15年不願借錢。

不過,辜朝明認為,在台灣就不同。台灣利率雖然下滑,但還不致於負利率,企業也願意借錢,因此,在這個階段,他不建議台灣的政府借太多錢。當然,如果有自償計畫,成本低,不致造成政府太大的財政負擔,這樣的計畫就仍然可以進行。

美國在金融海嘯時房市崩盤,也造成資產負債表衰退。台灣的房價也在下滑,辜朝明指出,台灣房價緩跌是好事,因為如果房價太高,不利年輕人買房,年輕人就會失去工作的動力;但如果房價急跌,又會像美、日一樣,導致資產負債表衰退。

在經濟方面,辜朝明擔心,我們已落入QE陷阱。美國經濟表現佳,尤其商業房地產市場更已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榮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應該要升息。然而,Fed一升息,金融市場又會重演今年元月的大震盪,即使Fed多次提出前瞻指引或預警,市場仍然下跌。因此,何時升息與如何升息,是Fed的巨大挑戰。

辜朝明認為,長痛不如短痛。Fed今年應該要升息,否則拖到明年才升息,泡沫只會愈來愈大,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對美國與全球都會有不良影響。

 
藝品融資市場 商機龐大
記者鄭國強/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藝術金融市場商機無限,元大金控和帝圖科技公司策略聯盟,透過帝圖負責藝術品鑑定、元大負責藝術品貸款融資,為財富管理客戶提供多樣化服務,在國內藝術金融領域,別具特色。

帝圖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石隆盛表示,在國際上,銀行端高資產客戶的資產配置,除了股票、債券、房地產,還包括藝術品收藏。高資產客戶關注藝術品在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化與投資機會,長期下來,藝術品的報酬率,不輸房地產。

石隆盛指出,銀行的財富管理客戶,除了投資藝術,融資也是市場需求急迫的服務。一個實際案例是,2000年左右,高雄某企業集團為了周轉現金,只好把珍藏的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立中的油畫拍賣變現,沒想到五年後,市場價格漲了十幾倍。

鴻禧集團也曾經因為發不出員工薪水而變賣收藏品,石隆盛表示,國內如果能夠建立藝術融資市場,可減輕公司資金周轉不靈而倒閉的風險。

藝術品融資是國外非常興盛的金融服務。美國花旗銀行就開辦藝術品融資業務,利率接近無擔保放款。中國大陸的山東濰坊銀行,除了設立濰坊銀行藝術金融研究中心,也進行藝術品融資。

濰坊銀行還推出預購人制度,當借款人違約時,因為藝術品早有認購的買家(預購人),銀行可分散呆帳風險,預購人則是可以低於市價行情買入藝術品,創造雙贏局面。

藝術融資市場要活絡,定價是門大學問。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指出,1988年美國紐約大學兩位教授梅建平及邁克爾.摩西,以經濟學模型為基礎,運用300年來世界著名拍賣行的藝術品拍賣數據(包括中國大陸當代油畫在內的八大類藝術商品)創立梅摩藝術品指數。

全球知名藝術保險公司AXA,採用梅摩指數對藝術品進行評價,且被安聯保險、摩根史坦利、美林、瑞士信貸、花旗等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當作藝術品定價的重要指標。

 
智慧電表擴大裝置 商機火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敲定擴大裝置智慧電表方案,2024年目標達300萬具,預計投資數百億元,並將帶動能源管理顧問等相關產業商機,創造上千億元產值,電子業、通訊業及系統供應商等廠商,都將受惠。

為解決供電吃緊、降低尖峰用電量負擔,新政府希望擴大裝置智慧電表,行政院長林全親自緊盯,不斷要求台電提前時程後,日前終於敲定,近日對外說明方案內容。

有關官員昨(14)日表示,目前大型百貨公司、工廠等高壓用戶已裝有智慧電表(2.4萬具),低壓用戶也曾有1萬具試辦,但因技術等因素成效不佳,未來將優先鎖定一般商店、餐廳、美容院等低壓用戶,預計明年將裝20萬具,2020年100萬具,2024年目標是300萬具,占用電量的八成。

