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日, 8月 18, 2013

[G4G] 中国人为何不再读书?


中国人为何不再读书?
2013-08-18 02:55
【字�】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看中国2013年08月18日讯】中国人为何不再读书?

作家余华曾描写过"文革"刚结束时,众多村民为买书彻夜排队的场景。在当今中国读者看来,这种场景似乎已经过时。经过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市场充斥各种书籍:从数量上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出版业,去年出版各类图书81亿册,但是,民众对它们的兴趣却没有跟上。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公布的调查,去年中国人均阅读4.39本纸质图书,这一数字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而且中国人每天用于读书的平均时间仅为15分钟。

尽管家长们不厌其烦地对子女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中国消费者对图书的支出并不能印证这种信念。调查发现,对于一本200页的书,中国人愿意付的平均价格为13.67元,仅为星巴克一杯冰拿铁价格的一半,或一张电影票平均价格的1/3。中国人为何逐渐远离书籍?这一问题已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思。某作家表示,中国一心沉溺于追求经济繁荣导致民众考虑不了别的东西,"人们太浮躁太功利了。你需要静下心才能读书。"出版界人士认为,除整体远离图书,中国人还放弃了更严肃和更具知识性的著作而转向简易读物。

"过去10年,畅销书知识性越来越弱,内容变得越来越实用,"某资深出版人说。当前的畅销书主要由"育儿手册、食谱、健康和养生指导、备考书籍、惊悚和爱情小说"组成。中国的阅读黄金时代是否一去不返?如今的中国迥异于上世纪80年代刚从政治运动浩劫中康复、求知若渴的封闭社会。很难想象当时的阅读复兴能回归。然而,中国黯淡的书市中出现一个有趣案例:去年面世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被称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天书"----编者注)中文版受到意外热捧。有些观察家将此归结为出版社大手笔的营销活动。其他人则认为,读者热捧此书恰恰因为:隐晦的语言、难以捉摸的情节和作者的文学声望,使该书对手握路易威登的中产阶层来说,成为一种知识身份象征。
来源: 美国《大西洋》月刊


文章关键字搜索:
中国人、读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给力
0票
感人
0票
�心
0票
雷人
0票
无语
0票
害怕
0票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