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特派員陳世昌/4日電/聯合報 |
日本眾議院大選除了眾所注目的各大政黨人物的動向之外,另一個焦點則是年輕「女刺客」群的活躍。 這次出馬的女刺客群中,最受注目的是東京21區出馬、由維新會推舉的佐佐木理江。30歲的她出身於演藝界,藝名佐佐木梨繪,被捧為日本清純艷星小倉優子的姊妹淘,還沒有登場就已經聲名遠播,她狙擊的對象是民主黨的重量級議員、總理大臣輔佐官的長島昭久。 佐佐木畢業於島根大學的理科系,身高154公分,80、56、80的身材讓她所到之處就非常「惹火」,所到之處總是跟滿了一群想要跟她握手的粉絲;她的辦公室說,她一點都沒有實績,完全是走一步算一步,能拿到多少票算多少。 4日上午,她站在JR立川站西口發出她競選的第一聲說:「我要從地方,改變全日本。」 曾經是小澤一郎「女兒黨」的田中美繪子,也是備受爭議。今年36歲的她,傳聞與小澤過從甚密,但是小澤率領20名議員脫離民主黨,自組「生活第一」黨時,她卻選擇留在民主黨。 這次她又因為與政府官僚公然在街頭接吻緋聞問題,在石川選區不獲提名,因而選擇在東京15區出馬。結果遇上的是過去的老戰友、生活第一黨的幹事長東祥三,開打「沒有仁義」的選戰。 田中美繪子出道前曾拍過寫真集與養眼的電影,她在街頭演說時說,日本的未來要與各位共同奮鬥。她穿著桃紅色的衣服,笑臉盈盈向民眾揮手。一些行人竊竊私語說,果然田中美繪子比想像中的還更具姿色。 |
|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4日電/聯合報 |
將於16日舉行投票的日本眾議院大選今天開始競選活動,全國300個選區共有1287名候選人參選,加上將爭奪180個比例議席的全國11個大選區,總共超過1483名候選人參選。民主黨在上次大選後,從自民黨與公明黨手中取得政權,但是3年3個月的政績平平,經濟仍舊一蹶不振,許多的預測都說,首相野田佳彥領導的民主黨將丟掉政權。 民主與自民兩大黨領袖不約而同現身福島拉票,顯示日本去年經歷核災後,核能的未來可能成為這場選戰主軸。野田佳彥現身福島磐城拉票,磐城就位於受創福島核電廠的南方。安倍晉三也前往福島市,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50公里的地方爭取選民支持。 民主黨承諾2030年代要實現「零核」目標,但是遭到質疑經濟發展要靠什麼新能源。親企業的自民黨表示,會在未來三年決定是否重啟在核災後停止運作的反應爐。 日本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長谷川閑史對這次選舉很失望。他說,各政黨都說要總動員來促成實現,但是如何尋找代替能源,卻沒有具體的成本負擔的主張,根本是空談。 |
|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3日提出自己的「財政懸崖」解決方案,這項2.2兆美元的削減赤字計畫,將縮減醫療保險與社會安全的支出,以及最高所得者的資本稅寬減額。彭博資訊報導,共和黨籍眾院議長貝納與同黨議員向歐巴馬總統提出的這項方案,尋求在未來十年增加8000億美元的稅收,並降低社會安全的生活成本支出成長。此外,還將削減至少9000億美元的權益計畫,包括提高合乎醫療保險的年齡,並刪除3000億美元的可支配開銷。 貝納說,這是個「可靠的計畫」,希望歐巴馬政府能「及時且負責地回應」。不過,白宮連絡主任普懷佛隨即駁斥這項計畫「了無新意」,「這項法案實際上是承諾為富人減稅,並讓中產階級受困」。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籍的瑞德也說:「為了在減赤時保護中產階級,簡單的數學告訴我們,明年一定要提高收入最多的前2%富人稅率。共和黨越快看清事實,我們就能越早避開財政懸崖。」 貝納宣稱,共和黨的提案遵循前總統柯林頓幕僚長波爾斯去年建議的路線,藉限制寬減額與信貸來創造稅收,而不直接提高稅率。 華爾街日報報導,共和黨版的提案將在十年內削減約4.6兆美元赤字,其中包括撙節來自醫療保險與其他健康計畫的6000億美元。 共和黨雖提出增加稅收的建議,但並未明確指出他們選定的減支目標,在前2%最高所得者回復較高稅率的議題上,也沒有任何讓步。 |
