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二, 4月 24, 2012

[G4G] 中国腐败正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

中国腐败正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

作者:朱蓬蓬2012-04-2405:20:12发布于:博客中国分类:默认分类
21722950

摘要: 中国腐败正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 笔者前不久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调查报告》,如果说那个报告是2010年的,那么现在这个《中国腐败正丛个体向集团化蔓延》,这就是中央多次下达文件,温家宝总理也在最近的发言中强调反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昨天,中纪委书记也在调研是谈及身边腐败,看来这个问

打印收藏
选择字号:

中国腐败正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

笔者前不久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调查报告》,如果说那个报告是2010年的,那么现在这个《中国腐败正丛个体向集团化蔓延》,这就是中央多次下达文件,温家宝总理也在最近的发言中强调反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昨天中纪委书记也在调研是谈及“身边腐败”,看来这个问题涉及国家的生死存亡。以下是有关材料: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常红)中国社科院今日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指出,我国的反腐败,将是一个与腐败现象不断进行制度、文化和技术博弈从而有效遏制乃至最终消除腐败的过程。出现了腐败主体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腐败手段从显性向隐性扩展,金融腐败、资源腐败、期约腐败等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反腐倡廉建设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李秋芳介绍,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个别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跑官要官或买官卖官,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利用干部人事权、行政审批权、土地资源支配权获取不当利益,或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或汽车,以赌博或变相赌博收钱敛财,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委托理财名义,为配偶子女和特定关系人谋取不当利益。”、

“二是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未止,医疗服务中收受索要红包,医药购销收受回扣以及开大单提成‘以药养医’导致药品价格虚高;个别学校乱办班乱收费,或隐蔽性高收费;个别基层干部刁难群众、吃拿卡要、执法不公;不合格食品药品、生活用水污染、企业违法排污、假冒伪劣农资等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破产中出现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极少数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矿产资源开采,甚至充当不法矿主的“保护伞”,造成资源乱开滥采,安全生产监管不严,引发特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

“小金库”呈多发高发态势

在腐败形式中,“小金库”成为铺张浪费、奢靡享受、违法乱纪的重要资金来源。蓝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58225个,涉及金额266.5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区各部门因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受到行政处罚的有1942人,受到组织处理的有3242人,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的有1862人,还有623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共纠正违规资金118.54亿元。

“‘小金库’已成为铺张浪费、奢靡享受、违法乱纪的重要资金来源,诱发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成为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腐败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

近年来,全国反腐的力度、深度、广度都在不断加强。继国家预防腐败局宣布成立后,甘肃、上海、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四川、北京、浙江等地相继成立预防腐败局。

蓝皮书认为,各地区各部门也加大了查办案件的力度。以湖北省为例,2011年1月至7月,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30013件(次),初核3313件,立案2898件,结案2508件,处分2555人,移送司法机关125人,查办10名厅级领导干部。

“但由于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对公共权力监督制约不力,个别干部及公职人员执政用权理念发生扭曲,消极腐败现象迅速滋生蔓延开来,往往是一些突出的腐败问题得到治理后,新的腐败问题又冒了出来。”李秋芳说,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源、资金、文化、信息等都在跨国快速流动或整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腐败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李秋芳分析说,这些新变化表现在,腐败主体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窝案串案较严重;腐败手段从显性向隐性扩展,曲线收钱、迂回敛财,花样翻新;腐败者非法所得从短期向长期演变,既贪图消费享乐,又追逐资本占有,出现了金融腐败、资源腐败、期约腐败现象;腐败范围从经济、政治领域浸染到社会文化教育领域,并出现了跨国境“外向型”腐败,对人民群众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蓝皮书进一步分析说,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

反腐倡廉建设蓝皮书

卫生事业单位的腐败治理是当前反腐倡廉热点。

中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记者周文超)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发布的首部反腐倡廉建设蓝皮书显示,卫生事业单位的腐败治理是当前反腐倡廉热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反腐倡廉建设课题组经过长年的调研工作发现,卫生领域的腐败问题隐蔽复杂,药品购销和药用器械采购的回扣和商业贿赂、药品监管审批形成灰色利益链条,医保基金使用中的欺诈违规和违纪违法现象比较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延中说,卫生领域的腐败问题,导致了医药资源的浪费。

反腐倡廉蓝皮书:

党政“一把手”监督难是反腐败难点焦点

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说,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难仍是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反腐败难点焦点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了腐败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腐败手段从显性向隐性扩展,金融腐败、资源腐败、期约腐败、跨国境“外向型”腐败等新现象。

蓝皮书指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腐败主体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窝案串案较严重;腐败手段从显性向隐性扩展,曲线收钱、迂回敛财、花样翻新。

同时,腐败者非法所得从短期向长期演变,既贪图消费享乐,又追逐资本占有,出现了金融腐败、资源腐败、期约腐败现象;腐败范围从经济政治司法领域浸染到社会文化教育领域,并出现了跨国境“外向型”腐败,对民众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蓝皮书说,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反腐败难点焦点问题主要包括: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难问题仍突出;“小官大腐败”现象影响了民众对政府的形象判断;损害民众利益现象屡禁不止;制度执行不力较突出;对举报人保护不力妨碍群众参与反腐败,人们主要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只有12.5%的受访者表示会实名举报。

不过,舆论似乎并未对官方的反腐败努力有更多的肯定。近日网络爆出大型国企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白培中家中被小偷盗走财物总价值近5000万元人民币(约1000万新元)的消息,再度引发舆论对权力腐败的关注。官方日前宣布免去白培中的职务,案件正在调查。

另据《法制日报》报道,昨天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透露,今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万1616件、4万3265人,其中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官员2475人。

中国反腐问题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目前中国的反腐机制仍缺乏公开决策、问责弹劾、新闻独立监督、司法独立审判、独立审计、权力制约等一系列制度的支持。中国需要尽快出台一部《反腐败法》。

涉贪腐落马“一把手” 人数有上升趋势

近年来,因涉嫌贪腐而落马的中国各级党政机关“一把手”人数有上升趋势,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康日新等省部级高官,以及一批地方党政“一把手”。

200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指控郑筱萸受贿金额高达500万至600万元(人民币,下同,100万至120万新元),加上其亲属名下的不明财产,一共有千万元之巨。郑筱萸被判处死刑。

  2010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查明,2004年至2009年间,康日新利用担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兼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业务承揽、职务升迁、就业安排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60万余元。康日新被判处无期徒刑。

而各地因腐败落马党政“一把手”更不在少数。据广东省纪委昨天向广东省政协十届十七次常委会议通报,今年以来,广东全省共有106名县处级以上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被查处,占被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人数的43.3%。

其中包括:中共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严重违纪违法案,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汕头市原市委书记黄志光违纪违法案等大案要案。其中茂名重大系列腐败案涉及省管干部24人,县处级干部218人,波及党政部门105个,市辖6个县(区)的主要领导全部涉案。

 

  

本文作者:朱蓬蓬

文本出处:博客中国

链接地址:http://zhu1934.blogchina.com/1265030.html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