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四, 3月 24, 2016

父子聯手力推弱勢族群門診正常化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319期
2016.03.24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父子聯手爭回弱勢醫療權
精選文章: 幫過動兒重拾自信人生
  偏鄉巡診10年從不喊累
訂閱方案: 【春季小旅行】茶籽堂小鹿袋旅行組 帶您發現新世界
  【新春回暖最必備】德國熱敷墊 隨時陪伴您

父子聯手爭回弱勢醫療權

作者:李建興 攝影:賴永祥

午後2點半,一輛復康巴士駛來,停在台南市金華路上的建志牙醫診所前,幾名志工奮力地連人帶床,將年近百歲的老翁緩緩推進。


面對眼前半身癱瘓、不時抽搐,無法坐上診療椅的老翁,只見負責幫他診療牙齒的施建志,為了服務病患,竟雙膝一跪,用極度不符人體工學的扭曲姿態為病人看牙。拿著器具的雙手,還得隨時注意,不讓老翁顫抖且不聽使喚的雙顎給咬傷。

肢障病人也能坐著看牙

雖然這只是例行性的檢查,但幾個簡單的步驟,卻讓這位行醫近40年的牙醫師,額頭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好不容易整治完竣,三、四位全副武裝的護理師,神情才敢露出一絲鬆懈。

接著大伙又費盡一番功夫,將老翁送上復康巴士,此時同樣也是護理師的施太太對大家說:「大家喝口水,下一個是腦性麻痺的病人,等一下就到喔。」

看牙,原本就是費時費力的專科,但對於擁有上百位癱瘓、腦性麻痺、自閉、唐氏症等身障病患的施建志診所來說,看診又更如親臨戰場般地工程浩大。

因此很多牙科診所多半不願意,也無力接收身障病人,因為很容易拖緩看診速度,若和牙齒美白和植牙相比,利潤又簡直是天差地遠。但建志牙醫診所,打從1980年開業的第一天起,36年來,就專接同業眼中的「燙手山芋」。

今年65歲的施建志,自台北醫學院牙醫系畢業後,曾在台南的陸軍804醫院服務,當時就常聽到身邊長者埋怨,自己不良於行又滿口爛牙,上門看牙,常被視為「大麻煩」。

於是看不下去的施建志,後來回到社區開業,一開始就設有老人牙科門診。雖然診所打的是「老人門診」,卻吸引了不少身障者的家屬前來詢問,「你們有看肢障的嗎?我們跑了很多地方,醫生都說『沒辦法』。」這一聲聲的詢問,又讓施建志的正義感燃燒了起來,又開始接收各式身障、智障的病人。

但這股為弱勢相挺的舉動,可是苦了自己。畢竟,要為這些肢體不聽使喚的病人看牙,施建志得費盡苦心,除了看診的姿勢得極盡牽就,他也曾想過,從國外購置一座專為肢障朋友看牙設計的輪椅升降台,利用機台夾住輪椅,讓病人得以坐在輪椅上就可以仰躺看診。

但偏偏,這機台在30多年前,一座就要價300多萬元,礙於經費,只好作罷。

但施建志並不氣餒,自己動腦筋開發了一套可以抽、接病人口水的器具,自己則想辦法調整出最適姿勢,讓肢障病人,也能坐著看牙。

力推弱勢族群門診正常化

2000年時,在台南啟智學校的邀約下,施建志赴校替智障同學義診;他也特別前往日本,學習替自閉兒、唐氏症兒童看牙的技術。

「這不僅是牙科專業了,還得懂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按捺得住他們。」施建志回憶說,曾有一個自閉兒被媽媽拖著來看診,怎麼樣也不願意坐上診療椅,別的醫生都建議施打麻醉劑,但施建志擔心風險,不想這麼做。後來,他足足花了半年的時間和這位自閉兒溝通,才順利地讓他看診。

開業36年進入特殊需求牙科約16年的施建志,在啟智學校的義診後,經過奮鬥後,終於讓醫療團進駐學校,得以使用健保,同時還在成大醫院推動成立特殊需求牙科示範中心,針對失智、常照臥床的病人進行服務。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老牌婦科最懂女人心
病人即家人,時時都掛心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幫過動兒重拾自信人生

作者:黃漢華 攝影:蘇義傑

你聽過診所醫師除了看病,還可以幫助過動兒找回自信、做真實的自己,甚至為受暴婦女伸張正義嗎?