|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4日電/聯合報 |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已研究,把既占土地,又影響市容的公用設施,如垃圾焚化爐、發電廠、貨倉,甚至數位中心移往地下發展。上月初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城市地下空間聯合研究中心(ACUUS)大會上,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策略規畫署總署長胡英杰受訪時證實,首階段已完成探討可深入地下發展的十項大型設施,包括建造與運作經費、施工時間及工程技術等。 十項設施中,除了晶圓製造廠,其餘如發電廠、焚化爐、廢水回收廠、垃圾掩埋廠、蓄水池、貨倉、港口及機場後勤設施及數據中心,在技術上都可以移往地下。 胡英杰當時表示,新加坡的地下發展還在初步階段,與香港、赫爾辛基、奧斯陸等城市相比,新加坡地勢平坦,要在品質好的岩層建造相關設施,必須深入到地底50到100公尺。 |
|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
媒體大亨梅鐸的重大新聞實驗結束了。梅鐸擔任董事長的「新聞集團」三日宣布,去年二月風光推出,專為iPad打造的數位報The Daily,因為付費訂戶數量不足以支撐發行,將於本月十五日起停刊。分析師估計,The Daily一年讓梅鐸賠掉三千萬美元(約台幣八億七千萬元)。 梅鐸在聲明中指出:「從發行開始,The Daily在數位出版和創新方面就是大膽的實驗。可惜的是,經驗顯示我們無法及時找到夠大的訂戶群,可長可久地支撐這樣的經營模式,我們只好將從中學到的精華應用到集團其他的產業。」 The Daily的總編輯安吉羅將轉任新聞集團旗下的「紐約郵報」發行人,部分員工也將轉進到郵報。The Daily開始發行後不到幾個月就開始裁員,業界認為擁有iPad的美國人不夠多,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想花錢看只能在iPad上觀看的報紙,讓The Daily一開始就注定敗亡。 東北大學新聞學教授甘迺迪說:「The Daily似乎是一登場便已陣亡。因為每天只出一次,不是持續更新,沒有和更廣大的網路連結。既有傳統報紙的缺陷,又少了平面媒體的方便性。」 The Daily透過蘋果App Store與iTunes銷售,每周訂費九十九美分,一年卅九點九九美元。梅鐸創刊時說,The Daily每周需有五十萬名讀者才能損益平衡。但到今年七月止,訂戶僅十萬左右。 Altimeter集團分析師李普說,The Daily關閉不令人訝異:「The Daily是專為iPad平台打造,但並未提供讀者無法從其他報紙得到的消息,也欠缺品牌魅力。假如我是梅鐸,我會發行已有品牌口碑的iPad報,例如華爾街日報。」 Poynter研究所數位媒體專家宋德曼在部落格寫道,The Daily陣亡讓大家學到一個教訓:「當先驅很刺激,也很危險,幾乎沒有先例可循,必須自行嘗試,學到經驗但必然遍體鱗傷。現有研究告訴我們,平板用戶是數位雜食動物,只提供一個平台根本不能滿足他們。」 |
|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
「穿PRADA的惡魔」即將成為美國駐英國或法國大使?權威財經媒體彭博新聞社4日報導,在國際時尚圈有「時尚聖經」美名的Vogue雜誌美國版,總編輯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正被美國總統歐巴馬考慮提名,出使倫敦或巴黎。彭博報導,63歲的溫圖爾是歐巴馬競選連任的10大募款主力之一,主持過每人4萬美元的募款餐會。對於駐英大使一職,溫圖爾可能面臨著一些競爭,因為歐巴馬競選財務主席Matthew Barzun也感興趣。 溫圖爾在英國出生,目前是美國公民。Vogue發言人表示,溫圖爾對外交職位並不感興趣,「她對目前的工作感到很開心」。白宮則拒絕回應。 ※延伸閱讀》
•安娜溫圖女兒Bee 學到媽媽好品味
|
|
中央社/Upaper |
紐約警官送新靴給街友的景象被遊客拍下並上傳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警官一夕間聲名大噪,但當記者連絡上這名街友,他又沒穿鞋了。怎麼回事? 54歲的街友希爾曼告訴「紐約時報」:「靴子藏起來了,它們值很多錢,我可能沒命。」10年前來到紐約的希爾曼表示,這麼受注目讓他很驚訝。他問道:「我被放上Youtube。我又沒答應,可是到處都放上我。我得到什麼?影片流傳全世界,我想分杯羹。」 遊客拍下希爾曼與25歲警官迪里摩的照片貼在警局臉書頁面,吸引60萬人按「讚」。 希爾曼說:「我很感激這名警官做的事,別誤會我了,希望世界上有更多人像他一樣。」 希爾曼想要的顯然是不穿鞋的生活,新聞報導後,1名女性出面表示,1年前她也曾買鞋給希爾曼。 儘管如此,迪里摩的好心還是鼓舞了許多人。警局臉書頁面網友約瑟夫留言說:「那才是耶誕節的真意,把禮物分享給真正需要的人,不只是分享昂貴的禮物。」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