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以权谋私类的谣言在中国受追捧?
----对网络上披露秦火火谣言分析后带来的思考!
汪华斌
最近网络以披露秦火火而再次红火,因为一批谣言制造者被打击了;然而当我们分析秦火火的谣言后发现,竟然绝大部分都是以权谋私的谣言;这就使我们纳闷了,试想如果秦火火在美国网络上造谣说奥巴马以权谋私;美国人能相信吗?正因为如此,不是这些谣言多么吸引人;而是同类情形使大家早就郁闷在胸。一旦遇到爆发的决口,那有不释放的理由;同样今日之中国,很多犯罪分子竟然使人同情;如冀中星在机场举起爆炸物,从而再次成为社会话题;因为上访没有着落,所以走上了反社会的犯罪。对于这种犯罪,我们社会基本是两种决然相反的观点;官员普遍认为是反社会犯罪,应该强制性镇压。而老百姓刚好相反,认为这是‘官本位’逼成的犯罪;所以值得同情。于是网络上就出现了‘同情客观上鼓励反社会犯罪’的评论,从而使我们这些深受社会不公的人而产生自己的感慨。
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公者急剧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不公产生后,其社会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公正的机会。这里面主要原因还是官员,因为官员认为改革出现不公是正常;而对不公的改正又怕是改革的倒退。如对国有企业的下岗人员,全社会没有任何声音;既不说下岗人员公正,也不说下岗人员不公正;因为下岗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阶段,稍不留意就可能成为反对改革的人;从而遭到改革的抛弃。但下岗人员的确是改革的牺牲品,没有人敢说下岗人员就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正是我们社会这种模糊的价值观,从而使我们社会遭受不公的人越来越多。
在我们社会遭受不公的人通常是两种状况,一种是‘打掉牙而往自己肚里吞’;所以遭受不公的人忍受而不反声的依然还是我们社会的主体。另一种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忠实者,依然相信党能给自己公平;如我就是坚持上告。然而可惜的是这上告不仅没能得到公正,反而新增打击报复;从而使更多的不公光临自己。我为什么能信(上)访25000多封(次),就因为对新增加的不公更加不满;于是加倍上告,结果又加倍得到新的不公。我不知道全国有没有连续申报高级职称八次还没有评上的人,但我就是这光荣的第一人;更为重要的是即使用我第一次的申报材料,依然超过所以同时申报的人;但结果我依然还是分母,这就是上告带给我的不断增加的不公。
然而像我这样坚忍不拔而没有上升到犯罪的人,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的素质高和家庭与社会责任感强;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我恐怕早就是反社会的犯罪分子了。但同样面临这样的不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容忍之心;如厦门公交车起火嫌疑人陈水总和北京机场爆炸嫌疑人冀中星,他们就对生活绝望了;于是绝望之人就产生出绝望的想法,从而产生出反社会犯罪。由于人们和网上舆论对这些不公的人同情,从而使我们的相关专家学者发出了说这是变相鼓励犯罪的行为;因为这将使一些人今后搞报复杀人的精神压力很可能会减小。甚至个别没想那样做的人也会受到刺激和客观怂恿,有轻微精神疾病的人尤其可能受到影响。
我们总是难以想象为何这些生活中的弱势者有如此犯罪,却从来没有人谴责制造不公的人;好像制造不公的是难以避免的体制问题,而这些不公者的过激行为却应该遭受谴责;于是对一些对这些不公者表达同情的人同样谴责,好像是这些人的支持而促成行为。
为什么我们总说这同情的舆论状态是不健康的呢?难道一个没有同情心的社会就正常吗?为什么我们社会有这么多的不公,主要原因就是全社会缺少同情心。在一个没有同情心的社会,公正难以存在的。正因为如此,社会也需要有力量促其不公的改变。这不仅仅是舆论倾向可以单独完成的问题,还是它必须以政府改革舆论认为有错的工作机制为前提。因为我们社会的不公并不是不公者自己造成的,而是由权力者制造的不公;只是落在谁的头上而已。因为不公不是舆论的结果,而实际都是权力者的工作缺陷造成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总以转型期内社会存在问题正常而容忍;这是助长不公的根源。如果我们对滥用权力实施零容忍,我们社会能有这么多的反社会犯罪吗?
在我们这个奇怪的社会总产生奇怪的行为,如这些反社会犯罪增加竟然说是人们同情的结果;于是网络上开始了强有力的措施扭转这一局面,那就是控制网络言论。看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评论和跟帖都被控制,因而同情心的则删除;用这样的调控杠杆,避免同情心在网络上扩散。然而正是网络上的言论与同情心的控制,从而刺激社会的不公肆无忌惮;究竟是谁严重威胁中国的未来,看来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为什么以权谋私的谣言特别受追捧,看来我们的确应该从现实社会找原因了;为什么中国网络只会出现以权谋私与社会不公的谣言,大概这又是中国特色吧;因为我们现实社会主要盛产的就是这两样。由于我们是正能量的社会,所以大家即使在现实社会遇到以权谋私和社会不公时都只能郁闷在心;而一旦遇到网络上有释放的决口时,大家谁能放弃这个机会呢?这大概也是中国网络谣言的特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