高雄市傳家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李佳燕就是這樣一位醫生。

一早來到傳家診所,狹長的候診室裡,已經坐滿病人。他們幾乎都是女性,有的媽媽還帶了孩子,大家為了看病,耐心等待。

首位替家暴者開診斷的醫生

一進入診間,為了不讓小孩嚇到,李佳燕沒有穿白袍,也不戴口罩,笑容可掬。

她從抽屜裡拿出彩色圖卡、貼紙,開始和看感冒的小孩聊天,「你的鼻涕是巧克力色?還是草莓色?」「告訴阿姨,你的痰是黃色?綠色?」一旁的媽媽接著詳細訴說病情。

身為家醫科醫師的李佳燕,不只看感冒,還看慢性病,「我和我先生家族共上百人,都找李醫師!」死忠病人王姿文說,媽媽的糖尿病、先生家族的遺傳病、低血壓,統統都由李佳燕照顧。

不僅如此,王姿文的兒子因為常常在教室裡走動,被老師認為是過動兒,要媽媽帶孩子去看兒童精神科。她想到第一個諮詢的人,也是李佳燕。

為了詳細了解王姿文小孩的狀況,李佳燕不僅另約時間,還免費看診,她判斷孩子根本不是過動,只是覺得課堂內容無趣,才會起來走動,便建議孩子上課時畫畫,發掘孩子的潛在興趣。

李佳燕表示,有的小孩從小就找她看診,都能耐心候診兩小時,上學後,卻被學校老師認為個性衝動,令她好奇,開始關注過動兒議題。

尤其這幾年來,學校老師好像覺得過動兒太多,成了精神科的熱門話題,讓許多孩子莫名其妙吃了不少藥。

然而,她擔心這將造成下一代不當用藥,常在臉書上發表論點,引起社會共鳴。她也和相關人士在2012年發起「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主張孩子不應該是父母的財產。不少父母認同她的理念,當她有公開演講,就自動在網路上幫忙宣傳。

她貼近民眾,就是為了達成當年設立診所、走進社區的目的。

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看診七年的李佳燕認為,家醫科醫師不應待在醫院,而該走入人群,便在1994年離職,到新左營一帶開業。也因為問診詳細,一診雖然只看40人,卻還曾經看到半夜。

20多年來,李佳燕在三坪大的診間,看過形形色色的病人,每個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酸甜苦辣的故事,因而引發她關懷社會,甚至成為台灣第一個為家暴受害者開立醫療診斷書的醫師,早在1991年就幫家暴受害者開立診斷書!

「家庭暴力防治法」在1998年通過,在那之前,她看到家暴婦女來到診間,傷痕累累,因而願意以醫者立場,為她們驗傷,雖然醫界一度為開立診斷書而質疑,但她並沒有改變,堅持到底,醫界最後也建立共識。

心疼病婦際遇 一起痛哭

其實,李佳燕對病人的關心已超乎家醫科醫師的職責。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設備齊全,病因難逃法眼
暖男問診療癒病患心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偏鄉巡診10年從不喊累

作者:林珮萱 攝影:張智傑

來到雲林縣口湖鄉中山路想找榮峰診所,卻遍尋不到招牌。「招牌兩年前被颱風吹掉了,就沒再裝新的,」診所院長鄭榮邦笑了笑。


對於已經在地方經營近20年的鄭榮邦來說,有沒有招牌確實不是最重要的事,因為任何一位在地居民都能熟門熟路地為你報路。

到宅醫療 體貼臥床病患

雲林是鄭榮邦的出生地,4歲隨家人搬到嘉義。他回憶,小時候住鄉下,沒什麼娛樂,假日會在家裡幫忙做家庭代工,印象最深的是跑到田裡撿番薯。高中以前在嘉義生活,直到讀大學才第一次離家。