智慧電表搭配時間電價,尖峰用電將可大幅減少,以100萬具為例,約可減少275MW(百萬瓦),相當一個火力發電廠的一半,或核一廠一個機組的一半。

初估加速擴大裝置智慧電表方案,總投資金額約數百億元,其中智慧電表費用部分,一具約5,000元,300萬具就要150億元,依據政院初步規劃,裝置費用由台電吸收,用電戶不用花錢。電表製造商及零組件等電子業,以及通訊業、系統供應商等廠商,都將受惠。

除此,智慧電表配合需量反應,也將帶動能源管理顧問服務等新興產業商機。政院官員表示,例如透過智慧電表,可知道台北市大安區哪個時段用電多少,多餘的用電空間可讓出來,新的商業行為就產生,美、德及英國都有這類能源管理顧問服務產業。

有用戶某個時間不用那麼多電,就可跟能源顧問公司登記,用電權力讓出來,能源顧問公司手上有一、二萬個用戶不用電,可移給台電,台電就可少蓋電廠。能源顧問公司從中賺取費用,甚至可以將整個服務系統輸出,賺取外匯。官員表示,尤其電業法修正通過後,整個市場發展規模會更大。

 
沼氣發電收購價 爭取提高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政府全力拚綠能,行政院本周四將聽取沼氣發電推動情形報告,農委會將爭取提高台電收購價格,從現行每度3.9元,提高到5元,以提高業者意願。

政院高層表示,現行價格可能未算入設備更新成本,隨著沼氣發電設備現代化,效率也可提高,這部分經濟部會計算,會儘量符合成本,也讓業者有一定的利潤,不過,收購價格有一定的審議機制,經濟部應會納入評估。

蔡英文總統在競選期間開出「2025年綠能要占總發電量20%」的政策主張,新政府上台後也積極推動太陽光電、風電等再生能源,對於綠能之一的沼氣發電,政府也鼓勵豬農利用豬的排泄物發展沼氣發電。

農委會等單位周四將在行政院會報告沼氣發電等養豬競爭力,在沼氣發電方面,農委會希望能提高收購價。

 
聯卡中心搭橋 Apple Pay登台大突破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發展行動支付業務,有最新進展。聯合信用卡中心上周三邀集會員銀行開會,聯卡中心將打造行動支付代碼化服務系統,透過現有架構與兩大品牌「Visa及萬事達卡」連線;銀行未來發行Apple Pay或Samsung Pay,即可透過聯卡中心「轉代碼」給兩大卡組織「解碼」,完成行動支付中最關鍵的解碼工程。

吵了大半年的Apple Pay登台問題,出現最新進展。聯卡中心上周三邀集銀行開會,並釋出行動支付清算規格,被市場視為一大突破。銀行解釋,包括Apple Pay等各式行動支付登台,原先「難題」,就是卡在「由誰來解碼」,因為各式新種pay都以「代碼(Token)」進行交易,以杜絕卡號外露遭駭問題。

但Token必須解碼,才能確定是哪家銀行發的卡片,台灣一度堅持,「解碼要落地」,後來政策開放,讓銀行自選「解碼服務商(TSP)」。

市場多數銀行都希望與國外公司合作,即由兩大信用卡組織負責解碼,動作最快的4大銀行,包括「中國信託商銀、國泰世華、台新、玉山銀行」甚至已砸大錢,自行建置系統與Visa連線,在政策開放後,即能搶第一時間發卡。

其他中、小型發卡行沒有4大行經費多,但也不想放棄Apple Pay等行動支付業務。在金管會政策指示下,聯卡中心將幫多數銀行搭建「解碼橋梁」。

聯卡中心總經理林棟樑表示,聯卡是國內唯一信用卡清算中心,早就與Visa、萬事達卡連線,聯卡提供的最新代碼化服務,就是在現有架構下轉出代碼給兩大卡組織「解碼」,銀行只須將代碼化清算規格改為9碼,不用再花大錢建置系統與卡組織連線。

聯卡中心的行動支付代碼化服務系統已建置8成,在今年底前可與Visa、萬事達卡完成連線,估計明年初再與Samsung Pay、Apple Pay及銀行連線測試。

市場人士推估,若今年下半年,金管會開放銀行可申請發行Apple Pay等新種行動支付業務,除4家已自行連線的銀行可望最快上線發卡,其他銀行在明年第1季後,也有機會在聯卡架構上全面上線。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