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星星之火,燎亮中原大地,欢迎任何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反共复国行列。。。。。。投稿 molihuazh01.zhongguo@blogger.com
白天兒媳都外出工作,只剩她一人的蕭阿嬤,十多年來,已經習慣每兩個星期見章殷超一次。剛開始由鄉公所的公務車接送,後來改成計程車。 門診後拎著藥箱出診 蕭阿嬤享壽105歲、七年前過世的婆婆,也是章殷超的病人,不會騎車的蕭阿嬤感嘆,「住在這裡看醫生真的很不方便,還好章醫師留在這裡,他都念我,不能太勞累,」她不好意思說。 直到現在,蕭阿嬤都以為接送民眾下山看診的計程車,是大企業的善心,殊不知,竟是章殷超自掏腰包從台北請來的,一趟2400元,一個月兩趟。 剛滿50歲的章殷超,念台大醫學院家醫科時,就是老師心目中最器重的學生之一。1997年支援新北市偏遠地區醫療,被派到貢寮衛生所(現更名為群體醫療執業中心)當主任後,19年來從沒離開過貢寮。 家住木柵的他,對貢寮每戶人家如數家珍,健康狀況更瞭若指掌,「這是里長家,一天抽三、四包菸,後來癌症過世,這個老人家也走了,是素梅的媽媽……,」貢寮幾乎沒人不認識他,還有鄉民勸他出來選議員。 很多人不解,為何他不像其他同學或學弟妹,服務兩年,就回台北的大醫院,而選擇留在偏鄉貢寮? 「這是血液,身上流的血液就喜歡和偏鄉民眾在一起,」章殷超毫不猶豫地回答。他話鋒一轉,坦言在台中開診所的父親,剛開始對他留在貢寮不太滿意,但並沒反對,「家人對我最大的支持,就是沒有反對。」 到了貢寮,章殷超才知道,醫療資源有多匱乏,關鍵就卡在交通不便。 同樣是青壯人口外流,居民多半為老弱婦孺,但貢寮不像原住民自成聚落,而是幅員遼闊、聚落更分散,感覺比原住民社區還偏鄉,導致許多老人家要看病,得想辦法找人載下山,到衛生所就醫,甚至舟車勞頓、風塵僕僕到最近的大醫院基隆長庚。 章殷超不忍心看身體不適的長輩拖著病痛搭車就醫,但當時衛生所人力又不足,他只好在看完白天門診後,拎著簡單藥箱,在貢寮披星戴月地出診。 他之後體認,如果他離職,把主任位置讓出來,但自己又繼續留在貢寮服務,那貢寮至少能再增加一半人力。這麼偉大的「犧牲」決定,儘管身邊的人都反對,他仍義無反顧的執意離職。 1999年,他真的離職,只有兩天在衛生所看診,其他時間都花在巡迴醫療,之後他更擴及到平溪、瑞芳、金山和雙溪做居家訪視,守護整個東北角。 號召專科醫師赴貢寮看診 「在診所、衛生所等病人來,比較省事,卻看不到病人在家的狀況,」章殷超舉例,也許醫生要求病人使用器材復健,不知對方經濟狀況不允許,或者病人亂吃藥、保存方法出錯,這樣一來,縱使醫生再高明也枉然。 他也知道家醫科的局限,於是登高一呼,號召專科醫師定期赴貢寮,由鄉公所派車接送病患到定點診治。後來公所交通無以為繼,才接受金控基金會的善款,聘請計程車,兩、三年後基金會改組,不再支付費用,他二話不說自己吸收,一做就是十幾年。
為2434人免費腹部超音波 這裡是「好心肝門診中心」的休憩大廳,走十幾步到隔壁二樓,就是全國唯一一家肝病整合型全人醫療照護門診,也是第一家醫療財團法人診所。 就在去年12月13日,它又多了項紀錄。 當天好心肝號召近50位醫師,以20台超音波儀器在短短7小時內,為來自全台各地的2434位民眾進行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測,締造金氏世界紀錄。首位進行這種超音波早期肝癌篩檢技術的醫師,就是有「台灣阿肝」之稱的台灣肝病權威——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 身兼好心肝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全民健康基金會的董事長,22年來許金川推動肝病防治與篩檢,超過40萬人次,其中有7萬人就提早檢查出B型、C型肝炎,得以及早接受治療,找回健康。 許金川誓言消滅肝病,一直想籌建肝病專門醫院,這個夢想在2013年初步有了著落。 「台北市的醫院已飽和,那就從設立肝病專門診所開始,」身為創辦團隊一員的好心肝醫療事業發展執行長李懋華回想。 「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68歲的許金川,很早就想要打造這個專屬於肝病治療,把病人當家人的醫療空間,但是卻苦無經費。 2012年一位匿名善心企業家慨然捐贈400萬美元,扭轉了局勢,讓基金會得以購置房舍,後續的愛心捐款也是源源湧入。 