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後,在台北榮總醫院從實習做到外科總醫師,曾在嘉義開過小型醫院,1998年回到雲林開業。

除了外科,鄭榮邦還有肝膽腸胃科專業,鑽研B肝、C肝、大腸癌的篩檢治療等。

早年在北榮累積的超音波診斷技術,讓他幫不少民眾找出肝臟與腸胃疾病,至今每年都會發現幾位早期病例,有些患者的肝癌腫瘤不到1公分,都在他手中及早發現、治療。

鄭榮邦解釋,多數肝臟腫瘤被發現的時機,多為1公分左右,若能愈早現治療效果愈好。而超音波檢查,又比抽血更精準,附近一帶的診所,只有鄭榮邦診所能照超音波,因此備受在地人的肯定。

2015年5月,一位病患被他檢查出是早期肝癌,原本腫瘤藏在橫膈膜下方,其他醫院都沒發現,全是因為鄭榮邦請患者深呼吸才診斷出。

2005年健保局推出巡迴醫療計畫後,鄭榮邦就加入。至今每週有兩天的中午到下午三點休診時間,鄭榮邦和醫護同仁都會帶著電腦設備、藥材等,走出診所,服務偏鄉。週一在口湖、週四在水井,這兩個據點已經跑了十年,除了農曆過年,幾乎全年無休,颱風下雨也不例外。

採訪這天,跟著鄭榮邦團隊來到水井的巡迴醫療據點,就在當地的奉天宮,形成民眾到廟裡看病的有趣畫面。鄉親形容,鄭醫師醫術好又親切,來這裡看病還有神明保佑!

2015年7月起,鄭榮邦也加入到宅醫療計畫,目前有3位病人,都是無行動不便無法出門、或是年長病患。一位50歲陳女士,因為從小罹患腦性麻痺,長期臥病在床,以往出門看病,得靠雙親將她背上機車、載往診所。如今改由鄭榮邦每週一趟到家中探視,「做這些對醫師都是小事,但對病患家庭的幫助很大。」

努力實踐愛心、用心、耐心

鄭榮邦的父親早年經營麵攤,要養三個小孩,經濟狀況並不寬裕,母親則到處接家庭代工,幫忙家計。鄭榮邦的醫學院學費還是仰賴大伯贊助。

爸爸因為有糖尿病、加上行動不便,目前住在嘉義的鄭榮邦,每天開車來雲林的診所上班,早上6點多就從住家出發,先到爸媽家探望年邁雙親。深知一個家庭裡,若有長輩生病,不只對子女、乃至全家人生活都會造成影響,鄭榮邦更能設身處地為自己的病患著想。

行醫多年,鄭榮邦最常說,醫師要有三心,愛心、用心、耐心。有願意幫助人的愛心、治療技術要用心、互動時要有耐心。

他認為,醫師關懷的不只是病,也要重視人,更時時以民眾健康為己任,希望扭轉生病才來看醫師的觀念。近年開始研究營養學,常對看診民眾衛教,分享健康的理念。

64歲的他,至今每週還有11節門診,許多和他同年資的醫師可能早已選擇半退休、看診數量也只有他的一半。但他卻強調,不能再少了,很多病人連週日都希望他看診。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除了接生,統統都能託付她
落實雙向轉診好榜樣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春季小旅行】茶籽堂小鹿袋旅行組 帶您發現新世界

訂《遠見》6期贈茶籽堂小鹿袋旅行組
旅行價 990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新春回暖最必備】德國熱敷墊 隨時陪伴您

訂《遠見》贈beurer德國博依腰部專用型熱敷墊
健康價2,280元起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