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煤化工与人争夺水源
报道 2013年02月07日
Imaginechina, via Associated Press Images
山西发生有毒化学物质泄露之后,一块公告牌警示人们不要饮用被污染的水。
北京——12月底,山西长治一家化工厂的有毒化学物发生泄露,39吨苯胺流入了浊漳河,给下游大量民众的饮用水带来污染,并严重破坏了环境。这看起来是起严重的事故,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或许很难让人相信,但在1月中旬,即当地官员姗姗来迟地向公众披露这一消息几天之后,绿色和平中国(Greenpeace China)派出的一个“快速反应小组”却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比苯胺泄露更严重的问题,博客作者周维在报道中国环境的在线杂志《中国对话》(chinadialogue)上对此进行了描述。绿色和平发现,该地区煤化工企业对水的大幅需求正在吸干下游的水资源。《中外对话》的文章称,到了2015年,中国西部的煤化工企业将惊人地耗去黄河年平均流量的四分之一。黄河流经山西省的很多边界地区,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中外对话》援引绿色和平称,“比化学品泄漏更令人忧虑的,是高耗水、大量密集的煤化工企业对下游用水形成的挑战。”
这篇博文引用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资深行动统筹钟峪的话说,这个矛盾“日益凸显”。《中外对话》称,这篇博文还未翻译成英文。
对于一直追踪中国严重环境问题的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什么新闻,但在这个缺水地区,这种用水量却令人震惊:导致这次泄露事故的天脊煤化工集团的年用水量相当于30万人的用水,《中外对话》文章援引绿色和平的调查称。
博文称,煤化工业是“吃水大户”。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耗水量越来越大,用水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称,过去四十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了13%,一半的沿海湿地变为耕地或城市用地,而且,中国有50%的城市饮用水达不到健康饮用标准。此外,中 国还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中外对话》称,“不论以哪种标准进行衡量,目前的局势都不容乐观。”现在,政府的解决方案呈现两面性,一方面是对问题提供小规模、实际的解决方 案;另一方面是实施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南水北调的目的在于将水从多雨的南方引向干旱的北方,但却遭到环保主义者的普遍批评,他们认为这项工程太 大、效率低下,且最终也不能解决问题。
文章引用环境经济学家迈克尔・贝内特(Michael Bennet)的话称,“中国的领导层正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很同情他们,因为,中国的情况太复杂了。”作为正在认真解决这一问题的证据,贝内特指出了在中国各地实施的由政府批准的小规模节水项目。
将来中国会真的解决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吗?
贝内特称,“大方向没问题,问题是速度够不够快。”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