放眼所及,診所裡的一磚一瓦,從地板到天花板,沙發桌椅,每一台貼有捐贈人士名字的醫療儀器,都是社會的愛心。 好心換回好肝,診所也在一樓大廳、二樓門診中心免費供應三明治、咖啡與果汁,同時成立全台唯一的「免費醫療諮詢門診」。 保肝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李懋華說,40歲以上的人,健檢完通常至少有一個紅字,但回診率卻只有6%,因為常常不知所措。因此,他們歡迎民眾拿健檢報告來諮詢第二意見,即使檢查不是在好心肝做的也無妨。 好心肝的每一個診間,都配備了一台超音波儀器,當天所做的肝病超音波,當天就能拿到檢查報告。 此外,肝病病人常連帶有腸胃問題,好心肝又在去年初設立了「腸胃鏡中心」,擴大門診科別。去年10月好心肝的健檢中心開始試營運,觸角向上延伸至預防醫學。 診所加起來近20位的輪值醫生,其中不少是許金川的學生,也多的是與他同在肝病領域打拚的多年戰友。 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猶記,幾年前她還懷著孩子,就被許金川號召加入保肝行列,目前負責「消脂保肝」門診,為的是對抗有「下半個世紀最大肝病」之稱的「脂肪肝」。 走進二樓的門診中心,有「台灣肝病醫學之父」美稱、已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宋瑞樓的銅像就擺在門口。 宋瑞樓主張的「以病人為中心」「醫生是為病人而存在」,正是好心肝門診中心秉持的精神,也是視宋為恩師的許金川奉行一生的圭臬。
9點一到,遠遠就看到一位留著俐落短髮、披上白袍的中年女醫師,拖著行李箱、提著筆電,從操場跑道往保健室走來。 不辭辛勞 替偏鄉孩子看牙 她是2015年11月才獲得「新北市第四屆醫療公益獎」的牙醫師鄺懷德。每個星期四,她都會放著開在新店耕莘醫院對面的診所不管,開一個小時車,跑到烏來山上,替這些醫療資源缺乏的孩子看牙齒。 正當鄺懷德忙著把器械和藥品從行李箱搬出來擺好,校護曾雪瑩表示,烏來唯一的牙醫診所在衛生所旁,但晚上不看診,父母白天均外出工作,根本無法帶孩子看牙,以至於本來只是蛀牙,多演變到非根管治療不可。 直到鄺懷德固定上山來,孩子們的蛀牙狀況才得以控制,「她很親切,孩子們都和她很熟,不會害怕看牙,」林雪吟觀察。 「幸好有這台捐贈的診療椅,」鄺懷德指著看起來破舊、卻仍勉強堪用的診療椅說,除了洗牙和塗氟外,還能替孩子進行簡單補牙,只不過缺少X光機,嚴重的蛀牙,還是得請家長帶到山下的牙醫診所治療。 鄺懷德1986年從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時,台灣的兒童牙科並不盛行,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看診兩年後,遠赴美國馬里蘭大學進修,第一次接觸到身心障礙的病患。 那個年代,台灣很多家長都把身心障礙的孩子藏在家裡,導致這些孩子的蛀牙情況非常嚴重,再加上牙醫師沒受過特殊病患的看診訓練,多半不願意接下身心障礙的孩童,能推就推。 20年前,一位父親苦苦哀求鄺懷德替他身心障礙的孩子看牙,雖然當時沒有移動式的診療椅,滿腔熱血的鄺懷德仍在克難狀況下,完成首次全身麻醉身心障礙孩童的全口重建。 「當時只想到替病患做點事,現在想起來才驚覺,很有可能被告,」她說,因為一般孩子看牙的配合度不高,更何況身心障礙的孩童。 身為天主教徒的鄺懷德,後來換到新店耕莘醫院工作,也成立身心障礙特別門診,讓求診無門的家長,就像攀到茫茫大海中的一根浮木。 這樣的服務更延續到她2008年自己開診所,成為中華民國兒童牙醫學會的創始會員。 鄺懷德的醫術有目共睹。一位自稱「一口爛牙又超怕痛」的病患說,去別家牙醫補蛀牙都要打麻藥,但鄺懷德不用,手腳很快,「我幼稚園到20幾歲,牙齒問題都交給她,家人也是。」 公益服務多 壓縮看診時間 只不過,想預約她的門診,真的很難,並非病人太多,而是她看診時間太少,公益服務太多。 不像坊間有些「嗜錢如命」的牙醫診所,10分鐘看完一個,一個早上就能看20、30個病人,鄺懷德平時只有週間下午和晚上看診。時間不固定,索性辭退助理,什麼都自己來,成為名符其實的一人診所,一天頂多治療十幾個病人。 「早上自己打掃消毒,看診時電話一響,先讓病人起身漱口,掛斷後再繼續治療,約診時間多長,我最清楚,」鄺懷德說,這幾年下來已運作順暢,有時病患消化不了,不得不拒絕過路客。
【茶籽堂旅行組】春假小旅行的自然饗宴
訂《遠見》6期贈茶籽堂小鹿袋旅行組 旅行價 990元
訂《遠見》贈德國雙人7 件式家庭號修容組 實用價2,080 元起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